正在加载图片...
第八章谷子栽培 概述 、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谷子属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属,又名粟,是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 (一)特点及地位。 谷子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子实外壳坚 实,能防湿、防热、防虫、不易霉变,可长期保存,是重要的贮备粮食。谷子是我 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北方旱粮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居第三位 是调剂城乡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作物,在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营养价值及用途 谷子去壳后称小米,小米营养价值高,味美好吃。易消化,深受人民喜爱。据 中国农科院分析,含蛋白质7.5%~17.5%,平均11.7%,脂肪3%~4.6%,平均 4.5%,碳水化合物72.8%,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钙、磷、铁及维生素A、 Bl、胡萝卜素等。每百克小米可产生热量1516千焦,比大米、小麦面粉、高梁、 玉米都高。此外还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每百克小米含蛋氨酸297毫 克,色氨酸194毫克,赖氨酸334毫克,苏氨酸463毫克)和钙、磷、铁、胡萝卜 素等。对某些化学致癌物质有抵抗作用的维生素E(5.59~22.36毫克/100克小 米)、硒(小米含量25pm)的含量也很高。同时对动脉硬化、心脏病有医疗作用的维 生素B量更为突出,每百克小米含1.03~0.66毫克。它是~种很好的营养品,体 弱多病和产妇食用具有较好的滋补、强身作用。小米除焖饭、煮粥等直接食用外, 还可加工煎饼、发糕、小米酥系列产品,如髙蛋白酥卷、保健酥卷、强化酥卷和营 养调味食品,如髙级米酯、米酒饮料、冰淇淋以及酿酒、制糖等。 谷粒、谷糠、谷芽入药后主治多种病。谷草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3.16%。粗 脂肪1.35%。无氮浸出物44.3%,钙0.32%,磷0.14%,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接近 豆科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强,耐贮藏,经久不变,是大牲畜的优质饲料。谷糠 既能酿酒做醋。又是家禽的好饲料,且能提炼谷浆油、糠醛等。 二、谷子起源与分类 (一)起源 国际公认谷子起源于我国,是世界和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据对西安半坡 遗址、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等出土的大量炭化谷子考证,谷子在我国有5000 8000年的栽培历史。早在七八千年以前。中国已经培育出粟品种,在中原和华北 的广大地区推广和种植。自商代直到秦汉,粟都被列为五谷之首。是广大人民的主第八章 谷子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一、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谷子属禾本科,黍族,狗尾草属,又名粟,是我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 (一)特点及地位。 谷子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子实外壳坚 实,能防湿、防热、防虫、不易霉变,可长期保存,是重要的贮备粮食。谷子是我 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北方旱粮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玉米,居第三位, 是调剂城乡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作物,在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营养价值及用途 谷子去壳后称小米,小米营养价值高,味美好吃。易消化,深受人民喜爱。据 中国农科院分析,含蛋白质 7.5%~17.5%,平均 11.7%,脂肪 3%~4.6%,平均 4.5%,碳水化合物 72.8%,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钙、磷、铁及维生素 A、 B1、胡萝卜素等。每百克小米可产生热量 1516 千焦,比大米、小麦面粉、高梁、 玉米都高。此外还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每百克小米含蛋氨酸 297 毫 克,色氨酸 194 毫克,赖氨酸 334 毫克,苏氨酸 463 毫克)和钙、磷、铁、胡萝卜 素等。对某些化学致癌物质有抵抗作用的维生素 E(5.59~22.36 毫克/100 克小 米)、硒(小米含量 25pm)的含量也很高。同时对动脉硬化、心脏病有医疗作用的维 生素 B1 量更为突出,每百克小米含 1.03~0.66 毫克。它是~种很好的营养品,体 弱多病和产妇食用具有较好的滋补、强身作用。小米除焖饭、煮粥等直接食用外, 还可加工煎饼、发糕、小米酥系列产品,如高蛋白酥卷、保健酥卷、强化酥卷和营 养调味食品,如高级米酯、米酒饮料、冰淇淋以及酿酒、制糖等。 谷粒、谷糠、谷芽入药后主治多种病。谷草营养价值高.含粗蛋白质 3.16%。粗 脂肪 1.35%。无氮浸出物 44.3%,钙 0.32%,磷 0.14%,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接近 豆科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强,耐贮藏,经久不变,是大牲畜的优质饲料。谷糠 既能酿酒做醋。又是家禽的好饲料,且能提炼谷浆油、糠醛等。 二、谷子起源与分类 (一)起源 国际公认谷子起源于我国,是世界和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据对西安半坡 遗址、磁山遗址、裴李岗遗址等出土的大量炭化谷子考证,谷子在我国有 5000~ 8000 年的栽培历史。早在七八千年以前。中国已经培育出粟品种,在中原和华北 的广大地区推广和种植。自商代直到秦汉,粟都被列为五谷之首。是广大人民的主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