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答案,而存在多种可能的选择,在思维方式上没有排他性。它们确实是一些道 德难题,但没必要等到具备相当高的思维发展水平再去思考两难问题,从小学 到大学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思考和讨论同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得出的结论可 能不一样,即使结论一样,但所持的理由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 道德判断力不断提高。 5、体谅情境:教师创设和利用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人际和 社会意识。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 6、后果情境:激发学生采取旁观者的立场,对人际互动的后果客观地进 行思考,增强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象、理解、推测的能力。 7、冲突情境:性别冲突、代际冲突、职业冲突、民族冲突、文化冲突、 宗教冲突、生活习惯冲突、心理冲突等。 思考与练习: 1、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学校移植或改造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可能性。 2、调查和分析我国中小学生对“朋友考试作弊该不该揭发”的思维方式。 3、从情感和品德的关系上分析体谅模式的理论基础。 4、围绕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考察当代学校德 育的发展趋势。 5、试分析几种常用的德育方法的教育意义。 17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