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7年第2期 谢忻玥,等: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97 2.1.2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香港是全球少有的建筑密度极高的城市,土地 对传统城市布局进行立体化重建与拓展,以不 面积约有1100平方公里,拥有700万人口,人口 同空间层次、空间功能以及空间价值划分核心区空 密度有上海两倍之多。即使这样,香港仍保留了大 间,可以给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活动空间,增 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这都得益于香港秉持的坚持 强核心区的空间吸引力。立体化规划在高效利用 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理念。香港不仅中心区采用高 土地之余,释放一定的空间并作为提高城市环境品 层高密度规划设计,大量的城区住宅也都达到30~ 质的发展空间,可提高居民和游客生活、娱乐休闲 50层高度,其超高密度让人咋舌。此外,香港在交 的舒适指数。 通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城市交通道路 2.2立体化城市发展历程 网,不仅建有众多高架道路,且高架道路多采用连 城市的最初模式是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平面 续高架形式的快速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模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城市的发展已具备现 香港和东京对土地进行立体化建设有很多值得借 代意义上的大城市雏形且均以地面基面来组织城 鉴的地方。 市空间,之后的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如带型城市、花 3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立体化 园城市等也是如此。陈津因就指出“平面模式”己 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且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城市 规划 模式。 31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19世纪下半叶,新技术的诞生推动了城市空 上海外滩地区浓缩了上海乃至中国一百多年 间的演变。1863年,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在英国伦 的发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 敦落成,地下商业街也随之兴起。1885年,第一幢 这里既是上海享誉国内外的地标、窗口和名片,也 具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 承载着上海核心区重要的商务、景观、交通等多种 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以城市空间 重要功能,是传承历史、展示当下、影响未来的重要 立体化发展理论指导城市商业区、广场、地下商业 区域。 街的新建和改造。 随着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外滩地区大容量的过 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建设立体 境交通也造成了区域内部交通拥堵混乱,割裂了东 广场。加拿大温哥华对罗伯逊广场和省政府办公 侧滨江绿带和西侧CBD商务区,对历史风貌造成 楼采用下沉式构建,办公楼为低层平台,楼顶设为 阻隔,环境品质下降。同时,外滩地区也面临设施 绿化景观地,整个布局形成一个立体公园,深受民 陈旧、功能弱化、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 众喜爱。巴黎Les Halles广场通过立体化开发,将 力加大、产业集聚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空间容量扩大了7~8倍,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上海市政府于本世纪初提出了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高强度建材和新型工 并于2007年正式动工兴建。 艺推动城市不断向地上空间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外滩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外滩通道工程、外滩滨 中的地铁技术,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等新科技的进步 水区综合改造、防汛墙改造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外 又推动城市向地下空间发展。近些年,随着人们对 滩交通枢纽工程、“三泵合一”以及外白渡桥移修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各种综合性、立体化 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对外滩地区实施了一体化、 的公共开放空间快速出现。 全方位的系统改造,而且将众多城市立体化的设计 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是典型的城市立体化发 理念融入其中。 展程度非常高的地区。日本作为岛国,国土资源紧 3.2外滩改造工程立体化规划 张,城市化水平很高,近年来在城市再开发中对交 为了更好地解决外滩地区面临的问题,充分发 通、广场和街道等基础设施实行全面立体化建设。 挥城市集约化效应,上海外滩改造工程在规划建设 日本首都东京建有不少超高层建筑大厦,地下街建 中遵循了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筑甚至被誉为“地下航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立 3.2.1一体化设计原则 体都市”。 城市核心区立体化规划不是单一的简单的规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2.1.2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对传统城市布局进行立体化重建与拓展,以不 同空间层次、空间功能以及空间价值划分核心区空 间,可以给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活动空间,增 强核心区的空间吸引力。立体化规划在高效利用 土地之余,释放一定的空间并作为提高城市环境品 质的发展空间,可提高居民和游客生活、娱乐休闲 的舒适指数。 2.2 立体化城市发展历程 城市的最初模式是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平面 模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城市的发展已具备现 代意义上的大城市雏形且均以地面基面来组织城 市空间,之后的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如带型城市、花 园城市等也是如此。陈津[6]就指出“平面模式”已 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且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城市 模式。 19 世纪下半叶,新技术的诞生推动了城市空 间的演变。1863 年,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在英国伦 敦落成,地下商业街也随之兴起。1885 年,第一幢 具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在美国诞生。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以城市空间 立体化发展理论指导城市商业区、广场、地下商业 街的新建和改造。 西方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开始建设立体 广场。加拿大温哥华对罗伯逊广场和省政府办公 楼采用下沉式构建,办公楼为低层平台,楼顶设为 绿化景观地,整个布局形成一个立体公园,深受民 众喜爱。巴黎 Les Halles 广场通过立体化开发,将 空间容量扩大了 7~8 倍,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21 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高强度建材和新型工 艺推动城市不断向地上空间发展; 现代交通运输业 中的地铁技术,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等新科技的进步 又推动城市向地下空间发展。近些年,随着人们对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各种综合性、立体化 的公共开放空间快速出现。 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是典型的城市立体化发 展程度非常高的地区。日本作为岛国,国土资源紧 张,城市化水平很高,近年来在城市再开发中对交 通、广场和街道等基础设施实行全面立体化建设。 日本首都东京建有不少超高层建筑大厦,地下街建 筑甚至被誉为“地下航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立 体都市”。 香港是全球少有的建筑密度极高的城市,土地 面积约有 1 100 平方公里,拥有 700 万人口,人口 密度有上海两倍之多。即使这样,香港仍保留了大 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这都得益于香港秉持的坚持 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理念。香港不仅中心区采用高 层高密度规划设计,大量的城区住宅也都达到 30~ 50 层高度,其超高密度让人咋舌。此外,香港在交 通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城市交通道路 网,不仅建有众多高架道路,且高架道路多采用连 续高架形式的快速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香港和东京对土地进行立体化建设有很多值得借 鉴的地方。 3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立体化 规划 3.1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上海外滩地区浓缩了上海乃至中国一百多年 的发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 这里既是上海享誉国内外的地标、窗口和名片,也 承载着上海核心区重要的商务、景观、交通等多种 重要功能,是传承历史、展示当下、影响未来的重要 区域。 随着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外滩地区大容量的过 境交通也造成了区域内部交通拥堵混乱,割裂了东 侧滨江绿带和西侧 CBD 商务区,对历史风貌造成 阻隔,环境品质下降。同时,外滩地区也面临设施 陈旧、功能弱化、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 力加大、产业集聚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上海市政府于本世纪初提出了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并于 2007 年正式动工兴建。 外滩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外滩通道工程、外滩滨 水区综合改造、防汛墙改造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外 滩交通枢纽工程、“三泵合一”以及外白渡桥移修 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对外滩地区实施了一体化、 全方位的系统改造,而且将众多城市立体化的设计 理念融入其中。 3.2 外滩改造工程立体化规划 为了更好地解决外滩地区面临的问题,充分发 挥城市集约化效应,上海外滩改造工程在规划建设 中遵循了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3.2.1 一体化设计原则 城市核心区立体化规划不是单一的简单的规 2017 年第 2 期 谢忻玥,等: 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9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