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2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Vol.13 2017年4月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Apr.2017 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谢忻玥,胡昊',范益群2 (1.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200240;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 总院(集团)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持续膨胀带来的城市生存空间紧张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瓶颈。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全新模式。笔者对立 体化城市发展概念、空间拓展方式、发展历程和立体化城市发展的吸引力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结合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深入分析其立体化规划理念、原则、设计和改建方案,为立体化城 市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立体化城市发展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释放 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关键词:城市空间;立体化城市;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中图分类号:U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836(2017)02029506 Shanghai Bu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ree-dimensional City Xie Xinyue',Hu Hao',Fan Yiqun2 (1.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Ocean Civi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P.R.China 2.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Co.Ltd.,Shanghai,200082,P.R.China) Abstract:Shortage of living space resulting from urbanization and expansion of people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of city development.Three-dimensional city development concept is a bran-new model,which is thought out from the angle of spatial development dimension.This paper aims to promote the novel model and to analyze the conception, history,development and attra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ity.This paper studies its implementations in planning conception,planning principles,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y taking Shanghai Bu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as a study case,which has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Three-dimensional city development can improve environment equality and level of city life.The land resources could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more public spaces could be released by adopting this concept,which will be an important kind of development mode for central urban areas. Keywords:urban space:three dimensional city:Shanghai Bu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0引言 问题也在逼迫城市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立 体化发展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必然选择。立体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 城市发展模式以不同的空间层次、不同空间价值有 设完善和人口持续膨胀使得城市生存空间日益紧 效地进行城市功能划分,不仅可以提升土地使用效 张,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交通拥堵、环境品质下降等 率,拓展经济和生活空间,还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 *收稿日期:201609H3(修改稿) 作者简介:谢忻玥(1991→,女,江苏仪征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交通方面的研究。E-mail:xiaoxiexinyue@163.com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课题(072112011,12231201000)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13 卷 第 2 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Vol.13 2017 年 4 月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Apr.2017 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谢忻玥1 ,胡昊1 ,范益群2 ( 1.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2.上海市政工程设计 总院( 集团) 公司,上海 200092) 摘 要: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持续膨胀带来的城市生存空间紧张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瓶颈。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全新模式。笔者对立 体化城市发展概念、空间拓展方式、发展历程和立体化城市发展的吸引力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结合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深入分析其立体化规划理念、原则、设计和改建方案,为立体化城 市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立体化城市发展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释放 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立体化城市;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中图分类号: U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836( 2017) 02-0295-06 Shanghai Bu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ree-dimensional City Xie Xinyue1 ,Hu Hao1 ,Fan Yiqun2 ( 1.School of Naval Architecture,Ocean & Civi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P.R. China ; 2.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 Group) Co. Ltd.,Shanghai,200082,P.R. China) Abstract: Shortage of living space resulting from urbanization and expansion of people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of city development. Three-dimensional city development concept is a bran-new model,which is thought out from the angle of spatial development dimension. This paper aims to promote the novel model and to analyze the conception, history,development and attrac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ity. This paper studies its implementations in planning conception,planning principles,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y taking Shanghai Bu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as a study case,which has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Three-dimensional city development can improve environment equality and level of city life. The land resources could be used effectively and more public spaces could be released by adopting this concept,which will be an important kind of development mode for central urban areas. Keywords: urban space; three dimensional city; Shanghai Bu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ject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完善和人口持续膨胀使得城市生存空间日益紧 张,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交通拥堵、环境品质下降等 问题也在逼迫城市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立 体化发展成为城市空间拓展的必然选择。立体化 城市发展模式以不同的空间层次、不同空间价值有 效地进行城市功能划分,不仅可以提升土地使用效 率,拓展经济和生活空间,还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 * 收稿日期: 2016-09-13( 修改稿) 作者简介: 谢忻玥( 1991-) ,女,江苏仪征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交通方面的研究。E-mail: xiaoxiexinyue@ 163.com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课题( 072112011,12231201000)
296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13卷 更丰富、更高品质的活动空间。 种是水平方向上延伸,也称分散式扩展:另一种是 目前,国内外有关城市立体化发展的研究主要 垂直方向上拓展,也称集约式扩展,具体包括向地 是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索高效可行的立体化规划 上和地下空间扩展。向地上空间发展包括建设高 方案,解决城市空间规划问题。樊蕊0对不增加 层建筑、构建高架道路等:向地下空间发展就是开 城市用地负担前提下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 发地下空间,高强度构建地下网络空间,它们各自 探讨,得出结合城市景观的立体化建设能够有效利 的特点如表1所示。每种发展模式的最终目的都 用城市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对城市节能 是拓展城市空间容量,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 减排有积极影响。Thil和Thi等冈探索了西方城 发展。 市立体化发展由低层建筑为主导转化成为中高层 建筑为主导的模式变化趋势以解决城市土地资源, 表1城市空间扩展模式 空间紧张问题。黄莎莎同结合成都金融城的立体 Table 1 Expansion mode of city space 化规划设计,探讨了采取功能、景观、交通三个层面 扩展 扩展 模式 优点 弊端 的立体化策略,同时考虑景观性和经济性要求,为 方式 城市打造空中花园,同时提升城市的空间使用效率 水平 扩大城市面 核心区土地资源 的立体化城市建设方案。 分散式 方向 积,推进城市 紧缺、交通问题加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立体化城市发展 延伸 化进程 剧、生态环境破坏 概念、空间拓展方式、发展历程以及立体化城市发 垂直 展的吸引力进行了综合梳理,结合上海外滩综合改 基础设施建设 向上 拓展城市空 造工程实例以及对其核心区、广场空间、滨水景观 负荷加重 拓展 间:保护城市 空间立体化规划的理念、原则、设计改建方案进行 集约式 环境、传统风 深入分析,为立体化城市建设实践提供可实施性的 垂直 貌:推动城市 耗资大,工期长, 参考价值,为城市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释放公共 向下 发展 建设不可逆转 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提供 拓展 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1立体化城市 2立体化城市的发展 1.1立体化城市概念 2.1立体化城市发展的吸引力 城市化步伐的推进使城市经济活动和社会活 城市空间立体化的最初构想源于高层建筑密 动对空间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居民和游客对城市 集的城市核心区。核心区通常集合了贸易、金融、 各项功能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土地资源稀缺、城市 文化、商业、娱乐休闲、交通枢纽等多种功能,人口 交通拥堵、居住环境品质下降等问题逼迫城市空间 机制的转变。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 密集度、人口流动量都非常大,是城市各种矛盾、问 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一种全新模式。 题最为集中的地区。城市立体化发展的最大吸引 城市立体化发展被西方称为城市“三维化发 力是可以帮助解决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 展”,是指城市由低层建筑为主导转化成为中高层 2.1.1缓解空间资源短缺,拓展城市空间 建筑为主导,由平面布局模式转化为空间布局模 土地作为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是城市存在和 式,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紧缺 发展的支点。土地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决定城市功 问题。 能能否协调发展。现代国际大都市通常都具有较 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有限面积内最大化利用 高的土地利用率,直接促进了都市的发展。反之, 土地资源,在垂直空间上进行城市功能集聚和混 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就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合,实现城市空间的三维拓展,对解决城市空间紧 对核心区进行集约式立体化的规划,最大化使用中 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心土地,能够高效地对中心区空间资源进行分配, 1.2立体化城市扩展方式 促进经济、文化、贸易、金融、交通等各方功能的提 城市立体化空间扩展方式可简单分为两种:一 升,甚至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更丰富、更高品质的活动空间。 目前,国内外有关城市立体化发展的研究主要 是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索高效可行的立体化规划 方案,解决城市空间规划问题。樊蕊[1]对不增加 城市用地负担前提下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 探讨,得出结合城市景观的立体化建设能够有效利 用城市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对城市节能 减排有积极影响。Thill 和 Thi 等[2]探索了西方城 市立体化发展由低层建筑为主导转化成为中高层 建筑为主导的模式变化趋势以解决城市土地资源, 空间紧张问题。黄莎莎[3]结合成都金融城的立体 化规划设计,探讨了采取功能、景观、交通三个层面 的立体化策略,同时考虑景观性和经济性要求,为 城市打造空中花园,同时提升城市的空间使用效率 的立体化城市建设方案。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立体化城市发展 概念、空间拓展方式、发展历程以及立体化城市发 展的吸引力进行了综合梳理,结合上海外滩综合改 造工程实例以及对其核心区、广场空间、滨水景观 空间立体化规划的理念、原则、设计改建方案进行 深入分析,为立体化城市建设实践提供可实施性的 参考价值,为城市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释放公共 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提供 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1 立体化城市 1.1 立体化城市概念 城市化步伐的推进使城市经济活动和社会活 动对空间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居民和游客对城市 各项功能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土地资源稀缺、城市 交通拥堵、居住环境品质下降等问题逼迫城市空间 机制的转变。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 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一种全新模式。 城市立体化发展被西方称为城市“三维化发 展”,是指城市由低层建筑为主导转化成为中高层 建筑为主导,由平面布局模式转化为空间布局模 式,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紧缺 问题[1-2]。 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有限面积内最大化利用 土地资源,在垂直空间上进行城市功能集聚和混 合,实现城市空间的三维拓展,对解决城市空间紧 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 1.2 立体化城市扩展方式 城市立体化空间扩展方式可简单分为两种: 一 种是水平方向上延伸,也称分散式扩展; 另一种是 垂直方向上拓展,也称集约式扩展,具体包括向地 上和地下空间扩展。向地上空间发展包括建设高 层建筑、构建高架道路等; 向地下空间发展就是开 发地下空间,高强度构建地下网络空间,它们各自 的特点如表 1 所示。每种发展模式的最终目的都 是拓展城市空间容量,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城市 发展[4]。 表 1 城市空间扩展模式 Table 1 Expansion mode of city space 扩展 模式 扩展 方式 优点 弊端 分散式 水平 方向 延伸 扩 大 城 市 面 积,推进城市 化进程 核心 区 土 地 资 源 紧缺、交通问题加 剧、生态环境破坏 集约式 垂直 向上 拓展 垂直 向下 拓展 拓 展 城 市 空 间; 保护城市 环境、传统风 貌; 推动城市 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负荷加重 耗资大,工期长, 建设不可逆转 2 立体化城市的发展 2.1 立体化城市发展的吸引力 城市空间立体化的最初构想源于高层建筑密 集的城市核心区。核心区通常集合了贸易、金融、 文化、商业、娱乐休闲、交通枢纽等多种功能,人口 密集度、人口流动量都非常大,是城市各种矛盾、问 题最为集中的地区。城市立体化发展的最大吸引 力是可以帮助解决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5]。 2.1.1 缓解空间资源短缺,拓展城市空间 土地作为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是城市存在和 发展的支点。土地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决定城市功 能能否协调发展。现代国际大都市通常都具有较 高的土地利用率,直接促进了都市的发展。反之, 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就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对核心区进行集约式立体化的规划,最大化使用中 心土地,能够高效地对中心区空间资源进行分配, 促进经济、文化、贸易、金融、交通等各方功能的提 升,甚至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296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 13 卷
2017年第2期 谢忻玥,等: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97 2.1.2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香港是全球少有的建筑密度极高的城市,土地 对传统城市布局进行立体化重建与拓展,以不 面积约有1100平方公里,拥有700万人口,人口 同空间层次、空间功能以及空间价值划分核心区空 密度有上海两倍之多。即使这样,香港仍保留了大 间,可以给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活动空间,增 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这都得益于香港秉持的坚持 强核心区的空间吸引力。立体化规划在高效利用 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理念。香港不仅中心区采用高 土地之余,释放一定的空间并作为提高城市环境品 层高密度规划设计,大量的城区住宅也都达到30~ 质的发展空间,可提高居民和游客生活、娱乐休闲 50层高度,其超高密度让人咋舌。此外,香港在交 的舒适指数。 通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城市交通道路 2.2立体化城市发展历程 网,不仅建有众多高架道路,且高架道路多采用连 城市的最初模式是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平面 续高架形式的快速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模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城市的发展已具备现 香港和东京对土地进行立体化建设有很多值得借 代意义上的大城市雏形且均以地面基面来组织城 鉴的地方。 市空间,之后的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如带型城市、花 3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立体化 园城市等也是如此。陈津因就指出“平面模式”己 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且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城市 规划 模式。 31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19世纪下半叶,新技术的诞生推动了城市空 上海外滩地区浓缩了上海乃至中国一百多年 间的演变。1863年,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在英国伦 的发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 敦落成,地下商业街也随之兴起。1885年,第一幢 这里既是上海享誉国内外的地标、窗口和名片,也 具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 承载着上海核心区重要的商务、景观、交通等多种 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以城市空间 重要功能,是传承历史、展示当下、影响未来的重要 立体化发展理论指导城市商业区、广场、地下商业 区域。 街的新建和改造。 随着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外滩地区大容量的过 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建设立体 境交通也造成了区域内部交通拥堵混乱,割裂了东 广场。加拿大温哥华对罗伯逊广场和省政府办公 侧滨江绿带和西侧CBD商务区,对历史风貌造成 楼采用下沉式构建,办公楼为低层平台,楼顶设为 阻隔,环境品质下降。同时,外滩地区也面临设施 绿化景观地,整个布局形成一个立体公园,深受民 陈旧、功能弱化、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 众喜爱。巴黎Les Halles广场通过立体化开发,将 力加大、产业集聚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空间容量扩大了7~8倍,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上海市政府于本世纪初提出了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高强度建材和新型工 并于2007年正式动工兴建。 艺推动城市不断向地上空间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外滩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外滩通道工程、外滩滨 中的地铁技术,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等新科技的进步 水区综合改造、防汛墙改造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外 又推动城市向地下空间发展。近些年,随着人们对 滩交通枢纽工程、“三泵合一”以及外白渡桥移修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各种综合性、立体化 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对外滩地区实施了一体化、 的公共开放空间快速出现。 全方位的系统改造,而且将众多城市立体化的设计 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是典型的城市立体化发 理念融入其中。 展程度非常高的地区。日本作为岛国,国土资源紧 3.2外滩改造工程立体化规划 张,城市化水平很高,近年来在城市再开发中对交 为了更好地解决外滩地区面临的问题,充分发 通、广场和街道等基础设施实行全面立体化建设。 挥城市集约化效应,上海外滩改造工程在规划建设 日本首都东京建有不少超高层建筑大厦,地下街建 中遵循了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筑甚至被誉为“地下航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立 3.2.1一体化设计原则 体都市”。 城市核心区立体化规划不是单一的简单的规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1.2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对传统城市布局进行立体化重建与拓展,以不 同空间层次、空间功能以及空间价值划分核心区空 间,可以给居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活动空间,增 强核心区的空间吸引力。立体化规划在高效利用 土地之余,释放一定的空间并作为提高城市环境品 质的发展空间,可提高居民和游客生活、娱乐休闲 的舒适指数。 2.2 立体化城市发展历程 城市的最初模式是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平面 模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城市的发展已具备现 代意义上的大城市雏形且均以地面基面来组织城 市空间,之后的现代城市发展理论如带型城市、花 园城市等也是如此。陈津[6]就指出“平面模式”已 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且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城市 模式。 19 世纪下半叶,新技术的诞生推动了城市空 间的演变。1863 年,世界上最早的地铁在英国伦 敦落成,地下商业街也随之兴起。1885 年,第一幢 具有现代意义的高层建筑在美国诞生。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以城市空间 立体化发展理论指导城市商业区、广场、地下商业 街的新建和改造。 西方国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开始建设立体 广场。加拿大温哥华对罗伯逊广场和省政府办公 楼采用下沉式构建,办公楼为低层平台,楼顶设为 绿化景观地,整个布局形成一个立体公园,深受民 众喜爱。巴黎 Les Halles 广场通过立体化开发,将 空间容量扩大了 7~8 倍,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21 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高强度建材和新型工 艺推动城市不断向地上空间发展; 现代交通运输业 中的地铁技术,人工环境控制技术等新科技的进步 又推动城市向地下空间发展。近些年,随着人们对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各种综合性、立体化 的公共开放空间快速出现。 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是典型的城市立体化发 展程度非常高的地区。日本作为岛国,国土资源紧 张,城市化水平很高,近年来在城市再开发中对交 通、广场和街道等基础设施实行全面立体化建设。 日本首都东京建有不少超高层建筑大厦,地下街建 筑甚至被誉为“地下航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立 体都市”。 香港是全球少有的建筑密度极高的城市,土地 面积约有 1 100 平方公里,拥有 700 万人口,人口 密度有上海两倍之多。即使这样,香港仍保留了大 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这都得益于香港秉持的坚持 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理念。香港不仅中心区采用高 层高密度规划设计,大量的城区住宅也都达到 30~ 50 层高度,其超高密度让人咋舌。此外,香港在交 通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化的城市交通道路 网,不仅建有众多高架道路,且高架道路多采用连 续高架形式的快速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香港和东京对土地进行立体化建设有很多值得借 鉴的地方。 3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立体化 规划 3.1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上海外滩地区浓缩了上海乃至中国一百多年 的发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 这里既是上海享誉国内外的地标、窗口和名片,也 承载着上海核心区重要的商务、景观、交通等多种 重要功能,是传承历史、展示当下、影响未来的重要 区域。 随着上海市的快速发展,外滩地区大容量的过 境交通也造成了区域内部交通拥堵混乱,割裂了东 侧滨江绿带和西侧 CBD 商务区,对历史风貌造成 阻隔,环境品质下降。同时,外滩地区也面临设施 陈旧、功能弱化、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 力加大、产业集聚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上海市政府于本世纪初提出了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并于 2007 年正式动工兴建。 外滩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外滩通道工程、外滩滨 水区综合改造、防汛墙改造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外 滩交通枢纽工程、“三泵合一”以及外白渡桥移修 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对外滩地区实施了一体化、 全方位的系统改造,而且将众多城市立体化的设计 理念融入其中。 3.2 外滩改造工程立体化规划 为了更好地解决外滩地区面临的问题,充分发 挥城市集约化效应,上海外滩改造工程在规划建设 中遵循了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3.2.1 一体化设计原则 城市核心区立体化规划不是单一的简单的规 2017 年第 2 期 谢忻玥,等: 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97
298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13卷 划,而是承载了核心区交通发展、设施更新、环境改 整合成一个新的排水系统,节约了土地资源,释放 善、功能建设等多方面的功能目标,涉及多个领域。 出城市空间。外滩通道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北风 对核心区立体化规划时,要对全部规划内容进行整 塔与城投控股大厦办公楼和隧道管理中心大楼结 体规划和协调,才能使整个规划内容顺利实施。也 合建设,巧妙地将风塔隐藏在高层建筑核心筒内, 只有一体化设计,才能避免建设重复,减少资源浪 成为新建筑的一部分,实现高空排放,节约了空间。 费,节约投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2.3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方面协调和统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公共 上海城市核心区改造过程中,把改造与保护、 绿化、便捷舒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市安全等 地上与地下、防洪与景观、南外滩与北外滩进行统 重要因素,确保立体化规划工程经得起百年考验。 合。整个改造过程以外滩地下通道为项目牵引,充 通过立体化规划,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最大程度释 分考虑了中央商务区发展、外滩景观提升、防洪防 放公共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处理 灾等各方面的要求。 好人聚、车行、绿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公共绿化 3.2.2集约化设计原则 空间在城市核心区的稀缺性作用,凸显人对绿的追 城市立体化开发就是集约化开发,是在一定面 求,给居民游客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空间, 积的地表上寻求更多生存空间。集约化开发要求 彰显人文关怀。 对地上、地下空间进行高强度开发,在有限的空间 外难隧道建成之后作为核心区主干道之一,分 内最大限度地开发活动空间。 流了中山东一路的过境车辆。中山东一路改为城 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在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 市次干道,原有的10车道改为6车道,路幅平均由 (如图1所示)开发的过程中就遵循了这一设计原 36m变为20m,多出来宽达16m的富裕空间,12 则。地下开发的项目包括外滩隧道、外滩交通枢纽 m并入原有人行空间,剩余4m作为道路中间的绿 和十六铺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度在0~15m范围 化隔离带,栽植植物,美化了道路景观。原有的人 内。外滩隧道为双层设置,主线长约3.3km,总面 行空间加上12m的并入空间,形成20m的步行 积约6.6×10m2。外滩交通枢纽地下一层为公交 区,变成游人可以停留、休憩、游赏的舒适空间,充 枢纽和下沉式广场,地下二层为旅游车候客区,地 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下三层为旅游车停车区及设备用房,建筑总面积达 外滩滨水区改造时,在广场行径空间、空厢平 3.8×10m2。十六铺地下空间开发也为三层,一层 台等处增设休憩座椅,并在座椅周围栽培植物。同 为外滩通道行车空间,二层为人行公共通道空间, 时,为方便联系空厢与外滩地面,增设了几处舒缓 辅助以商业服务功能,三层为车库及设备空间,建 的坡道,形成安全、舒适、自然的高差过渡和移步换 筑总面积达3.2×10m2。三项主要的地下工程极 景的观景场所,给人舒适的活动空间。 大地改善了外滩地区的环境,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 3.2.4注重历史文化传承设计原则 空间,提升了区域服务功能。 城市立体化过程中不能忽略对城市历史风貌 外滩交通枢纽 中山东二路 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 保护、文化传承的问题。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是城 市历史文脉,对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文化发展面貌 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规划中应当最大限度地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同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 展现时代气息。外滩改造工程中不仅做到严格保 护历史风貌的原貌,也在保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 图1外滩地下空间示意图 元素。 Fig.1 Sketch map of Shanghai Bund 对外滩通道选线规划时,运用“文物与功能” underground space 并重的设计理念,突破文物保护禁区,将盾构隧道 综合改造工程中的“三泵合一”将外滩地区原 从外白渡桥桩尖下方穿越,为防止盾构的推进对桥 有的外滩、新延安东、新永安等三个老旧排水系统 梁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采用上部“船移大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划,而是承载了核心区交通发展、设施更新、环境改 善、功能建设等多方面的功能目标,涉及多个领域。 对核心区立体化规划时,要对全部规划内容进行整 体规划和协调,才能使整个规划内容顺利实施。也 只有一体化设计,才能避免建设重复,减少资源浪 费,节约投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方面协调和统一。 上海城市核心区改造过程中,把改造与保护、 地上与地下、防洪与景观、南外滩与北外滩进行统 合。整个改造过程以外滩地下通道为项目牵引,充 分考虑了中央商务区发展、外滩景观提升、防洪防 灾等各方面的要求。 3.2.2 集约化设计原则 城市立体化开发就是集约化开发,是在一定面 积的地表上寻求更多生存空间。集约化开发要求 对地上、地下空间进行高强度开发,在有限的空间 内最大限度地开发活动空间。 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在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 ( 如图 1 所示) 开发的过程中就遵循了这一设计原 则。地下开发的项目包括外滩隧道、外滩交通枢纽 和十六铺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度在 0 ~ 15 m 范围 内。外滩隧道为双层设置,主线长约 3.3 km,总面 积约 6.6×104 m2 。外滩交通枢纽地下一层为公交 枢纽和下沉式广场,地下二层为旅游车候客区,地 下三层为旅游车停车区及设备用房,建筑总面积达 3.8×104 m2 。十六铺地下空间开发也为三层,一层 为外滩通道行车空间,二层为人行公共通道空间, 辅助以商业服务功能,三层为车库及设备空间,建 筑总面积达 3.2×104 m2 。三项主要的地下工程极 大地改善了外滩地区的环境,形成四通八达的地下 空间,提升了区域服务功能。 图 1 外滩地下空间示意图 Fig. 1 Sketch map of Shanghai Bund underground space 综合改造工程中的“三泵合一”将外滩地区原 有的外滩、新延安东、新永安等三个老旧排水系统 整合成一个新的排水系统,节约了土地资源,释放 出城市空间。外滩通道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北风 塔与城投控股大厦办公楼和隧道管理中心大楼结 合建设,巧妙地将风塔隐藏在高层建筑核心筒内, 成为新建筑的一部分,实现高空排放,节约了空间。 3.2.3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公共 绿化、便捷舒适、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市安全等 重要因素,确保立体化规划工程经得起百年考验。 通过立体化规划,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最大程度释 放公共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处理 好人聚、车行、绿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视公共绿化 空间在城市核心区的稀缺性作用,凸显人对绿的追 求,给居民游客创造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空间, 彰显人文关怀。 外滩隧道建成之后作为核心区主干道之一,分 流了中山东一路的过境车辆。中山东一路改为城 市次干道,原有的 10 车道改为 6 车道,路幅平均由 36 m 变为 20 m,多出来宽达 16 m 的富裕空间,12 m 并入原有人行空间,剩余 4 m 作为道路中间的绿 化隔离带,栽植植物,美化了道路景观。原有的人 行空间加上 12 m 的并入空间,形成 20 m 的步行 区,变成游人可以停留、休憩、游赏的舒适空间,充 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外滩滨水区改造时,在广场行径空间、空厢平 台等处增设休憩座椅,并在座椅周围栽培植物。同 时,为方便联系空厢与外滩地面,增设了几处舒缓 的坡道,形成安全、舒适、自然的高差过渡和移步换 景的观景场所,给人舒适的活动空间。 3.2.4 注重历史文化传承设计原则 城市立体化过程中不能忽略对城市历史风貌 保护、文化传承的问题。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是城 市历史文脉,对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文化发展面貌 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规划中应当最大限度地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同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 展现时代气息。外滩改造工程中不仅做到严格保 护历史风貌的原貌,也在保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 元素。 对外滩通道选线规划时,运用 “文物与功能” 并重的设计理念,突破文物保护禁区,将盾构隧道 从外白渡桥桩尖下方穿越,为防止盾构的推进对桥 梁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采用上部“船移大 298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 13 卷
2017年第2期 谢忻玥,等: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99 修”,对外白渡桥外观进行“修旧如旧”,下部原位所,避免长时间行走的单调与疲劳,同时加强了与 拆建的“移桥法”方案,不仅将其使用寿命由原来 两边辅助商业设施的联系,使商业设施与地下空间 的50年延长至150年,又使其能够继续承担城市 可以形成功能上的互补、空间上的依存,达到空间 名片功能。 的有机联系与互动团。辅助通道为主通道分流, 外滩通道穿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群时,以房屋 也为地下人群提供一条风格不同的通行环境。 现状检测为基础,研究制定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标 “三节点”则是地下二层设置的3个圆形地下广 准,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科学建模,预估基坑开挖 场,通过主通道联系起来,使整个地下公共空间张 对建筑物影响,总结分析建筑物变性规律,科学采 弛有序。 用“时空效应”与“叠加效应”理念,合理限制各种 效应的不利影响,实现风貌群在深基坑群开挖过程 中全程受控,确保外滩风貌建筑群的安全。 4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立体化建 设分析 4.1城市核心区立体化开发 图2地下二层“三轴+两节点”示意图 城市核心区同时集中了城市各项功能与各种 Fig.2 Sketch map of three axes and two nodes 矛盾,在核心区采用立体化开发不仅能解决核心区 in underground second floor 的矛盾,也能恢复和优化各种城市功能。 4.3城市主要通道的立体化开发 外滩改造工程的地下空间开发构建了一个高 城市主要通道是城市立体化开发中的重要组 强度地下空间网络。对中山东二路约23.9公顷的 成部分。董贺轩在其研究中将城市通道立体化分 区域进行地下三层开发。地下一层的外滩隧道分 为以下几种模式:主干道立体化开发、空中走廊、地 流南北过境交通,连贯南北方向。地下二层将两侧 下商业街市。主干道开发可结合地下商业街 的外滩交通枢纽和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在地下相 和地下综合体的开发进行,形成一个立体交通系 连,成为一个连贯东西方向的地下走廊,同时,为十 统。空中走廊是在空中建立交通通道,实现人车分 六铺水上旅游中心注入人气,带来商机。地下三层 离。而地下商业街不仅可以扩展商业用地,促进经 则作为地下停车库使用。外难交通枢纽位于中山 济发展,还可作为地下通道连接城市地下空间 东二路西侧的地下空间,主要服务外滩、十六铺水 网络。 上旅游中心、豫园的三大旅游景区的公交枢纽和旅 上海CBD通过兴建专用通道及越江隧道,使 游观光车,解决三大区域旅游集散、停车和公交停 车问题。 整个核心区形成井字形通道,分离过境交通,便捷 4.2城市广场空间的立体化开发 到达交通,构建核心区一体化交通。井字形通道也 城市广场是社会活动中心,也是城市公共空间 称“4+2+2”方案(如图3所示,4”是4条全封闭 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不断丰富的城市生 或半封闭通道,即东西通道、南北通道、外滩通道和 活对广场的功能和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城市 北横通道:第一个“2”是联系核心区交通的2条越 广场进行改造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平面拓展, 江通道,即人民路隧道、新建路隧道:第二个“2”是 另一种是立体化拓展。平面拓展的功能过于单一, 指梳理浦东、浦西两个核心区域的交通组织以及相 立体化拓展不仅能丰富广场功能,为城市增添建筑 关配套工程,如小陆家嘴地区银城环路实行的逆时 艺术效果,也可节约城市土地,改善交通。 针单向交通。其中,外滩通道是设置在地下的城市 上海外滩改造工程将十六铺地下二层空间设 主干道。井字形通道不仅实现了核心区交通一体 置为地下人行广场,采用“两轴+三节点”布局方 化,也实现了城市核心区规划的立体化建设。 式,如图2所示。“两轴”为主通道和辅助通道,主 4.4城市核心区滨水景观立体化开发 通道为人行主要空间,配合设置人员休憩、交流场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陆地与水体接壤的区域, 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修”,对外白渡桥外观进行“修旧如旧”,下部原位 拆建的“移桥法”方案,不仅将其使用寿命由原来 的 50 年延长至 150 年,又使其能够继续承担城市 名片功能。 外滩通道穿越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群时,以房屋 现状检测为基础,研究制定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标 准,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科学建模,预估基坑开挖 对建筑物影响,总结分析建筑物变性规律,科学采 用“时空效应”与“叠加效应”理念,合理限制各种 效应的不利影响,实现风貌群在深基坑群开挖过程 中全程受控,确保外滩风貌建筑群的安全。 4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立体化建 设分析 4.1 城市核心区立体化开发 城市核心区同时集中了城市各项功能与各种 矛盾,在核心区采用立体化开发不仅能解决核心区 的矛盾,也能恢复和优化各种城市功能。 外滩改造工程的地下空间开发构建了一个高 强度地下空间网络。对中山东二路约 23.9 公顷的 区域进行地下三层开发。地下一层的外滩隧道分 流南北过境交通,连贯南北方向。地下二层将两侧 的外滩交通枢纽和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在地下相 连,成为一个连贯东西方向的地下走廊,同时,为十 六铺水上旅游中心注入人气,带来商机。地下三层 则作为地下停车库使用。外滩交通枢纽位于中山 东二路西侧的地下空间,主要服务外滩、十六铺水 上旅游中心、豫园的三大旅游景区的公交枢纽和旅 游观光车,解决三大区域旅游集散、停车和公交停 车问题。 4.2 城市广场空间的立体化开发 城市广场是社会活动中心,也是城市公共空间 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不断丰富的城市生 活对广场的功能和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城市 广场进行改造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平面拓展, 另一种是立体化拓展。平面拓展的功能过于单一, 立体化拓展不仅能丰富广场功能,为城市增添建筑 艺术效果,也可节约城市土地,改善交通。 上海外滩改造工程将十六铺地下二层空间设 置为地下人行广场,采用“两轴+三节点”布局方 式,如图 2 所示。“两轴”为主通道和辅助通道,主 通道为人行主要空间,配合设置人员休憩、交流场 所,避免长时间行走的单调与疲劳,同时加强了与 两边辅助商业设施的联系,使商业设施与地下空间 可以形成功能上的互补、空间上的依存,达到空间 的有机联系与互动[7]。辅助通道为主通道分流, 也为地下人群提供一条风格不同的通行环境。 “三节点”则是地下二层设置的 3 个圆形地下广 场,通过主通道联系起来,使整个地下公共空间张 弛有序。 图 2 地下二层“三轴+两节点”示意图 Fig. 2 Sketch map of three axes and two nodes in underground second floor 4.3 城市主要通道的立体化开发 城市主要通道是城市立体化开发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董贺轩在其研究中将城市通道立体化分 为以下几种模式: 主干道立体化开发、空中走廊、地 下商业街市[8-9]。主干道开发可结合地下商业街 和地下综合体的开发进行,形成一个立体交通系 统。空中走廊是在空中建立交通通道,实现人车分 离。而地下商业街不仅可以扩展商业用地,促进经 济发 展,还可作为地下通道连接城市地下空间 网络。 上海 CBD 通过兴建专用通道及越江隧道,使 整个核心区形成井字形通道,分离过境交通,便捷 到达交通,构建核心区一体化交通。井字形通道也 称“4+2+2”方案( 如图 3 所示) ,“4”是 4 条全封闭 或半封闭通道,即东西通道、南北通道、外滩通道和 北横通道; 第一个“2”是联系核心区交通的 2 条越 江通道,即人民路隧道、新建路隧道; 第二个“2”是 指梳理浦东、浦西两个核心区域的交通组织以及相 关配套工程,如小陆家嘴地区银城环路实行的逆时 针单向交通。其中,外滩通道是设置在地下的城市 主干道。井字形通道不仅实现了核心区交通一体 化,也实现了城市核心区规划的立体化建设。 4.4 城市核心区滨水景观立体化开发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陆地与水体接壤的区域, 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 2017 年第 2 期 谢忻玥,等: 基于立体化城市理念的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 299
300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13卷 器的目 四平路 原有空间 拓展空间 海宁路 淘东嘴路 东长治路 南 22 图4防汛墙空间拓展结构 黄浦江 路 外 Fig.4 Spatial structure of flood wall 通 ■2= 浦东大 5 生 结语 2 路 人民 路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以城市立体化发展为 东门路 必 潍坊路 规划理念,遵循一体化、集约化、以人为本以及注重 历史文化传承的设计原则,在工程实施中融入了众 南浦大桥 龙阳路 多立体化设计方案,构建了高效完善的城市空间结 路 构,拓展了空间活动范围,创造了高品质的环境空 图3井字形通道布局示意图 间,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 Fig.3 Sketch map of the well-shaped channel 工程实践,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典型案例。 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 城市立体化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城市生存空间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 共开敞空间。很多城市对城市滨水区进行规划 资源短缺的问题,扩大空间容量,还能改善城市空 间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发展。立体 时都会有一个误区,将城市空间和滨水空间完全分 化的城市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理 割成两个独立部分。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 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透,不仅可以提高沿河地块价值,丰富城市景观体 系,也可间接地提高堤围高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上海外滩地区在改造之前承载了大容量的交 们樊蕊.城市景观立体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通,割裂了东侧滨江区和西侧商务区,总体环境比 2011.Fan Rui.Study on the urban landscape 较喧嚣杂乱,环境品质与国际化大都市、中央商务 architecture of three-dimensional [D].Xi'an:Chang' 区的形象出现落差。滨水区改造中,以不同空间层 an University,2011.(in Chinese)) 次、空间功能对原有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拓展与重 2] Thill J C,Dao T H,Zhou Y.Traveling in the three- 建,构建三层观景平台,以缓坡打造安全便捷的行 dimensional city:applications in route planning, 径空间,满足外来游客以及本地市民不同休闲、游 accessibility assessment,location analysis and beyond 览、观景的需求。这是滨水区景观改造的创新,也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3): 是滨水区立体化规划理念的体现。 405421. 滨水区防汛墙是在原有的空厢结构上进行改 B] 黄莎莎.金融城立体化城市设计一以成都金融城 建和拓展,结合防汛加固结构,拓展原有空厢的面 规划设计为例[A]/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Huang Shasha. 积,新建了景观平台及平台下部空间,如图4所示, Three-dimensional urban design of financial cities- 将内部空厢结构作为停车场,平台作为滨江区的观 taking the financial city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 景平台,充分利用外滩宝贵资源。改造之后的外滩 [A]//Proceedings of 2013 Annual of the Chinese City 公共空间比原来增加了40%。地面释放出约2× Planning Conference [C].Annual of the Chinese City 10m2的面积作为公共空间。整个防汛墙的空厢 planning conference,2013.(in Chinese)) 平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约30%,滨水区地面面积 4) Parriaux A,Tacher L,Joliquin P.The hidden side of 增加了20%。 cities-towards three-dimensional land planning [J]. Energy and Building,2004,36(4):335-341. (下转第477页)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图 3 井字形通道布局示意图 Fig. 3 Sketch map of the well-shaped channel 间,具有自然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 共开敞空间[10]。很多城市对城市滨水区进行规划 时都会有一个误区,将城市空间和滨水空间完全分 割成两个独立部分。若能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 透,不仅可以提高沿河地块价值,丰富城市景观体 系,也可间接地提高堤围高度。 上海外滩地区在改造之前承载了大容量的交 通,割裂了东侧滨江区和西侧商务区,总体环境比 较喧嚣杂乱,环境品质与国际化大都市、中央商务 区的形象出现落差。滨水区改造中,以不同空间层 次、空间功能对原有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拓展与重 建,构建三层观景平台,以缓坡打造安全便捷的行 径空间,满足外来游客以及本地市民不同休闲、游 览、观景的需求。这是滨水区景观改造的创新,也 是滨水区立体化规划理念的体现。 滨水区防汛墙是在原有的空厢结构上进行改 建和拓展,结合防汛加固结构,拓展原有空厢的面 积,新建了景观平台及平台下部空间,如图 4 所示, 将内部空厢结构作为停车场,平台作为滨江区的观 景平台,充分利用外滩宝贵资源。改造之后的外滩 公共空间比原来增加了 40%。地面释放出约 2 × 104 m2 的面积作为公共空间。整个防汛墙的空厢 平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约 30%,滨水区地面面积 增加了 20%。 图 4 防汛墙空间拓展结构 Fig. 4 Spatial structure of flood wall 5 结语 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以城市立体化发展为 规划理念,遵循一体化、集约化、以人为本以及注重 历史文化传承的设计原则,在工程实施中融入了众 多立体化设计方案,构建了高效完善的城市空间结 构,拓展了空间活动范围,创造了高品质的环境空 间,顺应了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 工程实践,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典型案例。 城市立体化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城市生存空间 资源短缺的问题,扩大空间容量,还能改善城市空 间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城市发展。立体 化的城市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理 论研究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樊蕊. 城市景观立体化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11. ( Fan Rui. Study on the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ree-dimensional [D]. Xi’an: Chang’ an University,2011. ( in Chinese) ) [2] Thill J C,Dao T H,Zhou Y. Traveling in the three- dimensional city: applications in route planning, accessibility assessment,location analysis and beyond [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 ( 3) : 405-421. [3] 黄莎莎. 金融城立体化城市设计———以成都金融城 规划设计为例[A]/ /2013 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C].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 ( Huang Shasha. Three - dimensional urban design of financial citiestaking the financial city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 [A]/ /Proceedings of 2013 Annual of the Chinese City Planning Conference[C]. Annual of the Chinese City planning conference,2013.( in Chinese) ) [4] Parriaux A,Tacher L,Joliquin P. The hidden side of cities - towards three-dimensional land planning[J]. Energy and Building,2004,36( 4) : 335-341. ( 下转第 477 页) 300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第 13 卷
2017年第2期 张海明,等:地铁车站PBA法导洞施工诱发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477 [6张陈蓉,俞剑,黄茂松.隧道开挖对邻近非连续接口 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3):342- 地埋管线的影响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13,35 345.(Hou Chaojiong,Gou Panfeng.Mechanism study (6):1018-1026.(Zhang Chenrong,Yu Jian,Huang on strength enhancement for the rocks surrounding Maosong.Responses of adjacent underground jointed roadway supported bolt.Chinese Journal of Rock pipelines induced by tunneling.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0,19 (3):342-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3,35 (6):1018- 345.(in Chinese)) 1026.(in Chinese)) 0]洪开荣,杨朝帅,李建华.超前支护对软岩隧道空间 ]程韬,刘建伟,曹平.硬岩大跨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方 变形的影响分析门.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 案优化分析们.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3): (2):429-433,440.(Hong Kairong,Yang Chaoshuai, 635-640.(Cheng Tao,Liu Jianwei,Cao Ping.The Li Jianhua.Analysis on impact of advanced support on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large space deformation of tunnel in soft rock mass ] span metro station in hard rock stratum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14, 2014,10(2):429-433,440.(in Chinese)) 10(3):635-640.(in Chinese)) 1]程韬,刘建伟,曹平.硬岩大跨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方 ⑧]白明洲,许兆义,时静,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暗 案优化分析门.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3): 挖地铁车站施工期地面沉降量LAC~(3D)分析 635-640.(Cheng Tao,Liu Jianwei,Cao Ping.The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2):4254-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large 4260.(Bai Mingzhou,Xu Zhaoy,Shi Jing,et al. span metro station in hard rock stratum ]Chinese Analysis of ground settlement of a subway station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14, undercut with shallow overburden during construction 10(3):635640.(in Chinese)) with FLAC3D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12]Attewell P B,Yeates J,Selby A R.Soil movements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induced by tunnel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pipelines and 2006,25(Supp.2):4254-4260.(in Chinese) structures [M].New York:Blackie and Son Ltd,1986: ⑨]侯朝炯,勾攀峰.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机制 52-56. (上接第300页) [5]石玉欣.城市发展的趋势一立体化们.科技与生 225-229.Dong Hexuan.Three-dimensional city-new 2011(4):208.(Shi Yuxin.The development trend tend of urban mode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of city-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y and Lif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5, 2011(4):208.(in Chinese)) 35(Supp.):225-229.(in Chinese)) [6]陈津.欧洲古代城市平面模式的几何分析D].天 9] 董贺轩.城市立体化一节约型和谐城市建设的一个 津:天津大学,2012.(Chen Jin..The geometric analysis 务实途径).城市规划与设计,2008(1):1621. of plane mode in Ancient European cities [D].Tianjin: (Dong Hexuan.Urban three-dimensional-an effective Tianjin University,2012.(in Chinese)) method to build economic and harmony cities [] [)]汤衡.大型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 Architectural Journal,2008(1):16-21.(in Chinese)) 整合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大学,2012. [0吴威.奚文沁.奚东帆.让空间回归市民一上海外滩滨 (Tang Heng.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d 水区景观改造设计).中国园林,2011,27(7):22- the bottom space around commercial complex [D].Xi' 25.(Wu Wei,Xi Wenqin,Xi Dongfan.To return the a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space to the public-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2012.(in Chinese)) Shanghai bund waterfront [J].Chinese Landscape [⑧]董贺轩.城市立体化一城市模式发展的一种新趋向 Architecture,2011,27(7):22-25.(in Chinese))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增):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6] 张陈蓉,俞剑,黄茂松. 隧道开挖对邻近非连续接口 地埋管线的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 ( 6) : 1018-1026. ( Zhang Chenrong,Yu Jian,Huang Maosong. Responses of adjacent underground jointed pipelines induced by tunneli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35 ( 6 ) : 1018- 1026. ( in Chinese) ) [7] 程韬,刘建伟,曹平. 硬岩大跨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方 案优化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 3) : 635-640. ( Cheng Tao,Liu Jianwei,Cao Ping. The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large span metro station in hard rock stratum[J].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14, 10( 3) : 635-640. ( in Chinese) ) [8] 白明洲,许兆义,时静,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浅埋暗 挖地铁车站施工期地面沉降量 FLAC ~ ( 3D) 分析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 ( 增 2) : 4254- 4260. ( Bai Mingzhou,Xu Zhaoy,Shi Jing,et al. Analysis of ground settlement of a subway station undercut with shallow overburden during construction with FLAC3D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6,25( Supp.2) : 4254-4260. ( in Chinese) ) [9] 侯朝炯,勾攀峰. 巷道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机制 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 3) : 342- 345. ( Hou Chaojiong,Gou Panfeng. Mechanism study on strength enhancement for the rocks surrounding roadway supported bolt.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2000,19 ( 3 ) : 342- 345. ( in Chinese) ) [10] 洪开荣,杨朝帅,李建华. 超前支护对软岩隧道空间 变形的影响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 ( 2) : 429-433,440. ( Hong Kairong,Yang Chaoshuai, Li Jianhua. Analysis on impact of advanced support on space deformation of tunnel in soft rock mass[J].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2014,10( 2) : 429-433,440. ( in Chinese) ) [11] 程韬,刘建伟,曹平. 硬岩大跨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方 案优化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 3) : 635-640. ( Cheng Tao,Liu Jianwei,Cao Ping. The optimization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scheme of large span metro station in hard rock stratum[J].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2014, 10( 3) : 635-640. ( in Chinese) ) [12] Attewell P B,Yeates J,Selby A R. Soil movements induced by tunnel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pipelines and structures[M]. New York: Blackie and Son Ltd,1986: 52-56. ( 上接第 300 页) [5] 石玉欣. 城市发展的趋势———立体化[J]. 科技与生 活,2011( 4) : 208. ( Shi Yux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ity - three-dimensional [J]. Technology and Life, 2011( 4) : 208. ( in Chinese) ) [6] 陈津. 欧洲古代城市平面模式的几何分析[D]. 天 津: 天津大学,2012. ( Chen Jin. The geometric analysis of plane mode in Ancient European cities[D]. Tianjin: Tianjin University,2012. ( in Chinese) ) [7] 汤衡. 大型商业综合体底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 整合设 计 研 究[D]. 西 安: 西 安 建 筑 大 学,2012. ( Tang He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nd the bottom space around commercial complex[D]. Xi’ 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12. ( in Chinese) ) [8] 董贺轩.城市立体化—城市模式发展的一种新趋向 [J].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35( 增) : 225-229. ( Dong Hexuan. Three - dimensional city-new tend of urban mod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5, 35( Supp.) : 225-229. ( in Chinese) ) [9] 董贺轩. 城市立体化—节约型和谐城市建设的一个 务实途径[J]. 城市规划与设计,2008 ( 1) : 16-21. ( Dong Hexuan. Urban three - dimensional-an effective method to build economic and harmony cities [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08( 1) : 16-21. ( in Chinese) ) [10] 吴威.奚文沁.奚东帆.让空间回归市民—上海外滩滨 水区景观改造设计[J].中国园林,2011,27( 7) : 22- 25. ( Wu Wei,Xi Wenqin,Xi Dongfan. To return the space to the public-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Shanghai bund waterfront [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11,27( 7) : 22-25. ( in Chinese) ) 2017 年第 2 期 张海明,等: 地铁车站 PBA 法导洞施工诱发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