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μm。该菌在田间出现率不是最高,但发病的果实多数由此菌侵染所致,是造成心腐症状的 主要病菌。 链格孢: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榄褐色至绿褐色,有屈曲,顶端常扩大而具 多个孢子痕,大小5~125μm×3~6um。分生孢子组成链状,有的长链由10个孢子组成。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椭圆形、卵形或肾形,淡褐色至深榄褐色,具横隔膜1~-9个,纵隔膜 0-6个,大小7~70.5μm×6-22.5μm。分生孢子有喙或无喙,表面平滑或有瘤。在田间 该菌的出现频率在致病菌中最高,是造成霉心症状的主要病菌 串珠镰孢:子座黄色、褐色或紫色,产生的菌丝为鲜黄色至浅粉红色。小分生孢子串珠 状,长期互相连接或聚集成伪头状体,以后散成粉状,通常为单胞,棱形至卵形,大小430 um×1.5~5μm。大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座或黏分生孢子团内,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或淡 橙红色,干燥后呈橙红色或红褐色,孢子细长,披针形或微弯,具3~5个隔膜,大小为20~70 um×2~45um。无厚垣孢子。 病害循环 病菌在树体上以及土壤等处的僵果或其他坏死组织上存活。果园树上的僵果数量很大 时,就会有大量病菌在僵果内外存活。病菌的孢子还可以潜藏在芽的鳞片间越冬。有人研究 发现,花芽各层鳞片都带有链格孢菌,带菌率由外层向内层逐层递减,芽心不带病菌。次年 春季病菌的孢子经风雨传播,而从花芽越冬的病菌无需传播便可侵染。病菌是在苹果花期发 生侵染的。病菌是自花瓣张开后经花柱侵入的,苹果发芽前花原始体不带菌。发芽后,花序 伸出,花蕾迅速被病菌定殖,但花苞以内尚未暴露的花柱、花药几乎完全分离不出病菌,即 未受侵染。花瓣张开后,花柱、花药即开始带菌(链格孢,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带菌率迅速 升高,至落花期,100%花柱有多种真菌定殖,其中70%为链格孢。落花后至幼果期,各段 组织的带菌率情况是,花柱上段>花柱下段>萼心间>心室。由此可见,苹果霉心病菌首先 定殖于花柱,随后在萼心间组织蔓延而侵入果实心室。落花后约2周,萼心间链格孢出现率 增至37.5%,心室组织中为7.5%。此后,在整个果实发育期,病菌陆续进入心室,至采收 期,60.7%果实带有链格孢菌。日本研究也认为病菌是由果实的萼筒侵染到果心的。山东农 业大学研究认为,病菌对花器的侵染力极强,花丝、花瓣、花萼、雌蕊的受侵染率都达到 90%以上,多数到达果心的病菌是在花后通过病残花器蔓延至果心的。有人研究表明北斗苹 果霉心病病菌侵染期很长,从4月下旬的花期至8月10日病菌可不断侵染,但花期至5月 底前的幼果期为病菌重点侵染时期 苹果霉心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即于花期侵染,多数在中后期发病。日本有人硏究 发现,8月中旬以前不发生霉心病,到近采收期才发病。山东农业大学调查发现,红富士苹 果果心带菌率为887%,但贮藏2个月后发病率仅为889%。田间发病以后期为多,有的年 份采收前大量发病。情况并非全是如此,有时在6月上旬便可解剖到树上发生心腐的病果 因此,霉心病的发生以中后期为主,发病期较为分散,而且各地调查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 有关此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等方面均需进一步研究 发病条件 霉心病的发生与苹果品种的关系最为密切。凡是果实的萼口开、萼筒长、萼筒与心室相 通的品种感病重,萼心闭、萼筒短、萼筒与心室不相通的品种则抗病。呼丽萍等(1995)发现 萼心间组织存在孔口或裂缝、呈开放状,且组织疏松的元帅系品种易感病:而萼心间组织无 孔口或裂缝、呈封闭状,且组织紧密的国光品种不感病:普通富士、着色富士和金冠品种介μm。该菌在田间出现率不是最高,但发病的果实多数由此菌侵染所致,是造成心腐症状的 主要病菌。 链格孢:分生孢子梗直立,分枝或不分枝,榄褐色至绿褐色,有屈曲,顶端常扩大而具 多个孢子痕,大小 5~125μm×3~6μm。分生孢子组成链状,有的长链由 10 个孢子组成。 分生孢子倒棍棒形、椭圆形、卵形或肾形,淡褐色至深榄褐色,具横隔膜 1~9 个,纵隔膜 0~6 个,大小 7~70.5μm×6~22.5μm。分生孢子有喙或无喙,表面平滑或有瘤。在田间, 该菌的出现频率在致病菌中最高,是造成霉心症状的主要病菌。 串珠镰孢:子座黄色、褐色或紫色,产生的菌丝为鲜黄色至浅粉红色。小分生孢子串珠 状,长期互相连接或聚集成伪头状体,以后散成粉状,通常为单胞,棱形至卵形,大小 4~30 μm×1.5~5μm。大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座或黏分生孢子团内,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或淡 橙红色,干燥后呈橙红色或红褐色,孢子细长,披针形或微弯,具 3~5 个隔膜,大小为 20~70 μm×2~4.5μm。无厚垣孢子。 病害循环 病菌在树体上以及土壤等处的僵果或其他坏死组织上存活。果园树上的僵果数量很大 时,就会有大量病菌在僵果内外存活。病菌的孢子还可以潜藏在芽的鳞片间越冬。有人研究 发现,花芽各层鳞片都带有链格孢菌,带菌率由外层向内层逐层递减,芽心不带病菌。次年 春季病菌的孢子经风雨传播,而从花芽越冬的病菌无需传播便可侵染。病菌是在苹果花期发 生侵染的。病菌是自花瓣张开后经花柱侵入的,苹果发芽前花原始体不带菌。发芽后,花序 伸出,花蕾迅速被病菌定殖,但花苞以内尚未暴露的花柱、花药几乎完全分离不出病菌,即 未受侵染。花瓣张开后,花柱、花药即开始带菌(链格孢),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带菌率迅速 升高,至落花期,100%花柱有多种真菌定殖,其中 70%为链格孢。落花后至幼果期,各段 组织的带菌率情况是,花柱上段>花柱下段>萼心间>心室。由此可见,苹果霉心病菌首先 定殖于花柱,随后在萼心间组织蔓延而侵入果实心室。落花后约 2 周,萼心间链格孢出现率 增至 37.5%,心室组织中为 7.5%。此后,在整个果实发育期,病菌陆续进入心室,至采收 期,60.7%果实带有链格孢菌。日本研究也认为病菌是由果实的萼筒侵染到果心的。山东农 业大学研究认为,病菌对花器的侵染力极强,花丝、花瓣、花萼、雌蕊的受侵染率都达到 90%以上,多数到达果心的病菌是在花后通过病残花器蔓延至果心的。有人研究表明北斗苹 果霉心病病菌侵染期很长,从 4 月下旬的花期至 8 月 10 日病菌可不断侵染,但花期至 5 月 底前的幼果期为病菌重点侵染时期。 苹果霉心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即于花期侵染,多数在中后期发病。日本有人研究 发现,8 月中旬以前不发生霉心病,到近采收期才发病。山东农业大学调查发现,红富士苹 果果心带菌率为 88.7%,但贮藏 2 个月后发病率仅为 8.89%。田间发病以后期为多,有的年 份采收前大量发病。情况并非全是如此,有时在 6 月上旬便可解剖到树上发生心腐的病果。 因此,霉心病的发生以中后期为主,发病期较为分散,而且各地调查的结果也不一致。因此, 有关此病的病原种类、致病机制等方面均需进一步研究。 发病条件 霉心病的发生与苹果品种的关系最为密切。凡是果实的萼口开、萼筒长、萼筒与心室相 通的品种感病重,萼心闭、萼筒短、萼筒与心室不相通的品种则抗病。呼丽萍等(1995)发现, 萼心间组织存在孔口或裂缝、呈开放状,且组织疏松的元帅系品种易感病;而萼心间组织无 孔口或裂缝、呈封闭状,且组织紧密的国光品种不感病;普通富士、着色富士和金冠品种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