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音复合词。上古汉语中双音复合词很少,只有那 些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音音词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的词,才可以认为是双音复 合词。例如: ①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孟子·离数》)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③韩之战,惠公不振旅。(《左传·成公十六年》) ④楚师败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⑤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左传·宣公二年》) 上例中,“良人”指丈夫,“师旅”指军队,“振旅”是古代作战回国的一种清点实、告于祖 庙的礼仪,“败绩”专指在战场上失败到溃不成军的地步,“社稷”则专指国家。这些词的意义 已经不是组成它的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高一有的层次上生成了一个新的总体意义, 所以,它们已构成了双音复合词。在上古汉语里,复合词一般是称谓名、职官名、礼仪与制度 的专门术语等等,为数不是很多。 第二种是通常所说的连绵词。连绵词又称联绵词或连(联)绵字,一般认为它已是不能拆开 的单纯词,是一种声音的组合,而非意义的组合。其实,从来源看,连绵词的产生大约有三个 渠道 (1)义合式。这类连绵词原本是两个同源词,本可以分开来单用或单解,凝固后保持了词 源意义所带来的词义特点。如“绸缪”。“绸”与“缪”均有宛转缠绕的词源意义,凝固成连绵 词后保持了宛转之义。 (2)衍音式。这类连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 虽用汉字书,但不具意义。向前衍化的如“参差”“囹圄”等,向后衍化的如“趑趄”、“菡萏” (3)摹声式。摹拟自然声音而产生的连绵词。如摹拟自然爆破声的“劈历”,摹拟动物鸣 叫声的“蟋蟀”,摹拟物件撞击声的“锒铛”,摹拟人类情绪发声的“獻欷”等。 不论连绵词的产生渠道为哪一类,它们之间一般都具有或双声、或迭韵的语音关系,只有少 数因辗转变化而不再是双声、迭韵,但仍可间接求得两字之间的语音联系: 双声联绵词如“犹豫”、“憔悴”、“踌躇”、“仓卒”“流连”等。 迭韵联绵词如“从容”、“烂漫”“迷阳”等 连绵词因具有固定的语音配合关系,它的产生又与语音有很大关系,所以人们对它的语音感 受较深,书写时重音不重义,常常失其本字,一个词有多种写法,这也是促使它不易分开解释 的原因。 三、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而词义的变化又比词形的变化更为显著。严格地说,“古今词 ”这个概念,应当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一先秦对汉代来说是古代,汉代可以称今: 先秦、汉代对唐代说来是古,唐代又可以称今:汉唐对清说来是古,清代相对说来是今:沮代 对现代说来也是古,现代自然是今。词义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发展,因而也都需要辨异。不过 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古今词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比较笼统,指的 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成一个整体来看, 不再计较它内部的小段分期。它是一个古汉语教学体系中的概念,而不是专门的、严格的词汇 史概念。所以这样确定“古今词义”的内涵,是因为汉语在相当一面时期内言脱节,后代文言 文一般仿效先秦文献言语言,自然的差异固然存在,但人为的求同又很显著,对一般的文言文 阅读说来,完全可以把整个的文言文存在时期看成一个大阶段而对内部的小阶段差异忽略不计。 不过,因为小阶段的词主差异毕竟是存在的,所以,在谈问题时,也难免要涉及到某些时代的8 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音复合词。上古汉语中双音复合词很少,只有那 些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音音词的简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的词,才可以认为是双音复 合词。例如: ①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孟子·离数》) ②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③ 韩之战,惠公不振旅。(《左传·成公十六年》) ④ 楚师败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⑤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左传·宣公二年》) 上例中,“良人”指丈夫,“师旅”指军队,“振旅”是古代作战回国的一种清点实、告于祖 庙的礼仪,“败绩”专指在战场上失败到溃不成军的地步,“社稷”则专指国家。这些词的意义 已经不是组成它的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高一有的层次上生成了一个新的总体意义, 所以,它们已构成了双音复合词。在上古汉语里,复合词一般是称谓名、职官名、礼仪与制度 的专门术语等等,为数不是很多。 第二种是通常所说的连绵词。连绵词又称联绵词或连(联)绵字,一般认为它已是不能拆开 的单纯词,是一种声音的组合,而非意义的组合。其实,从来源看,连绵词的产生大约有三个 渠道: (1) 义合式。这类连绵词原本是两个同源词,本可以分开来单用或单解,凝固后保持了词 源意义所带来的词义特点。如“绸缪”。“绸”与“缪”均有宛转缠绕的词源意义,凝固成连绵 词后保持了宛转之义。 (2) 衍音式。这类连绵词是由一个单音词向前或向后衍化出一个表音音节,衍化出的音节 虽用汉字书,但不具意义。向前衍化的如“参差”“囹圄”等,向后衍化的如“趑趄”、“菡萏” 等。 (3) 摹声式。摹拟自然声音而产生的连绵词。如摹拟自然爆破声的“劈历”,摹拟动物鸣 叫声的“蟋蟀”,摹拟物件撞击声的“锒铛”,摹拟人类情绪发声的“歔欷”等。 不论连绵词的产生渠道为哪一类,它们之间一般都具有或双声、或迭韵的语音关系,只有少 数因辗转变化而不再是双声、迭韵,但仍可间接求得两字之间的语音联系: 双声联绵词如“犹豫”、“憔悴”、“踌躇”、“仓卒”、“流连”等。 迭韵联绵词如“从容”、“烂漫”、“迷阳”等。 连绵词因具有固定的语音配合关系,它的产生又与语音有很大关系,所以人们对它的语音感 受较深,书写时重音不重义,常常失其本字,一个词有多种写法,这也是促使它不易分开解释 的原因。 三、 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而词义的变化又比词形的变化更为显著。严格地说,“古今词 义”这个概念,应当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先秦对汉代来说是古代,汉代可以称今; 先秦、汉代对唐代说来是古,唐代又可以称今;汉唐对清说来是古,清代相对说来是今;沮代 对现代说来也是古,现代自然是今。词义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发展,因而也都需要辨异。不过, 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古今词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比较笼统,指的 是文言文的词义和现代汉语的词义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古代文献的词义,当成一个整体来看, 不再计较它内部的小段分期。它是一个古汉语教学体系中的概念,而不是专门的、严格的词汇 史概念。所以这样确定“古今词义”的内涵,是因为汉语在相当一面时期内言脱节,后代文言 文一般仿效先秦文献言语言,自然的差异固然存在,但人为的求同又很显著,对一般的文言文 阅读说来,完全可以把整个的文言文存在时期看成一个大阶段而对内部的小阶段差异忽略不计。 不过,因为小阶段的词主差异毕竟是存在的,所以,在谈问题时,也难免要涉及到某些时代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