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⑤在人体中的维生素D主要是D3,来自于维生素D3原(7-脱氢胆固醇)。 ⑥不论维生素D2或D3,本身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必须在动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的代 谢转变,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化反应,首先 在肝脏羟化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1,25-(OHD2-D3,后者是维生素 D3在体内的活性形式。 2.2.5维生素E的特性 ①又名生育酚,是无臭、无味,微带粘性的淡黄色油状物。 ②在无氧条件下较为稳定,甚至加热至200℃以上也不被破坏,但在空气中维生素E极 易被氧化,颜色变深,是人体优良的抗氧化剂。 ③天然存在的维生素E有8种,均为苯骈二氢毗喃的衍生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二类,每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分为ā、B-、¥-和8- 四种。 2.2.6维生素K的特性 ①又称凝血维生素,属脂溶性维生素,均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②常见的有维生素K1和K2,K1由植物合成,是黄色油状物:K2由微生物合成,是 淡黄色结晶,均耐热耐酸,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 ③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K2,现代维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K3和K4, 均为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 3维生素的作用机制 3.1脂溶性维生素 3.1.1维生素A 维生素A的侧链含有4个双链,故可形成多种顺反异构体,其中较重要的有全反型(A Ⅱ-trans)和Ⅱ-顺型(1l-cis)。视黄醇在体内可被氧化成视黄醛(retinal),此反应是可逆的。视 黄醛进一步被氧化则成视黄酸(retinoic acid),但此反应在体内是不可逆的。Retinoic acid具 有广泛和复杂的作用,与胞内相应核受体(又称维生素A受体)结合,使受体激活,直接 转变为转录因子,可激活一系列与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有关基因的表达或关闭。 3.1.2维生素D 不论维生素D2或D3,本身都没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它们必须在体内进行一定的代谢 转化,才能生成活性的化合物,即活性维生素D。这一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 化反应,首先在肝脏羟化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1,25-(OH2-D3, 后者是维生素D3在体内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能与细胞内核受体-维生素D受 体结合,激活维生素D受体,使之转变为转录因子,进入核内作用于其靶基因,调节体内 钙、磷代谢。 视黄醇(维生裳A) 3-税氢视黄够(线生素A) (全反型) (除反型) 77 ⑤在人体中的维生素 D 主要是 D3,来自于维生素 D3 原(7-脱氢胆固醇)。 ⑥不论维生素 D2 或 D3,本身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必须在动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的代 谢转变,才能成为具有活性的物质。这一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化反应,首先 在肝脏羟化成 25-羟维生素 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 1,25-(OH)2-D3,后者是维生素 D3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 2.2.5 维生素 E 的特性 ①又名生育酚,是无臭、无味,微带粘性的淡黄色油状物。 ②在无氧条件下较为稳定,甚至加热至 200℃以上也不被破坏,但在空气中维生素 E 极 易被氧化,颜色变深,是人体优良的抗氧化剂。 ③天然存在的维生素 E 有 8 种,均为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二类,每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目和位置不同,分为α-、β-、γ-和δ- 四种。 2.2.6 维生素 K 的特性 ①又称凝血维生素,属脂溶性维生素,均为 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②常见的有维生素 K1 和 K2,K1 由植物合成,是黄色油状物;K2 由微生物合成,是 淡黄色结晶,均耐热耐酸,易受紫外线照射而破坏。 ③人体肠道细菌也可合成维生素 K2,现代维生素 K 已能人工合成,如维生素 K3 和 K4, 均为水溶性的,可用于口服或注射。 3 维生素的作用机制 3.1 脂溶性维生素 3.1.1 维生素 A 维生素 A 的侧链含有 4 个双链,故可形成多种顺反异构体,其中较重要的有全反型(A Ⅱ-trans)和Ⅱ-顺型(11-cis)。视黄醇在体内可被氧化成视黄醛(retinal),此反应是可逆的。视 黄醛进一步被氧化则成视黄酸(retinoic acid),但此反应在体内是不可逆的。Retinoic acid 具 有广泛和复杂的作用,与胞内相应核受体(又称维生素 A 受体)结合,使受体激活,直接 转变为转录因子,可激活一系列与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有关基因的表达或关闭。 3.1.2 维生素 D 不论维生素 D2 或 D3,本身都没有明显的生理活性,它们必须在体内进行一定的代谢 转化,才能生成活性的化合物,即活性维生素 D。这一转变主要是在肝脏及肾脏中进行的羟 化反应,首先在肝脏羟化成 25-羟维生素 D3,然后在肾脏进一步羟化成为 1,25-(OH)2-D3, 后者是维生素 D3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 D3 能与细胞内核受体-维生素 D 受 体结合,激活维生素 D 受体,使之转变为转录因子,进入核内作用于其靶基因,调节体内 钙、磷代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