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张友国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先要有共同的连接基础。一种是血缘和历史记忆,号和已有标志,不应当反映仅对某一群体有意义而 一种是透过与他人共享某一公共空间或人际关系疏远其他群体的那种价值观和历史记忆。在多族 而形成的一体感。国家对不同的国民来讲,可能是裔环境中,国家及决策者们的目的,是创造及推广 民族国家,也可能是文化国家或政治国家。这三个能使族裔多元政策运行的一致的意识形态和象征 层面通常会彼此交融,但也可能以某一层面为主要符号,而不是寻求不费气力的策略,去细分为更小 依据。通过对公共空间进行以多民族文化融合基的、显然是自我管理的实体①。 础上的暗示性点缀,公共空间在特定的边界内无声 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但却强有力地强调归属感和差异性,为个人提供作设计者通常需要在协调诸方利益的前提下,创造或 为想象的共同体的一部分的感觉,并且成为多民族发明现有的场所。公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既是 国家统一构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个真正的实体,又是必要的幻象,既是一种经济类 因此,多民族国家在公共空间政治方面的整合型,又是一种文化象征。作为一种观念和现实,公 主义路径实质是试图跨越社会学意义上的异质性共空间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生产与再生产。谁能 和集团分裂,为民族成员感情上的结合提供物质载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谁就能 体,以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遵循这一路径,多民族控制过去。展示的、重复的体验需要一种本体上可 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体现出多元融合型倾向。 以在这个世界发挥作用的功能。公共空间政治努 由上可见,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力在私人领域与社会规则方面控制公众的想象力 选择是不同的,或者选择文化民族主义路径,或者通过具有历史意义与时间性的记忆,复制与摹写传 采纳整合主义路径。一些国家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统,让遗迹或者纪念物不断以静默的方式重复讲述 来主导政治社会化过程以强制力实现国家统一构附着在它们之上的信息,以期塑造安德森所谓的 设;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通过保护族群之间的结构和“想象的共同体”。 文化差异,依托本国历史,使政治社会化方式更加 对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而形成的公共 多样。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空间政治值得中国在多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构设 路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 加以借鉴。但是这一借鉴应该是中国化的借鉴 三、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 首先是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应该占据公共空间 的核心。中国民族地区公共空间重命名应该以淡 共空间政治的启示 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为准则,因此,重命名可 无论多民族国家遵循何种路径,实现国家统一以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爱国人物和事迹、民族团结的 构设都是其最终目标,也是公共空间政治的出发点典范、历史治理的标志作为重命名的核心,以使现 和落脚点。但是实现国家统一构设,并非朝夕之间行权力关系和国家治理合法化。因为每个共同体 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需要采取多都拥有共同独特记忆,而且常能维系相当长久的时 种路径的综合,以避免造成社会动荡,危及政权间。但根据研究,许多“集体记忆”( collective 稳定 memory),并不完全是过去事实的复原,而是在特 由于当代社会已呈现多元文化风貌,多民族国定的社会情况下,人们对过去“社会记忆”的选择 家统一构设中的国家必须在“差异性”与“统合性”重组与重建。许多“过去”其实是在“现在的基础” 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在体制方面,其上被重构的。所以,群体记忆可以被引导。历史记 必须引导“民族国家”( nation state)转型为契约型忆并非固定、封闭的,而是随着政治、社会、文化形 的“国族”( state nation)建构,并在实践中辅之以势的变化而变化。个体的记忆往往置身于一种社 “重述历史”与“发明传统”策略。正如俄罗斯学者会框架之中。个体往往通过将自己置于群体的位 季什科夫所说的:“各个后继国家新出现的象征符置来进行回忆。人们是受到现在的信念、兴趣以及 ①〔俄〕瓦列里·季什科夫:《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族性、民族主义及冲突——炽热的头脑》,姜德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1-522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先要有共同的连接基础。一种是血缘和历史记忆, 一种是透过与他人共享某一公共空间或人际关系 而形成的一体感。国家对不同的国民来讲,可能是 民族国家,也可能是文化国家或政治国家。这三个 层面通常会彼此交融,但也可能以某一层面为主要 依据。通过对公共空间进行以多民族文化融合基 础上的暗示性点缀,公共空间在特定的边界内无声 但却强有力地强调归属感和差异性,为个人提供作 为想象的共同体的一部分的感觉,并且成为多民族 国家统一构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多民族国家在公共空间政治方面的整合 主义路径实质是试图跨越社会学意义上的异质性 和集团分裂,为民族成员感情上的结合提供物质载 体,以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遵循这一路径,多民族 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体现出多元融合型倾向。 由上可见,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 选择是不同的,或者选择文化民族主义路径,或者 采纳整合主义路径。一些国家通过控制公共空间 来主导政治社会化过程以强制力实现国家统一构 设;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通过保护族群之间的结构和 文化差异,依托本国历史,使政治社会化方式更加 多样。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 路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 三、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 共空间政治的启示 无论多民族国家遵循何种路径,实现国家统一 构设都是其最终目标,也是公共空间政治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但是实现国家统一构设,并非朝夕之间 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需要采取多 种路 径 的 综 合,以 避 免 造 成 社 会 动 荡,危 及 政 权 稳定。 由于当代社会已呈现多元文化风貌,多民族国 家统一构设中的国家必须在“差异性”与“统合性” 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在体制方面,其 必须引导“民族国家”(nationstate)转型为契约型 的“国族”(statenation)建 构,并在实践中辅之以 “重述历史”与“发明传统”策略。正如俄罗斯学者 季什科夫所说的:“各个后继国家新出现的象征符 号和已有标志,不应当反映仅对某一群体有意义而 疏远其他群体的那种价值观和历史记忆。在多族 裔环境中,国家及决策者们的目的,是创造及推广 能使族裔多元政策运行的一致的意识形态和象征 符号,而不是寻求不费气力的策略,去细分为更小 的、显然是自我管理的实体①。 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设计者通常需要在协调诸方利益的前提下,创造或 发明现有的场所。公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一 个真正的实体,又是必要的幻象,既是一种经济类 型,又是一种文化象征。作为一种观念和现实,公 共空间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生产与再生产。谁能 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谁就能 控制过去。展示的、重复的体验需要一种本体上可 以在这个世界发挥作用的功能。公共空间政治努 力在私人领域与社会规则方面控制公众的想象力, 通过具有历史意义与时间性的记忆,复制与摹写传 统,让遗迹或者纪念物不断以静默的方式重复讲述 附着在它们 之 上 的 信 息,以 期 塑 造 安 德 森 所 谓 的 “想象的共同体”。 对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而形成的公共 空间政治值得中国在多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构设 加以借 鉴。但 是 这 一 借 鉴 应 该 是 中 国 化 的 借 鉴。 首先是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应该占据公共空间 的核心。中国民族地区公共空间重命名应该以淡 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为准则,因此,重命名可 以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爱国人物和事迹、民族团结的 典范、历史治理的标志作为重命名的核心,以使现 行权力关系和国家治理合法化。因为每个共同体 都拥有共同独特记忆,而且常能维系相当长久的时 间。但 根 据 研 究,许 多 “集 体 记 忆 ”(collective memory),并不完全是过去 事 实 的 复 原,而 是 在 特 定的社会情况下,人们对过去“社会记忆”的选择、 重组与重建。许多“过去”其实是在“现在的基础” 上被重构的。所以,群体记忆可以被引导。历史记 忆并非固定、封闭的,而是随着政治、社会、文化形 势的变化而变化。个体的记忆往往置身于一种社 会框架之中。个体往往通过将自己置于群体的位 置来进行回忆。人们是受到现在的信念、兴趣以及 张友国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36 ① 〔俄〕瓦列里·季什科夫:《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族性、民族主义及冲突———炽热的头脑》,姜德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1-522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