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张友国)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77.2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张友国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在当代多民族囯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 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 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 构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象征符号强化国家身份,或者为 公共空间重新命名,让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或者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 认同,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政治效忠。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认同以及权力 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囯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 间政治的特点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虽然不同 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选择不同,但实现国家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多民族国 家,也可以在本国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重视“符号”以及由符号建构而成的意义,借鉴他国的公共 空间政治社会化模式,在“差异性”与“统合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公共空间;政治 [中图分类号]D0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14)06-0058-07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国家统 概念仅是指现实的国家控制和公众服从的政策, 构设”(英文对应为“ Nation- Building”)非常重也就是“ state- building”的过程。如果民族概念是 要。作为一个概念,“国家统一构设”最早出现于文化共处或种族特征的一种表述的话,那么国家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对新建立的第三世界国 构设则会指向一个语言、宗教或者种族方面具有 家提出的困境的反应①。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权威性的民族范式方向积极同化和标准化的过 百科全书的定义,“国家统一构设”是为促进民族 程②。这一过程是在现有社会构成、文化遗产和不 体化而制定的诸项政策之总和……民族化的仪式、同群体间的内部权力分配语境中进行的。这也就 旗帜、英雄人物及民族化的公共建筑可以成为正在意味着,在文化同质性的社会,国家统一构设可能 推进中的国家统一构设的明显体现。在那些人为不是问题。在文化异质性的社会,某种形式的国家 或者偶然划定边界的近代国家中,以及在那些具有统一构设,对国家而言,则显得非常必要。本文所 不同传统、宗教和种族集团的国家当中,上述政策要设定的范畴主要指向后者 尤为紧要。其中,如果民族概念与任何已建立的国 在上述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 家之居民概念等同划一的话,那么国家统一构设这重要相关变量。“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有着诸多的 [收稿日期] 03-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亚与中国新疆恐怖主义问题应对机制比较研究”(13B22029)。 o Manish Jha. Ethnicity, Modernity and Nationalism in Central Asia (Nation Building Experiences in Kazakh- stan), Delhi Academic Excellence, 2007. p 73 ②〔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527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2014-03-12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亚与中国新疆恐怖主义问题应对机制比较研究”(13B22029)。 ① ManishJha.Ethnicity,Modernityand NationalisminCentralAsia (NationBuildingExperiencesin Kazakh- stan),Delhi:AcademicExcellence,2007.p.73. ②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 正 来 等 译,北 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527页。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张友国 (首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北京 100048) [摘要]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重要相关变量。多民族国家围 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时,就产生公共空间政治。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之所以重 要,是因为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和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 一构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公共空间的象征符号强化国家身份,或者为 公共空间重新命名,让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或者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 认同,通过视觉冲击强化政治效忠。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认同以及权力 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 间政治的特点表现为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虽然不同 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选择不同,但实现国家认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中国作为多民族国 家,也可以在本国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重视“符号”以及由符号建构而成的意义,借鉴他国的公共 空间政治社会化模式,在“差异性”与“统合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公共空间;政治 [中图分类号] D0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14)06-0058-07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国家统 一构设”(英 文 对 应 为 “Nation-Building”)非 常 重 要。作为一 个 概 念,“国 家 统 一 构 设”最 早 出 现 于 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对新建立的第三世界国 家提出的困 境 的 反 应① 。按 照 布 莱 克 维 尔 政 治 学 百科全书的定义,“国家统一构设”是为促进民族一 体化而制定的诸项政策之总和……民族化的仪式、 旗帜、英雄人物及民族化的公共建筑可以成为正在 推进中的国家统一构设的明显体现。在那些人为 或者偶然划定边界的近代国家中,以及在那些具有 不同传统、宗教和种族集团的国家当中,上述政策 尤为紧要。其中,如果民族概念与任何已建立的国 家之居民概念等同划一的话,那么国家统一构设这 一概念仅是指现实的国家控制和公众服从的政策, 也就是“state-building”的 过 程。如 果 民 族 概 念 是 文化共处或种族特征的一种表述的话,那么国家统 一构设则会指向一个语言、宗教或者种族方面具有 权威性 的 民 族 范 式 方 向 积 极 同 化 和 标 准 化 的 过 程② 。这一过程是在现有社会构成、文化遗产和不 同群体间的内部权力分配语境中进行的。这也就 意味着,在文化同质性的社会,国家统一构设可能 不是问题。在文化异质性的社会,某种形式的国家 统一构设,对国家而言,则显得非常必要。本文所 要设定的范畴主要指向后者。 在上述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问题是一个 重要相关变量。“公共空间”这一概念有着诸多的 8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张友国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定义。狭义的“公共空间”一般是指那些供居民日原因如下: 常与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广义的“公共 1.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民族 空间”不仅仅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标志之一。在族际交往的过 可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程中,民族心理特质以及民族风俗习惯也会外化到 互动。在“国家统一构设”这一主题下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之中。正如著名学者郭洪纪在其《文化民 可以被定义为“具有潜移默化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族主义》一书中所说的,“族群主要建立在共同的名 居民日常与社会生活所涉及的室外行动空间(街称、神话、价值和风俗习惯之上,以祖先的居住地 道、广场、公园、自然风景等)与造型空间(建筑与雕历史叙事、民间传说为文化根源。它具有建基在种 塑艺术)。”显然,“国家统一构设”可以在公共空间族、血统、语言、宗教、风俗、乡土一类的文化要素 中寻求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过程和关系的以及历史传统之上的心理情感和非政治行为。族 理解方式,因为这类过程和关系塑造特定的公共空群作为某种共同体的象征符号,既有自己的生存空 间。同时,这种方式也反过来,重申、反驳、或者改间和以与之有关的传统,包括宗教组织和神职人 变现有的社会和政治关系 员,像神庙、仪式、教义等,又有怀旧母题及认同符 由于人的很多社会性活动都是公共空间中的号系统,像民族英雄、宗教领袖、效忠意识以及草 活动,公共空间又牵涉到关系的整合,因此,多民族 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公共空间的“国家统一构设”原、森林、山峦、族源地等。”① 按照郭洪纪的说法,这种外化主要体现为具有 功能,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培养不同民族 民族文化特色的景物型公共空间及各类与民族相 的国家认同,从而产生公共空间政治 关的建筑符号,这种外化是文化与社会的产物 前关于公共空间政治的相关研究或者以民 因此,公共空间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符号意 主暨文化多元性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为核心进行阐 义的民族物质与精神遗产的容纳与延续场域,可以 KE(Democracy and public space the physical sites of democratic per formance Mediating cul 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本质,同时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 ural diversity in a globalized public >pace)或参照系。公共空间的这一特性导致公共空间的全 者侧重于公共空间中的历史争议( Contested h2民性展示不一定会产生全民性的观赏者,观赏者因 ries in public space memory, race, and nation 或者直接论证公共空间政治( The politics of pu 现实,公共空间如果要想实现国家统一构设功能 lic space, Memory and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其承载性就需要体现主权边界内诸多民族文化的 trans formation in public space 融合与升华,塑造国家认同。从这一假设出发,公 但综而观之,上述研究从“国家统一构设”视角共空间呈现为主体客体化,在意识形态的语境中或 切入公共空间政治比较薄弱,因此,本文试图从这者被创造,或者被毁灭。恢复与特定民族与地方相 视角探讨为什么公共空间在“国家统一构设”中关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就成为理解公共空间的重要 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公共空间政治的具体表现与基础。塑造、展示和观看成为公共空间由主体客体 实质是什么?下文将展开尝试性的梳理 化到客体主体化的系列环节。公共空间所蕴涵的 历史、价值等文化符号意义逐渐塑造其所需要塑造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 之特定人群的世界观。文化形塑现实,而非仅仅是 公共空间:何以重要? 模仿现实,公共空间成为认同塑造的场所。更为重 为塑造不同民族对国家的认同,通过多种途径要的是,既然公共空间是文化(精神)意义的载体, 赋予公共空间以政治社会化价值,成为多民族国家“谁拥有公共空间”就成为公共空间文化意义的 统一构设的一个重要路径。这一路径何以重要?部分。“公共空间成为文化权力的工具’,成为一 ①郭洪纪:《文化民族主义》,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定义。狭义的“公共空间”一般是指那些供居民日 常与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广义的“公共 空间”不仅仅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 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 互动。在“国家统一构设”这一主题下的公共空间 可以被定义为“具有潜移默化之政治社会化功能的 居民日常与 社 会 生 活 所 涉 及 的 室 外 行 动 空 间(街 道、广场、公园、自然风景等)与造型空间(建筑与雕 塑艺术)。”显然,“国家统一构设”可以在公共空间 中寻求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过程和关系的 理解方式,因为这类过程和关系塑造特定的公共空 间。同时,这种方式也反过来,重申、反驳、或 者 改 变现有的社会和政治关系。 由于人的很多社会性活动都是公共空间中的 活动,公共空间又牵涉到关系的整合,因此,多民族 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公共空间的“国家统一构设” 功能,围绕公共空间进行政策设计,培养不同民族 的国家认同,从而产生公共空间政治。 目前关于公共空间政治的相关研究或者以民 主暨文化多元性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为核心进行阐 述 (Democracyand publicspace :thephysical sitesofdemocraticperformance 、Mediatingcul- turaldiversityinaglobalizedpublicspace )、或 者侧重于公共空间中的历史争议(Contestedhisto- riesinpublicspace :memory,race,andnation)、 或者直接论证公共空间政治(Thepoliticsofpub- licspace、Memoryandtheimpactof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inpublicspace)。 但综而观之,上述研究从“国家统一构设”视角 切入公共空间政治比较薄弱,因此,本文试图从这 一视角探讨为什么公共空间在“国家统一构设”中 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公共空间政治的具体表现与 实质是什么?下文将展开尝试性的梳理。 一、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 公共空间:何以重要? 为塑造不同民族对国家的认同,通过多种途径 赋予公共空间以政治社会化价值,成为多民族国家 统一构 设 的 一 个 重 要 路 径。这一路径何以重要? 原因如下: 1.公共空间具有民族文化符号承载性。民族 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标志之一。在族际交往的过 程中,民族心理特质以及民族风俗习惯也会外化到 公共空间之中。正如著名学者郭洪纪在其《文化民 族主义》一书中所说的,“族群主要建立在共同的名 称、神话、价值和风俗习惯之上,以祖先的居住地、 历史叙事、民间传说为文化根源。它具有建基在种 族、血统、语言、宗教、风俗、乡土一类的文化要素, 以及历史传统之上的心理情感和非政治行为。族 群作为某种共同体的象征符号,既有自己的生存空 间和以与之 有 关 的 传 统,包 括 宗 教 组 织 和 神 职 人 员,像神庙、仪式、教义等,又有怀旧母题及认同符 号系 统,像 民 族 英 雄、宗 教 领 袖、效 忠 意 识 以 及 草 原、森林、山峦、族源地等。”① 按照郭洪纪的说法,这种外化主要体现为具有 民族文化特色的景物型公共空间及各类与民族相 关的建筑符号,这种外化是文化与社会的产物。 因此,公共空间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符号意 义的民族物质与精神遗产的容纳与延续场域,可以 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本质,同时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 参照系。公共空间的这一特性导致公共空间的全 民性展示不一定会产生全民性的观赏者,观赏者因 民族或宗教的不同而给出不同的解读。根据这一 现实,公共空间如果要想实现国家统一构设功能, 其承载性就需要体现主权边界内诸多民族文化的 融合与升华,塑造国家认同。从这一假设出发,公 共空间呈现为主体客体化,在意识形态的语境中或 者被创造,或者被毁灭。恢复与特定民族与地方相 关的意识形态的历史,就成为理解公共空间的重要 基础。塑造、展示和观看成为公共空间由主体客体 化到客体主体化的系列环节。公共空间所蕴涵的 历史、价值等文化符号意义逐渐塑造其所需要塑造 之特定人群的世界观。文化形塑现实,而非仅仅是 模仿现实,公共空间成为认同塑造的场所。更为重 要的是,既然公共空间是文化(精神)意义的载体, “谁拥有公共空间”就成为公共空间文化意义的一 部分。“公共空间成为‘文化权力的工具’,成为一 张友国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95 ① 郭洪纪:《文化民族主义》,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种‘社会和主体身份赖以形成’的文化实践。”①公 换而言之,政治社会化是将模式化的核心价值 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演绎为权力剧场,伴随其承载和规范渗化为公民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 的文化意义扮演不同的权力角色,并随着政治环境价值取向,形成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从而维护社会 的变化产生角色置换。“无论是将其作为话语形稳定与国家统一的过程 式、现实的再现,还是实存的现实审视,中立性质的 现代化观点认为一旦社会经济发展获得成功 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定义的公共空间,生成并归化必要的政治发展将会自动生成。这一观点认为在 居于其中者的身份”②。公共空间的保护、创设与国家和民族被建构以前,社会应该已经被现代化。 演绎成为权力博弈与合法性塑造的工具。遵循这阿尔蒙德( Almond)对此就持乐观观点,认为政治 工具主义线索,具有怀旧意涵的“博物馆与纪念发展的结果是各类来源广泛的群体会日益整合进 碑成为众所周知的陈述历史的场所”③。方尖碑、决策和民族统一构设过程。但这种理论忽视了基 像以及奖章,传递团结、普适与永恒的信息 于生产系统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关系研究,过于机 使它们是高度政治化与充满争议的,公众也已经被械,同时他们也完全忽略了意识形态的角色和种族 练就观察与思考公共空间历史性与现代性标签的文化感⊙。 能力。因为公共空间本身就是根据民族符号,结合 这种忽略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合法性危机,人 政治变迁,不断对古代史与当代史进行重新阐释的们对政治权威的评价发生分歧,导致政府的结构和 工具性产物。 行为受阻,甚至崩溃。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外 因此,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因如下:人们以往形成的文化和心理基础被急剧破 其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承载性而成为可资利用的坏;传统政治权威在处理现代问题时显得无能为 工具性资源 力,权威基础不稳固,甚至受到来自社会的传统力 2.公共空间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量的挑战;政治竞争失范,缺少制度化的机构加以 空间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工具性资源,间又是人们参疏导;消极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宗 与和互动的重要场所,是体现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教和文化制度衰微,无法履行自身的功能,以求强 要载体之一,因此,在一个国家中,不同时期的民族化政治权威;早期的社会化经验同后期的政治社会 关系以及不同民族的融洽程度都可以在公共空间化过程发生断裂,人们心理与世界发生冲突,人民 中得到展示。也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在多民族国家在诸多选择面前感到困惑,甚至会出现无根的感 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觉。因此,如果社会成员仅仅将忠诚感维系于传 场所并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所谓“政治社会统社会的狭隘团体,对部落或种族等地方共同体的 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原为社会学中的一个认同胜过对国家整体的认同时,就会形成认同危 名词,指一个社会经由各种途径引导其幼年成员或机,严重时可能酿成分离主义运动 成年的新成员进入既有社会结构及秩序的过程 针对前述合法化危机与认同危机,处于国家统 其含义可简述为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其成员进程中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占领公共空间,利用公 发展出共同的“认同”( identification)、“政治价值”共空间的隐含叙事功能,进行合法化与认同危机的 ( political values)和“政治效忠”( political loyalty)社会化消弭。这一策略即使在那些没有信仰和忠 的过程④ 诚的社会,也是基本的社会化策略之一。由于公共 ①②〔美〕温迪·J·达比:《风景与认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张箭飞、赵红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 12、16页。 o Lisa Maya Knauer and Daniel J. Walkowitz, Memory and The Im pact of Political Trans formation in Public Spac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vii. ④王云五:《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政治学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1-192页 6 Manish Jha. Ethnicity, Modernity and Nationalism in Central Asia ( Nation Building Experiences in Kazakh- stan). Delhi: Academic Excellence, 2007. P. 78. 理:《政治文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28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种‘社会和主 体 身 份 赖 以 形 成’的 文 化 实 践。”①公 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演绎为权力剧场,伴随其承载 的文化意义扮演不同的权力角色,并随着政治环境 的变化产 生 角 色 置 换。“无论是将其作为话语形 式、现实的再现,还是实存的现实审视,中立性质的 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定义的公共空间,生成并归化 居于其中者的 身 份”② 。公 共 空 间 的 保 护、创 设 与 演绎成为权力博弈与合法性塑造的工具。遵循这 一工具主义线索,具有怀旧意涵的“博物馆与纪念 碑成为众所周知的陈述历史的场所”③。方 尖 碑、 雕像以及奖章,传递团结、普适与永恒的信息。即 使它们是高度政治化与充满争议的,公众也已经被 练就观察与思考公共空间历史性与现代性标签的 能力。因为公共空间本身就是根据民族符号,结合 政治变迁,不断对古代史与当代史进行重新阐释的 工具性产物。 因此,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 空 间 因 其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承载性而成为可资利用的 工具性资源。 2.公共空间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由于公共 空间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工具性资源,间又是人们参 与和互动的重要场所,是体现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 要载体之一,因此,在一个国家中,不同时期的民族 关系以及不同民族的融洽程度都可以在公共空间 中得到展示。也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在多民族国家 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 场所并具 有 政 治 社 会 化 的 功 能。所 谓“政 治 社 会 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原为社会学中的一个 名词,指一个社会经由各种途径引导其幼年成员或 成年的新成员进入既有社会结构及秩序的过 程。 其含义可简述为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其成员 发展出共同的“认同”(identification)、“政治价值” (politicalvalues)和“政治 效 忠”(politicalloyalty) 的过程④。 换而言之,政治社会化是将模式化的核心价值 和规范渗化为公民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 价值取向,形成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从而维护社会 稳定与国家统一的过程。 现代化观点认为一旦社会经济发展获得成功, 必要的政治发展将会自动生成。这一观点认为在 国家和民族被建构以前,社会应该已经被现代化。 阿尔蒙德(Almond)对此就 持 乐 观 观 点,认 为 政 治 发展的结果是各类来源广泛的群体会日益整合进 决策和民族统一构设过程。但这种理论忽视了基 于生产系统 的 社 会 阶 层 和 社 会 关 系 研 究,过 于 机 械,同时他们也完全忽略了意识形态的角色和种族 文化感⑤。 这种忽略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合法性危机,人 们对政治权威的评价发生分歧,导致政府的结构和 行为受阻,甚至崩溃。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外 如下:人们 以 往 形 成 的 文 化 和 心 理 基 础 被 急 剧 破 坏;传统政 治 权 威 在 处 理 现 代 问 题 时 显 得 无 能 为 力,权威基础不稳固,甚至受到来自社会的传统力 量的挑战;政治竞争失范,缺少制度化的机构加以 疏导;消极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宗 教和文化制度衰微,无法履行自身的功能,以求强 化政治权威;早期的社会化经验同后期的政治社会 化过程发生断裂,人们心理与世界发生冲突,人民 在诸多选择 面 前 感 到 困 惑,甚 至 会 出 现 无 根 的 感 觉⑥。因此,如果社会成员仅仅将忠诚感维系于传 统社会的狭隘团体,对部落或种族等地方共同体的 认同胜过对 国 家 整 体 的 认 同 时,就 会 形 成 认 同 危 机,严重时可能酿成分离主义运动⑦ 。 针对前述合法化危机与认同危机,处于国家统 一进程中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占领公共空间,利用公 共空间的隐含叙事功能,进行合法化与认同危机的 社会化消弭。这一策略即使在那些没有信仰和忠 诚的社会,也是基本的社会化策略之一。由于公共 0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① ③ ④ ⑤ ⑥ ② 〔美〕温迪·J·达比:《风景与 认 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张 箭 飞、赵 红 英 译,南 京:译 林 出 版 社,2011年 版,第 12、16页。 LisaMaya Knauerand DanielJ.Walkowitz,Memoryand TheImpactof PoliticalTransformationin Public Space,DukeUniversityPress,2004,p.viii. 王云五:《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政治学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1-192页。 ManishJha.Ethnicity,Modernityand NationalisminCentralAsia (NationBuildingExperiencesin Kazakh- stan),Delhi:AcademicExcellence,2007.p.78. ⑦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28页

张友国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空间和不同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一种地名、英雄、神话、国家肖像等),为强化国家认同提 有效的传播媒介,成为社会成员和政治体系中的纽供纽带。 带,让来自不同民族的成员在这一隐含政治实践中 因此,多民族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的主要表 逐步形成新的文化与心理边界,为处理民族关系和现为: 稳定政治统治提供源源不断的软动力。因此,尽管 第一,为公共空间重新命名。文本、口号和地 公共空间设计自身不会改变国内政治的进程,但许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对认同的建构非常 多后殖民国家还是非常依赖它们,借此表达蕴含独必要③。这种对公共空间的重命名代表着变化和 立性与现代性的国家认同。正如安德森所言,国家“重新发现”早期的身份。虽然缺乏纪念物和仪式 是想象的共同体。为了被想象,国家必须被表达 的视觉冲击力,重命名的地方和日常环境中的官方 也就是说,多民族国家的公共空间在国家统 历史纪念,还是可以将权力关系和官方授权历史合 构设中具有影响合法性和认同间题的社会化功能。法化。④因此,族称和地名一民族、国家、城市以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 及城镇的名称——也成为政治纷争的一部分,以便 公共空间政治的特点 确立某一群体的地位和特权,从而使为事物命名的 权力成为公共空间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多民族国家发挥实体的功能,生活在 第二,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认同。这一公共 起的人们有必要发展对新国家的归属感并塑造共 同的身份。这使得国家统一构设看上去似乎是 空间政治意图以多重纪念形式展示对国家历史的 个冗长的过程,但是它毕竟是有意识的政策决定和 视觉表达,试图将国家记忆以国家纪念碑(馆)与公 国家形成( state-lnltiative)的必要元素。因此,为共雕塑等形式在空间和视觉上永恒地固定。这类 了理解和预测新民族国家将形成什么样的国家,关造型艺术具有象征性,而且由于使用相对水久性的 注国家统一构设者表达目标和实际策略非常材料,成为官方政治表达的一个理想方式。它们的 重要①。 功能不仅是为了纪念,同时也可以辐射权力、使现 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重任政权合法化。它们的意义在于必须让创造者和 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再造与控观赏者要有足够的社会文本理解其意义。这类造 制公共空间,在自己的主权界限内强化自己的国家型艺术在物理上占据场所,而且能够发挥引起想象 身份,创造统一和独特的国家并给予其成员共同命的功能。作为一种沉淀物和定影器:它们可以将事 运的意识,使全体国民在文化象征意义上被象征物件带入认知的范畴。建筑形式的永久性意在反映 与历史物质遗迹等连接,从而产生公共空间政治 政权的不朽,纪念碑、公共雕塑以及其他公共历史 这也就意味着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集体认同场所的设计与选址经常被政治化,成为一种政治符 的景物和地点,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不可改号。这一符号可以被分析出意义系统,同时也可以 变的。如同民族和民族主义一样,它们在时间和空被看作一个反映现实世界的符号世界。但这也可 间里出现或消失,并且发生变化②。民族建构者设能会在具有民族与国家认同张力的后殖民国家产 法再造、定义、澄清和同质化身份的界限。身份被生政治风险,引发政治冲突 描绘成线性和连续的 此,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空间已 更为重要的是,在上述建构过程中,多民族国经成为塑造国家认同,建立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场 家都试图将民族国家模式和多元国家模式结合在域。公共空间政治以其隐含政治价值,成为塑造国 一起,在公共空间利用他们的族裔象征符号(风俗、家主体性与认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之一。 o Manish Jha. Ethnicity, Modernity and Nationalism in Central Asia Nation Building Experiences in Kazakh- stan ), Delhi Academic Excellence, 2007. p 198 ②〔西〕胡安·诺格:《民族主义与领土》,徐鹤林、朱伦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0 Sally N. Cummings. Symbolism and power in Central Asia: Politics of the Spectacular.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pp 85,86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空间和不同民族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一种 有效的传播媒介,成为社会成员和政治体系中的纽 带,让来自不同民族的成员在这一隐含政治实践中 逐步形成新的文化与心理边界,为处理民族关系和 稳定政治统治提供源源不断的软动力。因此,尽管 公共空间设计自身不会改变国内政治的进程,但许 多后殖民国家还是非常依赖它们,借此表达蕴含独 立性与现代性的国家认同。正如安德森所言,国家 是想象的共同体。为了被想象,国家必须被表达。 也就是说,多民族国家的公共空间在国家统一 构设中具有影响合法性和认同问题的社会化功能。 二、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 公共空间政治的特点 为了使多民族国家发挥实体的功能,生活在一 起的人们有必要发展对新国家的归属感并塑造共 同的身份。这使得国家统一构设看上去似乎是一 个冗长的过程,但是它毕竟是有意识的政策决定和 国家形成 (state-initiative)的 必 要 元 素。因 此,为 了理解和预测新民族国家将形成什么样的国家,关 注国家统一构设者表达目标和实际策略非常 重要①。 由于公共空间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重 要性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试图通过再造与控 制公共空间,在自己的主权界限内强化自己的国家 身份,创造统一和独特的国家并给予其成员共同命 运的意识,使全体国民在文化象征意义上被象征物 与历史物质遗迹等连接,从而产生公共空间政治。 这也就意味着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集体认同 的景物和地点,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不可改 变的。如同民族和民族主义一样,它们在时间和空 间里出现或消失,并且发生变化②。民族建构者设 法再造、定义、澄清和同质化身份的界限。身份被 描绘成线性和连续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上述建构过程中,多 民 族 国 家都试图将民族国家模式和多元国家模式结合在 一起,在公共空间利用他们的族裔象征符号(风俗、 地名、英雄、神话、国家肖像等),为强化国家认同提 供纽带。 因此,多民族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的主要表 现为: 第一,为公共空间重新命名。文 本、口 号 和 地 名的使用占据公共空间的核心,对认同的建构非常 必要③。这种 对 公 共 空 间 的 重 命 名 代 表 着 变 化 和 “重新发现”早期的身份。虽然缺乏纪念物和仪式 的视觉冲击力,重命名的地方和日常环境中的官方 历史纪念,还是可以将权力关系和官方授权历史合 法化。④因此,族称和地名———民族、国家、城市以 及城镇的名称———也成为政治纷争的一部分,以便 确立某一群体的地位和特权,从而使为事物命名的 权力成为公共空间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通过公共建筑强化国家认同。这一公共 空间政治意图以多重纪念形式展示对国家历史的 视觉表达,试图将国家记忆以国家纪念碑(馆)与公 共雕塑等形式在空间和视觉上永恒地固定。这类 造型艺术具有象征性,而且由于使用相对永久性的 材料,成为官方政治表达的一个理想方式。它们的 功能不仅是为了纪念,同时也可以辐射权力、使现 任政权合法化。它们的意义在于必须让创造者和 观赏者要有足够的社会文本理解其意义。这类造 型艺术在物理上占据场所,而且能够发挥引起想象 的功能。作为一种沉淀物和定影器:它们可以将事 件带入认知的范畴。建筑形式的永久性意在反映 政权的不朽,纪念碑、公共雕塑以及其他公共历史 场所的设计与选址经常被政治化,成为一种政治符 号。这一符号可以被分析出意义系统,同时也可以 被看作一个反映现实世界的符号世界。但这也可 能会在具有民族与国家认同张力的后殖民国家产 生政治风险,引发政治冲突。 因此,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共 空 间 已 经成为塑造 国 家 认 同,建 立 政 权 合 法 性 的 重 要 场 域。公共空间政治以其隐含政治价值,成为塑造国 家主体性与认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之一。 张友国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16 ① ② ③ ManishJha.Ethnicity,Modernityand NationalisminCentralAsia (NationBuildingExperiencesin Kazakh- stan),Delhi:AcademicExcellence,2007.p.198. 〔西〕胡安·诺格:《民族主义与领土》,徐鹤林、朱伦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0页。 ④ SallyN.Cummings.SymbolismandpowerinCentralAsia:PoliticsoftheSpectacular,London;New York: Routledge,2010.pp.85,8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 现实中,“传统”依赖“创造”而再生,而“创造” 统、认同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需要“传统”的启发。这是“历史意识”与“现实意 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透过公共空间政识”的辩证发展图。 治的表现以及其期许目标,我们可以解析出公共空 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并非全从过去不间断地 间政治的特点。 传承下来的。传统必须不断地发明、维系和重新发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特点明。尤其在后殖民情境下,传统创造具有迫切性 以两种不同的路径得以体现 而其创造之策略则有赖“集体记忆”的引导。因此 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这一路径主要体民族主义借助“传统”的“集体记忆”,建立一套符合 现为追溯传统与文化本位。传统是每一个民族的 自己实用目标的政治话语。 根本,一个民族不可能超越传统存在①。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民族主义中的话语霸权拥 所谓传统,来自于自然与社会秩序的自发生 有者通过对本民族传统的形式化和仪式化,通过不 成。“从字面上来看,凡是从各民族文化的过去流 传或遗留下来的内容,都可称之为传统。这就是断重复,强化本民族大众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 说,民族文化中那些明显是新的或是短暂的内容不性认识与忠诚心理。民族主义对传统的追溯其中 能称之为传统。然而,在日常使用中,传统特指风就包括前述通过公共空间政治实现对传统的再现 俗、礼仪、信仰、习惯等,这些内容不仅是古老的,而以创造本民族的文化徽章。这些对传统的追溯“在 且我们还赋予它们以现代的特殊价值。总的说来 诠释中悄悄地掌握着建构历史、改变现在以控制未 传统是一种宗教或道德价值,但是它也经常具备政来的资源…透过重组历史来界定系统,确定自我 治或教育的含义。”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政治学与周边的认同关系。”因此,文化民族主义追溯传 中的传统主义与上述传统有着显著的区别,其更多统并不是对旧有模式的简单继承,而是通过对传统 地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而非依赖自发生成。“每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为其民族目标提供一种具有合 个社会都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授一整套的技法性的思想资源。他们日益主张恢复历史文化建 能和价值观念。这些技能和价值观念塑造了这个构,保持本土价值形态,以便寻找民族内在的原初 社会的独特个性……当一个传统社会发觉它的许生机,用来融合传统与现代。“在忠实于本民族与 多习俗受到外部模式(如现代高度发达的技术先进传统的同时,贬低其他民族的民族与传统,并与之 社会)的挑战和贬低时,它的成员必须开始决定其斗争。”⑥正如爱德华·W·萨义德所说的,与那种 中哪些习俗必须保留,而不管他们怎样不利。因为提倡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杂交的自由主义哲学所 这些习俗塑造了这个社会的独特个性。”③这类反具有的容忍态度相反,这种“回归”伴随着一种知识 应通常是由置身于民族主义运动的知识分子明确与道德上的强烈规范。在一些曾经是殖民地的国 表达出来的。正如尤尔根·哈贝马斯所说的,“民家里,这种“回归”造成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民族主 族意识是由知识分子和学者宣扬起来的……其核 心是一种虚构的共同出身、共同的历史结构以及具 义⑦。遵循这一路径,多民族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 有同一语法结构的书面语言等。”④通过民族传统体现出一元独大化倾向 的复兴,民族意识逐渐复苏。在现实中,只有经过 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这一路径追寻的是多 不断的变革和适应过程,传统才能得以维系。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基础上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个 意味着历史和现在的某种连续性。传统可以被继近代概念,是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在某种意 承,传统也可以被发明。民族主义者往往强调本民义上说,国家认同是所有集体认同中最重要的 族传统的优越性,通过诉诸传统寻找历史合法性。面。国家具有道德意义上的优先性。国家认同首 ①金克木:《文化卮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40页 ②③〔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828-829、828-829页 ④〔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153页。 ⑤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⑥⑦〔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前言第4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由于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与传 统、认同以及权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又有助于政权 的稳定性与统治的合法性,因此,透过公共空间政 治的表现以及其期许目标,我们可以解析出公共空 间政治的特点。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特点 以两种不同的路径得以体现: 其一是文化民族主义路径。这一路径 主 要 体 现为追溯传统与文化本位。传统是每一个民族的 根本,一个民族不可能超越传统存在①。 所谓传统,来自于自然与社会秩序的自发生 成。“从字面上来看,凡是从各民族文化的过去流 传或遗 留 下 来 的 内 容,都可称之为传统。这 就 是 说,民族文化中那些明显是新的或是短暂的内容不 能称之为传统。然而,在日常使用中,传统特指风 俗、礼仪、信仰、习惯等,这些内容不仅是古老的,而 且我们还赋予它们以现代的特殊价值。总的说来, 传统是一种宗教或道德价值,但是它也经常具备政 治或教育的 含 义。”②而 且,更 为 重 要 的 是,政 治 学 中的传统主义与上述传统有着显著的区别,其更多 地注重自觉意识的培养,而非依赖自发生成。“每 个社会都由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传授一整套的技 能和价值观念。这些技能和价值观念塑造了这个 社会的独特个性……当一个传统社会发觉它的许 多习俗受到外部模式(如现代高度发达的技术先进 社会)的挑战和贬低时,它的成员必须开始决定其 中哪些习俗必须保留,而不管他们怎样不利。因为 这些习俗塑造 了 这 个 社 会 的 独 特 个 性。”③ 这 类 反 应通常是由置身于民族主义运动的知识分子明确 表达出来的。正如尤尔根·哈贝马斯所说的,“民 族意识是由知识分子和学者宣扬起来的……其核 心是一种虚构的共同出身、共同的历史结构以及具 有同 一 语 法 结 构 的 书 面 语 言 等。”④通 过 民 族 传 统 的复兴,民族意识逐渐复苏。在现实中,只有经过 不断的变革和适应过程,传统才能得以维系。传统 意味着历史和现在的某种连续性。传统可以被继 承,传统也可以被发明。民族主义者往往强调本民 族传统的优越性,通过诉诸传统寻找历史合法性。 现实中,“传统”依赖“创造”而再生,而“创造” 需要“传 统”的 启 发。这 是“历 史 意 识”与“现 实 意 识”的辩证发展图。 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并非全从过去不间断地 传承下来的。传统必须不断地发明、维系和重新发 明。尤其在后殖民情境下,传统创造具有迫切性。 而其创造之策略则有赖“集体记忆”的引导。因此, 民族主义借助“传统”的“集体记忆”,建立一套符合 自己实用目标的政治话语。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民族主义中的话语霸权拥 有者通过对本民族传统的形式化和仪式化,通过不 断重复,强化本民族大众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 性认识与忠诚心理。民族主义对传统的追溯其中 就包括前述通过公共空间政治实现对传统的再现, 以创造本民族的文化徽章。这些对传统的追溯“在 诠释中悄悄地掌握着建构历史、改变现在以控制未 来的资源……透过重组历史来界定系统,确定自我 与周边的认同关系。”⑤因此,文化民族主义追溯传 统并不是对旧有模式的简单继承,而是通过对传统 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为其民族目标提供一种具有合 法性的思想资源。他们日益主张恢复历史文化建 构,保持本土价值形态,以便寻找民族内在的原初 生机,用来融合传统与现代。“在忠实于本民族与 传统的同时,贬低其他民族的民族与传统,并与之 斗争。”⑥正如爱德华·W·萨义德所说的,与那种 提倡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杂交的自由主义哲学所 具有的容忍态度相反,这种“回归”伴随着一种知识 与道德上的强烈规范。在一些曾经是殖民地的国 家里,这种“回 归”造 成 了 各 种 形 式 的 文 化 民 族 主 义⑦ 。遵循这一路径,多民族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 体现出一元独大化倾向。 其二是整合主义路径。这一路径追寻 的 是 多 民族文化融合基础上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个 近代概念,是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在某种意 义上说,国 家 认 同 是 所 有 集 体 认 同 中 最 重 要 的 一 面。国家具有道德意义上的优先性。国家认同首 2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① ② ④ ⑤ ⑥ 金克木:《文化卮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40页。 ③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 正 来 等 译,北 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828-829、828-829页。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153页。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⑦ 〔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前言第4页

张友国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先要有共同的连接基础。一种是血缘和历史记忆,号和已有标志,不应当反映仅对某一群体有意义而 一种是透过与他人共享某一公共空间或人际关系疏远其他群体的那种价值观和历史记忆。在多族 而形成的一体感。国家对不同的国民来讲,可能是裔环境中,国家及决策者们的目的,是创造及推广 民族国家,也可能是文化国家或政治国家。这三个能使族裔多元政策运行的一致的意识形态和象征 层面通常会彼此交融,但也可能以某一层面为主要符号,而不是寻求不费气力的策略,去细分为更小 依据。通过对公共空间进行以多民族文化融合基的、显然是自我管理的实体①。 础上的暗示性点缀,公共空间在特定的边界内无声 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但却强有力地强调归属感和差异性,为个人提供作设计者通常需要在协调诸方利益的前提下,创造或 为想象的共同体的一部分的感觉,并且成为多民族发明现有的场所。公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既是 国家统一构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个真正的实体,又是必要的幻象,既是一种经济类 因此,多民族国家在公共空间政治方面的整合型,又是一种文化象征。作为一种观念和现实,公 主义路径实质是试图跨越社会学意义上的异质性共空间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生产与再生产。谁能 和集团分裂,为民族成员感情上的结合提供物质载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谁就能 体,以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遵循这一路径,多民族控制过去。展示的、重复的体验需要一种本体上可 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体现出多元融合型倾向。 以在这个世界发挥作用的功能。公共空间政治努 由上可见,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力在私人领域与社会规则方面控制公众的想象力 选择是不同的,或者选择文化民族主义路径,或者通过具有历史意义与时间性的记忆,复制与摹写传 采纳整合主义路径。一些国家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统,让遗迹或者纪念物不断以静默的方式重复讲述 来主导政治社会化过程以强制力实现国家统一构附着在它们之上的信息,以期塑造安德森所谓的 设;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通过保护族群之间的结构和“想象的共同体”。 文化差异,依托本国历史,使政治社会化方式更加 对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而形成的公共 多样。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空间政治值得中国在多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构设 路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 加以借鉴。但是这一借鉴应该是中国化的借鉴 三、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 首先是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应该占据公共空间 的核心。中国民族地区公共空间重命名应该以淡 共空间政治的启示 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为准则,因此,重命名可 无论多民族国家遵循何种路径,实现国家统一以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爱国人物和事迹、民族团结的 构设都是其最终目标,也是公共空间政治的出发点典范、历史治理的标志作为重命名的核心,以使现 和落脚点。但是实现国家统一构设,并非朝夕之间行权力关系和国家治理合法化。因为每个共同体 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需要采取多都拥有共同独特记忆,而且常能维系相当长久的时 种路径的综合,以避免造成社会动荡,危及政权间。但根据研究,许多“集体记忆”( collective 稳定 memory),并不完全是过去事实的复原,而是在特 由于当代社会已呈现多元文化风貌,多民族国定的社会情况下,人们对过去“社会记忆”的选择 家统一构设中的国家必须在“差异性”与“统合性”重组与重建。许多“过去”其实是在“现在的基础” 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在体制方面,其上被重构的。所以,群体记忆可以被引导。历史记 必须引导“民族国家”( nation state)转型为契约型忆并非固定、封闭的,而是随着政治、社会、文化形 的“国族”( state nation)建构,并在实践中辅之以势的变化而变化。个体的记忆往往置身于一种社 “重述历史”与“发明传统”策略。正如俄罗斯学者会框架之中。个体往往通过将自己置于群体的位 季什科夫所说的:“各个后继国家新出现的象征符置来进行回忆。人们是受到现在的信念、兴趣以及 ①〔俄〕瓦列里·季什科夫:《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族性、民族主义及冲突——炽热的头脑》,姜德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1-522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先要有共同的连接基础。一种是血缘和历史记忆, 一种是透过与他人共享某一公共空间或人际关系 而形成的一体感。国家对不同的国民来讲,可能是 民族国家,也可能是文化国家或政治国家。这三个 层面通常会彼此交融,但也可能以某一层面为主要 依据。通过对公共空间进行以多民族文化融合基 础上的暗示性点缀,公共空间在特定的边界内无声 但却强有力地强调归属感和差异性,为个人提供作 为想象的共同体的一部分的感觉,并且成为多民族 国家统一构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多民族国家在公共空间政治方面的整合 主义路径实质是试图跨越社会学意义上的异质性 和集团分裂,为民族成员感情上的结合提供物质载 体,以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遵循这一路径,多民族 国家的公共空间政治体现出多元融合型倾向。 由上可见,不同国家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路径 选择是不同的,或者选择文化民族主义路径,或者 采纳整合主义路径。一些国家通过控制公共空间 来主导政治社会化过程以强制力实现国家统一构 设;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通过保护族群之间的结构和 文化差异,依托本国历史,使政治社会化方式更加 多样。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对于公共空间政治的 路径选择具有很大影响。 三、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公 共空间政治的启示 无论多民族国家遵循何种路径,实现国家统一 构设都是其最终目标,也是公共空间政治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但是实现国家统一构设,并非朝夕之间 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构设需要采取多 种路 径 的 综 合,以 避 免 造 成 社 会 动 荡,危 及 政 权 稳定。 由于当代社会已呈现多元文化风貌,多民族国 家统一构设中的国家必须在“差异性”与“统合性” 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与缓解机制。在体制方面,其 必须引导“民族国家”(nationstate)转型为契约型 的“国族”(statenation)建 构,并在实践中辅之以 “重述历史”与“发明传统”策略。正如俄罗斯学者 季什科夫所说的:“各个后继国家新出现的象征符 号和已有标志,不应当反映仅对某一群体有意义而 疏远其他群体的那种价值观和历史记忆。在多族 裔环境中,国家及决策者们的目的,是创造及推广 能使族裔多元政策运行的一致的意识形态和象征 符号,而不是寻求不费气力的策略,去细分为更小 的、显然是自我管理的实体①。 因此,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设计者通常需要在协调诸方利益的前提下,创造或 发明现有的场所。公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一 个真正的实体,又是必要的幻象,既是一种经济类 型,又是一种文化象征。作为一种观念和现实,公 共空间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生产与再生产。谁能 控制过去,谁就能控制未来;谁能控制现在,谁就能 控制过去。展示的、重复的体验需要一种本体上可 以在这个世界发挥作用的功能。公共空间政治努 力在私人领域与社会规则方面控制公众的想象力, 通过具有历史意义与时间性的记忆,复制与摹写传 统,让遗迹或者纪念物不断以静默的方式重复讲述 附着在它们 之 上 的 信 息,以 期 塑 造 安 德 森 所 谓 的 “想象的共同体”。 对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而形成的公共 空间政治值得中国在多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构设 加以借 鉴。但 是 这 一 借 鉴 应 该 是 中 国 化 的 借 鉴。 首先是文本、口号和地名的使用应该占据公共空间 的核心。中国民族地区公共空间重命名应该以淡 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为准则,因此,重命名可 以将历史和现实中的爱国人物和事迹、民族团结的 典范、历史治理的标志作为重命名的核心,以使现 行权力关系和国家治理合法化。因为每个共同体 都拥有共同独特记忆,而且常能维系相当长久的时 间。但 根 据 研 究,许 多 “集 体 记 忆 ”(collective memory),并不完全是过去 事 实 的 复 原,而 是 在 特 定的社会情况下,人们对过去“社会记忆”的选择、 重组与重建。许多“过去”其实是在“现在的基础” 上被重构的。所以,群体记忆可以被引导。历史记 忆并非固定、封闭的,而是随着政治、社会、文化形 势的变化而变化。个体的记忆往往置身于一种社 会框架之中。个体往往通过将自己置于群体的位 置来进行回忆。人们是受到现在的信念、兴趣以及 张友国 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视域中的公共空间政治 36 ① 〔俄〕瓦列里·季什科夫:《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族性、民族主义及冲突———炽热的头脑》,姜德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1-522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想法的影响,才形塑对于过去历史的不同观点,历以及与民族地区有关的中国古代神话四大类对纪 史是因为现在才被认识的,也才具有价值。而人们念碑和公共雕塑进行不同形式的艺术设计,并通过 对历史意象的改变,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所固定的仪式强化上述设计的国家统一构设价值。 以我们必须创设新的传统。 这种公共空间政治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传统的 其次是通过纪念碑和公共雕塑强化国家认同。灌输式政治社会化手段,增加一个全新的政治社会 纪念碑和公共雕塑可以将对过去的纪念和对未来化场域,发挥公共空间“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功能 的展望在空间和视觉上加以永恒的固定。纪念碑潜移默化地塑造各个民族的公民意识。正如卢梭 和公共雕塑可以将官方的政治文化进行隐性的表所说的,要把每个个体变成整体中的一部分,关键 达,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公众对国家的认同。因此,在于“改变人们的思想以便加强他们的力量”① 纪念碑和公共雕塑需要进行精心的抽象艺术设计 总之,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符号”以及 中国的民族地区在国家统一构设中,可以按照代表由符号建构而成的公共空间政治,已经扮演着举足 国家行使主权的历史标志性时间与事件、体现文化轻重的角色,谁要能掌握符号的解释权,谁就能在 融合、民族和谐、保卫国家统一的历史标志性人物公共空间政治获得主导权。 (责任编辑胡敏中责任校对胡敏中宋媛) Public Space Politics in Constructing Unification of Multinational States Country ZHANG Youguo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 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In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multinational states country unification, the issue of public space is I var iable. When a country with multinational states makes policy design around public space, it faces inevitably the issue of public because it functions as a national cultural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have expressed their ishes to reinforce thei sign of public space either by renaming to occupy a key position there or by enhancing the country identification through pub lie constructions to exert perceptual impact for political affiliation. Owing to the essential association of public space with tra- dition identity and power as well as its role for power stability and ruling legitimacy, the relevant politics achieves its charac- teristics in terms of two ways, one being cultural nationalism and the other integrationism. Different countries choose alterna- ive ways, but their common goal is to achieve national identity. China as a multinational country may choose to lay emphasis on symbolic sign and on her history and tradition and hence obtain a 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iality and integri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unification of multinational states country: public space: politics ①〔奥地利〕弗里德里希·希尔:《欧洲思想史》赵复三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7页 21994-2015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想法的影响,才形塑对于过去历史的不同观点,历 史是因为现在才被认识的,也才具有价值。而人们 对历史意象的改变,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的变迁,所 以我们必须创设新的传统。 其次是通过纪念碑和公共雕塑强化国家认同。 纪念碑和公共雕塑可以将对过去的纪念和对未来 的展望在空间和视觉上加以永恒的固定。纪念碑 和公共雕塑可以将官方的政治文化进行隐性的表 达,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公众对国家的认同。因此, 纪念碑和公共雕塑需要进行精心的抽象艺术设计。 中国的民族地区在国家统一构设中,可以按照代表 国家行使主权的历史标志性时间与事件、体现文化 融合、民族和谐、保卫国家统一的历史标志性人物 以及与民族地区有关的中国古代神话四大类对纪 念碑和公共雕塑进行不同形式的艺术设计,并通过 固定的仪式强化上述设计的国家统一构设价值。 这种公共空间政治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传统的 灌输式政治社会化手段,增加一个全新的政治社会 化场域,发挥公共空间“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功能, 潜移默化地塑造各个民族的公民意识。正如卢梭 所说的,要把每个个体变成整体中的一部分,关键 在于“改变人们的思想以便加强他们的力量”①。 总之,在多民族国家统一构设中,“符号”以及 由符号建构而成的公共空间政治,已经扮演着举足 轻重的角色,谁要能掌握符号的解释权,谁就能在 公共空间政治获得主导权。 (责任编辑 胡敏中 责任校对 胡敏中 宋媛) PublicSpacePoliticsinConstructingUnification ofMultinationalStatesCountry ZHANGYou-guo (SchoolofPoliticsandLaw,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Abstract:Incurrentconstructionofmultinationalstatescountryunification,theissueofpublicspaceisanimportantvar- iable.Whenacountrywithmultinationalstatesmakespolicydesignaroundpublicspace,itfacesinevitablytheissueofpublic spacepolitics.Publicspaceisimportantbecauseitfunctionsasanationalculturalcarrierandworksforpoliticalsocialization. Therefore,moreandmorecountrieshaveexpressedtheirwishestoreinforcetheircountryidentityintermsofthesymbolic signofpublicspaceeitherbyrenamingtooccupyakeypositionthereorbyenhancingthecountryidentificationthroughpub- licconstructionstoexertperceptualimpactforpoliticalaffiliation.Owingtotheessentialassociationofpublicspacewithtra- dition,identityandpoweraswellasitsroleforpowerstabilityandrulinglegitimacy,therelevantpoliticsachievesitscharac- teristicsintermsoftwoways,onebeingculturalnationalismandtheotherintegrationism.Differentcountrieschoosealterna- tiveways,buttheircommongoalistoachievenationalidentity.Chinaasamultinationalcountrymaychoosetolayemphasis onsymbolicsignandonherhistoryandtraditionandhenceobtainabalancebetweendifferentialityandintegrity. Keywords:constructionofunificationofmultinationalstatescountry;publicspace;politics 4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总第246期) ① 〔奥地利〕弗里德里希·希尔:《欧洲思想史》,赵复三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7页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