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哲学研究》:哥白尼理性认识论的“相信”基础(山东大学:田芳)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363.1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外国哲学 哥白尼理性认识论的“相信”基础 芳 从古希腊哲学关于“理性”的最原始用法来看,“理性”有如下两层含义:首先,拥有理性即拥 有判断权,即能够从自己出发,自己做主,不受外人观点支配;其次,判断者遵循逻辑推理,从确定 的前提出发,遵循逻辑原则进行推论。(谢文郁,第73页)本文题目中的“理性”包含这两层含义。 然而,从巴特菲尔德揭示哥白尼的保守性(巴特菲尔德,第15-32页)以来,哥白尼的“理性”往 往被等同于古希腊传统的天文学原则和技术。这种观点忽略了理性的首要含义,而在哥白尼的“理 性”运作中,这是极重要的方面。哥白尼选择“均匀运动”作为推理根据,并非是对柏拉图天文学 传统的简单接受,而是从他自己出发做出的判断。那么,他何以作出如此决断呢?本文将表明,这与 哥白尼对造物主的“相信”密切相关:这一“相信”孕育着他对天体的“理解”,这些“理解”便 是其决断的原初动因。分析“相信”因素在哥白尼建立新体系过程中的作用,是本文的中心任务。 哥白尼与理性认识论 西方的“理性认识论”奠基于巴门尼德。巴门尼德曾要求认识者:“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 道路,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古希 腊罗马哲学》,第49页)如何理解这段话:这是要求认识者完全摆脱感觉经验吗?显然,完全摆脱 眼耳鼻等感觉经验,“纷争的辮论”也就不复存在,从而也就无所谓“解决”。鉴于此,笔者认为 巴门尼德是想在感官经验之外另觅认识的基础。从上下文语境看,他的意思实际上是:面对“纷争 的辩论”,认识者不应感情用事,简单追随他人观点,而是应当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在理性判断中 解释感官经验。此外,巴门尼德曾建议认识者:应该学习认识一切,既要认识真理的坚固核心,也要 知道人们的那些不可以真正相信的意见。(同上,第48页)这里的“知道”既包括“了解那些意 见”,也包括“不相信这些意见”。当然,作为一种认识,认识者在“不相信”的同时,必须知道他 为什么不相信。这就要求在自己的理性中,合逻辑地分析、反驳“那些意见 在自主判断中解释感觉经验”,“合逻辑地批判所不相信的意见”,这是理性认识论的两个基本 特征。哥白尼的认识论具有这两大特征。哥白尼说:“哲学家的思维并不受制于一般人的判断。这是 因为他努力为之的是在上帝对人类理智所允许的范围内,寻求一切事物的真谛。”(哥白尼,第10 页。下引哥白尼文献仅注页码)这是哥白尼的认识论宣言。“用理智寻找一切事物的真谛”和“不受 制于一般人的判断”,这与巴门尼德简直如出一辙。因为“事物”由感觉经验界定,故“用理智来寻 找一切事物的真谛”即要求在理性中解释感官经验。而“不受制于一般人的判断”,就是必须分析和 反驳他人的意见和论证。哥白尼的天文学研究便践行着这种理性认识论原则 在哥白尼时代,天文学上的权威理论是认为“地球静止”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天文学体系: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 外 国 哲 学 · 哥 白尼理性认识论 的 “相 信 ”基 础 田 芳 · 57 · 从古希腊哲学关于 “理性 ”的最原始用法来看 ,“理性”有如下两层含义 :首先 ,拥有理性即拥 有判断权 ,即能够从 自己出发 ,自己做主,不受外人观点支配 ;其次 ,判断者遵循逻辑推理 ,从确定 的前提 出发 ,遵循逻辑原则进行推论 。(谢 文郁 ,第 73页)本文题 目中的 “理性”包含这两层含义。 然而 ,从巴特菲尔德揭示哥 白尼的保守性 (巴特菲尔德 ,第 l5—32页) 以来 ,哥白尼的 “理性”往 往被等同于古希腊传统的天文学原则和技术 。这种观点忽略了理性 的首要含义 ,而在哥 白尼的 “理 性”运作 中,这是极重要 的方 面。哥 白尼选择 “均匀运动”作为推理根据 ,并非是对柏拉 图天文学 传统的简单接受 ,而是从他 自己出发做 出的判断。那么 ,他何 以作出如此决断呢?本文将表明 ,这与 哥 白尼对造物主的 “相信”密切相关 :这一 “相信”孕育着他对天体的 “理解”,这些 “理解 ”便 是其决断的原初动因。分析 “相信” 因素在哥白尼建立新体系过程 中的作用 ,是本文 的中心任务。 一 、 哥 白尼 与理性认 识论 西方 的 “理性认识论”奠基于巴门尼德。巴门尼德曾要求认识者 :“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 道路 ,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 ,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 的辩论 。” (《古希 腊 罗马哲学》,第 49页)如何理解这段话 :这是要求认识者完全摆脱感觉经验吗?显然 ,完全摆脱 眼耳鼻等感觉经验 , “纷争的辩论 ”也就不复存在 ,从而也就无所谓 “解决”。鉴于此 ,笔者认为, 巴门尼德是想在感官经验之外另觅认识 的基础。从上下文语 境看 ,他的意思实 际上是 :面对 “纷争 的辩论”,认识者不应感情用事 ,简单追随他人观点 ,而是应当运用 自己的理性能力 ,在理性判断中 解释感官经验 。此外 ,巴门尼德 曾建议认识者 :应该学习认识一切 ,既要认识真理的坚固核心 ,也要 知道人们的那些不可 以真正相信的意见 。 (同上 ,第 48页)这里的 “知道 ”既包括 “了解那些 意 见”,也包括 “不相信这些意见”。当然 ,作为一种认识 ,认识者在 “不相信” 的同时 ,必须知道他 为什么不相信。这就要求在 自己的理性中,合逻辑地分析 、反驳 “那些意见”。 “在 自主判断中解释感觉经验”,“合逻辑地批判所不相信的意见”,这是理性认识论的两个基本 特征。哥 白尼的认识论具有这两大特征 。哥 白尼说 :“哲学家的思维并不受制于一般人 的判断。这是 因为他努力为之 的是在上帝对人类理智所允许 的范 围内,寻求一切事物的真谛。” (哥 白尼,第 10 页。下引哥 白尼文献仅注页码)这是哥白尼的认识论宣言。“用理智寻找一切事物的真谛” 和 “不受 制于一般人 的判断”,这与巴门尼德简直如 出一辙。因为 “事物” 由感觉经验界定 ,故 “用理智来寻 找一切事物的真谛”即要求在理性 中解释感官经验。而 “不受制于一般人 的判断”,就是必须分析和 反驳他人的意见和论证。哥 白尼的天文学研究便践行着这种理性认识论原则。 在哥白尼时代 ,天文学上 的权威理论是认为 “地球静止” 的亚里士多德 一托勒密天文学体系 :

《哲学研究》2014年第1期 “杈威们普遍承认地球在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他们认为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不可思议的,或者简直是可 笑的。”(第20页)哥白尼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理性反驳。他指出从亚里士多德的同心球模型并不能 得出任何颠扑不破的、与观测现象完全相符的结果,托勒密的偏心圆模型引人了很多与均匀运动基本 原则明显抵触的概念,并且不能给出宇宙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真实对称性。(第3页)哥白尼的反驳 本身就是在贯彻解释的有效性与逻辑一致性原则。在反驳的基础上,哥白尼提出:地球是运动的 (第3-4页) 具体说来,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都曾对“地球是静止的”这一假设提出论证。哥白尼则或者努 力揭示这一论证的推理前提的主观性,或者尝试从对方前提推出对方难以接受的结论。比如,亚里士 多德认为:如果地球运动的话,它不可能是自然运动,因为如果地球在作自然运动的话,地球上的每 个部分都应该也在作自然运动,但是这和经验不符。对此,哥白尼指出:“如果有人相信地球在运 动,他肯定主张这种运动是自然的。”换言之,何为“自然”并非“经验”问题。又如,亚里士多德 曾用天体的高贵和地球的不高贵来支持“地球静止”这一假设。(第24页)哥白尼说:“作为一种品 质来说,可以认为静止比变化或不稳定更高贵、更神圣,因此把变化和不稳定归之于地球比归之于宇 宙更适当。”(第27页)再如托勒密的论证:“要使整个地球每24小时转一周,这个运动应当异常剧 烈,它的速度高得无可比拟。在急剧自转的作用下,物体很难聚集起来。即使它们是聚结在一起产生 的,如果没有某种粘合物使之结合在一起,它们也会飞散。如果情况是这样,地球早就该分崩离析 并且从天穹中消散了(这自然是一个荒谬绝伦的想法)。”(第23页)哥白尼的反驳是:如果地球的 运动真的如托勒密设想的那样令地球土崩瓦解的话,比地球运动快得多并且比地球大得多的宇宙岂不 会变得无限大。但是,根据所熟悉的物理学原理,无限体是不能运动的。(第24-25页)哥白尼的 驳严谨遵循理性认识的逻辑推论原则,在反驳的同时紧紧把握着理性判断的自主权。 我们需要进一步体会一下哥白尼对这种自主权的运用。平心而论,“地球是静止的”这一假设也 是有“感觉经验”支持的。一些源远流长的古老传说便是这种经验的反映。例如,阿那克斯曼就曾 认为大地是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表面居住着人类,圆柱体的另一端静止地处于宇宙中心。又 如,古埃及人认为太阳每天乘船在气与海中周行,与此相应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对大地静止的设想。希 伯来《圣经》在这方面同样有所体现。《诗篇》104:1-5说:“耶和华我的神啊,你为至大。 你……将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动摇。”《约书亚记》10:12记载约书亚祷告说:“日头啊,你要 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亚雅仑谷”,这显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将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的运 动(作为一种感觉经验)赋予了太阳和月亮本身。哥白尼则坚持认为:“地球局限在两极之间,以一 个球面为界,我们认为这是确凿无疑的。”(第25页)实际上,哥白尼自己就进一步设问:“那么为 什么我们还迟迟不肯承认地球具有在本性上与它的形状相适应的运动,而宁愿把一种运动赋予整个宇 宙呢?为什么我们不承认看起来是天穹的周日旋转,实际上是地球运动的反映呢?”(同上)哥白尼 最终给出了我们后来称之为“相对运动”的原理。然而,原理的提出与运用(坚定地以之解释其他 感觉经验),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果屈服于传统权威与经验常识,新的解释体系根本无从而 出。那么,哥白尼的执著从何而来呢 、理性认识论的困境与哥白尼的“相信” 哥白尼的理性认识论直接承自古希腊哲学。巴门尼德批评当时人们在相信中接受错误观念,而提 出了理性认识论。巴门尼德用“86 词指称这种错误观念(《古希腊罗马哲学》,第50页),柏 拉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865α”概念,更加纯化了理性认识论。当某人的某个意见被公众所相信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

· 8· 《哲学研 究》2014年第 1期 “权威们普遍承认地球在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他们认为与此相反的观点是不可思议 的,或者简直是可 笑的。”(第20页)哥白尼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理性反驳 。他指出从亚里士多德的同心球模型并不能 得出任何颠扑不破的、与观测现象完全相符的结果 ,托勒密的偏心圆模型引入 了很多与均匀运动基本 原则明显抵触的概念 ,并且不能给出宇宙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真实对称性。 (第 3页)哥 白尼的反驳 本身就是在贯彻解释的有效 性与逻辑一致性原则 。在反驳的基础上 ,哥 白尼提 出:地球 是运动 的。 (第 3—4页) 具体说来 ,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都曾对 “地球是静止的”这一假设提 出论证。哥 白尼则或者努 力揭示这一论证的推理前提的主观性 ,或者尝试从对方前提推出对方难以接受 的结论。比如,亚里士 多德认为 :如果地球运动的话 ,它不可能是 自然运动 ,因为如果地球在作 自然运动的话 ,地球上 的每 个部分都应该也在作 自然运动 ,但是这和经验不符。对此 ,哥 白尼指 出: “如果有人相信地球在运 动 ,他肯定主张这种运动是 自然的。”换言之 ,何为 “自然”并非 “经验” 问题。又如 ,亚里士多德 曾用天体的高贵和地球的不高贵来支持 “地球静止”这一假设。(第 24页)哥白尼说 :“作为一种品 质来说 ,可以认 为静止 比变化或不稳定更高贵 、更神圣 ,因此把变化和不稳定归之于地球 比归之于宇 宙更适 当。”(第 27页)再如托勒密的论证 :“要使整个地球每 24小时转一周 ,这个运动应当异常剧 烈 ,它的速度高得无可 比拟 。在急剧 自转的作用下 ,物体很难聚集起来 。即使它们是聚结在一起产生 的,如果没有某种粘合物使之结合在一起 ,它们也会飞散 。如果情况是这样 ,地球早就该分崩离析 , 并且从天穹中消散了 (这 自然是一个荒谬绝伦 的想法)。” (第 23页)哥 白尼的反驳是 :如果地球 的 运动真的如托勒密设想的那样令地球土崩瓦解的话 ,比地球运动快得多并且 比地球大得多 的宇宙岂不 会变得无限大。但是 ,根据所熟悉 的物理学原理 ,无限体是不能运动 的。 (第 24—25页)哥 白尼 的 反驳严谨遵循理性认识的逻辑推论原则 ,在反驳 的同时紧紧把握着理性判断的自主权 。 我们需要进一步体会一下哥 白尼对这种 自主权的运用。平心而论 ,“地球是静止的”这一假设也 是有 “感觉经验”支持的。一些源远流长 的古老传说便是这种经验的反 映。例如 ,阿那克斯曼就 曾 认为大地是一个圆柱体 ,圆柱体 的一端表面居住着人类 ,圆柱体 的另一端静止地处于宇宙 中心。又 如 ,古埃及人认 为太阳每天乘船在气与海 中周行 ,与此相应我们能体会到他们对大地静止的设想。希 伯来 《圣 经》 在 这方 面 同样 有所 体 现。《诗 篇》 104:1—5说 :“耶和 华我 的神 啊,你 为至 大。 你……将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动摇。”《约书亚记》10:12记载约书亚祷告说:“日头啊,你要 停在基遍 ;月亮啊 ,你要止在亚雅仑谷”,这显然是 以大地为参照物 ,将太 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的运 动 (作为一种感觉经验)赋予了太阳和月亮本身。哥 白尼则坚持认为:“地球局 限在两极之间,以一 个球面为界 ,我们认为这是确凿无疑的。” (第 25页)实 际上 ,哥 白尼 自己就进一 步设 问:“那么为 什么我们还迟迟不肯承认地球具有在本性上与它的形状相适应的运动,而宁愿把一种运动赋予整个宇 宙呢?为什么我们不承认看起来是天穹的周 日旋转 ,实际上是地球运动 的反映呢?” (同上)哥 白尼 最终给出了我们后来称之为 “相对运动” 的原理 。然 而,原理的提 出与运用 (坚定地 以之解释其他 感觉经验),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果屈 服于传 统权威与经验常识 ,新 的解释体系根本无从 而 出。那么 ,哥白尼的执著从何而来呢? 二、理性认识论的困境与哥 白尼的 “相信” 哥 白尼的理 l生认识论直接承 自古希腊哲学。巴门尼德批评当时人们在相信中接受错误观念 ,而提 出了理性认识论 。巴门尼德用 “86考 ”一词指称这种错误观念 (《古希腊 罗马哲学》,第 50页),柏 拉图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 “86∈仅”概念 ,更加纯化了理性认识论 。当某人 的某个意见 被公众所相信

哥白尼理性认识论的“相信”基础 59 和接受时,这个意见就成为一个“805α”。柏拉图发现,人们的生活在某些865a的影响甚至支配之 下,然而这些8α是有问题的。(柏拉图,2010年,506c)柏拉图的对话常常藉苏格拉底的追问, 彰显这些86α不能自圆其说。但是,865a是在相信中成为公众意见的。相信是怀疑的对立面,一味 相信公众意见,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是非判断权。就此而言,相信带着风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相信”因而带有贬义。与此相对,柏拉图高扬认识者自己的自主判断与逻辑推论能力。(同上, 526b) 柏拉图要清除掉“相信”,用理智把握最真实最可靠的本原。但是,柏拉图认为理智只为少数人 所有:人的认识有高低之分,只有某个人才能认识最真实最可靠的本原。(参见同上,2005年, 55D)当古希腊哲人在柏拉图的号召下,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关于本原的认识体系时,这个问题被古希 腊怀疑主义者意识到了,他们将之升级为“真理标准问题”,并揭示了这个问题的困难性。“怀疑主 义”的意思就是意识到我们无法拿出真理标准。怀疑主义者认为,直接谈论真理或真理标准时,我 们或者是在做循环论证,或者只能陷入无穷后退。(恩披里克,第57-58页)面对此一困境,怀疑 主义者勉强提倡“悬隔判断,继续追求”。然而,不断地“悬隔”,“追求”又从何谈起?这样,以 巴门尼德和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性认识论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哥白尼作为古希腊怀疑主义思潮之后的人物,他否定传统而坚定发展自己的新体系,这种勇气与 立场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们来重温哥白尼的如下宣言:“哲学家的思维并不受制于一般人的判断。这 是因为他努力为之的是在上帝对人类理智所允许的范围内,寻求一切事物的真谛。”哥白尼要寻求 切事物的真谛,并且要用理智寻求,若是只有这一层,我们完全可以说它是彻头彻尾的理性认识论。 然而,他在“理智…寻求”之前加了一个限制词—“在上帝所允许的范围内”。这个宗教性提法 在认识论上有什么深刻意义吗?我们可以这样看:理性认识论之所以沦为怀疑主义,乃是因为无法设 定(判断)推论前提;判断既然只能导致怀疑,那么前提的设定就只能通过一种非理性的方式达成。 而无论经过怎样的过程,前提一旦设定,因为它不是理性判断的结果,因而就只能被界定为“信念 (δ6ξα)。哥白尼“在上帝所允许的范围内”这种提法,埋藏着赋予“信念”(δ65α)以积极的认识 论价值之伏笔。 在“相信”中,人们接受“δ65α”,这其实正是柏拉图时代对“86ξa”一词的界定。谢文郁教 授分析指出,“865α”有两个要素:一是某人有一个观点(意见),二是公众普遍接受。在这里,公 众处于“相信”状态。(谢文郁,第74页)简言之,“相信”即接受他人观点(意见)。当哥白尼在 理智寻求”之前添加“在上帝所允许的范围内”时,他是否引进了这种“相信”因素呢?人类寻 求真理为什么要经过上帝许可呢?上帝掌管人类认识的资格何在?无论如何,一个能够掌管认识的上 帝一定是拥有真理的上帝。换言之,在哥白尼心目中,上帝的意见就是真理。当然,对每个人来说, 上帝都是一个“他者”。上帝的真知就是上帝的观点(意见),寻求“上帝的允许”就等于相信上帝 的观点(意见)。这是哥白尼认识论区别于巴门尼德与柏拉图的一个独特维度。 这种宗教性的“相信”对于哥白尼设定其推论前提起着促进作用。哥白尼的“相信”首先指向 上帝:他相信“一切幸福和每一种美德都属于上帝”。(第11页)进而,他认为天体作为上帝的创造 物是美的。(第10页)与此同时,在他看来,“均匀”和“对称性”要比“不均匀”和“非对称性 完美。(第3页)据此,他便否定了星体运动的偏心圆模型。就哥白尼发展新天文学的历程而言,这 否定直接等于取消了地静说的解释力。 三、基于信念的哥白尼天文学研究 哥白尼生于1473年,家人都有虔诚的基督教信仰。他早年丧父,后由舅父抚养并供其上学。他 国家哲学社会科 期刊数据库

哥 白尼 理性 认识 论 的 “相 信 ” 基 础 ·59· 和接受时 ,这个意见就成为一个 “66考仅”。柏拉 图发现 ,人们 的生活在某些 86~0t的影响甚至支 配之 下 ,然而这些 86专0【是有问题的。 (柏拉 图,2010年 ,506e)柏拉 图的对话 常常藉苏格拉底 的追 问, 彰显这些 86专 不能 自圆其说。但是 ,86冬仅是在相信中成为公众意见 的。相信是怀疑的对立面,一味 相信公众意见 ,就等于放弃了 自己的是非判断权 。就此而言 ,相信带着风险。在柏拉图的 《理想 国》 中,“相信” 因而带有贬义。与此相对 ,柏拉图高扬认识者 自己的 自主判断与逻辑推论能力 。(同上 , 526b) 柏拉图要清除掉 “相信”,用理智把握最真实最可靠 的本原 。但是 ,柏拉 图认为理智 只为少数人 所有 :人 的认 识有 高低 之分 ,只有某 个人 才能认 识最 真实最 可靠 的本 原。(参 见 同上,2005年 , 55D)当古希腊哲人在柏拉图的号召下 ,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关于本原 的认识体系时,这个 问题被古希 腊怀疑主义者意识到了,他们将之升级为 “真理标准问题 ”,并揭示 了这个 问题的困难性。 “怀疑主 义 ”的意思就是意识到我们无法拿 出真理标准。怀疑主义 者认为 ,直 接谈论真理或真理标 准时 ,我 们或者是在做循环论证 ,或者只能陷入无穷后退 。 (恩披里克,第 57—58页)面对此一困境 ,怀疑 主义者勉强提倡 “悬隔判断,继续追求”。然而 ,不断地 “悬隔”, “追求” 又从何谈起?这样 ,以 巴门尼德和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性认识论就陷入 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 哥白尼作为古希腊怀疑主义思潮之后 的人物 ,他否定传统而坚定发展 自己的新体系,这种勇气与 立场是如何形成 的?让我们来重温哥白尼的如下宣言 :“哲学家 的思维并不受制于一般人的判断。这 是因为他努力为之的是在上帝对人类理智所允许的范 围内,寻求一切事物的真谛 。”哥 白尼要寻求一 切事物的真谛 ,并且要用理智寻求 ,若是只有这一层 ,我们完全可 以说 它是彻头彻尾 的理性认识论。 然而 ,他在 “理智……寻求”之前加了一个 限制词—— “在上帝所允许 的范围内”。这个宗教性提法 在认识论上有什么深刻意义吗?我们可以这样看 :理性认识论之所以沦为怀疑主义 ,乃是因为无法设 定 (判断)推论前提 ;判断既然只能导致怀疑 ,那么前提的设定就只能通过一种非理性 的方式达成。 而无论经过怎样的过程 ,前提一旦设定 ,因为它不是理性判断的结果 ,因而就只能被界定为 “信念 ” (86∈仅)。哥 白尼 “在上帝所允许 的范围内”这种提法 ,埋藏着赋予 “信念” (86~ot) 以积极 的认识 论价值之伏笔。 在 “相信”中,人们接受 “86~ot”,这其实正是柏拉图时代对 “66毛仪”一词的界定。谢文郁教 授分析指 出,“86考 ”有两个要素 :一是某人有一个观点 (意见),二是公众普遍接受。在这里 ,公 众处于 “相信”状态。(谢文郁 ,第 74页)简言之 ,“相信” 即接受他人观点 (意见)。当哥白尼在 “理智寻求 ”之前添加 “在上帝所允许 的范 围内” 时,他是否 引进 了这种 “相信 ” 因素呢?人类寻 求真理为什 么要经过上帝许可呢?上帝掌管人类认识的资格何在?无论如何 ,一个能够掌管认识的上 帝一定是拥有真理的上帝。换言之 ,在哥白尼心 目中,上帝的意见就是真理 。当然 ,对每个人来说 , 上帝都是一个 “他者”。上帝的真知就是上帝的观点 (意见),寻求 “上帝的允许”就等于相信上帝 的观点 (意见)。这是哥 白尼认识论区别于巴门尼德与柏拉图的一个独特维度。 这种宗教性 的 “相信”对于哥白尼设定其推论前提起着促进作用。哥 白尼的 “相信”首先指向 上帝 :他相信 “一切幸福和每一种美德都属于上帝 ”。(第 11页)进而,他认为天体作为上帝 的创造 物是美的。(第 10页)与此同时 ,在他看来 ,“均匀” 和 “对称性 ”要 比 “不均匀”和 “非对称性” 完美。(第 3页)据此 ,他便否定 了星体运动的偏心 圆模 型。就哥 白尼发展新天文学的历程而言,这 一 否定直接等于取消 了地静说 的解释力 。 三 、基于信念的哥白尼天文学研究 哥 白尼生于 1473年 ,家人都有虔诚 的基督教信仰。他早年丧父 ,后 由舅父抚养并供其上学。他

《哲学研究》2014年第1期 的舅父是大主教瓦琴罗德。受家庭的影响,哥白尼怀有深沉的宗教信仰,他和教会的人员有着深刻和 密切的交往。当哥白尼险些被人们对地动说的嗤笑击败时,是卡普亚的红衣主教尼古拉·舍恩贝格和 捷耳蒙诺地区的主教台德曼·吉兹使他最终决定出版自己的天文学著作。这两个人中,前者在各门学 科中都享有盛名;后者则专心致力于神学以及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研究 哥白尼的天文学研究也和教会的一项任务有关。在拉特兰会议上,教会讨论了历书的修改问题。 但是当时这件事悬而未决,因为年和月的长度以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测定得还不够精确。从那个时候 开始,哥白尼就在主持修改历书事务的保罗主教的倡导下,将注意力转向这些课题的更精密的研究。 但是,哥白尼并不喜欢某些和教会有关的人员,他称这类人为空谈家并予以蔑视。他说:“他们从 《圣经》中断章取义,为自己的目的加以曲解,他们会对我的著作吹毛求疵,并妄加非议。我不会理 睬他们,甚至认为他们的批评是无稽之谈,予以蔑视。”(第12页) 教会有各式各样的人,哥白尼对于上帝的理解和他们不尽相同。哥白尼对上帝的相信集中表现在 句话中:“一切的幸福和每一种美德都属于上帝”。(第11页)这包含三层含义:首先,上帝呼召 并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美;第二,人们可以通过理解事物的美来赞美上帝;第三,上帝是最美好最灵 巧的造物主,所以天体作为所造之物也是美的。前两者是哥白尼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动力,后者帮助哥 白尼解决了理性认识中的标准问题。上帝是美好的,所以所有的神赐之物都是美好的——这个命题成 为哥白尼对天体认识进行判断的依据。他在此基础上,根据“美”的不同含义得出了多个推理。 哥白尼相信,天球是最美好和最灵巧的造物主为我们创造的世界机器。因为造物者的美好而美 好,包含天体的宇宙具有超越一切的完美性。宇宙的神奇运转,星体的运动、大小、距离和出没,以 及天界中其他现象,因而成为最美好、最值得了解的事物。天文学作为研究这些事物的学科,被认为 将引领人们追求最美好的事物并使他们赞美上帝。这是哥白尼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基本动力。他直接表 示:“我将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我这样做是由于上帝的感召,而如果没有上帝,我 就会一事无成。这门学科的创始人离开我们的时间愈长,为发展我们的事业所需要的帮助就愈 多。”(同上)深信自己的研究契合了上帝及其创造的“大美”,乃是哥白尼坚持自己新天文学最深刻 的底气所在。他说:“所有这些论述当然都与许多人的信念相反,因而是难于理解并几乎是不可思议 的。然而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将使它们对于不熟悉天文科学的人们来说,变得比阳光更明亮。”(第 34页) 行星不均匀运动的问题是西方天文学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处理标志着不同的天文学体 系。哥白尼正是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突破了前人的观点。而他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也是以被造物 的完满性作为前提的推论。哥白尼说:“引起这种不均匀性的原因,要不是外加的或内部产生的不稳 定,那就是运转中物体的变化,可是我们的理智与这两种说法都不相容,因为很难想象在最完美状态 下形成的天体竟会有这样的缺陷。因此,合乎情理的看法只能是,这些星体的运动本来是均匀的,但 我们看来是不均匀的。”(第17-18页)换言之,天体是在最完美状态下形成的,所以,天体的运动 不能是不均匀的,我们所看到的天体不均匀只能是我们看上去不均匀而已。为什么如此执著于这种完 美性呢?按照前面引述,显然是因为哥白尼相信天体乃完美上帝的创造之物。在这里,美意味着均 匀。哥白尼还依据“神赐之物是美的”这一命题,对金星和水星的运行轨道专门进行了安排。他这 样写道:“以下两种情况中总会有一个是真实的:或者按行星和天球的序列,地球并非中心;或者本 来既没有顺序规则,也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最高位置属于土星而不是木星或任何别的 行星。”(第31页)在这两种可能的方案中,哥白尼进行了如下选择:宇宙是上帝所造的,上帝是美 的,所以宇宙是井然有序的;金星和水星包含在宇宙中,所以,它们的运行轨道有顺序规则,所以,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 6D- 《哲学研究》2014年第 1期 的舅父是大主教瓦琴罗德 。受家庭 的影响 ,哥 白尼怀有深沉的宗教信仰 ,他和教会的人员有着深刻和 密切的交往 。当哥 白尼险些被人们对地动说 的嗤笑击败时,是卡普亚的红衣主教尼古拉 ·舍恩贝格和 捷耳蒙诺地区的主教台德曼 ·吉兹使他最终决定 出版 自己的天文学著作 。这两个人中,前者在各门学 科 中都享有盛名 ;后者则专心致力于神学以及一切优秀文学作 品的研究 。 哥 白尼的天文学研究也和教会的一项任务有关 。在拉特兰会议上 ,教会讨论 了历书的修改 问题。 但是 当时这件事悬而未决 ,因为年和月的长度 以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测定得还不够精确。从那个时候 开始 ,哥白尼就在主持修改历书事务 的保罗主教的倡导下 ,将注意力转向这些课 题的更精密的研究。 但是 ,哥白尼并不喜欢某些和教会 有关 的人员 ,他称这类人为空谈家并予 以蔑视 。他说 : “他们从 《圣经》 中断章取义 ,为 自己的 目的加以曲解 ,他们会对我 的著作吹毛求疵 ,并妄加非议 。我不会理 睬他们 ,甚至认为他们的批评是无稽之谈 ,予以蔑视 。” (第 12页) 教会有各式各样的人 ,哥 白尼对于上帝的理解和他们不尽相同。哥 白尼对上帝 的相信集 中表现在 一 句话 中:“一切的幸福和每一种美德都属于上帝”。 (第 11页)这包含三层含义 :首先 ,上帝呼召 并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美 ;第二 ,人们可以通过理解事物的美来赞美上帝 ;第三 ,上帝是最美好最灵 巧的造物主 ,所以天体作为所造之物也是美的。前两者是哥 白尼从事天文学研究 的动力 ,后者帮助哥 白尼解决了理性认识 中的标准问题。上帝是美好 的,所以所有 的神赐之物都是美好的——这个命题成 为哥 白尼对天体认识进行判断的依据 。他在此基础上 ,根据 “美” 的不 同含义得 出了多个推理。 哥 白尼相信 ,天球是最美好和最灵 巧的造物主为我们创造 的世界机器。因为造物者的美好而美 好 ,包含天体 的宇宙具有超越一切的完美性。宇宙 的神奇运转 ,星体 的运动、大小 、距离和出没 ,以 及天界中其他现象 ,因而成为最美好 、最值得 了解 的事物。天文学作为研究这些事物的学科 ,被认为 将引领人们追求最美好 的事物并使他们赞美上帝。这是哥白尼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基本动力。他直接表 示 :“我将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 比较广泛的研究。我这样做是 由于上帝 的感 召,而如果没有上帝 ,我 们就会一事无成 。这门学科 的创始人离开我们 的时间愈长 ,为发展我们 的事业所需要 的帮助就愈 多。” (同上)深信 自己的研究契合了上帝及其创造的 “大美 ”,乃是哥白尼坚持 自己新天文学最深刻 的底气所在 。他说 :“所有这些论述 当然都与许多人的信念相反 ,因而是难 于理解并几乎是不可思议 的。然而在上帝 的帮助下,我将使它们对于不熟悉天文科学 的人们来说 ,变得 比阳光更 明亮。” (第 34页 ) 行星不均匀运动的问题是西方天文学的核心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 同处理标志着不同的天文学体 系。哥白尼正是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突破 了前人的观点 。而他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 ,也是以被造物 的完满性作为前提的推论。哥白尼说 :“引起这种不均匀性的原因 ,要不是外加的或 内部产生的不稳 定 ,那就是运转中物体的变化 ,可是我们的理智与这两种说法都不相容,因为很难想象在最完美状态 下形成的天体竟会有这样的缺陷。因此 ,合乎情理的看法只能是 ,这些星体的运动本来是均匀的,但 我们看来是不均匀的。” (第 17—18页)换言之 ,天体是在最完美状态下形成的,所 以,天体的运动 不能是不均匀的 ,我们所看到的天体不均匀只能是我们看上去不均匀而已。为什么如此执著于这种完 美性呢?按照前面引述 ,显然是 因为哥 白尼相信天体乃完美上帝 的创造 之物 。在这 里,美意味着均 匀。哥 白尼还依据 “神赐之物是美 的”这一命题 ,对金星和水星的运行轨道专门进行 了安排 。他这 样写道 :“以下两种情况中总会有一个是真实的:或者按行星和天球的序列 ,地球并非 中心 ;或者本 来既没有顺序规则 ,也没有任何 明显的理 由来说明,为什么最高位置属于土星而不是木星或任何别的 行星。” (第 31页)在这两种可能的方案中 ,哥白尼进行 了如下选择 :宇宙是上帝所造的 ,上帝是美 的,所以宇宙是井然有序的 ;金星和水星包含在宇宙中 ,所以,它们 的运行轨道有顺序规则 ,所以

哥白尼理性认识论的“相信”基础 第一种方案是合适的。(第31-32页)在这里,“美”意味着“井然有序”。 哥白尼对重力的理解,也体现了他的“上帝所造之物是美的”的信念。“我个人相信,重力不是 别的,而是神圣的造物主在各个部分中所注入的一种自然意志,要使它们结合成统一的球体。”(第 28页)在哥白尼对上帝的信心中,上帝是美的,宇宙是上帝的创造,所以,宇宙是美的,统一的球 体是美的,所以,上帝要注人一种力量使得宇宙各部分成为一个统一球体,这个力量就是重力。这里 的“美”意味着“统一球体”。 对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针对地球运动提出的“自然/不自然”、“解体”的反驳,哥白尼这样评 论:“如果有人相信地球在动,他肯定会主张这种运动是自然的,而不是受迫运动。遵循自然法则产 生的效果与在受迫情况下得出的结果截然相反。这是因为受外力或暴力作用的物体必然会瓦解,不能 长久存在。反之,自然而然产生的事物都安排得很妥当,并保存在最佳状态中。托勒密担心地球和地 上的一切会因地球自转而土崩瓦解,这是毫无根据的。地球自转是大自然的创造,它与人的技能和智 慧的产品完全不同。”(第24页)这里,哥白尼用“大自然”来代指造物主“上帝”。其论证过程如 下:地球自转是上帝的创造,上帝是美的,所以,他所创造的都是安排得最妥当的并保存在最佳状 态,所以,地球自转不会导致土崩瓦解。这里的“美”意味着“自然运动”。 总之,哥白尼对“一切的幸福和每一种美德都属于上帝”的相信,促使他以强烈的感情和极大 的热忱投入到天文学研究中。哥白尼对上帝的“美”的多种理解,成为他天文学研究中的推理前提 所以,对上帝的“相信”是哥白尼天文学研究的基础。面对既有论证又有感觉经验支持的“地静说 理论,哥白尼没有简单地接受,而是从自己的判断出发对它进行了驳斥,对感觉经验进行了重新解 释。这是哥白尼的理性认识论:从自己的理性出发得出认识,不受制于其他人的意见。但是,哥白尼 并没有像柏拉图一样力图完全排除“相信”,相反,对“上帝”的相信帮助他摆脱了理性认识论的困 境,使得他不至于走向怀疑主义的悬隔判断。所以说,在哥白尼的理性认识论中,“相信”起着基础 作用 参考文献 巴特菲尔德,1988年:《近代科学的起源(13001800)》,张丽萍、郭贵春译,金吾伦校,华夏出版社 柏拉图,2005年:《蒂迈欧篇》,谢文郁译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理想国》,顾寿观译,吴天岳校注,岳麓书社。 披里克,2004年:《悬搁判断与心灵宁静》,包利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哥白尼,2001年:《天体运行论》,叶式辉译,易照华校,陕西人民出版社 《古希腊罗马哲学》,196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 谢文郁,2008年:《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第3期。 《亚里士多德全集》,1991年,苗力田编,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黄慧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哥 白尼理 性认 识 论 的 “相信 ” 基础 ·6 · 第一种方案是合适的。(第 31—32页)在这里 ,“美”意味着 “井然有序”。 哥 白尼对重力的理解 ,也体现 了他 的 “上帝所造之物是美的” 的信念。“我个人相信 ,重力不是 别的 ,而是神圣 的造物主在各个部分 中所注入的一种 自然意志 ,要使它们结合成统一 的球体 。” (第 28页)在哥白尼对上帝的信心中,上帝是美的,宇宙是上帝 的创造 ,所 以,宇宙是美 的,统一 的球 体是美的 ,所 以,上帝要注入一种力量使得宇宙各部分成为一个统一球体 ,这个力量就是重力。这里 的 “美”意味着 “统一球体”。 对于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针对地球运动提出的 “自然/不 自然”、“解体” 的反驳 ,哥 白尼这样评 论 :“如果有人相信地球在动 ,他肯定会主张这种运动是 自然的,而不是受迫运动。遵循 自然法则产 生的效果与在受迫情况下得出的结果截然相反。这是 因为受外力或暴力作用 的物体必然会瓦解 ,不能 长久存在。反之 ,自然而然产生的事物都安排得很妥 当,并保存在最佳状态 中。托勒密担心地球和地 上的一切会因地球 自转而土崩瓦解 ,这是毫无根据的。地球 自转是大 自然的创造 ,它与人 的技能和智 慧的产品完全不同。” (第 24页)这里 ,哥 白尼用 “大 自然 ”来代指造物主 “上帝”。其论证过程如 下 :地球 自转是上帝的创造 ,上帝是美的,所以 ,他所创造的都是安排得最妥当的并保存在最佳状 态 ,所以,地球 自转不会导致土崩瓦解。这里的 “美”意味着 “自然运动”。 总之,哥 白尼对 “一切的幸福和每一种美德都属于上帝” 的相信 ,促使他以强烈 的感情和极大 的热忱投人到天文学研究 中。哥白尼对上帝的 “美”的多种理解 ,成为他天文学研究 中的推理前 提, 所以,对上帝 的 “相信”是哥 白尼天文学研究 的基础。面对既有论证又有感觉经验支持的 “地静说” 理论 ,哥白尼没有简单地接受 ,而是从 自己的判断出发对它进行 了驳斥 ,对感觉经验进行 了重新解 释。这是哥 白尼的理性认识论 :从 自己的理性 出发得出认识 ,不受制于其他人的意见。但是 ,哥白尼 并没有像柏拉图一样力图完全排除 “相信”,相反 ,对 “上帝”的相信帮助他摆脱了理性认识论的困 境 ,使得他不至于走向怀疑主义的悬隔判断。所以说 ,在哥 白尼的理性认识论 中,“相信”起着基础 作 用。 参考文献 巴特 菲尔德 ,1988年 :《近代科 学的起 源 (1300-1800)》,张丽萍 、郭贵春 译 ,金吾伦 校 ,华夏出版社 。 柏拉 图,2005年 :《蒂迈 欧篇》,谢文郁 译注 ,上海人 民出版社 。 2010年 :《理想国》,顾 寿观 译 ,吴天岳 校注 ,岳麓书社 。 恩披里克 ,2004年 :《悬 搁判断与心灵 宁静》,包利 民 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 哥 白尼 ,2001年 :《天体 运行论 》,叶式辉 译 ,易照华 校 ,陕西人 民出版社 。 《古希腊罗马哲学》,1961年 :北京大学哲学 系外 国哲学史教研室 编译 ,商务印书馆 。 谢文郁 ,2008年 :《信仰 和理性 :一种认识论 的分析》,载 《山东大学学报》第 3期 。 《亚里士多德全集》,1991年 ,苗力 田 编 ,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 编辑 :黄 慧珍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