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财经研究》: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以制度环境与创新能力影响下的共生性依赖为视角(中山大学:张瑾华、李新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轩)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1.11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40卷第1期 Vol 40 No 014年1月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an.2014 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以制度环境与创新能力影响下的共生性依赖为视角 张瑾华1,李新春1,何轩2 (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以往国际化理论致力于探究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动因并将企业国际化看成是一种主动行为。然而 忽视制度背景的国际化理论昰然对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现象解释乏力。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共生性依 赖与国际化的关系模型,并运用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 业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越强,则越傾向于选择囯际化战略以降低这种依赖程度;当所在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时, 企业有机会选择其他适应性战略来降低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其囯际化迫切性反而减弱;随着企业创新技术能力 水平的提升,企业更有能力降低对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賴程度,也更有动力进行国际化。文章呈现了更符合中国 实际情况的中小型民营仝业国际化路径,针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有力的竞争性分析框架—“被迫国际化”。 关键词:共生性依赖;商业生态系统;制度;创新;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14)01-0083-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更担当起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锋队。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小型民营企业总数已经占全国企业总 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进出口贸易额占比更 是高达70%。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大胆选择国际化战略的现象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何中小型 民营企业不再遵循传统路线,先发展壮大后再国际化?这种类型企业国际化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体系以及新兴企业国际化理论都着重分析企业国际化的根本动因,并将企业 国际化看成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其中,传统的国际化过程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主动追逐利润 的结果,而由于有限理性与环境不确定性的制约,企业国际化注定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Johanson和 vahlne,1990)。但经验性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国际化过程理论对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快速国际化的 现象缺乏解释力。而近年来在新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国际创业 收稿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与创业成长”(7123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项目“控制权结构、家族创业与企业价值”(71721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家中庸思维对‘家族意 图——家族企业代理人治理模式’关系模型的影响机理研究”(7127208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全球 价值链中的广东制造:国际竞争力与战略转型”(S2013030015737) 作者简介;张瑾华(1981-),女,广东汕头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李新春(1962—),男,安徽桐城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轩(1976—),男,上海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通讯作者) 国家哲学社会科

第 4O卷 第 1期 2014年 1月 财 经 研 究 Journa1ofFinanceandEconomics Vo1.40 No.1 Jan.2014 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以制度环境与创新能力影 响下 的共生性依赖为视角 张瑾华 ,李 新春 ,何 轩 (1.中山大 学 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2.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 广东 国际战略研究院 ,广 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以往 国际化理论致 力于探 究企业进行 国际化 的动 因并将 企 业 国际化 看成是 一种 主动 行为 。然而 , 忽视 制度背景的 国际化理 论显然对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业 的国际化 现象解释乏 力。基 于此 ,文章 构建 了共 生性依 赖与 国际化 的关 系模 型 ,并运 用第九次全 国私 营企业调查数 据进行 实证 分析 。研 究发现 ,中小型 民营企 业对 商 业生态 系统 的依赖程 度越 强 ,则越倾 向于选择 国际化 战略 以降低这种依 赖程度 ;当所在 区域 市场化 程度较 高时 , 企业有机会 选择 其他 适应性战略 来降低 对外界的依赖程 度 ,其 国际化 迫切性 反 而减弱 ;随着企 ,lk//0新技 术能 力 水平的提升,企业更有能力降低对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 ,也更有动力进行 国际化。文章呈现 了更符合中国 实际情况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针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有力的竞争性分析框架一“被迫国际化”。 关键词 :共生性依赖 ;商业 生态 系统 ;制度 ;创新 ;国际化 中图分 类号 :F276.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9952(2014)01—0083—10 一 、 引 言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业异军 突起 ,成为 了 中国经 济快 速增长 的重要支 撑 ,更 担 当起 中 国企业“走 出去 ”的先锋 队 。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 ,2010年 中小 型 民营企业总数 已经 占全 国企业 总 数 的 99 以上 ,创造 的最终产 品和服务 价值相 当于 国 内生 产总值 的 60 左右 ,进 出 口贸易额 占比更 是高达 70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业 大胆选 择 国际化 战略 的现象 不禁 引发 了我们 的思考 ,为何 中小 型 民营企业不再遵循 传统路线 ,先发展壮 大后再 国际化?这种类 型企业 国际化 的深层原 因到底是什 么? 传统 的国际化理论 体系 以及新兴企业 国际化理论 都着重分 析企业 国 际化 的根本 动 因 ,并 将企业 国际化看成是一 种主动的过程 。其 中 ,传统 的国际化过程 理论认 为企业 国际化 是企业 主动 追逐利 润 的结果 ,而 由于有 限理性与环境不确定性 的制约 ,企业 国际化 注定是一 个渐进 式 的过程 (Johanson和 Vahlne,1990)。但 经验性事实 已经告诉 我们 ,国际化 过程理论 对 当前 中小型 民营企业 快速 国际化 的 现象缺乏解释力 。而近年来在新科技革命 、信 息革命 以及 经济全球 化背 景下应 运而 生的 国际创业 理 收稿 日期 :2013-09—25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国际化 背景 下我国创业企业的社会网络与创业成长 ”(71232009);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资 助项 目“控制权结构 、家族创业 与企业 价值 ”(71172167);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面 上项 目“企 业家 中庸思 维对 ‘家族 意 图——家族企业代理人治理模式 ’关 系模 型的影 响机理研究”(71272083);广东 省 自然科学基 金研究 团队项 目“全球 价值链 中的广东制造 :国际竞争力 与战略转型”(s2O1303()(]15737) 作者简介 :张瑾华 (1981一),女 ,广 东汕头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博士研究生 ; 李新春 (1962一),男 ,安徽 桐城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 导师 ; 何 轩 (1976-),男 ,上海人 ,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广东 国际战 略研究 院兼 职研 究员(通讯作者)。 · 83 ·

财经研筅2014年第1期 论,则尝试从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以及庞大的关系网络视角来解释“天生全球化”企业主动进行国际 化的本质动因(Ovat和 Macdougal1994,2005; Knight和 Cavusgil,2004)。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中 小型民营企业既不是“天生全球化”企业——“从成立的初始阶段就使用多个国家的资源以及在多个 国家的市场中销售产品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组织”( Oviatt和 Mcdougall,1994),也没有采取 过程国际化战略,那么对于处于中国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化行为是否还有其他竞 争性解释?是否能够从其他理论体系中找到合理解释? 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尝试从资源基础观、产业基础观等不同视角探究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 化的根本动因,但是由于这些研究仍然习惯性地将研究重点放在微观层面而忽视了企业所处的外部 制度环境或商业环境对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影响作用( Priem和 Butler,2001; Narayanan和 Fahey 2005),因此至今仍然无法找到一个理论能够全面系统地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鉴于此,为了更好地 分析中国现阶段制度环境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根本动因,本文结合资源依赖观、组织生态学 制度基础观以及产业基础观,构建了不同制度环境下共生性依赖影响国际化程度的分析框架,提出了 针对“天生国际化”的竞争性假设—“被迫国际化”,并运用2010年全国工商联和全国工商总局联合 进行的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正如扬西蒂和莱维恩在《共羸》一书中所描述的,沃尔玛与微软的成功从本质上讲是来自于商业 生态系统中其他商业伙伴的支撑而非自身的能力。这种研究视角的转变正好契合了 Johanson和 Mattsson(1988)的观点,企业国际化过程的研究角度应该从传统的单个企业转向企业间关系网络。 以下我们将从分析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与国内商业生态环境,及其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开始 (一)资源依赖理论(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和组织生态学( organizational ecology theory): 共生性依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 资源依赖理论关注的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与组织生态学一样强调生存是组织 和组织成员最关注的事情。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型民营企业自身显然无法提供生产所需要 的所有资源,更不可能实现对关键资源的完全控制,这导致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外部商业生态系统(包 括供应商、生产商、市场中介、政府机构等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为主的经济群落)产生了很强的依赖 性。中小型民营企业与环境(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主要体现在共生性依赖( symbiotic interdependence)上,具体指的是不同类型的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 Hawley,1950),这种依赖关系既出 现在同一产业中,也存在于不同产业的企业间( Pfeffer,1976)。可见,共生性依赖较好地反映了中小 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 在企业与商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依赖关系中,相对国有企业或是大型民营企业而言,中小型民营 企业显然处于不对称性关系( melati和 Sytch,2007)中的弱势地位。这意味着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属 于权力劣势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地受制于商业生态系统,面临各种发展瓶颈。例如,在融资方 面,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通常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民间借贷虽能在 定程度上满足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需求,但资金的短期过桥周转性质和高额利息反而给企业发展带 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人才方面,近年来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陷入“用工荒”困境,同时用工成本的快速 上升以及员工流失率的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此外,合法性的缺失不但使企 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还增加了企业获取资源的难度(Carl和 Khessina,2005)。由此可 见,资源匮乏、资源控制权以及合法性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共 生性依赖程度。 国家哲学社会科

剪才 研 究 2014年第1期 论 ,则尝试从企业家精神 、组织学 习以及庞 大的关 系网络视角来解释“天生全球化”企业 主动进行 国际 化的本质动因 (()viatte和 MacDougall,1994,2005;Knight和 Cavusgil,2004)。然而 ,绝 大多数 中国中 小型民营企业既不是“天生全球化”企业……一“从成立 的初始 阶段 就使用 多个 国家 的资源 以及 在多个 国家的市场 中销售产 品并从 中获得竞 争优势 的企业 组织 ”(()viatt和 McDougall,1994),也 没有 采取 过程国际化战略 ,那么对于处于 中国制度变迁过程 中的 中小 型民营企业 国 际化 行为是 否还有 其他竞 争性解 释?是 否能够从其他理论体系 中找 到合理解 释? 近年来 ,已有部分学者尝试从资源基础观 、产业基础 观等不 同视角探究巾国 巾小型 民营企业 国际 化 的根 本动因 ,但是 由于这些研究仍然 习惯性地将研 究重点放 在微观层 面而忽 视 了企业 所处 的外部 制度环 境 或商 业 环境 对 企业 国际化 的重 要影 响作 用 (Priem 和 Butler,2001;Narayanan和 Fahey。 2005),因此至今仍然无法 找到一个理论能够全面 系统 地对这 一 问题 进行 阐述 。鉴 于此 ,为 了更 好地 分析中 国现阶段制度环境下 中小型 民营企业 国际化 的根本 动 因,本 文结合 资源依赖 观 、组织 生态学 、 制度基 础观以及产业 基础观 ,构建 了不 同制度环境下共生性依赖 影响国际化程度的分析框架 ,提 出了 针对 “天生国际化”的竞争性假设——“被迫 国际化 ”,并运用 2010年全 国工商联 和全 国工商总局联合 进行 的第九次全 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 证分析 。 二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正 如扬西 蒂和莱维恩在《共赢 》一书 中所描述 的 ,沃尔玛 与微 软 的成功 从本质 上讲是来 自于商业 生态 系统中其 他商业伙 伴 的 支撑 而非 自身 的能 力。这种 研 究 视角 的转 变 正好 契合 了 Johanson和 Mattsson(1988)的观点 ,企业 国际化过 程 的研究 角度应 该从 传统 的单个 企业 转 向企业 间关 系 网络 。 以下我们将从 分析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与 国内商业生态环境 ,及其对外部环境 的依赖 性开始 。 (一)资源依 赖理论 (resourcedependencetheory)和组织生 态学 (organizationalecologytheory): 共生性依赖程 度与国际化水平 资源依赖 理论关 注的是组织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依 赖 的关 系 ,与组织生 态学 一样强调 生存是 组织 和组织成员最关 注的事情 。在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 中,中小 型 民营企业 自身 显然无 法提供 生产所需 要 的所有 资源 ,更不 可能实现对关键资源的完全控制 ,这 导致 中小 型 民营企业 对外部 商业 生态 系统 (包 括供应商 、生产 商 、市 场中介 、政府 机构等以生产商 品和提供服务 为主的经济群 落)产 生了很 强的依 赖 性 。中小型 民营企业 与环境 (商业 生态系统)之间 的相 互依 赖关系 主要体 现在共生 性依赖 (symbiotic interdependence)上 ,具体指的是不 同类型 的组织之 间的相互依赖 (Hawley,1950),这 种依 赖关 系既出 现在 同一产业 中 ,也存在 于不 同产 业的企业问 (Pfeffer,1976)。可见 ,共生性 依赖较好 地反映 了中小 型 民营企业对商业生态 系统 的依赖 程度 。 在企业与商业生 态系统 的共 生性依赖关系 中,相对 国有企业或是大 型民营企业 而言 ,中小型民营 企业显然处 于不对称性关 系 (Gulati和 Sytch,2007)中的弱势 地位 。这意味着资源 匮乏的 中小企 业属 于权力 劣势方 ,企业 的生存 和发展严重地受制于商业 生态 系统 ,面 临各 种发 展瓶颈 。例 如 ,在融 资方 面 ,中国中小 型民营企业 由于规模 小 、信用低 ,通常很难获得商业银行 的信贷支 持 ,而民问借 贷虽能在 一 定程度上满 足中小 型民营企业 的需求 ,但资金的短期 过桥周转 性质和高 额利息 反而给企 业发展 带 来 了沉重 的负担 。在人才方 面 ,近年来 大量中小 型民营企业陷入“用工荒”困境 ,同时用工成本 的快 速 上升以及员 流失率 的不断攀升很 大程度上限制 了企业 的持续发 展 。此外 ,合法性 的缺失 不但使 企 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 的限制 ,还增 加 了企业 获取 资源 的难度 (Carroll和 Khessina,2005)。由此 可 见 ,资源匮乏 、资源控制权 以及合法性 的缺失一定程度上 加大了 中小型 民营企业对商业生态 系统 的共 生性 依赖程度 。 · 84 ·

张瑾华、李新春、何轩: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随着企业对商业生态系统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强,企业最重要的生存目标变成了想方设法降低对 外部关键资源供应组织的依赖程度(Peer和 Salancik,2003; villanueva,2012)。而当组织间的交换 高度集中而合并又受到资金或者法制的限制时,多元化(国际化)作为避免性战略的一种被认为是减 少外部依赖、避免不对称交换造成劣势的最有效方式( Pfeffer和 Salancik,2003)。事实经验表明,中 小型民营企业天生的局限性以及外部交换资源的高度集中化使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将这种外部的共生 依赖性内化,也很难通过与其他组织的联结(例如并购)获得合法性。相比之下,企业为了生存更愿意 选择国际化以降低企业对国内商业生态系统的共生依赖性。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国际利基市 场°的增加、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贸易壁垒的降低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向海外 场拓展提供了契机( Oviatt和 Mcdougall2005)。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假设1:中小企业对所在地区商业系统的共生性依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 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二)制度基础观( Institution- based view):市场化程度对共生性依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之间关系 的调节机制 制度基础观将企业的战略选择如国际化看成是组织与制度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Meyer和 Peng,205;李子杰等,2011)。当前阶段,经济制度环境的不稳定性使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面临 着严重的制度约束,承担高额的行政成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于外部商业生态系统。在 资源获取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管理和运行并没有完全消除计划经济的元素,相当一部分的资源分配 权力依旧掌握在政府手中,而出于“父爱主义”或是政治庇护,政府这只“扶持之手”所顾及的往往都 是国有企业或是具有外资背景的大型企业。这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十分不利,它们只 能依靠自身有限的能力以较高的成本获取资源。正如《国有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及效益状况比较》报 告所指出的,虽然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国民就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政府仍然将大部 分的基本生产性资源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全民通信频道资源等分配给国有企业,这极大地扭曲了 资源配置效率。由此可见,在政府制度歧视以及国有企业等强大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之下,处于劣势 地位的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陷入了资源获取困境,严重受制于外部商业生态系统 在制度成本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需要承担高额的行政成本。如显性的 注册审批费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均低于年薪的1%,中国却达到11%;再如注册资金,《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司法》要求底线为1000万元,日本约为82万元,美国则为0(陈志武,2010)。另一方面中小 型民营企业还要背负沉重的税负压力。据全国税收资料调査显示,中小型民营企业缴纳流转税所占 比重达到86%,缴纳企业所得税占比76%(陈晓鹏,2012)。由此可见,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中小型民营 企业带来了高额的交易成本以及巨大的经营风险(Chld等,2003),因此,当国有企业在政府的庇佑下 缺乏战略变革动力时,中小型民营企业却为了生存冒着巨大的风险选择国际化战略。 此外,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方面,为了兼顾稳定与发展,中国政府选择的是渐进式、实验式以及 放权式的改革路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区域间的不平衡导致各省之间的制度环境存在较大差 异。也就是说,虽然都面临制度压力,处于不同省份和地区之间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所承受的压力程度 却各不相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分配经济资源的程度一般来说较高,中小型民营企业受 到的制度约束更大,获取资源的成本更高,生存空间更小,对外部商业系统的依赖程度就更高,中小型 民营企业也更可能被迫采取国际化战略以寻求生存与发展;相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资源分配较公 平的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获取资源的成本相对较低,生存以及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企业对商业系统的依赖程度,因此,这些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的迫切性反而降 低了。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张瑾华、李新春、何 轩: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随着企业对 商业生态系统依赖 程度的不断增强 ,企业最重 要 的生 存 目标 变成 了想方 设法 降低对 外部关键 资源供 应组 织的依赖程度 (Pfeffer和 Salancik,2003;Villanueva,2012)。而当组织 间 的交换 高度集 中而合并 又受到资金或者法制 的限制时 ,多元 化 (国际化)作为 避免性 战略 的一种被 认为 是减 少外部依赖 、避免不对 称交换造 成劣势 的最 有效 方式 (Pfeffer和 Salancik,2003)。事实 经验 表 明 ,中 小型 民营企业天生 的局 限性 以及外部 交换 资源的高度集 中化使其无 法在短时 间内将这种外部 的共生 依赖性 内化 ,也很难通过 与其 他组织的联结 (例 如并 购)获得合法性 。相 比之下 ,企业 为了生存更愿 意 选 择国际化 以降低企业对 国内商业 生态系统 的共生依 赖性 。同时 ,外部环 境的变 化—— 国际利基市 场 。的增 加 、现代通信和信息技 术的广泛应用 、贸易壁 垒 的降低 以及全 球化 的发展为 中小企业 向海外 市场拓 展提供 了契机 (Oviatt和 McDougall,2005)。 基 于以上 讨论 ,我们提 出假设 l:中小企业对所 在地 区商业系统 的共生性依 赖程度 与 网际化 水平 之间呈正相关关 系。 (二 )制度基础观 (institution—basedview):市场化程度对 共生性依 赖程度 与 国际化水平 之间关 系 的调节机制 制度基础 观 将 企业 的 战 略选 择 如 国际 化看 成 是 组 织 与 制 度 之 间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 (Meyer和 Peng,2005;李子杰等 ,2011)。当前 阶段 ,经济制度环境 的不稳 定性 使处 于弱势地 位 的 中小企 业面 临 着严重 的制 度约束 ,承担高额 的行政 成本 ,企业 的生存 和发 展几乎完全依赖 于外 部商业 生态系统 。在 资源获取方 面 ,由于 中国经济 的管理 和运行并没有完全 消除计划经济 的元 素 ,相 当一部分的资源分配 权力依 旧掌握 在政府手 中,而 于“父爱 主义”④或是政治庇护 ,政府这 只“扶持 之手”所 顾及 的往往都 是 国有企业或是具 有外资背景 的大 型企业 。这对 民营企业特 别是 中小型 民营企业 十分 不利 ,它们只 能依靠 自身有 限的能力 以较高 的成本获取 资源 。正如《国有 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及效益状况 比较》报 告所指 出的,虽然 民营企业 在经济发展 、国民就业 等方 面发挥 的作 用越 来越 大 ,但是 政府仍 然将大 部 分的基本生产性 资源 如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全 民通信频 道资源 等分 配给 国有企业 ,这极大 地扭 曲了 资源配置效率 。由此可见 ,在政府 制度歧视 以及 国有企业等强大竞争对 手的双重压力之下 ,处 于劣势 地 位的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业 陷入 了资源获取 困境 ,严重受制 于外部 商业 生态系统 。 在制度成本方面 ,与 国有企业 相 比,中小型 民营企业 一方面需要 承担 高额的行政成本 。如显性 的 注册 审批 费用 ,美国 、加拿大 、英 国等均 低于年薪 的 1% ,中国却达 到 11 ;再如 注册 资金 ,《中华人 民 共和 国公 司法》要 求底线为 1000万元 ,日本约为 82万元 ,美 国则为 0(陈志武 ,2010)。另一方 面 中小 型 民营企业 还要 背负沉重 的税负压力 。据 全 国税收 资料调查 显示 ,中小型 民营企业 缴纳 流转税 所 占 比重达到 86 ,缴纳企业所得税 占比 76 (陈晓鹏 ,2012)。由此可见 ,制度 的不完备性给 中小 型 民营 企业带来 了高额的交易成本 以及 巨大的经营风险 (Child等 ,2003),因此 ,当国有企业 在政府 的庇佑 下 缺乏战略变革 动力 时 ,中小型 民营企业却 为 了生存 冒着巨大的风险选择 国际化 战略 。 此外 ,在经济转 型过程 中,一方面 ,为了兼 顾稳定 与发展 ,中国政府 选择 的是渐 进式 、实 验式 以及 放权 式的改革路径 ;另一 方面 ,中国经 济发 展 区域 间的不 平衡 导致 各省 之 间的制 度环境 存在 较大差 异 。也就是说 ,虽然都 面临制度压力 ,处于不 同省 份和地 区之 间的中小型 民营企业所承受 的压力 程度 却各 不相同 。在市场化程 度较低 的地 区,政府分 配经济资源 的程度一般 来说较高 ,中小型 民营企业受 到的制度约束更大,获取资源的成本更高 ,生存空间更小,对外部商业系统的依赖程度就更高 ,中小型 民营企业也更可能被迫采取国际化战略以寻求生存与发展;相反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资源分配较公 平的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获取资源的成本相对较低,生存 以及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企业对商业系统的依赖程度,因此,这些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国际化的迫切性反而降 低 了。 · 85 ·

财经研究2014年第1期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假设2: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其共生性依赖程度与 国际化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市场化程度低更进一步迫使企业通过国际化方式改变依赖状况。 三)产业基础观( industry-based view):创新技术能力对共生性依赖程度与国际化水平之间关 的调节机制 产业基础观强调企业竞争性战略的形成受企业与产业环境关系的影响。在中国,中小型民营企 业面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环境,除了与大量同类企业竞争之外,还受到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大型企业的 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小型民营企业处于对创新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时,则更有动力进行国 际化,并更有可能在东道国找到更好的生存空间。原因在于:一方面,在技术密集型行业里,与依赖于 当地的商业生态系统相比,进行国际化更有利于降低创新风险并获得更高回报( Bruton等,2007)。 因此,为了弥补高创新投入成本,企业具有更大的国际化动力。另一方面,创新技术需求越高的行业, 竞争就越激烈,如果企业只是固守国内市场而没有及时进行国际化、迅速占据国外市场,就会失去先 发优势,甚至会使企业后续的国际化战略受阻( Oviatt和 Mcdougall2005;Iu等,2011)。中国当前仍 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竞争法规体系不健全,国内市场存在严重的低水平过度竞争问题,这就导致 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要负担很高的竞争成本,限制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继续投资 (杜传忠和郭树龙,2012)。在这种恶劣的竞争环境中,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如果不及时抓住机会向外 寻求发展,则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适度竞争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和 新技术的利用。因此,在外部激烈竞争环境的推力作用下,创新技术能力较高的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加 快国际化步伐,以降低对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环境的共生性依赖 此外,创新技术能力高的企业意味着其更有能力摆脱对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因为创新 技术能力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创新技术能力是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有力保障 ( Knight和 Cavusgil,2004)。国际上通常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 可以维持,占5%的才有竞争力。而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1%以下的 达70%;82%的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发明和专利产品;75%的企业未通过IO9100国际产品质量认 证。可见,创新技术能力高的企业竞争力更强,因此更有能力实行国际化战略。综上所述,创新技术 能力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创新风险,获得更高额的利润、占据更大的国外市场份额并降低自身对商业系 统的依赖程度,也更有动力和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提出假设3: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越高,其共生性依赖程度与国际化 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越强,即创新技术能力成为企业摆脱自身对商业系统依赖的重要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 本研究的数据以2010年全国工商联和全国工商总局联合进行的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 库作为初选样本,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以下条件对数据做了一些处理:首先剔除了改制企业。因为 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原先是属于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或是集体企业,这就很难保证这些企业在改制 之后与真正的原生型民营企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以及资源获取能力。其次剔除了大型企业。因为 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问题,鉴于此根据2010年工信部公布的《中小企 业划型标准规定》按照行业依次进行剔除。再者剔除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因为本研究的目的是从 传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系统的依赖来分析企业国际化的动因,而“天生全球化”( born globals) 企业指的是“从成立的初始阶段就使用多个国家的资源以及在多个国家的市场中销售产品并从中获 得竞争优势的企业组织(Ovat和 Mcdougall41994),也就是说,有些企业从创立之初就不依赖于国 国家哲学社会科

财 经 研究 2014年第1期 基于 以上讨论 ,我们提 出假 设 2:处于市 场化程度较 低地 区的 中小型企 业 ,其共生 性依赖程 度与 国际化水平之 间的正相 关关系更强 ,市场化程度低更进一步迫使企业通过 国际化方式改变依赖状况 。 (三 )产业基础观 (industry—basedview):创新 技术 能力对共生性依赖程 度与 国际化 水平之 间关系 的调节机 制 产业 基础观强调企业竞争性战略 的形成受企业 与产业环 境关 系的影 响。在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 业 面临激烈而残酷的竞争环境 ,除 了与大量 同类企业竞争之 外 ,还受到国有企业 以及其他大型企业 的 挤 压 。在这种情况下 ,当 中小型 民营企业处于对创新技术 能力要求 较高的行业时 ,则更有动力进行 国 际化 ,并更有可能在东道 国找到更好 的生存空 间 。原 因在 于 :一方 面 ,在技 术密集型行业里 ,与依赖 于 当地 的商业生态 系统相 比,进 行 国际 化更有 利 于 降低创 新风 险并 获得 更 高 回报 (Bruton等 ,2007)。 因此 ,为了弥补高创新投入成本 ,企业具有更 大的国际化动力 。另一方面 ,创新技术需求越高 的行业 , 竞争就越激烈 ,如果企业 只是 固守国内市场而没有及 时进行 国际化 、迅速 占据 国外 市场 ,就会 失 去先 发优势 ,甚至会使企业后续 的国际化 战略受阻 (Oviatt和 Mcdougall,2005;Iu等 ,2011)。中国当前 仍 处 于经济转轨 时期 ,市场竞 争法规体系不健全 ,国内市 场存在严重 的低水 平过度 竞争 问题 ,这就 导致 了中小型 民营企业要 负担很 高的竞争成本 ,限制 了企业 在技术创 新以及新 产品开 发方 面的继续 投资 (杜传忠和郭树龙 ,2012)。在这种恶劣 的竞争 环境中 ,创 新能力较强 的企业如果不及时抓住机会 向外 寻求发展 ,则随时都有倒 闭的可能 。而在成熟 的市场经济 国家 ,适度竞争 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 发和 新技术 的利用 。因此 ,在 外部激 烈竞争环境的推力作用下 ,创新技术 能力较 高的中小型企业不得不加 快国际化步伐,以降低对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环境的共生性依赖。 此外 ,创新技 术能力高的企业意味着其更有 能力摆脱对所 处商业 生态 系统 的依 赖性 。因为创新 技术能力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竞争优 势 ,也 就是说 ,创新 技术 能力是 企业 成功 实现 国际化 的有力 保 障 (Knight和 Cavusgil,2004)。国际上通 常认 为 ,技 术开发资金 占销售额 1%的企业难 以生存 ,占 2%的 可以维持 ,占 5 的才有竞争 力 。而 中国中小型 民营企业 的技术开发经 费 占当年销售 收入 1 以下 的 达 7O ;820A的企业没有 自己的技 术发 明和专 利产 品 ;75 的企业 未通 过 ISO9100国际产 品质量认 证 。可见 ,创新技术能力高 的企业竞争力更强 ,因此更有 能力实行 国际化 战略 。综 上所述 ,创 新技 术 能力可 以帮助企业降低创新风 险 ,获得更 高额 的利润 、占据更大 的国外市场份额并 降低 自身对商 业系 统的依赖程度 ,也更有动力 和能力提升 国际化 水平 。 基 于以上讨论 ,我们提 出假设 3:中小 型企 业 的创新 技术能 力越高 ,其共 生性依赖 程度 与国际化 水平之 间的正相关关 系就越强 ,即创新 技术能力成为企业摆脱 自身对商业 系统依赖 的重要能力 。 三 、研 究 设 计 (一 )样本和数据 本研究 的数据 以 2010年全 国工 商联和全国工商总局联 合进行 的第 九次全 国私营企 业调查 数据 库作 为初选样本 ,在此基 础上 ,我 们根据 以下条件对数 据做 了一 些处 理 :首先剔 除 了改制企业 。因 为 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原先是属于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或是集体企业,这就很难保证这些企业在改制 之后与真正的原生型民营企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以及资源获取能力。其次剔除了大型企业。因为 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问题 ,鉴于此,根据 2010年工信部公布的《中小企 业划 型标准 规定》按照行业依次进行剔除 。再者剔 除 了“天生 全球化 ”企业 。因为本研究 的 目的是从 传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系统的依赖来分析企业国际化的动因,而“天生全球化”(bornglobaIs) 企业 指的是 “从 成立的初始阶段就使用多个 国家 的资源 以及在 多个 国家 的市场 中销售 产 品并 从 中获 得竞 争优 势的企业 组织”(()viatt和 McDougall,1994),也就是 说 ,有些企 业从创 立之初 就不依 赖于 国 · R6 ·

张瑾华、李新春、何轩: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内市场,为此予以剔除。对于“天生全球化”企业,其定义至今仍未有统一说法, Knight(1996给出了 个操作性定义:一家公司在创业之初或随后3年内即寻求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且海外产品 销售总收入占相当大的比重(不少于25%)。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认为是成立2年内出口销售额占比 超过75%的企业,也有研究将年限扩展到8年。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各个定义,最终采用折衷的定义, 将样本中出口销售额占比超过75%的“天生全球化”企业全部剔除掉。最终,我们获得了2099个样 本观测值。另外,由于原来的数据库没有包含市场化程度的相关数据,所以我们按照省份将该调查数 据与市场化程度的数据库进行了匹配。 (二)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假设,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如下 INT=a1+1× Symble+2×X+e INT=a1+1× Symble+p2×X+2× Govmark+4×Gov×SyDe+e INT=a1+1× Symble+2×x+2×RD+4× rd X Symd+e (三)变量定义 1.自变量:共生性依赖( Symble)。结合 Audia等(2006),以及 Daphne(2013)的研究,共生性依 赖的测量如下: S=(2/R)×(th:/T) 其中,S表示焦点企业k的共生性依赖,Z指的是焦点企业k自身的销售总额,R表示焦点企业所在 的省份所有样本企业的销售总额(剔除焦点企业自身的销售额),t表示焦点企业所在行业的所有样 本企业总数,T表示焦点企业所在省份的所有样本企业总数 2.因变量:企业国际化程度( Internalization,INT)。Hitt等(2006)提出国际化程度可以从国际 化的深度和国际化的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测量。鉴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因 此采用企业出口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重来衡量。同时,为了消除计量分析过程中变量间数值阶差过 大的影响,我们对因变量取了自然对数。 3.调节变量1:市场化程度( Govmark)。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制度环境中政府干预市场的程度, 因此采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分指标来衡量。该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减轻农 民的税费负担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减轻企业的税外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等指标。这五项指标构 成的指数越大,说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越低,即市场化程度越高(樊纲等,2010)。 调节变量2: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RD)。采用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曹洪军等, 2009)。同样地,为了消除计量过程中变量间数值阶差过大的影响,我们对研发占比取自然对数。 4.控制变量的选择:(1)企业规模( FIRMSIZE)和企业年龄( FIRMAG)。企业的规模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企业拥有的资源总量和国际化扩张能力(Hitt等,2006),而企业的年龄意味着特定的市场知 识及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知识的积累( Johanson和 Valine,l988),这两个方面综合体现了企业开拓 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及承受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的能力。因此,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和 年龄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两个重要变量。鉴于此,我们采用企业年末员工总数的自然对数来衡 量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则用2010减去企业成立年份的数值来衡量。(2)企业的冗余资源( slack re- sources)。冗余资源有利于降低企业自身面临的资源抑制性程度,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 保障企业开拓新市场活动(国际化)的进行 Baker和 Nelson,2005)。为此,我们采用应收账款与销售 额占比的自然对数来衡量(Peng等,2010)。(3)企业的绩效。研究发现企业的绩效会影响国际化这 战略选择(Hitt等,2004),因此对其进行控制。采用企业上一年绩效的自然对数来衡量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张瑾华、李新春、何 轩: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内市 场 ,为此予 以剔 除。对 于“天生全球化 ”企业 ,其 定义 至今仍 未有 统一说法 ,Knight(1996)给出 了 ~ 个操作性 定义 :一家公 司在创业之初或 随后 3年 内即寻求在 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 品,而且海外产 品 销售 总收入 占相 当大的 比重 (不少 于 25 )。麦 肯锡 的一项研 究认 为是 成立 2年 内出 口销 售额 占比 超过 75 的企业 ,也有研究将年 限扩展到 8年 。本研究综合 考虑 了各个定义 ,最终采 用折衷 的定 义 , 将样本 中出 口销售额 占比超过 75 的“天生全球化 ”企业 全部剔 除掉 。最 终 ,我们 获得 了 2099个 样 本观 测值 。另外 ,由于原来 的数据库没有包 含市场化程度 的相关 数据 ,所 以我们按照省份将该 调查 数 据与市场化 程度的数据库进行 了匹配 。 (二 )模 型设 定 为 了检 验假设 ,本文设定 的计量模型如 下 : INT=cc1+j3l×Symbde--~2×X。+£ INT= 1+J31×Symbde+~2×X+陆×Govmark+~4×GovXSyDe+£ INT—al+t3l×Symbde~132×X+ 3×RD+p4×rdXSymd+£. (三)变 量定义 1.自变量 :共生性依赖 (Symbde)。结合 Audia等 (2006),以及 Daphne(2013)的研 究 ,共 生性依 赖的测量如下 : Sk一(Zk/Rk)×(tk/Tk) 其 中,s表示 焦点企业 k的共 生性依赖 ,Z指 的是焦点 企业 k自身 的销售 总额 , 表 示焦点企 业所在 的省份所有样 本企业 的销售 总额 (剔除焦点企业 自身 的销 售额 ),t表示焦 点企业 所在行 业 的所 有样 本企业总数 ,T,表示焦点企业 所在省份 的所有样 本企业总数 。 2.因变量 :企业 国际化程 度 (Internalization,INT)。Hitt等 (2006)提 出国际化 程度可 以从 国际 化 的深度和 国际化 的广度两个方 面进行 测量 。鉴于 中小型 民营企业 的 国际化大 多处于初 级 阶段 ,因 此 采用企业 出 口总额与销售总额 的 比重来衡量 。同时 ,为 了消除计量 分析 过程 中变量 间数 值 阶差 过 大 的影响 ,我们对 因变量 取 了 自然对数 。 3.调节变 量 1:市场化 程度(Govmark)。由于本研究 主要关 注制度环境 中政府 干预市场 的程 度 , 因此采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分指标来衡量。该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减轻农 民的税费负担 、减少 政府 对企业 的干预 、减轻企业 的税 外负 担 、缩小 政府规 模等指 标 。这五 项指标 构 成 的指数越大 ,说 明政府对市场经济 的干预程度越低 ,即市场化程度越高 (樊纲等 ,2010)。 调节变量 2:企业 的创 新技 术 能力 (RD)。采 用研 发投 入 占销售 收入 的 比重来衡 量 (曹 洪军 等 , 2009)。同样 地 ,为 了消除计量 过程 中变量 间数值 阶差过大 的影 响 ,我们对研 发 占比取 自然对数 。 4.控制变 量的选择 :(1)企业 规模 (FIRMSIZE)和企业年龄 (FIRMAGE)。企业 的规模 一定程度 上反 映了企业拥有 的资源总量和 国际化 扩张能力 (Hitt等 ,2006),而企业 的年龄意味着特定 的市场 知 识及 国际市场运作 的经 验知识 的积 累(Johanson和 Valhne,1988),这两 个方 面综合体 现 了企业开 拓 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及承受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的能力 。因此,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的规模和 年 龄是影响企业 国际化程 度的两个重要 变量 。鉴于此 ,我们采用 企业年 末员工 总数 的 自然对 数来衡 量企业规模 。企业年龄则用 2010减去企业成立年份的数值来衡量。(2)企业的冗余资源(slackre— sources)。冗余资源有利于降低企业 自身面临的资源抑制性程度,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从而 保障企业开拓新市场活动(国际化)的进行(Baker和 Nelson,2005)。为此 ,我们采用应收账款与销售 额占比的自然对数来衡量(Peng等 ,2010)。(3)企业的绩效。研究发现企业 的绩效会影响国际化这 一 战略选择(Hitt等,2004),因此对其进行控制。采用企业上一年绩效的 自然对数来衡量。 · 87 ‘

财经研究2014年第1期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特征 表1列出了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其中,企业的年龄从初创到21年,均值约为8.69年,标 准差约为463,这表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处在新创企业(7年)界限附近,企业处于生存以及发展阶段。 市场化程度从-4.66到10.15,标准差约为1.49,可见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的制度环境差异相对较大 表1各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实际观测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INT 0.0074274 0.0343674 0.5534844 FIRMAGE 2764 8.685239 4,631641 21 FIRMSIZE 2850 3.78582 1.475398 0.6931472 8.98732 EXPER 2578 6.457279 14.92497 SLACK 0.0817149 0.2482124 4.498574 2911 0.0009698 0.0036106 0.07912 Govmark 8.565596 17 4.66 10.15 2662 0.0215839 0.1884165 6.517192 注:由于变量INT、 FIRMSIZE EXPER、 SLACK、RD的水平绝对值较大,为了减轻数据的波动性,我们对这 些变量都取了自然对数,在下文的计量分析过程中,我们使用的都是取了自然对数的变量值 表2描述的是各关键变量之间的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表中的数据显示,因变量和主要变量 的两两相关系数中,最大的取值(绝对值)约为0.28,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表2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INTFIRMAGE FIRMSIZE EXPER SLACK SymbdeGovmarkRD INT FIRMAGE 0.0703 FIRMSIZE0.18670.2575 EXPER 0.0470.02 SLACK 03430.0479-0.0004-0.00111 Symble 0.16590.06120.2794 0.0347 0.02540.10230.07590.06420.0193 RD 0.0438 0.00850.0065 (二)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我们利用 Stata软件运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IS)回归方法,逐步对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间 的关系以及市场化程度和创新技术能力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同时,为了进一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 我们采用Rob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Rob检验中,关键变量的显著性与原模型一致。表3报 告的是增加了Rob检验的主要四个模型的结果。模型1是基本模型,只考虑控制变量(企业规模 业年龄、企业冗余资源以及企业的绩效)对国际化程度的影响。模型2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放入了 共生性依赖程度,以探究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间的直接关系。由模型2中共生性依赖的显著 性相关系数(β=1.275,P<0.10)可以看出,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越大,企业为了降低这种依赖性,就会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化 战略,因此国际化程度也就越高。这个结果正好支持了假设1。模型3检验的是市场化程度对共生 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从表中的结果(B=-0.158,P<0.01)可见,市场化程度的 调节作用非常显著,而且是负向调节,这意味着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财 缮 研究 2014年第1期 四 、实证 结果与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特征 表 1列出了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其 中,企业 的年 龄从初 创到 21年 ,均值约 为 8.69年 ,标 准差约为 4.63,这表明大部分 的中小企业处在新 创企业 (7年)界限附 近,企业 处于生存 以及 发展阶段 。 市场化程度从 一4.66到 1O.15,标准差约为 1.49,可见我 国不 同省份之间的制度环境差异相对较大 。 表 l 各关键变量 的描述性 统计 变量 实际观测值 平均值 标 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INT 2 9l2 0.0074274 0.0343674 O O.5534844 F1RM AGE 2 764 8.685239 4.63164l O 21 FIRM SIZE 2850 3.78582 1.475398 0.6931472 8.987322 EXPER 2578 6.457279 2.477054 O 14.92497 SIACK 2771 O.O8l7149 O.2482l24 O 4.498574 Symbde 291l 0.0009698 0.0036106 1.63E一09 O.O7912 Govmark 2911 8.565596 1.49l7l8 — 4.66 lO.15 RD 2662 0.O2l5839 0.1884165 O 6.517l92 注 :南于变量 INT、FIRMSIZE、EXPER、SIACK、RD的水平绝 对值较大 ,为 了减轻 数据 的波动性 ,我们 对这 些 变量都取 了自然对数 ,在下文 的计量分析过程 中 ,我们使用 的都 是取了 自然对数 的变量 值。 表 2描述 的是各关 键变量之 间的 Pearson相关 系数 矩阵 。表 中 的数 据显示 ,因变 量和 主要 变量 的两两相关系数 中,最大 的取值 (绝对值 )约为 0.28,说 明各变量之 间不存在严 重的多重共线性 。 表 2 Pearson相关 系数矩阵 INT FIRM AGE FIRM SIZE EXPER SIACK Sym bde Govm ark RD INT FIRM AGE 0.0703 FIRM SIZE 0.1867 O.2575 EXPER 0.047 0.0215 0.1452 l SIACK 一 O.O343 0.0479 — 0.0004 — O.OO11 l Sym bde 0.1659 O.O6l2 0.2794 0.067 0.0347 Govm ark 0.0254 O.1023 O.O759 0.0642 0.0193 — 0.2521 1 RD 0.0452 0.0063 0.0438 O.O19 O.O394 — 0.0085 O.OO65 1 (二 )回归分析 和稳健性检验 我们利用 Stata软件运行 普通最小二乘法 (OLS)回归方法 ,逐 步对共生性依赖与 国际化程 度之 间 的关 系以及市场化程度 和创新技 术能力 的调节作用进 行分析 ,同时 ,为 了进一 步检验 结果 的稳健 性 , 我们采用 Rob对模型进行测试 ,结 果显示 ,在 Rob检验 中 ,关键 变量的显著性 与原模 型一致 。表 3报 告 的是增加 了 Rob检验 的主要 四个模 型的结果 。⑨模 型 1是基本模 型 ,只考虑控制 变量 (企 业规模 、企 业年龄 、企业冗余 资源以及企 业的绩效)对 国际化程度 的影响 。模型 2是在控制 变量的基础上放入 了 共生性依赖程度 ,以探究 共生性 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 间 的直接 关 系。由模型 2中共生 性依赖 的显 著 性相关系数(8—1.275,P<0.10)可以看出,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 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越大,企业为了降低这种依赖性 ,就会越倾向于选择国际化 战略 ,因此国际化程度也就越高。这个结果正好支持了假设 1。模型 3检验的是市场化程度对共生 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从表中的结果(13一一0.158,P<0.01)可见 ,市场化程度的 调节作用非 常显著 ,而且 是负向调节 ,这意味着在市场 化程度高 的地 区 ,共生性 依赖 与国 际化 程度 之 · 8R ·

张瑾华、李新春、何轩: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间的相关性反而减弱了,因此,假设2得到了支持。在模型4中,创新技术能力与共生性依赖的交叉 项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B=32119,P<0.01),这一结果表明创新技术能力对共生性依赖与 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加强的作用,即创新技术能力越高的企业越有能力降低共生性依赖 也越有动力进行国际化,因此国际化程度就越高,结果正好支持了假设3。 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我们用是否实施国际化战略替代了国际化水平。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我们将国际化处理成虚拟变量,具有国际化的企业赋值为1,否则为0然后再进行 Probit回归 结果显示,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程度与是否实施国际化战略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这与原模型的结果一致。 表3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程度之间的关系:OIS回归分析 (1) (3) (4) INT FIRMAGE 0.000 0.000 0.000 (1.075) (1.137) (1,151) FIRMSIZE 0.004 0.004 0.004 0.004 (6.166) EXPER 0.000 0.001 0.001 0.001 (-0.867) (-1.667) (-1.672) (-2.177 SLACK 0.006 (0.763) (0,829) (2.223) Govmark 0.000 0.00l (0.314) (2.893) (3.230) (2.323) (1.655) (7,419) (4,206) GovXSyD (3.526) ons 0.011 0.016 0.021 0.015 (-4.043) (-4.452) (-3.381) 099 2099 2099 2099 0.035 0,062 0.057 F值 11.571 11.601 15.847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显著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t统计值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国际化理论不同,中小型民营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动力并非来自自身对利润 最大化的追逐,也并非来自企业家精神或是网络关系。与预期相反,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中小型民营 企业实际上是为了摆脱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依赖,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在政府扶持国 有企业而排斥民营企业的一系列内在制度安排的“推力”作用下而被迫采取国际化战略。当企业对商 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依赖程度越大时,企业为了降低自身对外界的依赖程度以寻求生存与发展,就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张瑾华、李新春 、何 轩 :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间的相关 性反而减弱 了 ,因此 ,假设 2得 到 了支持 。在 模型 4中 ,创新 技术 能力 与共生性 依赖 的交叉 项 系数 在 l 的水平 上显著为正 (j3—32.119,P% 0.01),这一结 果表 明创新 技术能 力对共 生性依 赖 与 国际化程 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正 向加强的作用 ,即创新技术 能力越高 的企业越有 能力 降低共 生性依赖 , 也越有 动力进行 国际化 ,因此 国际化程度就越高 ,结果 正好 支持 了假设 3。 为 了进一步检验模型 的稳健 性 ,我们用是否实施 国际化 战略替代 了国际化水平 。具体操作 如下 : 首先我们将 国际化处理成虚拟变 量 ,具 有 国际化 的企业赋值 为 1,否则 为 0,然后再 进行 Probit回归 , 结果显示 ,中小型 民营企业对商业 生态 系统的依赖程度 与是 否实施 国际化战 略之 间呈 现正相关关系 , 这与原模 型的结 果一致 。 表 3 共生性依 赖与国际化程度之 间的关系 :OLS回归分析 (1) (2) (3) (4) INT INT INT INT FIRM AGE 0.000 0.000 0.000 0.000 (1.075) (1.137) (0.906) (1.151) FIRM SIZE 0.004… 0.004… 0.004… 0.004… (6.166) (4.907) (6.282) (5.745) EXPER — 0.000 一 O.001 一 0.O01 一 O.OO1 (一 0.867) (一 1.667) (一 1.672) (一 2.177) SIACK 一 0.006… 一 O.OO5… 一 O.OO5 一 0.006 (一 3.447) (一 3.358) (一 1.529) ( 1.568) RD 0.008 0.009 0.009 0.008 (0.763) (0.829) (2.223) (2.040) Govmark 0.000 0.001… 0.002… O.OOl (0.314) (2.893) (3.230) (2.323) Symbde 1.275 1.721… O.969… (1.655) (7.419) (4.206) GovXSyDe 一 0.158… (一 4.821) rdxSym d 32.119 (3.526) — cons 一 O.0ll 一 0.016… 一 O.O21… 一 O.O15… (一 1.371) (一 4.043) (一 4.452) (一 3.381) N 2099 2099 2099 2O99 R O.O35 0.052 0.062 0.057 F值 11.571 11.6O1 17.272 15.847 注 :… 、 和 分别表示在 1%、5 和 1O 显著水平上显 著 ,括号 内为 t统计值 。 五 、结论 与政 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研 究结果表 明 ,与传统 国际化理论不 同,中小 型民营企业快速 国际化的动力并 非来 自自身对利 润 最大化的追逐,也并非来 自企业家精神或是网络关系。与预期相反 ,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中小型民营 企业实际上是为了摆脱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依赖,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在政府扶持国 有企业 而排斥 民营企业 的一 系列 内在制度安排 的“推力”作用下而被迫采取 国际化战略 。当企业对商 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性依赖程度越大时,企业为了降低 自身对外界的依赖程度以寻求生存与发展,就越 · 89 ·

財纟研究2014年第1期 倾向于选择国际化战略。特别地,当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时,由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相对 较弱,企业反而有机会选择其他的战略(如适应性战略)来降低对外部商业生态系统的依赖,此时企业 国际化的迫切性反而减弱了。也就是说市场化程度对企业的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具有 负向调节作用。此外,当企业拥有较强的创新技术能力时,更有动力和能力进行国际化,即创新技术 能力能够强化企业的共生性依赖与国际化关系之间的正向关系 (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由于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化的 真正动因来自外部制度以及商业环境,因此政府应推动“对内开放”,有效改善中小型民营企业国内生 存环境,使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由“被动”转为“主动”。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 不断提高,但“对内开放”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改善,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异常艰 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由此对中小企业形成的“挤出效应” 更使“国进民退”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虽然国务院先后出台“非公36条”、“新36条”,提出鼓励、引导、 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铁路、通信、能源等垄断性行业,但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导致政策 效果远不及民营资本的期待,更没有从制度层面上改变现状。因此,政府要真正改变中小型民营企业 被动“走出去”的不利局面,根本在于改革制度安排,扫除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税费负担等方面 的各种障碍,提高民营资本自由化程度。 在企业“走出去”的具体实施层面,要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建起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监 管与防范机制。成立相对独立的海外风险评估机构,引导“走出去”的企业做好项目前期风险评估和 项目实施风险监管,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境内投资主体对“走出去”中小企业 海外经营活动的约束和监督,加强对出口和海外投资的风险监测,并将风险异动情况通过海外投资信 息平台等渠道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信息。另一方面是构建中小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体 系。坚持财政、税收、金融、审批等多种政策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财政支持资金的运用效率,运用金融 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变以往“点对点”支持方式。金融政策支持上,可在全国层面成立专门支 持“走出去”的政策性银行,在各地成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民营银行,以财政资金引导设立支持企业 “走出去”的特别基金,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规模。此外,还需构建完备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支持 体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 注释 ①利基( Niche)市场,指的是被占据市场绝对优势的企业所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 ②“父爱主义”:预算软约束理论认为政府之所以支持国有企业,是因为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控制与被控制 的关系,从而政府视国企为自己的子女,对国企存在“父爱主义”。(林毅夫、李志赟,2004;潘红波、余明桂, ③限于篇幅,原模型检验结果未详细列示,如有需要可向作者索取 参考文献 1]曹洪军,赵翔,黄少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9):105-114 [2]陈晓鹏.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成因与出路.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1):19-22 [3]陈志武.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富有[M.北京:中信出版社出版,2010. 4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一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度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5]菜维恩扬西蒂.共赢: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战略、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影响[M](王凤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出版社,2006 国家哲学社会科

财 经 研究 2014年第1期 倾 向于选择 国际化 战略。特别地 ,当企业 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时 ,由于政府对 市场的干预相对 较弱 ,企业反而有机会选择 其他的战略 (如适应性战略)来降低对外部商业 生态系统的依赖 ,此时企业 国际化 的迫切性反 而减弱了 。也就是说 ,市场化程度对 企业 的共 生性依赖 与 国际化之 间的关 系具有 负 向调节作用 。此外 ,当企业拥有 较强的创新技术能力 时 ,更有 动力和能 力进行 国 际化 ,即创新 技术 能力能够强化企业 的共 生性依赖与 国际化关系之 间的正 向关 系。 (二 )政策建议 本 文的研究结 果对相关政府部 门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由于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 国际化 的 真正 动因来 自外部制度以及商业环境 ,因此政府应推动 “对 内开放 ”,有效 改善 中小型 民营企业 国内生 存环境 ,使 中国中小 型民营企业 国际化进程 由“被 动”转 为“主 动”。3O多年来 ,我 国“对外 开放 ”程度 不断提 高 ,但 “对 内开放”始 终没有取得实质性改善 ,广大 中小企业特别是 民营企业 的生存 环境异常艰 难 。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国家 推出 4万亿 经济 刺激计 划 ,由此对 中小企 业形 成 的“挤 出效 应 ” 更使 “国进 民退”再 次成为舆论焦点 。虽然 国务院先后 出台“非公 36条 ”、“新 36条”,提 出鼓 励 、引导 、 支持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 、铁路 、通信 、能源等垄断性行业 ,但 由于 缺乏切 实可行 的实施 细则 ,导致 政策 效果 远不及 民营资本的期待 ,更没有从制度层面上改变 现状 。因此 ,政府要 真正改变 中小型 民营企业 被动“走 出去”的不利局面 ,根本在于改革制度安排 ,扫除 民营企业在市 场准人 、融 资 、税费负担等方 面 的各 种障碍 ,提高 民营资本 自由化程度 。 在企业 “走出去”的具体实施层面 ,要特别注重两个方 面 :一方 面是 构建起 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监 管与防范机制 。成立相对独立 的海外风险评估机构 ,引导“走 出去”的企 业做好项 目前期 风 险评 估 和 项 目实施风险监管 ,建立起安全责任制和 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 ,加 强境内投资主体对“走 出去”中小企业 海外 经营活动的约束和监督 ,加强对 出 口和海外投 资的风险监 测 ,并将 风险异动情况通过海外投资信 息平台等渠道及时 向企业发 出预警 信息 。另 一方 面是构 建 中小型 民营企 业“走 出去 ”的政策扶 持体 系 。坚持财政 、税 收 、金融 、审批等多种政策相结合 ,进一 步提高 财政支 持资金 的运用 效率 ,运 用金融 手段 、引导社 会资本参与 ,改变 以往“点对点”支持方 式 。金融政 策支持 上 ,可在 全 国层 面成立 专 门支 持“走 出去”的政策性银行 ,在各地成立支持企业 “走 出去 ”的民营银行 ,以财政 资金引导设立支持企业 “走 出去”的特别基金 ,扩大 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规模 。此外 ,还需 构建 完备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支 持 体系 ,为企业 “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 。 注 释 : ①利基(Niche)市 场 ,指 的是被 占据市 场绝 对优势的企业所忽 略的某些 细分 市场 。 ②“父爱 主义”:预算 软约束理论认为政府之所 以支持 国有企业 ,是 因为政府 与 国有企 业之 间存在 控制 与被控制 的关系,从而政府视国企为 自己的子女 ,对 国企存在“父爱主义”。(林毅夫、李志贽,2004;潘红波、余 明桂, 2O11) ③限于篇幅 ,原模 型检验结果未详细列示 ,如有需要可 向作者 索取 。 参考文献 : Eli曹洪军,赵翔,黄少坚.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EJ].中国工业经济,2009,(9):1O5—114. E23陈晓鹏.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成因与出路E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1):19—22. [3]陈志武.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富有[M].北京:中信出版社出版,2010. [4]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一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 2009年度报告[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 社 ,2010. [5]莱维恩,扬西蒂.共赢 :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战略、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影,hEM].(王凤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 出版社 ,2006. · 9() ·

张瑾华、李新春、何轩: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6李子杰,李毅,刘畅.制度环境与合资企业战略突变:基于788家中小中外合资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 界,2011,(10):84-93 冂]林毅夫,李志赟.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经济研究,2004,(2):17-27. [8]潘红波,余明桂.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与异地并购[J].经济研究,2011,(9):108-120. [9]Audia P G F Organizational foundings in community context: Instruments manufacturers and their interrela tionship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6,51(3): 381-419 [10]Baker T, Nelson R E. 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 la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5,50(3):329-366 [1 dge management in technology-focused firms in emerging econo- mies: Caveats on capabilities, networks, and real option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24(2) [12 ]Carroll G R, KhessinaO M. The ec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A]. Alvarez S A, Agarwal R, Sorenson O (eds )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C]. New York: Springer, 2005 167-200 [13]Child J, Chung L, Davies H. The performance of cross-border units in China: A test of natural selection, stra tegic choice and contingency theor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3, 34(3): 242-254 [14]Daphne W Y.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emerging market firms: resource dependence logic[R [15]Gulati R, Sytch M. Dependence asymmetry and joint dependence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of embeddedness on a manufacturer's performance in procurement relationships[J].Administrative [16]Hawley A H. Human ecology: A theory of community structureLM]. New York: Ronald Press Co., 1950 [17] Hitt M A, Bierman L, Uhlenbruck K,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resource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ofes sional service firm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6): 1137 [18]Hitt M A, Boyd B K, Li D. The stat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a vision of the future[J].Re- search Methodology in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2004,1(4): 1-31 [19 Johanson J, Mattsson L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s-a network approach[J]. Strategies, 1988 [20JJohansson J, Vahlne J.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990,7 (4):11-24 [21]Knight G A, Cavusgil S T. The born global firm: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LJI Advance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996 22]Knight G A, Cavusgil S T.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the born-global firm[J]. Journal of In- 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4, 35(2): 124-141 [23]Lu J Y, Liu X H, Wang H L. Motives for outward FDI of Chinese private firms: Firm resources, industry dy namics,and government policies[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11, 7(2): 223-248. [24 ]Meyer K E, Peng M W. Probing theoretically in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ransactions, resources, ane titutionsd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5, 36(6): 600-621 [25] Narayanan V K, Fahey L. The relev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underpinnings of Porter's five forces framework merging economies: An epistemolog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5,42(1): 20?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张瑾华、李新春、何 轩: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被迫国际化 E6]李子杰,李毅,刘畅.制度环境与合资企业战略突变:基于 788家中小中外合资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 界 ,2011,(10):84— 93. [7]林毅夫,李志赞.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 ,2004,(2):17—27. [8]潘红波,余明桂.支持之手、掠夺之手与异地并购llJ].经济研究 ,2011,(9):1O8—120. [9]AudiaPGF.Organizationalfoundingsincommunitycontext:Instrumentsmanufacturersandtheirinterrela— tionshipwithotherorganizations_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006,51(3):381-419. [10]BakerT,NelsonRE.Creatingsomethingfromnothing:Resourceconstructionthroughentrepreneurialbrico— lageE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005,50(3):329-366. [11]BrutonGD,DessGG,JanneyJJ.Knowledgemanagementintechnology—focusedfirmsinemergingecono— mies:Caveatsoncapabilities,networks,andrealoptions[J].Asia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2007,24(2): 115— 130. [12]CarrollG R,KhessinaO M.Theecologyofentrepreneurship[A].AlvarezSA,AgarwalR,SorensonO (eds.),Handbook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DisciplinaryPerspectives[c].New York:Springer.,2005: 167— 200. [13]ChildJ,ChungL,DaviesH.Theperformanceofcross—borderunitsinChina:Atestofnaturalselection,stra tegicchoiceandcontingencytheorie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3,34(3):242—254. [14]DaphneW Y.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byemergingmarketfirms:resourcedependencelogicER]. W orking Paper.2013. [15]GulatiR,SytchM.Dependenceasymmetryandjointdependenceininter0rganizati。nalrelationships:Effects ofembeddednessonamanufacturer’sperformanceinprocurementrelationships[J].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2007,52(1):32~69. [16]HawleyAH.Humanecology:Atheoryofcommunitystructure[M].NewYork:RonaldPressCo.,1950. [17]HittM A,BiermanL,UhlenbruckK,eta1.Theimportanceofresourcesin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profes— sionalservicefirms:Thegood,thebad,andtheugly[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6,49(6):1137 一 l157. [18]HittM A,BoydBK,LiD.Thestateofstrategicmanagementresearchandavisionofthefuture[J].Re— search M ethodology in Strategy and M anagem ent.2004,l(4):1— 31. [19]JohansonJ,MattssonL.Internationalizati0ninindustrialsystems—anetworkapproach[J].Strategies,1988: 287— 314. [20]JohanssonJ,VahlneJ.Themechanism ofjnternationalization[J].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1990,7 (4):11—24. [21]KnightGA,CavusgilST.Thebornglobalfirm:A challengetotradi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theory[J]. AdvancesofInternationalMarketing,1996. [22]KnightGA,CavusgilST.Innovation,organizationalcapabilities,andtheborn-globalfirm口].JournalofIn— 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4,35(2):124— 141. [23]LuJY,LiuXH,WangHL.MotivesforoutwardFDIofChineseprivatefirms:Firmresources,industrydy namics,andgovernmentpolicies[J].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Review,2011,7(2):223-248. [24]MeyerKE,PengM W.ProbingtheoreticallyintoCentralandEasternEurope:Transactions,resources,and institution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5,36(6):600-621. [25]NarayananVK,FaheyL.TherelevanceoftheinstitutionalunderpinningsofPorter’sfiveforcesframework toemergingeconomies:Anepistemologicalanalysi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5,42(1):207— 223. · 91 ·

财经研究201年第1期 [26JOviatt B M, McDougall PP.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 ness Studies, 1994. 25(1): 45-6 [27]Oviatt B M, Mcdougall PP. Defining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odeling the speed of internationali zation[ 1].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29(5): 537-553 [28]Peng M W. Ii Y. Xie E, et al. CEO duality.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a[J3. Asia P: 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0,27(4): 611-624 [29] PfefferJAPN. Joint ventures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interdependenc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6,21(3):398-418 [30]Pfeffer J Salancik R G.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MJ. Stan ford Ux Press, 2003.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26(1): 22-40 [32]Villanueva J, Van De Ven A H. Sapienza H J. Resource mobilization entrepreneuria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27(1): 19-30. Force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mbiotic Dependence Affected by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ZHANG Jin-hua, LI Xin-chun, HE X (l School of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2.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fo tional Strategies,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Previous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ies make effort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s for inter nationalization and regard corporate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active behavior. However, internationalize tion theories neglecting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bviously provide poor explan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 alization phenomen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odel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biotic dependenc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akes an empir ical study by the ninth national surve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t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ly, stronger depend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n business ecosystem leads to greater tendency towa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weaken this dependence; secondly, in locations with high-de- gree marketization, enterprise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choose other adaptable strategies for the pur pose of the reduction in the dependence on the out side world and their urgenc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weakens instead; thirdly, with the rise i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enterprises are more able to for lt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rout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and suggests a more competit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namely forced internationali zation,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theories. Key words: symbiotic dependence; business ecosystem; institution; innov zation (责任编辑周一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财 经研 究 2014年第1期 [26]oviattBM,McDougaiiPP.Towardatheoryofinternati。na1newVentnres[J].Journal()fl“。““。”ll5 nessStudies。1994,25(1):45— 64. E27]oviattBM,Mcdouga1lIP.Defininginternationalentrepreneurshipandmodelingthespel。{、 ” ‘’“h zationLJ].Entrepral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5,29(5):537—553· r28]PengM w ,I Y,XeE,eta1.CEO dua~ity,organizationalslack,andfirm per[0rm KeiaChina_j]·AsaP“ cifi(,Journa1ofManagemenl,2010,27(4):611-624. r29]PfefferJAPN. ntventu andinterorganizationaIinterdepcndenccⅢ .AdministrativeScienceQ“ 。ly- 1976,21(3):398 418. r3O]Pfefferj,SalancikR (;.Fheexternalcontrolo【。rganizalions:A rc lrcede}]endcncepersI)ectiVcLM -S 一 fordUniversity Press,2OO3- [31]Priem RI,ButlerJE.Istheresource—based“view”ausefulperspectiveforstrategcmanagemen rcsearch‘ rJ1.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1,26(1):22-40. 厂32]VilIanuevaJ,VanDeVenA H,SapienzaH J.Resourcemobilizationinentrepreneum li㈣ sLJJ·Journalot BllsinessVenturing,2012,27(1):19— 30. F0rce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Smalland M edium—sized PrivateEnterprisesin China:From thePerspectiveof Sym bioticDependenceAffected by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ZHANG Jin—hua.IIXin—chun ,HE Xuan (1.sfho()£o,』、nn“g "1enf。S“" Y f—SenUniversity,Guangzh(川 510275,Chbl“;2.Guangdo”gNesearch Instit 岛rinternat nIStrategies,GuuHgdo7t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Ouangzhtm 510006,Chinu Abstract:Previous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iesmakeeffortsto explore themotlvatonstorinter￾nationalizationandregard corporateinternationalization asactive behavior·However,internationahza￾tion theoriesneglectinginstitutionalbackgroundobviouslyprovidepoorexplanationfortheinternation￾alization phenomenonofsmalland m edium—sized enterprisesin China.ThispaperconstructsamodeI concem 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symbioticdependenceandinternationalizationandmakesanem pr— icalstudvbvtheninth nationalsurveyofprivateenterprises.Itreachesthefollowingconclusons:first￾Iv,strongerdependenceofsmall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on businessecosystem leadsto greater tendencytowardsinternationalization to weaken thisdependence;secondly,in locationsw th hgh—de— greemarketization,enterpriseshave theopportunity to chooseotheradaptable strategesforthePur Doseofthereduction in thedependenceon theoutsideworld and theirurgency ofinternatonalzat。n weakensinstead;thirdly,withtheriseininnovationtechnologycapabilities,enterprisesa moreableto reducethedependenceonbusinessecosystem andhavemoremotiveforinternationalizaton·ItPresents aninternationalizationroute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whichismoreinlinewiththe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andsuggestsam orecompetitiveanalyticalframework,nam elyforced nternatonal1一 zation,onthebasisofexistingtheories. Key words:symbioticdependence; businessecosystem ; institution; innovation; nternatonal一 zatlon · 92 · (责任编辑 周一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