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认识中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如何正确反映客观的问题,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问 题,即人的头脑中的理想、目的、方案、计划这些主观的东西,怎样变为现实的问题。因此,主 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哲学家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实际上 就是要解决主观和客观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时,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所碰到的言行关 系、名实关系、知行关系等实质上都可归结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规定和制约着对哲学中 其他问题的解决。凡是哲学都要回答宇宙万物的终极本体是什么的问题,而要回答此问题就不 可避免地要解决世界的本体是物质还是精神,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问题。因而,精神和物质的关 系问题是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问题。对世界的本体论作何回答会决定怎样回答晢学中的其他问 题。如若把世界的本体看作物质,那么自然就会把人的本质,运动的主体、认识的来源和内容等 都看作是物质的东西,若相反,就会将人的本质、运动的主体、认识的内容和来源等都看作是 精神的。由此可见精神和物质关系在整个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四点,我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小,是图维和存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要有三 所谓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个方面,因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也就有三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所谓第一性, 是指时间上的在先性,地位上的根源性,作用上的决定性。第二性则是指时间上的在后性,地 位上的被派生性,作用上的被决定性。若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那就是指思维在时间上是在先的、 地位上是根源性的,作用是上决定性的。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义的标准。 2.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就是恩格斯说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 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按恩格斯的说 法,思维在此主要指“表象和概念”,我看主要是“概念”。如我们上面说的“存在”(不是和思维相 对的存在,而是作为万物共同的存在)就是一“概念”,这个“概念”中是否反映了世界的实际呢?“运 动”也是个“概念”,这“概念”能不能反映运动的实际呢?“飞矢不动”的说法就是人在“概念”(思维) 中能不能反映现实的怀疑。康德的不可知论认为,“概念”(思维)只能用感性事物及其本质相同一, 不能和宇宙大全和“物自体”相同一。这个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 3.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在承认思维能反映存在的前提下,人们就会问思维怎样反映存 在问题。承认人的思维反映整个世界本质的哲学家一般都坚持辩证法,即通过辩证方法认识世 界。因为只有运用辩证法才能把有限和无限,相对和绝对,部分和整体统一起来,把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统一起来。因为辩证法坚持对立中有统一,坚持在过程中,时间中解决问题。相反 不承认思维(概念)能认识整个世界本质者则不坚持辩证法,认为有限不能飞跃到无限,相对不能 飞跃到绝对。这个问题属于方法论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就包括以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的。本体论决定认识论和方法论,如果认为万物的共相、本质是物质,那么在认识论 上就会坚持反映论,在方法论上就应该坚持辩证法。如果认为万物的共相、本质是精神,那么在 认识论上就会坚持先验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服务于本体论。另一方面,本体论也依赖于认识论 和方法论。如本体是什么是一个认识的结果,这认识结果要通过相应的方法来达到。因而,本体 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三、哲学形态及其历史演变 哲学家们对从包括“黑马”在内的万物中抽象概括出的“存在”(万物的最大共性、本质)的看 法是不同的:有的把“存在”看作是物质,是人心之外固有的东西,相反,有的则将“存在”看作 精神的东西,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基本哲学形8 认识中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如何正确反映客观的问题,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是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问 题,即人的头脑中的理想、目的、方案、计划这些主观的东西,怎样变为现实的问题。因此,主 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哲学家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实际上 就是要解决主观和客观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时,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所碰到的言行关 系、名实关系、知行关系等实质上都可归结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规定和制约着对哲学中 其他问题的解决。凡是哲学都要回答宇宙万物的终极本体是什么的问题,而要回答此问 题就不 可避免地要解决世界的本体是物质还是精神,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问题。因而,精神和物质的关 系问题是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问题。对世界的本体论作何回答会决定怎样回答哲 学中的其他问 题。如若把世界的本体看作物质,那么自然就会把人的本质,运动的主体、认识的来源和内容等 都看作是物质的东西,若相反,就会将人的本质、运动的主体、认识的内 容和来源等都看作是 精神的。由此可见精神和物质关系在整个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四点,我们认为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所谓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就是思维和存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要有三 个方面,因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也就有三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所谓第一性, 是指时间上的在先性,地位上的根源性,作用上的决定性。第二性则是指时间上的在后 性,地 位上的被派生性,作用上的被决定性。若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那就是指思维在时间上是在先的、 地位上是根源性的,作用是上决定性的。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 义和唯心义的标准。 2.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就是恩格斯说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 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按恩格斯的说 法,思维在此主要指“表象和概念”,我看主要是“概念”。如我们上面说的“存在 ”(不是和思维相 对的存在,而是作为万物共同的存在)就是一“概念”,这个“概念”中是否反映了世界的实际呢?“运 动”也是个“概念”,这“概念”能不能反映运动的实际呢?“ 飞矢不动”的说法就是人在“概念”(思维) 中能不能反映现实的怀疑。康德的不可知论认为,“概念”(思维)只能用感性事物及其本质相同一, 不能和宇宙大全和“物自体”相同一。这个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 3.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在承认思维能反映存在的前提下,人们就会问思维怎样反映存 在问题。承认人的思维反映整个世界本质的哲学家一般都坚持辩证法,即通过辩证方法 认识世 界。因为只有运用辩证法才能把有限和无限,相对和绝对,部分和整体统一起来,把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统一起来。因为辩证法坚持对立中有统一,坚持在过程中,时间中解决 问题。相反, 不承认思维(概念)能认识整个世界本质者则不坚持辩证法,认为有限不能飞跃到无限,相对不能 飞跃到绝对。这个问题属于方法论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就包括以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既有区 别 又有联系的。本体论决定认识论和方法论,如果认为万物的共相、本质是物质,那么在认 识论 上就会坚持反映论,在方法论上就应该坚持辩证法。如果认为万物的共相、本质是精神,那么在 认识论上就会坚持先验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服务于本体论。另一方面,本体论也依 赖于认识论 和方法论。如本体是什么是一个认识的结果,这认识结果要通过相应的方法来达到。因而,本体 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三、哲学形态及其历史演变 哲学家们对从包括“黑马”在内的万物中抽象概括出的“存在”(万物的最大共性、本质) 的看 法是不同的:有的把“存在”看作是物质,是人心之外固有的东西,相反,有的则将“ 存在”看作 精神的东西,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哲学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基本哲学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