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 另外,作为外来移植型高等工程教育,我国是 不再有效,学生的生产实习困难重重。更为严重 在缺乏自有工业基础的情况下,由国家引进西方 的是,由于我国产学之间缺乏利益互补的横向的 模式兴办的。这种办学模式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两 自然联系,教学过程中的工程因素、工程含量和实 个方面:一是缺乏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文化传统, 践内容较为贫乏,缺乏补充的机制和来源。 也缺乏对工程技术的敬畏和兴趣;二是缺乏与产 关于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教育部 业革命及工业创新共同生长、相互促进的密切联 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 系,没有在产业界扎下自己生长发展之根。 教育体制。20世纪90年代,国家推进的两场改 2.教育观念因素。 革对高等工程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1998年,国 在高校办学观念方面,工程院校的办学取向 家进行体制改革,也包括教育体制改革。国家对 和实际追求影响了工程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 各部委办的行业高校进行调整,统一划转到教有 育系统内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一直盛行着“升格 部和省政府(或教育厅)两级办学,试图改变高等 风”和“攀比风”,工程院校不是根据科技发展和经 学校的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各部委分管的高校 济生活的现实需要来定位,而是根据院校的层次 划转之后,工程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越来越严 和学术性来区分其高下。这种办学观念和价值取 重,学生的实习也越来越困难。这个时候,又开始 向,既不利于我因工程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创新 了另一场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生产困难 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的情况下就不太愿意出来帮助高等教育、参与人 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受到教育观念的 才培养了。 影响。在教师教学观念方面,教师对教学内容和 4.资源投入因素。 学生主体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决策, 我国从1998年拉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序幕, 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多年来,工程实践教学一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10 直是我国工程教育的短板。一方面,教师普遍对 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本科专业点共 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倾向于用科学教有的方法从 38455个,其中工科专业点11469个,约占 事工程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 29.8%。全国本科总招生数326万,工科专业本 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培养学生主动学 科招生达到102万,约占31%。与世界各国比 习、主动实践能力的观念。在学生学习观念上,习 较,中国的工科在校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比重都 惯于接受和记忆,不习惯独立思考和实践;与美国 是第一位。在学生人数增长的同时,政府对高等 的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过多地 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在增加,但其增长速度跟不上 依赖体制、学校和老师。这使得他们失去了个人 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了教学资源的相 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基础。 对紧张,凸显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教 3.教育体制因素。 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并且,工科专业生均经费的 在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基本上是科学导向,工 使用要远高于人文社科和理科,实践教学设施的 程教有的工科特色不明显。这个问题在近十余年 不足将直接影响本科工程教育的质量。 来表现得更为突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院系 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认为,教学资源 大调整导致大量工科专业院校变成综合大学,对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是经费,第二是师资。 工科的重视程度相对下降。学生规模的剧增又使 据统计,1998年至2010年我国普通高校教师总 工科必需的实践环节更为削弱,具有工程实践经 量增长很快,1998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为 验的教师也严重缺乏。 40.72万,2010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到 在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高校缺乏面向市 134.31万,新增教师约占教师总量的67.1%。 场的开放性,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较为松散。 但我国普通高校生师比已近突破普通高校基本办 高校实际的办学行为和办学目标,主要不是由企 学条件生师比标准(11一18):1,也超出了国际公 业和市场所决定的,而是由学校内部的教育家和 认的(12一15):1的生师比标准。在这一过程中, 科学家来设计,缺乏工程师的参与。与此同时,由 负责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数量增长较慢。生师 于经济体制和企业状况的深刻变化,过去形成的 比的扩大,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教 实践教学主要靠厂校之间支持协作的做法大多已 师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减少,教师人均教学负担 5—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另外,作为外来移植型高等工程教育,我国是 在缺乏自有工业基础的情况下,由国家引进西方 模式兴办的。这种办学模式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两 个方面:一是缺乏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文化传统, 也缺乏对工程技术的敬畏和兴趣;二是缺乏与产 业革命及工业创新共同生长、相互促进的密切联 系,没有在产业界扎下自己生长发展之根。 2.教育观念因素。 在高校办学观念方面,工程院校的办 学 取 向 和实际追求影响了工程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 育系统内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一直盛行着“升格 风”和“攀比风”,工程院校不是根据科技发展和经 济生活的现实需要来定位,而是根据院校的层次 和学术性来区分其高下。这种办学观念和价值取 向,既不利于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创新 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 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受到教育观念的 影响。在教师教学观念方面,教师对教学内容和 学生主体性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决策, 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多年来,工程实践教学一 直是我国工程教育的短板。一方面,教师普遍对 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倾向于用科学教育的方法从 事工程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 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培养学生主动学 习、主动实践能力的观念。在学生学习观念上,习 惯于接受和记忆,不习惯独立思考和实践;与美国 的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过多地 依赖体制、学校和老师。这使得他们失去了个人 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基础。 3.教育体制因素。 在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基本上是科学导向,工 程教育的工科特色不明显。这个问题在近十余年 来表现得更为突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院系 大调整导致大量工科专业院校变成综合大学,对 工科的重视程度相对下降。学生规模的剧增又使 工科必需的实践环节更为削弱,具有工程实践经 验的教师也严重缺乏。 在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高校缺乏 面 向 市 场的开放性,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较为松散。 高校实际的办学行为和办学目标,主要不是由企 业和市场所决定的,而是由学校内部的教育家和 科学家来设计,缺乏工程师的参与。与此同时,由 于经济体制和企业状况的深刻变化,过去形成的 实践教学主要靠厂校之间支持协作的做法大多已 不再有效,学生的生产实习困难重重。更为严重 的是,由于我国产学之间缺乏利益互补的横向的 自然联系,教学过程中的工程因素、工程含量和实 践内容较为贫乏,缺乏补充的机制和来源。 关于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教 育 部 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 教育体制。20世 纪90年 代,国 家 推 进 的 两 场 改 革对高等工程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1998年,国 家进行体制改革,也包括教育体制改革。国家对 各部委办的行业高校进行调整,统一划转到教育 部和省政府(或教育厅)两级办学,试图改变高等 学校的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各部委分管的高校 划转之后,工程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越来越严 重,学生的实习也越来越困难。这个时候,又开始 了另一场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生产困难 的情况下就不太愿意出来帮助高等教育、参与人 才培养了。 4.资源投入因素。 我国从1998年拉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序幕, 高等教 育 招 生 数 和 在 校 生 规 模 持 续 增 加。2010 年教 育 部 统 计 数 据 显 示,全 国 本 科 专 业 点 共 38455 个,其 中 工 科 专 业 点 11469 个,约 占 29.8%。全国本科总招 生 数326万,工 科 专 业 本 科招 生 达 到 102 万,约 占 31%。与 世 界 各 国 比 较,中国的工科在校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比重都 是第一位。在学生人数增长的同时,政府对高等 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在增加,但其增长速度跟不上 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了教学资源的相 对紧张,凸显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并且,工科专业生均经费的 使用要远高于人文社科和理科,实践教学设施的 不足将直接影响本科工程教育的质量。 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认为,教 学 资 源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是经费,第二是师资。 据统计,1998年 至2010年 我 国 普 通 高 校 教 师 总 量 增 长 很 快,1998 年普通高校专任 教师数为 40.72万,2010 年 普 通 高 校 专 任 教 师 数 增 加 到 134.31万,新 增 教 师 约 占 教 师 总 量 的 67.1 %。 但我国普通高校生师比已近突破普通高校基本办 学条件生师比标准(11~18):1,也超出了国际公 认的(12~15):1的生师比标准。在这一过程中, 负责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数量增长较慢。生师 比的扩大,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教 师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减少,教师人均教学负担 — 5 — 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