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休克难治期( refractory stage) 1.微循环改变特点此期微血管发生麻痹性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 微循环中可有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组织几乎完全不能进 行物质交换 2.组织灌流特点不灌不流 击 休克失代偿期与难治期微循环变化的比较 C休克失代偿斯措环新自性缺氧 3.难治期的机制 (1)血管反应性进行性下降 (2)DIC的形成 D.体克难用的強环由流停海成口c形成 4.临床表现 (1)循环衰竭 病人出现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升压药难以恢复;脉搏细弱而频速 静脉塌陷,CP下降。 (2)并发DIC 休克难治期易发生DIC,其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血粘度增高,使血液处于 高凝状态,易产生DIC 2)凝血系统激活:严重缺氧、酸中毒或LPS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组 织因子大量释放;内皮细胞损伤还可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因子Ⅻ,使内、外凝血 系统启动。此外,严重创伤、烧伤等引起的休克,可因组织大量破坏,以及白细 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等促进组织因子的大量表达释放。各种休克时红细胞破坏释 放的ADP等可启动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促进凝血过程。 3)TXA2-PGI2平衡失调:休克时内皮细胞的损伤,一方面使PGI2生成释放(三)休克难治期(refractory stage) 1.微循环改变特点 此期微血管发生麻痹性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 微循环中可有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组织几乎完全不能进 行物质交换。 2.组织灌流特点 不灌不流 休克失代偿期与难治期微循环变化的比较 3.难治期的机制 (1)血管反应性进行性下降 (2)DIC 的形成 4.临床表现 (1)循环衰竭 病人出现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升压药难以恢复;脉搏细弱而频速; 静脉塌陷,CVP 下降。 (2)并发 DIC 休克难治期易发生 DIC,其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血粘度增高,使血液处于 高凝状态,易产生 DIC。 2)凝血系统激活:严重缺氧、酸中毒或 LPS 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组 织因子大量释放;内皮细胞损伤还可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因子Ⅻ,使内、外凝血 系统启动。此外,严重创伤、烧伤等引起的休克,可因组织大量破坏,以及白细 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等促进组织因子的大量表达释放。各种休克时红细胞破坏释 放的 ADP 等可启动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促进凝血过程。 3)TXA2-PGI2 平衡失调: 休克时内皮细胞的损伤,一方面使 PGI2 生成释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