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赏、罚,韩非叫做君主的“二柄”(同上)。二柄之所以有效,是由于人性趋利 而避害。韩非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 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 韩非像他的老师荀子一样相信人性是恶的。但是他又与荀子不同、荀子强调人 为,以之为变恶为善的手段,韩非则对此不感兴趣。在韩非和其他法家人物看来, 正因为人性是人性的原样,法家的治道才有效。法家提出的治国之道,是建立在假 设人性是人性的原样,即天然的恶,这个前提上:而不是建立在假设人会变成人应 该成为的样子,即人为的善,这个前提上 法家和道家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 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 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 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言之 ,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 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赏、罚,韩非叫做君主的“二柄”(同上)。二柄之所以有效,是由于人性趋利 而避害。韩非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 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 韩非像他的老师荀子一样相信人性是恶的。但是他又与荀子不同、荀子强调人 为,以之为变恶为善的手段,韩非则对此不感兴趣。在韩非和其他法家人物看来, 正因为人性是人性的原样,法家的治道才有效。法家提出的治国之道,是建立在假 设人性是人性的原样,即天然的恶,这个前提上;而不是建立在假设人会变成人应 该成为的样子,即人为的善,这个前提上。 法家和道家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 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 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 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非子·大体》)换言之 ,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 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