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伽达默尔的哲学释义学 伽达默尔对释义学的一般看法海德格尔的释义学思想为晢学释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哲学释义学”这一名词是 随着他的学生伽达默尔一起走上西方哲学舞台的。伽达默尔的《真理域方法》(1960)标志着哲学释义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哲 学流派。伽达默尔是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1931)、《柏拉图和诗人》 (1934)、《柏拉图七封信中的辩证法和诡辩》(1973)、《短篇著作集》(1967-1977)、《科学时代的理性》(1976) 《美的现实性》(197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善的理念》(1978)、《赞美理论》(1983)等。他在那托普指导下完成关 于柏拉图的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黑格尔和狄尔泰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但对他的释义学理论体系起决定影响的则是海德格尔。 他从海德格尔的释义学思想出发,把释义学作为晢学本身来对待,把释义学现象看做是人类的世界经验,通过强调理解的普遍性, 确立了释义学作为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的独立地位。他的哲学释义学关心人生在世、人与世界最基本的状态和关系。他认为 理解的现象遍及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理解的过程发生在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理解活动是人存在的最基本的模式,而不是主体 认识客体的主观意识活动。哲学释义学就是要发现一切理解模式共同的东西,而不是要提供一种£的解释理论和一种对于解释方 法的不同的说明。它要说明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哲学释义学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的种种条件与特点,来论述作为此在的人 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以及人的语言本性,最后达到对于世界、历史和人生释义的理解和解释。 理解的历史性理解的历史性主要是指理解者所处的不同于理解对象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这些因 素必然要影响和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古典释义学的任务是要克服由于历史时间间距造成的主观成见和误解,达到客观的历史的 真实,即把握作者或文本的原意。而伽达默尔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只承认作者的历史性而要读者否定他的历史性。真正的理解不是 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这一历史性。 理解的历史性具体体现为成见与传统对理解的制约作用。成见是一切理解的必要组成部分,属于海德格尔的理解的前结构。他 人为启蒙运动将权威等同于盲目服从和控制是错误的。完全可以有合理的成见;同样,承认权威也可以是理性的。传统先于我们 并且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东西,它是我们存在和理解的基本条件。传统并非只是保存旧的东西,传统是一种有选择的保存。不仅 我们始终处在传统中,而且传统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是传统把理解者和理解对象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理解者不可能走出传 统之外以一个纯粹主体的身份理解对象一—文本。传统和成见是理解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传统“调动”了解释者的成见,以促成 积极的理解。 文本的真正意义与作者的原意或心理特征无关,它部分地由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决定,因而是由历史客观进程的总体性所决定 的。意义发现的无穷过程是通过时间间距来实现的。 伽达默尔既反对那种对于历史的“科学客观主义”态度,也反对黑格尔和狄尔泰等人对于历史的主观主义态度。历史既不是客 观的对象,也不是绝对精神或生命的自我表现,历史是主客体的交融和统一,它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一种涵盖一切 的过程和关系。他特意用“效果历史”来指传统在我们的理解中所起的作用。效果历史预先决定了什么是值得研究的,什么是有 机的对象。对效果历史的意识就是效果历史意识,它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党释义学处境。理解一开始,理解者的视界就进入了它所 要理解的那个视界,随着理解的进展不断地扩大、拓宽和丰富自己。我们的视界是同过去的视界相接触而不断形成的,这个过程 也就是我们的视界与传统的视界不断融合的过程,即“视界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同一或均化,而只是部分重叠。新的视界成为 我们置身于其中的新的传统,给了我们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解的可能性。第四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释义学 • 一、伽达默尔对释义学的一般看法 海德格尔的释义学思想为哲学释义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哲学释义学”这一名词是 随着他的学生伽达默尔一起走上西方哲学舞台的。伽达默尔的《真理域方法》(1960)标志着哲学释义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哲 学流派。伽达默尔是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柏拉图的辩证伦理学》(1931)、《柏拉图和诗人》 (1934)、《柏拉图七封信中的辩证法和诡辩》(1973)、《短篇著作集》(1967-1977)、《科学时代的理性》(1976)、 《美的现实性》(197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善的理念》(1978)、《赞美理论》(1983)等。他在那托普指导下完成关 于柏拉图的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黑格尔和狄尔泰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但对他的释义学理论体系起决定影响的则是海德格尔。 他从海德格尔的释义学思想出发,把释义学作为哲学本身来对待,把释义学现象看做是人类的世界经验,通过强调理解的普遍性, 确立了释义学作为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的独立地位。他的哲学释义学关心人生在世、人与世界最基本的状态和关系。他认为 理解的现象遍及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理解的过程发生 在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理解活动是人存在的最基本的模式,而不是主体 认识客体的主观意识活动。哲学释义学就是要发现一切理解模式共同的东西,而不是要提供一种£的解释理论和一种对于解释方 法的不同的说明。它要说明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哲学释义学通过研究和分析理解的种种条件与特点,来论述作为此在的人 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以及人的语言本性,最后达到对于世界、历史和人生释义的理解和解释。 • 二、理解的历史性 理解的历史性主要是指理解者所处的不同于理解对象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和历史地位,这些因 素必然要影响和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古典释义学的任务是要克服由于历史时间间距造成的主观成见和误解,达到客观的历史的 真实,即把握作者或文本的原意。而伽达默尔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只承认作者的历史性而要读者否定他的历史性。真正的理解不是 去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这一历史性。 • 理解的历史性具体体现为成见与传统对理解的制约作用。成见是一切理解的必要组成部分,属于海德格尔的理解的前结构。他 认为启蒙运动将权威等同于盲目服从和控制是错误的。完全可以有合理的成见;同样,承认权威也可以是理性的。传统先于我们 并且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东西,它是我们存在和理解的基本条件。传统并非只是保存旧的东西,传统是一种有选择的保存。不仅 我们始终处在传统中,而且传统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是传统把理解者和理解对象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理解者不可能走出传 统之外以一个纯粹主体的身份理解对象--文本。传统和成见是理解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传统“调动”了解释者的成见,以促成 积极的理解。 • 文本的真正意义与作者的原意或心理特征无关,它部分地由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决定,因而是由历史客观进程的总体性所决定 的。意义发现的无穷过程是通过时间间距来实现的。 • 伽达默尔既反对那种对于历史的“科学客观主义”态度,也反对黑格尔和狄尔泰等人对于历史的主观主义态度。历史既不是客 观的对象,也不是绝对精神或生命的自我表现,历史是主客体的交融和统一,它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一种涵盖一切 的过程和关系。他特意用“效果历史”来指传统在我们的理解中所起的作用。效果历史预先决定了什么是值得研究的,什么是有 机的对象。对效果历史的意识就是效果历史意识,它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党释义学处境。理解一开始,理解者的视界就进入了它所 要理解的那个视界,随着理解的进展不断地扩大、拓宽和丰富自己。我们的视界是同过去的视界相接触而不断形成的,这个过程 也就是我们的视界与传统的视界不断融合的过程,即“视界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同一或均化,而只是部分重叠。新的视界成为 我们置身于其中的新的传统,给了我们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