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宋人诗比之唐人诗,就文字音韵、引典用事、技巧法度等方面言,毫不逊色,难分工 拙。但就作品的内在生命精神言,唐诗(特别是严羽所崇尚的盛唐诗)生机充溢,跃动 铹勃渤勃不息的生命力量。而宋诗则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 诗辨》),虽不乏佳作,但其整体风貌缺乏唐诗的那种饫动不息、蓬勃健康的生命活 力。谢灵运曾拟作《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摹拟建安,明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 灵运《邺中》不惟不类,并其故武失之。 清初运毛先舒《诗辨坻》卷二评云 灵运《邺中八子诗》,是拟建安,却得太康之调。 谢灵运不是太康诗人,毛先舒所说“得太康之调”,指谢灵运此八首诗有太康诗歌的那种追 求华丽而内容空泛的特点。严羽则从“气象”角度,即从作品生命的整体角度区分谢灵运诗 与建安诗之区别,指出了谢灵运的摹拟之作在内在生命精神方面,与建安之作“不类”。古 代文论家以“气象”概括文学作品生命精神的风貌特征,既可指某一具体作品的内生命的总 体特征,如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气象闳放,又可指某一作家作品的总体生命特征,如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四0云 因言《国史补》称韦为人高洁,鲜食寡欲,所至之处,扫地焚香,闭阁而坐,其 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 韦应物常与僧道论道参禅,常以诗写隐逸、山林,表现出对淡泊悠闲人生的向往,作品 的总体精神也呈现出淡泊悠闲的风貌特征,因而,朱熹谓之“气象近道。“象”也可指某 时期时代作品的总体生命精神特征,如建安文学的浑整刚健气象、盛唐文学的雄浑深 厚气象、六朝文学的凋耗衰竭气象等。 儇象"作为作品生命外部显现的总体特点,具有完整浑一的特性,它不是各种零碎因素的 机械拼凑,而是血肉丰满的有机整体,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又云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 安也 所谓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全在气象,不可寻枝叶",都是说“气象有完整浑一的特 性,它不是靠作品的一句两句而形成,而是由作品内在生命的整体而形成。汉魏古诗、 建安诗歌、以及盛唐诗都具有这种完整浑一、不可分割的特点。如胡应麟《诗薮》内编 汉人诗,无句可摘,无暇可指。 无句可摘”,即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一句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若单独抽 出,则无生命可言,亦无气象可言。象《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等古诗都是一 个完整的生命体,通篇浑成一体,不求局部字句的工美精巧,所有诗句表现出的生命精 神共同构成一种浑沦气象。建安诗歌,也都是气象浑整。而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佳句 但内在生命力不足,多是在字句对仗上用功夫,“彻首尾成对句”,缺乏整体浑然的气 象,“是以不及建安也”。盛唐诗歌,象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杜甫的 《登髙》、《登岳阳楼》等,都具有浑沦完整的气象特点。 作品“气象;诉诸人之感官,具有形象可感的特点。刘熙载《艺概·诗概》云 山之精神写不岀,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岀,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无 所寓矣宋人诗比之唐人诗,就文字音韵、引典用事、技巧法度等方面言,毫不逊色,难分工 拙。但就作品的内在生命精神言,唐诗(特别是严羽所崇尚的盛唐诗)生机充溢,跃动 着勃勃不息的生命力量。而宋诗则“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 ·诗辨》),虽不乏佳作,但其整体风貌缺乏唐诗的那种跃动不息、蓬勃健康的生命活 力。谢灵运曾拟作《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摹拟建安,明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 二评云: 灵运《邺中》不惟不类,并其故武失之。 清初运毛先舒《诗辨坻》卷二评云: 灵运《邺中八子诗》,是拟建安,却得太康之调。 谢灵运不是太康诗人,毛先舒所说“得太康之调”,指谢灵运此八首诗有太康诗歌的那种追 求华丽而内容空泛的特点。严羽则从“气象”角度,即从作品生命的整体角度区分谢灵运诗 与建安诗之区别,指出了谢灵运的摹拟之作在内在生命精神方面,与建安之作“不类”。古 代文论家以“气象”概括文学作品生命精神的风貌特征,既可指某一具体作品的内生命的总 体特征,如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气象闳放”,又可指某一作家作品的总体生命特征,如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四0云: ……因言《国史补》称韦为人高洁,鲜食寡欲,所至之处,扫地焚香,闭阁而坐,其 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 韦应物常与僧道论道参禅,常以诗写隐逸、山林,表现出对淡泊悠闲人生的向往,作品 的总体精神也呈现出淡泊悠闲的风貌特征,因而,朱熹谓之“气象近道”。“气象”也可指某 一时期时代作品的总体生命精神特征,如建安文学的浑整刚健气象、盛唐文学的雄浑深 厚气象、六朝文学的凋耗衰竭气象等。 “气象”作为作品生命外部显现的总体特点,具有完整浑一的特性,它不是各种零碎因素的 机械拼凑,而是血肉丰满的有机整体,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云: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又云: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 安也。 所谓“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全在气象,不可寻枝叶”,都 是说“气象”具有完整浑一的特 性,它不是靠作品的一句两句而形成,而是由作品内在生命的整体而形成。汉魏古诗、 建安诗歌、以及盛唐诗都具有这种完整浑一、不可分割的特点。如胡应麟《诗薮》内编 二云: 汉人诗,无句可摘,无暇可指。 “无句可摘”,即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一句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单独抽 出,则无生命可言,亦无“气象”可言。象《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等古诗都是一 个完整的生命体,通篇浑成一体,不求局部字句的工美精巧,所有诗句表现出的生命精 神共同构成一种浑沦气象。建安诗歌,也都是气象浑整。而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佳句, 但内在生命力不足,多是在字句对仗上用功夫,“彻首尾成对句”,缺乏整体浑然的气 象,“是以不及建安也”。盛唐诗歌,象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杜甫的 《登高》、《登岳阳楼》等,都具有浑沦完整的气象特点。 作品“气象”诉诸人之感官,具有形象可感的特点。刘熙载《艺概·诗概》云: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 精神无 所寓矣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