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气象:作品生化的整体观照 生命是—个整体,生机充溢、生命流淌的文学作品也同样是一个整体。中国古人善于从 整体角度观照、把握对象,在中国古人眼里,自然宇宙是一个整体,所谓浑沌之道、阴 阳之气等都是古人对宇宙自然的整体把握。宇宙自然中有生命的万类万物也同样是一个 浑然整体。整体把握对象是中国古人重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深深地影响着他 们对文学的理性思考,因而,古代文论家在观照、把握、思考、评价文学作品时,也总 是将其看作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整体,并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啧气象说就是中国古代文论 家从整体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把握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诼象的本义是自然界的景色、景象,它和春秋四时、日朝日夕的气侯节气以及山川田野 的风貌状态密切相关。如六朝徐勉《答客喻》云: 仆闻古往今来,理运之常数,春荣秋落,气象之定期 春秋不同,气象亦异,乃有定期。这种自然象对作家又发生影响,如谢道韫,《登山》 诗云:“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客体气象变化,引起主体情感屡迁”,这是创作发生 的常见现象。“象”又被古人用来指称时代社会及人物的总体状貌特质,如“盛唐气 象”、帝王气象等。在唐代,“气象”已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而被运用,如旧题王维《山水 论》云: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此·气象为画论术语。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 诗云:“赋诗分气象。这已表现了以气象论诗的自觉意识。释皎然《诗式》认为诗 有四深,云: 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 由深于义类。 这里的气象已是一个专门的论诗术语了。至宋代,提倡气象”者甚众② 作为文学理论术语的气象”,是指文学作品生命精神的整体状貌特征,或说是作品内在生 命的外在呈现。宋代强幼安《唐子西文录》云 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 言乎者 杜甫《登岳阳楼》诗前四句写初登之喜及洞庭水势,后四句写晩年孤独漂泊苦境及万里 乡关之思,诗中写景,“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写岀了洞庭浩瀚阔大的水势,也写岀 了自然造化巨大雄壮的生命力量。诗中抒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戌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υ。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晚年孤独寂寞的悲伤精神状况和穷困艰难的痛苦生命状 态,诗人之生命与大自然之生命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内在生命。诗人生命痛苦 艰难,给人以悲壮感,并激发人们心底的悲壮力量,自然造化的巨大雄奇也同样能激发 出人们内心的生命力量,这使作品生命具有壮大、深远、浑厚、有力之特点。“气象闳 放"正是对作品生命的这一特点的整体概括。再如韩愈《荐士》云: 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至晋宋,气象日凋耗。 建安作家,慷慨多气,其作品展现着建安时期作家们的建功立业的人生欲求和昂扬向上 的精神状态,具有强旺雄健的生命力量。而晋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力柔于建安;或文以 为妙,或流靡以自姸”(《文心雕龙明诗》)。建安文学的昂扬慷慨之气和刚健雄放之 力,荡然无存,其作品索漠乏气,柔靡无力,作品整体风貌缺乏生命活力,而显露出生 命日趋凋耗、衰弱之气象。著名诗论家严羽是宋代"气象"说的重要鼓吹者,《沧浪诗话》 中多次论及气象’,也是着眼于作品生命的整体特点。如《诗评》云: 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又云 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1、气象:作品生化的整体观照 生命是一个整体,生机充溢、生命流淌的文学作品也同样是一个整体。中国古人善于从 整体角度观照、把握对象,在中国古人眼里,自然宇宙是一个整体,所谓浑沌之道、阴 阳之气等都是古人对宇宙自然的整体把握。宇宙自然中有生命的万类万物也同样是一个 浑然整体。整体把握对象是中国古人重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深深地影响着他 们对文学的理性思考,因而,古代文论家在观照、把握、思考、评价文学作品时,也总 是将其看作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整体,并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气象”说就是中国古代文论 家从整体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把握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气象”的本义是自然界的景色、景象,它和春秋四时、日朝日夕的气侯节气以及山川田野 的风貌状态密切相关。如六朝徐勉《答客喻》云: 仆闻古往今来,理运之常数,春荣秋落,气象之定期。 春秋不同,气象亦异,乃有“定期”。这种自然象对作家又发生影响,如谢道韫,《登山》 诗云:“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客体气象变化,引起主体情感“屡迁”,这是创作发生 的常见现象。“气象”又被古人用来指称时代社会及人物的总体状貌特质,如“盛唐气 象”、“帝王气象”等。在唐代,“气象”已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而被运用,如旧题王维《山水 论》云:“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此“气象”为画论术语。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 亭》诗云:“赋诗分气象”。这已表现了以“气象”论诗的自觉意识。释皎然《诗式》认为诗 有四深,云: 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 由深于义类。 这里的“气象”已是一个专门的论诗术语了。至宋代,提倡“气象”者甚众②。 作为文学理论术语的“气象”,是指文学作品生命精神的整体状貌特征,或说是作品内在生 命的外在呈现。宋代强幼安《唐子西文录》云: 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于洞庭争雄,所 谓富哉 言乎者。 杜甫《登岳阳楼》诗前四句写初登之喜及洞庭水势,后四句写晚年孤独漂泊苦境及万里 乡关之思,诗中写景,“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浩瀚阔大的水势,也写出 了自然造化巨大雄壮的生命力量。诗中抒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戌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晚年孤独寂寞的悲伤精神状况和穷困艰难的痛苦生命状 态,诗人之生命与大自然之生命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内在生命。诗人生命痛苦 艰难,给人以悲壮感,并激发人们心底的悲壮力量,自然造化的巨大雄奇也同样能激发 出人们内心的生命力量,这使作品生命具有壮大、深远、浑厚、有力之特点。“气象闳 放”正是对作品生命的这一特点的整体概括。再如韩愈《荐士》云: 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至晋宋,气象日凋耗。 建安作家,慷慨多气,其作品展现着建安时期作家们的建功立业的人生欲求和昂扬向上 的精神状态,具有强旺雄健的生命力量。而晋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力柔于建安;或 文以 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文心雕龙·明诗》)。建安文学的昂扬慷慨之气和刚健雄放之 力,荡然无存,其作品索漠乏气,柔靡无力,作品整体风貌缺乏生命活力,而显露出生 命日趋凋耗、衰弱之气象。著名诗论家严羽是宋代“气象”说的重要鼓吹者,《沧浪诗话》 中多次论及“气象”,也是着眼于作品生命的整体特点。如《诗评》云: 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又云: 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