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子,亲口吃一吃。 材料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 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3: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 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材料4: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 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分析材料3、4,作者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什么? 2.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 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 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 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 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 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分析题(参考答案) 1.(1)材料1论证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材料2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材料3、4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 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大脑加工厂”的加工制作。 2.(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 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 习所得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子,亲口吃一吃。 材料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 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材料 3: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 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材料 4: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 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 1、2,作者认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分析材料 3、4,作者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什么? 2. 材料 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 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 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 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 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 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 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 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 之时期。” “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2)材料 4 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分析题(参考答案) 1. (1)材料 1 论证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材料 2 揭示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材料 3、4 认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 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大脑加工厂”的加工制作。 2.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 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 习所得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