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单项选择题 1.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章(第一节) 单项选择题 1. 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 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9. 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 认识运动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5.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指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5. 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指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 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1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2.“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 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B. 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C. 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D.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19.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 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 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0.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 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21.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2. “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24.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B.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D.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2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6.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7.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9.概念、判断、推理是: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人类的社会生活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 3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2.A3.B4.C5.A6.A7.C8.C9.B10.C 11.A12.C13.B14.A15.B16.D17.A18.D19.D20.A 21.B22.A23.B24.B25.D26.D27.B28.C29.A30.D 31.D32.B 多项选择题 1.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生物性 B.意识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人类的精神活动 B.人类的社会生活 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 32.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A 3.B 4.C 5.A 6.A 7.C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A 15.B 16.D 17.A 18.D 19.D 20.A 21.B 22.A 23.B 24.B 25.D 26.D 27.B 28.C 29.A 30.D 31.D 32.B 多项选择题 1. 认识主体的属性有: A.生物性 B.意识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多样性 D.动态性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5.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6.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5.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6.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墓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1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B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 1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A.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B.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 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己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16.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反映论的观点,也可以是先验论的观点 C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7.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度 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地理环境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18.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 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己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 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 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16. 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反映论的观点,也可以是先验论的观点 C.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7.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度 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地理环境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18. 科学家对 1994 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 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 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20.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1.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22.“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23.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24.“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25.“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
20.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21.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22.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23.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 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24.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25. “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唯我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