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题(A卷)及答案(2008.01.12)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3,文件大小:7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A(闭卷,卷面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 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唯物主义经验论 C.唯心主义先验论 D.不可知论 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衣食住行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 10.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A(闭卷,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 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 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唯物主义经验论 C.唯心主义先验论 D.不可知论 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衣食住行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 10.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11.商品的内在矛盾是 A.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1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者成为自由人 B.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4.资本主义工资是 A.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者的报酬 D.工人出卖劳动的所得 15.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为了得到 A.绝对剩余价值 B.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7.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撞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是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1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0.对于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是 A.苏联建立以来所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统称 B.社会主义唯一可以效仿的模式 C.失败的模式,本不应该采用 D.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弊端 、2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2 11.商品的内在矛盾是 A.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1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者成为自由人 B.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4.资本主义工资是 A.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劳动者的报酬 D.工人出卖劳动的所得 15.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为了得到 A.绝对剩余价值 B.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 1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17.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是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国家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银行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1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0.对于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是 A.苏联建立以来所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统称 B.社会主义唯一可以效仿的模式 C.失败的模式,本不应该采用 D.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弊端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二、多项选释题(每题1分,共10分,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A.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B.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C.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D.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3.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一制造铁器—机器使用一电 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一生物技术的突破…这一进程说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活动 D.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5.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B.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C.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D.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可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D.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7.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C.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构成问题 8.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 A.目的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B.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 C.更加激烈 D范围不断扩展 9.国家所有制的主要特点: A.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B.推行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C.以利润为企业的核心目标 D.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10.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3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A.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B.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C.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D.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3.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制造铁器——机器使用——电 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生物技术的突破……这一进程说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活动 D.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5. 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 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B. 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C. 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D. 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可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D.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7.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C.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构成问题 8.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 A.目的是为了获得垄断利润 B.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 C.更加激烈 D.范围不断扩展 9.国家所有制的主要特点: A.国家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B.推行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C.以利润为企业的核心目标 D.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 10.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三、辨析题(每题8分,共40分。下列6题任选5题,6题都作以前5题计分) 1辩证法认为肯定是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所以,肯定 和否定关系是绝对对立的,那种认为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观点是违背唯物 辩证法的。 2.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 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 3.杜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仅仅是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个别资本在追逐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形成了超额剩余价值。 5.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产生了根 本性的质变。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四、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下列3题任选2题,3题都作,以前2题计分。) 【材料1】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尽心下》 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荀子王制》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 史”。 摘自《饮冰室合集》16册 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 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胡适论学近著》第1集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 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 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材料3】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4 三、辨析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下列 6 题任选 5 题,6 题都作以前 5 题计分) 1.辩证法认为肯定是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所以,肯定 和否定关系是绝对对立的,那种认为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观点是违背唯物 辩证法的。 2.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 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仅仅是指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 个别资本在追逐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形成了超额剩余价值。 5. 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产生了根 本性的质变。 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四、分析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下列 3 题任选 2 题,3 题都作,以前 2 题计分。) 1. 【材料 1】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尽心下》 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荀子·王制》 【材料 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 史”。 摘自《饮冰室合集》16 册 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 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胡适论学近著》第 1 集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 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 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 【材料 3】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3卷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其错误在何处? (3)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2. 【材料1】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 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材料2】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 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 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达 国家普遍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 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 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材料3】 二战后,国家所有制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之一。在20世纪80 年代,法国工业国有化的程度达到了40%,意大利为35%,奥地利为28%,德国为 21%,英国为11%。从国家所有制企业存在的行业考察,它们主要存在于公用事业等 部门。 请回答: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 (2)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3. 【材料1】 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 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 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5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请回答: (1)材料 1 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材料 2 属于什么观点,其错误在何处? (3)材料 3 的哲学倾向是什么?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2. 【材料 1】 1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 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 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材料 2】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 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运 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939-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达 国家普遍建立了战时经济管理体制,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 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 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材料 3】 二战后,国家所有制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之一。在 20 世纪 80 年代,法国工业国有化的程度达到了 40%,意大利为 35%,奥地利为 28%,德国为 21%,英国为 11%。从国家所有制企业存在的行业考察,它们主要存在于公用事业等 部门。 请回答: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 (2)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 3. 【材料 1】 苏联从 1928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 了 20 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 年 3 月 5 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己成为在世 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 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 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 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版。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高度集中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计划体制,企业没有自主 性:政治上表现为人民委员会的权力逐步丧失,个人专断作风盛行,监督部门形同虚 设:意识形态方面强调斯大林思想的神圣地位不容置疑。 【材料2】 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 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己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 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 心a 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 【材料3】 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 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 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 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 一不论以什么名义一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 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 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 义弃之如敝屐,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 满生机。” 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 请回答: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多样性? 6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6 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 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 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 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 义》下卷,海南出版社 2004 版。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表现为高度集中领导和管理经济的计划体制,企业没有自主 性;政治上表现为人民委员会的权力逐步丧失,个人专断作风盛行,监督部门形同虚 设;意识形态方面强调斯大林思想的神圣地位不容置疑。 【材料 2】 近 20 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 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 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 心。 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84 页。 【材料 3】 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 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 1990 年创办了“未来的社 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 1990 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 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 ——不论以什么名义——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 志 1993 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 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 义弃之如敝屐,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 满生机。” 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83 页。 请回答: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和多样性?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A参考答案 学院、专业、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上课教室 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30%:70% 平时成绩 期末试卷成绩 总成绩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分数 评阅人 复核人 一、 单项选择题答案(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分数 评阅人 1D 2B 3D 4C 5A 6C 7A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C 16D 17A 18A 19D 20D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A 参考答案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上课教室 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 30% :70% 平时成绩 期末试卷成绩 总成绩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分数 评阅人 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分数 评阅人 1D 2B 3D 4C 5A 6C 7A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C 16D 17A 18A 19D 20D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分数 评阅人 1BD 2ABCD 3ABCD 4BD 5ABCD 6BD 7AB 8ABCD 9ABD 10ABC 三、辨析题 分数 评阅人 1. 错。 辩证法的否定观主张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内在矛盾引起的否定。作为自我 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认为新旧事物之间有质的不同,否定是质变:同时,作为自 我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承认新旧事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事物孕育于旧 事物的母腹之中,吸取了旧事物的合理成分,抛弃了旧事物的糟粕。所以,辩证的否 定观是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2. 对。这是列宁的经典论述。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 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 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 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正如列宁所说:“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 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 样地承认绝对真理。”1 3.错。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但不是唯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8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答案填在表格中有效) 分数 评阅人 1BD 2ABCD 3ABCD 4BD 5ABCD 6BD 7AB 8ABCD 9ABD 10ABC 三、辨析题 分数 评阅人 1. 错。 辩证法的否定观主张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内在矛盾引起的否定。作为自我 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认为新旧事物之间有质的不同,否定是质变;同时,作为自 我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承认新旧事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事物孕育于旧 事物的母腹之中,吸取了旧事物的合理成分,抛弃了旧事物的糟粕。所以,辩证的否 定观是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2. 对。这是列宁的经典论述。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 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 推翻。否则,就不成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 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正如列宁所说:“当一个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 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 样地承认绝对真理。”1 3.错。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但不是唯 1 《列宁选集》 第 2 卷 ,人 民出版 社 1995 年 版,第 9 2 页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一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 发展。另外,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 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 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社会生 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 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 表现。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 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 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4.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 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面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 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面获得的。 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 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 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 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 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劳动人民的掠夺,使垄断资 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从根本上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维护的作用。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各种具体形式本质上都 9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9 一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 发展。另外,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社会意 识的发展水平未必都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 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社会生 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 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 表现。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只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 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 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4.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 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面产生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 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面获得的。 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 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 生产。 5 二战后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 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 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劳动人民的掠夺,使垄断资 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从根本上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维护的作用。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各种具体形式本质上都

2006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考试时间2008.01.12) 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 总利益、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6. 对。因为: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 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 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的国家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消灭阶级和阶级 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 等,从而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要经过 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 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 的国际环境。实践已反复证明,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展 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应该看到,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落后面貌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明 显增强。但从总体实力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仍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强大 得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资本主义则因为生产 关系的局部调整、科技革命和在国际市场上攫取的巨额利润,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所 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任 务。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 的生产力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又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 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实 践己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也 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0

2006 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A (考试时间 2008.01.12) 10 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 总利益、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6. 对。因为: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 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 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 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 发展状况的 制约 。由于社 会主义首 先在经济文 化相对落 后的国家胜利 ,发展公 有经济, 改造小农 经济,建 立、巩固 和完善社会 主义的经 济基础, 就成为无产阶 级政权的 一项十分 艰巨的任 务。在 这一过程 中,还要进一 步消灭阶 级和阶级 差别,改变几 千年形成 的传统观 念,建设社 会主义的 先进文化 ,实现真 正的社会 公正和平 等,从而 为人类的 崇高理想 共产主义 社会准备充 分的物质 条件和精 神条件 ,同样 需要经过 长期艰苦的努力 才能实现 。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 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 的国际环境。实践已反复证明,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展 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应该看到,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落后面貌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明 显增强。但从总体实力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仍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强大 得多。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资本主义则因为生产 关系的局部调整、科技革命和在国际市场上攫取的巨额利润,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所 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将是长期的、艰巨的任 务。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 的生产力提供了可能。然而,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又并非易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 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实 践已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也 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