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八章中国各地农业 第一节地域分异原理与中国农业的强地域性 由于地形地势、气候、土地、社会经济、人文等要素的相似与差异,区域存在着聚合与 分离的现象,同质则分离少,异质则分离多。在一个气候相近的大平原,分离相对较少,而 在一个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区分离则较多。聚合与分离是相对的,宏观上的聚合可能包含着许 多微观上的分离,因此,分离总是绝对的。衡量分异程度可采用多样化系数,系数大则分离 多:反之,则分离少。公式是 x=∑[y1十(y:十y2)十(y1十y2十ys)十(y1十y2十y十…十y)] 式中:x为多样化系数,y1、y2、y、yn为各组成成分的比重且y>y2y>ym 一、自然与人文地理分异规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曾在大西北地区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植树运动,结果事与愿 违,一哄而起。一阵风而散。近年,又在这干旱半干旱草原掀起了“退耕还林”的高潮,据 报道,有一个缺水多风沙的地方种树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什么原因?简单地讲,它们都 是违反了地域分异规律。森林喜水,干旱条件下树木难以成活、生长。硬着头皮蛮干,造成 了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极大浪费。 与工业不同,受天、地、人、物影响的农作(包括农、林、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形 成这种地域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然条件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差异决定了农业生物的 适应范围与适应程度,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向,农林牧 布局、结构、经营方式和生产发展水平等,以下介绍的几个与地域性有关的规律是值得重视 的。 (一)自然地理分异规律 由于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及其运动的特点、地面上海陆分布的关系以及地质地貌的变化, 造成了地球上各个地区水热条件的差异,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这种差异在 地表上往往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更迭并近于带状分布,形成了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 直地带性。中国的北寒南暖、东湿西干、“山下桃花山上雪”等现象就是这种地带性的表现, 除了地带性规律以外,还存在着由于地质地貌的差异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差异。这些自然地理 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域农林牧、粮棉油的分布格局与生产基础。《齐民要术》(公元6世纪) 写道“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 获”。 (二)人文地理分异规律 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促成了地理环境的种种差异性,其中经济地理的分异是人文地理分 异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除自然条件外,不同地区的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