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商标注册总数达到44万件,作品著作权登记总量达到2.65万件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话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和科技讲步新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 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 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战客性新兴产业相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品做大,向 价值链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瑞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能 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形成江苏经济新 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重点实施3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有500个以上重大自主创 新产品,形成20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30条新兴产业链,建设30个省级以上新兴产 业特色产业基地,培有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500家创新型骨干龙 头企业。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倍增,到2015年超过5万亿元,形成一批千亿 元级的科技领军型企业和产业基地。 一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核电装备产业及高 效低成本晶硅电池、薄膜电池、集成系统与设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生物质能发电机组 和核电装备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 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一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品示材料、高性 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 料等10类材料,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产品基地和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确保在全国 处于领先地位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重点培有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新型化学药、生物试剂、 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和生物能源等十大产品集群,努力成 为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一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 及环保工程设计等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一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产品,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生物医药、动漫创意、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外包服务 物联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中建设经济领域、公共管理领域和公众服务领域 十大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培有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 务四大核心产业,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城市建设,打造成 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 息网络基础设施及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控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装备、轨道交通和海洋 工程装备、大吨位工程机械等,加快提高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向大型化、成套化方 向发展。 商标注册总数达到44万件,作品著作权登记总量达到2.65万件。 第六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 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 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向 价值链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能 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形成江苏经济新 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重点实施3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500个以上重大自主创 新产品,形成20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30条新兴产业链,建设30个省级以上新兴产 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500家创新型骨干龙 头企业。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倍增,到2015年超过5万亿元,形成一批千亿 元级的科技领军型企业和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质能装备、核电装备产业及高 效低成本晶硅电池、薄膜电池、集成系统与设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生物质能发电机组 和核电装备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 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 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 料等10类材料,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产品基地和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确保在全国 处于领先地位。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重点培育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新型化学药、生物试剂、 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和生物能源等十大产品集群,努力成 为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 及环保工程设计等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产品,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生物医药、动漫创意、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外包服务。 ——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中建设经济领域、公共管理领域和公众服务领域 十大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关联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 务四大核心产业,支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城市建设,打造成 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 息网络基础设施及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控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装备、轨道交通和海洋 工程装备、大吨位工程机械等,加快提高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向大型化、成套化方 向发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