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长安,就学于博士(3分)。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人 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蜀郡从此学风大盛(3分)。 19.民办公助这是革命根据地办学的形式之一(1分),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 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 合作杜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3分),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 援。(2分)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20。简述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四点纲领。 即“教、养、取、任”(4分)。“教”是培养人材,要使“自国至乡党皆有学”,传授一切“可以为 天下国家之用”的知识技能。“养”是指发挥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即“饶之以财,约之以札,裁 之以法”。“取”是选拔人材,通过自上而下的推荐、考核,“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 之”。“任”是使用人材,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应的职务,并保持稳定,“使之得行其 意”(10分)。这四个环节,可以说抓住了造就人材的根本之处(1分)。 21.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1901年和1903年,张之洞会同他人,两次上疏提出废除科举的这一主张。1905年,张之 洞、袁世凯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以促进学校的广泛发展。清政府不 得不采纳了这一建议,规定从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7分)。存在于中国一千三百 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科举废除,意味着由封建王朝扶植的“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教育体系的彻底崩遗。以习举业为主的旧式官学及私学犹如树倒糊狲散,师生都 不得不自寻前程。而对新兴的近代教育事业来说,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8分)。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22.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它的意义何在? 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书院的学田和 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山 长既是主要的教学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并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学者来担任。书院的学术风气 活跃。宋代书院实行自由讨论学术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自学为主,师生共同研习学问(10分)。 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如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主要规定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方法和道德行为规范等。 39长安,就学于博士 (3 分〉。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 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延作官。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3 分)。 19. 民办公助 这是革命根据地办学的形式之一(1分) ,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 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 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 (3 分) ,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 援。 (2 分〉 三、简答{每题 15 分,共 30 分) 20. 简述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四点纲领。 即"教、养、取、任 "(4 分) 0 "教"是培养人材,要使"自国至乡党皆有学",传授一切"可以为 天下国家之用"的知识技能。"养"是指发挥人才作用的保障措施,即"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 之以法"。"取"是选拔人材,通过自上而下的推荐、考核,"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 之"。"任"是使用人材,要根据人的专长任以适应的职务,并保持稳定,"使之得行其 意"(1 分)。这四个环节,可以说抓住了造就人材的根本之处。分)。 1.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1901 年和 1903 年,张之洞会同他人,两次上疏提出废除科举的这一主张。 1905 年,张之 洞、袁世凯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以促进学校的广泛发展。清政府不 得不采纳了这一建议,规定从 1906 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7 分)。存在于中国一千三百 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科举废除,意味着由封建王朝扶植的"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以习举业为主的旧式官学及私学犹如树倒猢狲散,师生都 不得不自寻前程。而对新兴的近代教育事业来说,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 (8 分〉。 四、论述题 (30 分,二选一} 22. 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它的意义何在? 书院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书院的学田和 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山 长既是主要的教学者,又是最高的管理者,并且往往都由著名的学者来担任。书院的学术风气 活跃。宋代书院实行自由讨论学术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自学为主,师生共同研习学问(1 分〉。 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 如朱蕉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主要规定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方法和道德行为规范等。 3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