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吸附法固定 酶。 1-5酶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 1-6酶液的浓缩 浓缩是从低浓度酶液中除去部分的水或其他溶剂而成为高浓度溶液的过程。 1-7酶的干燥 酶的千燥是将固体酶制剂、半固体酶制剂或浓缩酶液中的水分去(或其他溶剂) 除一部分,以获得含水分较少的固体酶制剂的过程。 1-8酶的等电点沉淀 通过缓慢地改变酶液的pH值,使之逐步到达酶的等电点,而使酶析出结晶的方 法。 1-9S0D SOD就是超氧化物歧化酶, 1-10酶催化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的反 氨基酸工艺学 1-1生物素亚适量:生物素是催化乙酰C0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从而影响磷脂合成及细胞膜的形成。它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 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因此,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 透的细胞膜,必须使磷脂合成不充分,因而必须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1-2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 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1-3双酶法制糖:双酶法是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双酶 法水解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液化过程,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 精及低聚糠,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第二步是糖化,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 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 1-4强力味精:又称新味精或特鲜味精。它是由味精以适量的5’-肌苷酸钠(G) 5’-鸟苷酸钠(1)或各占一半的5’-肌苷酸钠和5’-鸟苷酸钠的混合物精制而 成。 1-5“强制控制”发酵:就是人为强制控制生物素含量和菌体生长量的方法,如 采取“高生物素、高吐温、高接种量”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高种量”的方 法。即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大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削弱原每批 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能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菌体 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对数生长期的早期,加入相对高一些的吐温或青霉素,人为 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吸附法固定 酶。 1-5 酶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 1-6 酶液的浓缩 浓缩是从低浓度酶液中除去部分的水或其他溶剂而成为高浓度溶液的过程。 1-7 酶的干燥 酶的干燥是将固体酶制剂、半固体酶制剂或浓缩酶液中的水分去(或其他溶剂) 除一部分,以获得含水分较少的固体酶制剂的过程。 1-8 酶的等电点沉淀 通过缓慢地改变酶液的 pH 值,使之逐步到达酶的等电点,而使酶析出结晶的方 法。 1-9 SOD SOD 就是超氧化物歧化酶。 1-10 酶催化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的反 应。 氨基酸工艺学 1-1 生物素亚适量:生物素是催化乙酰 CoA 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从而影响磷脂合成及细胞膜的形成。它的作用主要影响谷氨酸产生菌细胞膜的谷 氨酸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因此,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 透的细胞膜,必须使磷脂合成不充分,因而必须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1-2 代谢控制发酵:就是用遗传学或其它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控制微 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1-3 双酶法制糖:双酶法是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双酶 法水解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液化过程,利用 ɑ-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 精及低聚糠,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第二步是糖化,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 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 1-4 强力味精:又称新味精或特鲜味精。它是由味精以适量的 5’-肌苷酸钠(G)、 5’-鸟苷酸钠(I)或各占一半的 5’-肌苷酸钠和 5’-鸟苷酸钠的混合物精制而 成。 1-5 “强制控制”发酵:就是人为强制控制生物素含量和菌体生长量的方法,如 采取“高生物素、高吐温、高接种量”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高种量”的方 法。即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大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削弱原每批 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能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促进菌体 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对数生长期的早期,加入相对高一些的吐温或青霉素,人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