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三基”题库答案 一、基本概念 微生物学 1-1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通称。即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 微小生物的总称。 1-2菌落与菌苔: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由一个或几个细菌分裂繁殖形成的 肉眼可见的形态相似的子细胞的群体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的接种到固体 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相互连接成片,就是菌苔。 1-3细菌与放线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 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1-4鞭毛与菌毛:鞭毛是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 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1-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 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1-6芽殖与裂殖:芽殖是指在母细胞表面(尤其在其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 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裂殖是指 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7细菌细胞壁与肽聚糖: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 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肽聚 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1-8英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着一层疏松透明粘性物质称为英膜。 1-9伴孢结晶: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 形域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结晶。 1-10质粒:游离于原核染色体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 DNA分子。 1-11中间体:它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 状的泡囊。 1-12内含物颗粒:指细菌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如核糖体、质 粒、糖原颗粒、硫滴、PHB聚β-羟基丁酸颗粒等
生物工程专业“三基”题库答案 一、基 本 概 念 微生物学 1-1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通称。即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 微小生物的总称。 1-2 菌落与菌苔:菌落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由一个或几个细菌分裂繁殖形成的, 肉眼可见的形态相似的子细胞的群体;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的接种到固体 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相互连接成片,就是菌苔。 1-3 细菌与放线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 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1-4 鞭毛与菌毛:鞭毛是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 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1-5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 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1-6 芽殖与裂殖:芽殖是指在母细胞表面(尤其在其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 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裂殖是指 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7 细菌细胞壁与肽聚糖: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 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肽聚 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1-8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着一层疏松透明粘性物质称为荚膜。 1-9 伴孢结晶: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 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结晶。 1-10 质粒:游离于原核染色体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 DNA 分子。 1-11 中间体:它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 状的泡囊。 1-12 内含物颗粒:指细菌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如核糖体、质 粒、糖原颗粒、硫滴、PHB 聚β-羟基丁酸颗粒等
1-13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具体方法是:细菌 通过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蓝紫色。用碘媒染后,碘与结晶紫结合 成结晶紫一碘复合物,当再用乙醇脱色时,因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不同,细菌脱 色效果不同,最后用沙黄等染料复染后,一类细菌颜色不变,呈蓝紫色,称为革 兰氏阳性菌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 1-14真菌、霉菌与酵母:真菌是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的微生物,无叶绿素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 吸收型、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陆生性较强。霉 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酵母菌一般 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1-15孢囊孢子与分生孢子:它们是典型的无性繁殖方式,在孢子囊中产生的孢 子为孢囊孢子;直接从菌丝或专化的菌丝细胞上产生的孢子为分生孢子。 1-16病毒与噬菌体: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 ”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 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 菌体和噬蓝细菌体等。 1-17温和性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指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 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 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指凡是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 殖、成熟、裂解五个阶段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1-18化能异养与化能自养:化能异养这类微生物的碳源、能源和氢供体都是有 机物,利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产生起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化能自养这 类微生物能利用无机营养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唯 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合成细胞物质。 1-19光能自养与光能异养微生物:能利用日光辐射能的微生物称为光能自养型 微生物,反之成为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1-20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生产代谢产物用的混 合营养料。 1-21鉴别性培养基与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是指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 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 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某微生
1-13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具体方法是:细菌 通过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蓝紫色。用碘媒染后,碘与结晶紫结合 成结晶紫—碘复合物,当再用乙醇脱色时,因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不同,细菌脱 色效果不同,最后用沙黄等染料复染后,一类细菌颜色不变,呈蓝紫色,称为革 兰氏阳性菌 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G-。 1-14 真菌、霉菌与酵母:真菌是指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的微生物,无叶绿素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 吸收型、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陆生性较强。 霉 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酵母菌一般 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1-15 孢囊孢子与分生孢子:它们是典型的无性繁殖方式,在孢子囊中产生的孢 子为孢囊孢子; 直接从菌丝或专化的菌丝细胞上产生的孢子为分生孢子。 1-16 病毒与噬菌体: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 “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 DNA 或 RNA 的遗传因子,它们能以感染态 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 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 菌体和噬蓝细菌体等。 1-17 温和性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指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 殖,裂解,而与宿主 DNA 结合,随宿主 DNA 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 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指凡是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 殖、成熟、裂解五个阶段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1-18 化能异养与化能自养:化能异养这类微生物的碳源、能源和氢供体都是有 机物,利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产生起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化能自养这 类微生物能利用无机营养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唯一 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合成细胞物质。 1-19 光能自养与光能异养微生物:能利用日光辐射能的微生物称为光能自养型 微生物,反之成为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1-20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生产代谢产物用的混 合营养料。 1-21 鉴别性培养基与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是指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 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 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某微生
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 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1-22发酵作用:是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 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 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1-2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 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 ATP形式的能量;无氧呼吸是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 生物氧化。 1-24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中只有乳酸,经EMP途径,称 为同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其他,如乙醇、C02等称异型乳酸 发酵。 1-25细菌型酒精发酵:利用微好氧菌在ED途径中产生以丙酮酸脱羧成乙醛, 乙醛进一步在NADH2(辅酶Ⅱ)作用后还原为乙醇,这种经ED途径发酵产生 乙醇的过程. 1-26连续培养:指当微生物培养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一方 面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流入新鲜培养基和通入无菌空气,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 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的一种培养方式, 1-27水分活性:是指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 水的含量。 1-28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 产物或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的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 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1-29消毒、防腐与灭菌: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防腐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 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 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30氨基酸自养型与异养型微生物: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指不需要氨基酸作为 氨源的,能把非氨基酸类的简单氨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反之需要从外 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为氨源的微生物就是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 1-31碳氨比值:在培养基的配置中碳源和氨源含量之比叫碳氨比值
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 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1-22 发酵作用:是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 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 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1-23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 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 ATP 形式的能量; 无氧呼吸是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 生物氧化。 1-24 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中只有乳酸,经 EMP 途径,称 为同型乳酸发酵; 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其他,如乙醇、CO2 等称异型乳酸 发酵。 1-25 细菌型酒精发酵:利用微好氧菌在 ED 途径中产生以丙酮酸脱羧成乙醛, 乙醛进一步在 NADH2(辅酶Ⅱ)作用后还原为乙醇,这种经 ED 途径发酵产生 乙醇的过程. 1-26 连续培养:指当微生物培养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一方 面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流入新鲜培养基和通入无菌空气,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 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的一种培养方式。 1-27 水分活性:是指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 水的含量。 1-28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 产物或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的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 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1-29 消毒、防腐与灭菌: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 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防腐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 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灭菌是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 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30 氨基酸自养型与异养型微生物: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指不需要氨基酸作为 氮源的,能把非氨基酸类的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反之需要从外 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为氮源的微生物就是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 1-31 碳氮比值:在培养基的配置中碳源和氮源含量之比叫碳氮比值
1-32恒浊器与恒化器:恒浊器是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 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 培养器;恒化器与恒浊器相反,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度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 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度条件下生长繁殖的一种连续培养装置。 1-33巴氏消毒:是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 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 化工原理 1-1因次一致性原则:在同一公式中绝不允许同时采用两种单位制度。 1-2恒压过滤:过滤操作在恒定压强差下进行,称为恒压过滤。 1-3饱和浓度: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14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分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5重力沉降: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沉降过程称为重力沉降。 1-6牛顿粘性定律:粘性产生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 1-7水力半径:水力半径等于流通截面积此上浸润周边长。 1-8热对流: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交换。 1-9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任一截面处的流速、流量和压强等都不随时 间而变化,这种流动称为稳定流动。 1-10沉降速度:颗粒在重力场中降落时,当颗粒受的重力、浮力和阻力三个力 达到平衡时,颗粒速度不再变化,此速度称为沉降速度。 1-11气缚:由于泵内存气,启动泵后吸不上液的现象,称“气缚”现象。“气缚”现象发 生后,泵无液体排出,无噪音,振动。为防止“气缚现象发生,启动前应灌满液 体。 1-12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任一截面处的流速、流量和压强等都不随 时间而变化,这种流动称为稳定流动。 1-13辐射传热:热能(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并传播的传热方式。 1-14运动黏度:动力黏度与密度之比。 1-15相对挥发度:溶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1-16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流道横截面积的流体体积,法定单位为(ms)。 117泵的压头:也称泵的扬程,指输送中泵给予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法定单 位为m。 1-18滤饼空隙率:单位体积滤饼床层中的空隙体积称为滤饼空隙率。 1-19传热: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热量转移
1-32 恒浊器与恒化器:恒浊器是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 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 培养器;恒化器与恒浊器相反,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度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 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度条件下生长繁殖的一种连续培养装置. 1-33 巴氏消毒:是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 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 化工原理 1-1 因次一致性原则:在同一公式中绝不允许同时采用两种单位制度。 1-2 恒压过滤:过滤操作在恒定压强差下进行,称为恒压过滤。 1-3 饱和浓度: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1-4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分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5 重力沉降: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沉降过程称为重力沉降。 1-6 牛顿粘性定律:粘性产生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 1-7 水力半径:水力半径等于流通截面积比上浸润周边长。 1-8 热对流: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交换。 1-9 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任一截面处的流速、流量和压强等都不随时 间而变化,这种流动称为稳定流动。 1-10 沉降速度:颗粒在重力场中降落时,当颗粒受的重力、浮力和阻力三个力 达到平衡时,颗粒速度不再变化,此速度称为沉降速度。 1-11 气缚:由于泵内存气,启动泵后吸不上液的现象,称“气缚”现象。“气缚”现象发 生后,泵无液体排出,无噪音,振动。为防止“气缚”现象发生,启动前应灌满液 体。 1-12 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任一截面处的流速、流量和压强等都不随 时间而变化,这种流动称为稳定流动。 1-13 辐射传热:热能(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并传播的传热方式。 1-14 运动黏度:动力黏度与密度之比。 1-15 相对挥发度:溶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1-16 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流道横截面积的流体体积,法定单位为(m/s)。 1-17 泵的压头:也称泵的扬程,指输送中泵给予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法定单 位为 m。 1-18 滤饼空隙率:单位体积滤饼床层中的空隙体积称为滤饼空隙率。 1-19 传热: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热量转移
1-20精馏:同一设备内实现多级分离的过程,称为精馏 分子生物学 1-1基因与基因组:基因一般指表达一种蛋白质或功能RNA的遗传物质的基本 单位。基因组是指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甘酸序列。 1-2内含子与外显子: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都被间居序列(即内含子)分隔 而成为断裂基因,将编码区称为外显子,间居序列的不编码区称为内含子。 1-3中心法则:基因以核酸序列的形式而被永久保存,以蛋白质形式而表达发 挥其作用。遗传信息的遗传及其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包括三个过程: 信息通过复制而永久保存:转录产生与双链DNA中一条链碱基顺序相同的一个单 链RNA:翻译将RNA的核苷酸顺序转化为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 1-4半保留复制:在DNA的复制时程中,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白亲代 DNA另外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 生物是普遍存在的,称为DA合成的半不连续复制。 1-5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 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6赛聚核苷酸:这是与核酸有关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术语,一般是指 至十个核苷酸残基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核苷酸片段。 1-7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组成染色质纤维细丝呈非连续性颗粒状,就像一条 细线上串联着许多有一定间隔的小珠,这些小珠状颗粒称之为核小体。核小体是 由H2A、H2B、H3和H4各二分子构成的个八聚体和大约200D左右DNA片段组成. 1-8复制叉:DNA复制在生物细胞中要从DNA分子上特定位置开始。这个特定的 位置就称为复制起点。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所以被称为复制叉。 19操纵子:是基因表达的协周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 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1-10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大大增强启动子活性。 1-11插入序列(IS):是一种仅带有转座所需基因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的转座因子,是 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当S出现在一个基因的中间时会打乱编码顺序 或钝化基因表达。1S具有转录转译终止信号。 1-12分子克隆:在细菌细胞中选择性地扩增特定DNA片段的过时程 1-13翻译:是以新生的RNA为模板,把核苷酸三联遗传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 列、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 1-1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 法,即在DNA聚合酶作用下,经过DNA解链(变性)、引物与模板DNA相结合(退 火)、DNA合成(链的延伸)三步,不断重复,最终将目的核酸扩增的技术。 1-I5基因重组:是指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DA片段的交换和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1-20 精馏:同一设备内实现多级分离的过程,称为精馏。 分子生物学 1-1 基因与基因组:基因一般指表达一种蛋白质或功能 RNA 的遗传物质的基本 单位。基因组是指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 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甘酸序列。 1-2 内含子与外显子:真核生物的大多数基因都被间居序列(即内含子)分隔 而成为断裂基因,将编码区称为外显子,间居序列的不编码区称为内含子。 1-3 中心法则:基因以核酸序列的形式而被永久保存,以蛋白质形式而表达发 挥其作用。遗传信息的遗传及其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包括三个过程: 信息通过复制而永久保存;转录产生与双链 DNA 中一条链碱基顺序相同的一个单 链 RNA;翻译将 RNA 的核苷酸顺序转化为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 1-4 半保留复制: 在 DNA 的复制过程中,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 DNA 另外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 生物是普遍存在的,称为 DNA 合成的半不连续复制。 1-5 冈崎片段:在 DNA 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能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 合成 5→3 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1-6 寡聚核苷酸: 这是与核酸有关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术语,一般是指二 至十个核苷酸残基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核苷酸片段。 1-7 核小体: 由 DNA 和组蛋白组成染色质纤维细丝呈非连续性颗粒状,就像一条 细线上串联着许多有一定间隔的小珠,这些小珠状颗粒称之为核小体。核小体是 由 H2A、H2B、H3 和 H4 各二分子构成的个八聚体和大约 200bp 左右 DNA 片段组成。 1-8 复制叉: DNA 复制在生物细胞中要从 DNA 分子上特定位置开始。这个特定的 位置就称为复制起点。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所以被称为复制叉。 1-9 操纵子: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 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1-10 增强子: 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大大增强启动子活性。 1-11 插入序列(IS): 是一种仅带有转座所需基因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的转座因子,是 细菌染色体或质粒 DNA 的正常组成部分。当 IS 出现在一个基因的中间时会打乱编码顺序 或钝化基因表达。IS 具有转录转译终止信号。 1-12 分子克隆: 在细菌细胞中选择性地扩增特定 DNA 片段的过程。 1-13 翻译: 是以新生的 mRNA 为模板,把核苷酸三联遗传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 列、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 1-1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 DNA 序列的方 法, 即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经过 DNA 解链(变性)、引物与模板 DNA 相结合(退 火)、DNA 合成(链的延伸)三步,不断重复,最终将目的核酸扩增的技术。 1-15 基因重组: 是指由于不同 DNA 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的 DNA 片段的交换和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 DNA 分子的过程
1-l6C-文库:反转录酶能利用RNA为模板合成DNA片段。细胞全部mRNA 经反转录制备成cDNA后建立的基因文库,称为cDNA文库。 1-17转基因生物:由基因工程方法产生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它一般是指由 导入外源DNA的细胞发育而成的生物。 1-18限制性物理图谱:是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 在DNA链上的定位。 1-19密码子:mRNA上每3个核苷酸可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这3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也叫做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 1-20有意义链与反义链: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或称有意义 连。把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链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 1-21断裂基因: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在DNA链上 的定位。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链上的切口是以特异序列为基础的,核苷酸序列不 同的DNA,经酶切后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由此而构成独特的酶切图谱。 1-22结构基因:是决定合成某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相应的一段DA。结构基因 有4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 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 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 1-23RNA剪接:从mRNA前体分子中切除内含子的非编码区,并使基因中外显子 的编码区拼接形成成熟RNA的过程。 1-24核酶:Ribozyme,有酶活性的RNA,能够自行完成剪接。 1-25逆转录酶:能利用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 (cDNA)片段的一类酶。 1-26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单顺反子。编码多个 蛋白质的mRNA称为多顺反子。 发酵产品分析 1-1发酵产品分析:研究和评定发酵产品品质及其变化,用数据证实发酵产品价值的一门 学科就是发酵产品分析。 1-2采样:由被检测物总体中抽取供检验分析用的一部分被检物称为样品,抽取样品的过程 称为采样。 检样:由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均匀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用品。 1-3四分法取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成厚度在3厘米 以下的正方形或圆形并划成对角线,将样品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再如上混合,分为四 份,取对角的两份,这样操作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即四分法取样。 1-4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机率都相等的抽样方法。适用于对被测样品不 大了解时以及检测食品合格率及其他类似情况
1-16 C-文库: 反转录酶能利用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片段。细胞全部 mRNA 经反转录制备成 cDNA 后建立的基因文库,称为 cDNA 文库。 1-17 转基因生物: 由基因工程方法产生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它一般是指由 导入外源 DNA 的细胞发育而成的生物。 1-18 限制性物理图谱:是指 DNA 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 在 DNA 链上的定位。 1-19 密码子: mRNA 上每 3 个核苷酸可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这 3 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也叫做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 1-20 有意义链与反义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或称有意义 连。把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 mRNA 合成的链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 1-21 断裂基因: 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在DNA链上 的定位。限制性内切酶在 DNA 链上的切口是以特异序列为基础的,核苷酸序列不 同的 DNA,经酶切后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 DNA 片段,由此而构成独特的酶切图谱。 1-22 结构基因: 是决定合成某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相应的一段 DNA。结构基因 有 4 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 当于 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 RNA3’编码区下游,相 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 1-23 RNA 剪接:从 mRNA 前体分子中切除内含子的非编码区,并使基因中外显子 的编码区拼接形成成熟 mRNA 的过程。 1-24 核酶:Ribozyme,有酶活性的 RNA,能够自行完成剪接。 1-25 逆转录酶: 能利用 RNA 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 DNA (cDNA)片段的一类酶。 1-26 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 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 mRNA 称为单顺反子。编码多个 蛋白质的 mRNA 称为多顺反子。 发酵产品分析 1-1 发酵产品分析:研究和评定发酵产品品质及其变化,用数据证实发酵产品价值的一门 学科就是发酵产品分析。 1-2 采样:由被检测物总体中抽取供检验分析用的一部分被检物称为样品,抽取样品的过程 称为采样。 检样:由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均匀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用品。 1-3 四分法取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成厚度在 3 厘米 以下的正方形或圆形并划成对角线,将样品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再如上混合,分为四 份,取对角的两份,这样操作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即四分法取样。 1-4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机率都相等的抽样方法。适用于对被测样品不 大了解时以及检测食品合格率及其他类似情况
系统抽样:已经了解样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按此规律进行采样的方法 指定性抽样:用于检测有某种特殊检测重点的样品的采样,例如对大批罐头的个别变形罐头 采样,对有沉淀的啤酒的采样等。 1-5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分离得到纯组分的方法叫蒸馏。 水蒸汽蒸馏:将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一起蒸馏的方法称为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是用 水港气来加热混合液体的。 1-6盐析法: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物质,使溶质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 从而从溶液 中沉淀出来,这种方法叫盐析法。 1-7皂化法:脂肪在强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亲水性的高级脂肪酸盐,适用于对碱稳定的 待测物,是一种除油的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浓硫酸既可以和脂肪酸的烷基部分发生磺化反应,同时又可以和脂肪及色素中的不 饱和键起加成反应,经磺化后的脂肪及色素形成可溶于浓硫酸及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 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磺化法。 1-8固形物:是指食品内将水分排除以后的全部的全部残留物质,也叫干物质, 1-9物理播现象:在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时,烘干过程中,样品内出现了物理栅,它可以 妨碍水分从食品内部打扩散到它的表层,这就是物理栅现象 1一10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压力等相同) 食品水分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之比,即aW=P/Po,aW表示水分活度。 1一11总酸度:是指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 度以当量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 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准确地说是指H离子的活度,常用H值表示。 。T:滴定100毫升牛乳样品消耗0.1000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1-12总碳水化合物%:总碳水化合物(%)=100-(水分+相蛋白质+灰分+相脂肪)(%) 无氮抽出物%:无氮抽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 1-13淀粉乳:淀粉在冷水中经搅拌后成为乳状悬浮液,叫作淀粉乳。 淀粉糊化:把淀粉乳加热,淀粉粒吸水膨胀,生成粘度很大的淀粉糊,就是淀粉的糊化 1-14膳食纤维:从营养学角度上看,总碳水化合物分为两大类,即有效碳水化合物和无效 碳水化合物,后者又称膳食纤维,是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细菌不能加以消化 分解而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包括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 生物工程设备 1-1 1-2 1-3空穴学说:因高压作用使料液高速流过均质阀缝隙处时,造成相当于高频 振动,在瞬间起空穴现象,使脂肪球碎裂。 1-4电渗析:指使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 液中的离子有选择地透过离子交换膜所进行的定向迁移过程 1 导程角:打浆机中刮板对称安装于轴的两侧与打浆机轴线的夹角。 1-6对流混合:由于混合机工作部件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所有离子在混合 机内从一处向另一处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转移产生整体的流动
系统抽样:已经了解样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按此规律进行采样的方法。 指定性抽样:用于检测有某种特殊检测重点的样品的采样,例如对大批罐头的个别变形罐头 采样,对有沉淀的啤酒的采样等。 1-5 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分离得到纯组分的方法叫蒸馏。 水蒸汽蒸馏:将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一起蒸馏的方法称为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是用 水蒸气来加热混合液体的。 1-6 盐析法: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物质,使溶质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从而从溶液 中沉淀出来,这种方法叫盐析法。 1-7 皂化法:脂肪在强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亲水性的高级脂肪酸盐,适用于对碱稳定的 待测物,是一种除油的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浓硫酸既可以和脂肪酸的烷基部分发生磺化反应,同时又可以和脂肪及色素中的不 饱和键起加成反应,经磺化后的脂肪及色素形成可溶于浓硫酸及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 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磺化法。 1-8 固形物:是指食品内将水分排除以后的全部的全部残留物质,也叫干物质。 1-9 物理栅现象:在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时,烘干过程中,样品内出现了物理栅,它可以 妨碍水分从食品内部扩散到它的表层,这就是物理栅现象。 1-10 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压力等相同), 食品水分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即 aw= P/ P0, aw 表示水分活度。 1-11 总酸度:是指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 度以当量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 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 H 离子的浓度,准确地说是指 H 离子的活度,常用 pH 值表示。 °T:滴定 100 毫升牛乳样品消耗 0.1000N 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1-12 总碳水化合物%:总碳水化合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 无氮抽出物%:无氮抽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 1-13 淀粉乳:淀粉在冷水中经搅拌后成为乳状悬浮液,叫作淀粉乳。 淀粉糊化:把淀粉乳加热,淀粉粒吸水膨胀,生成粘度很大的淀粉糊,就是淀粉的糊化。 1-14 膳食纤维:从营养学角度上看,总碳水化合物分为两大类,即有效碳水化合物和无效 碳水化合物,后者又称膳食纤维,是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细菌不能加以消化、 分解而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包括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 生物工程设备 1-1 筛面利用系数:是指整个筛面上筛孔所占面积与筛面总面积之比。 1-2 湿法粉碎:即被处理的原料在悬浮于载体液流中进行磨碎。 1-3 空穴学说:因高压作用使料液高速流过均质阀缝隙处时,造成相当于高频 振动,在瞬间引起空穴现象,使脂肪球碎裂。 1-4 电渗析:指使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 液中的离子有选择地透过离子交换膜所进行的定向迁移过程。 1-5 导程角:打浆机中刮板对称安装于轴的两侧与打浆机轴线的夹角。 1-6 对流混合:由于混合机工作部件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所有离子在混合 机内从一处向另一处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转移产生整体的流动
1-7扩散混合:对于互不相溶性组分的粉粒子,在混合过程中以单个粒子为单 元向四周移动,使各组分的粒子先在局部范围内扩散,达到均匀分布。 从大量有价值的液体中除去少量极细小质点的过滤】 1-9均质:由于三柱塞往复泵的高压作用,使液流中的脂肪球和均质阀发生高 速撞击现象,因而使料液中的脂肪球碎裂。 1-10深层过滤:从液中除去少量不溶性固体的过滤。 1-11撞击学说:物料颗粒以高流速撞击均质阀壁,从而使颗粒细碎 1-12 滤饼过滤含大量不溶性固体的悬浮液的过 114 分离因数:物料受到的离心力与重力之比,也等于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 度之比。 1-15内热性干燥:在能量场下以微波、红外线、高频电场使被干燥物体产生分 子运动而达到传热目的的干操方法。 1-16离心沉降: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再无孔的转鼓内分离,轻粒子处于容器中 心,重粒子 处于容器器型 1-17外热性干燥:用蒸汽、热空气以及加热接触式等方法是热交换对物料有外 到内进行的干燥方法 1-18离心分离:对于鼓壁上无孔,且分离的是乳浊液,则两种液体按轻重分层, 重者在外,轻者在内,各自从适当位置引出」 1-19 压缩比:指进料端第一个螺旋槽容积与最后一个螺旋槽容积之比。 1-20 离心过滤:在有孔的转鼓内,分离浮浊液。 代谢控制发酵 1-1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化学方法,人为地在脱氧 核苷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 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1-2代谢工程:指应用重组DNA技术和应用分析生物学相关的遗传学手段进 行有精确目标的遗传操作,改变酶的功能或输送体系的功能,甚至产能系统的功 能,以改进细胞某些方面的代谢活性的整套操作工作(包括代谢分析、代谢设计、 遗传操作、目的代谢活性的实现)。 1-3 酶的诱导 环境物质促使微生物细胞中合成酶蛋白的现象 酶的阻遏:在某代谢途径中,当末端产物过量时,微生物的调节体系就会 阻止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谢,减少 未端产物生成的现象。 1-4操纵子:一组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它们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 三部分组成: 操纵基因:是位 于启动基因相结构基因之间的碱基序列,它能与阻遏物相 结合,以此来决定结构基因的转录能否进行。 1-5末端代谢产物阻遏: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 (反馈)阻逼。 分解代谢物阻遏:由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引起酶合成 的(反馈)阻遏 萄糖效: 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碳源(葡萄糖和其他)时,利 用快的底物(葡萄糖)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的现象。 1-7脱敏作用:变构酶经特定处理后,不丧失酶活性而失去对变构效应物的敏
1-7 扩散混合:对于互不相溶性组分的粉粒子,在混合过程中以单个粒子为单 元向四周移动,使各组分的粒子先在局部范围内扩散,达到均匀分布。 1-8 微滤:从大量有价值的液体中除去少量极细小质点的过滤。 1-9 均质:由于三柱塞往复泵的高压作用,使液流中的脂肪球和均质阀发生高 速撞击现象,因而使料液中的脂肪球碎裂。 1-10 深层过滤:从液中除去少量不溶性固体的过滤。 1-11 撞击学说:物料颗粒以高流速撞击均质阀壁,从而使颗粒细碎。 1-12 滤饼过滤含大量不溶性固体的悬浮液的过滤。 1-14 分离因数:物料受到的离心力与重力之比,也等于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 度之比。 1-15 内热性干燥:在能量场下以微波、红外线、高频电场使被干燥物体产生分 子运动而达到传热目的的干燥方法。 1-16 离心沉降: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再无孔的转鼓内分离,轻粒子处于容器中 心,重粒子处于容器器壁。 1-17 外热性干燥:用蒸汽、热空气以及加热接触式等方法是热交换对物料有外 到内进行的干燥方法 1-18 离心分离:对于鼓壁上无孔,且分离的是乳浊液,则两种液体按轻重分层, 重者在外,轻者在内,各自从适当位置引出。 1-19 压缩比:指进料端第一个螺旋槽容积与最后一个螺旋槽容积之比。 1-20 离心过滤 :在有孔的转鼓内,分离浮浊液。 代谢控制发酵 1-1 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化学方法,人为地在脱氧 核苷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 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1-2 代谢工程:指应用重组 DNA 技术和应用分析生物学相关的遗传学手段进 行有精确目标的遗传操作,改变酶的功能或输送体系的功能,甚至产能系统的功 能,以改进细胞某些方面的代谢活性的整套操作工作(包括代谢分析、代谢设计、 遗传操作、目的代谢活性的实现)。 1-3 酶的诱导:环境物质促使微生物细胞中合成酶蛋白的现象; 酶的阻遏:在某代谢途径中,当末端产物过量时,微生物的调节体系就会 阻止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谢,减少 未端产物生成的现象。 1-4 操纵子:一组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它们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 三部分组成; 操纵基因:是位于启动基因相结构基因之间的碱基序列,它能与阻遏物相 结合,以此来决定结构基因的转录能否进行。 1-5 末端代谢产物阻遏: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 (反馈)阻遏。 分解代谢物阻遏:由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引起酶合成 的(反馈)阻遏。 1-6 葡萄糖效应: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碳源(葡萄糖和其他)时,利 用快的底物(葡萄糖)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的现象。 1-7 脱敏作用:变构酶经特定处理后,不丧失酶活性而失去对变构效应物的敏
成性 1一8能荷调节:即四斯德效应的本质,厌氧条件下整母菌讲行西结发酵,葡萄 糖的消耗速度很快: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糖的消耗速度较低 酒精产量也降低 1-9协同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该途径的第 个酶才会受到反馈阻遏或反馈抑制。 合作反馈抑制:该体系中的末端产物都有较弱的独立控制作用。当所有的 末端产物同时过剩时,会导致增效的阻遏或抑制,即具阻遏或抑制的程度比这些 未端产物各 自独立过量时的总和 要大 又称为增效反馈控制 1-10 累积反馈抑制:酶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都独立于其他末端产物,以一定 百分比控制该途径第一个共同的酶所催化的反应。 1-11顺序反馈抑制:接对第一个共同的酶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未端产物,而是 分支点上的中间产物。 1-12 反馈抑制:终产物对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的控制 反馈阻遏 终 产物对代谢途径中 海合成的控制 1-13营养缺陷型菌株:指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 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 才能生长的突变型菌株。 渗漏突变株:指遗传性造碍不完全的缺路型。由干这种突变是使它的其 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完全丧失,因此,渗漏缺陷型能够少量地合成某一种代谢 最终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少量的生长。 1-14代谢互锁:指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似乎是受一种完全无关的终产物的控 制,它只是在较高浓度下才发生,而且这种抑制(阻遏)作用是部分性的,不完全 的。 1-15诱变: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 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无 DNA)的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 化,然后通过目的选择标记设法从群体中筛选出少数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的过 程。 诱变剂:能够显著地提高突变顿率的理化因素 16原生质融合: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融合为一个新细胞,属于细胞工 程 1-17转导: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而将供体菌的部分DNA导入受体菌中,从 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化:相当大的游离的供体细胞的DNA片段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内, 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 1-l8基因工程:指重组DNA技术的 业化设计 与应用 包 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 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消或细胞的大规摸培养以及基因 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 1-1生物亲和作用:生物物质具有识别特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这种 能力具有排他性。即: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质非常接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 某一种分子相结合。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称为生物亲和作用
感性。 1-8 能荷调节:即巴斯德效应的本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葡萄 糖的消耗速度很快;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糖的消耗速度较低, 洒精产量也降低。 1-9 协同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该途径的第一 个酶才会受到反馈阻遏或反馈抑制。 合作反馈抑制:该体系中的末端产物都有较弱的独立控制作用。当所有的 末端产物同时过剩时,会导致增效的阻遏或抑制,即具阻遏或抑制的程度比这些 末端产物各自独立过量时的总和还要大,又称为增效反馈控制。 1-10 累积反馈抑制:酶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都独立于其他末端产物,以一定 百分比控制该途径第一个共同的酶所催化的反应。 1-11 顺序反馈抑制:接对第—个共同的酶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未端产物,而是 分支点上的中间产物。 1-12 反馈抑制:终产物对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的控制。 反馈阻遏:终产物对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合成的控制。 1-13 营养缺陷型菌株:指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 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 才能生长的突变型菌株。 渗漏突变株:指遗传性障碍不完全的缺陷型。由于这种突变是使它的某一 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完全丧失,因此,渗漏缺陷型能够少量地合成某一种代谢 最终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少量的生长。 1-14 代谢互锁:指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似乎是受一种完全无关的终产物的控 制,它只是在较高浓度下才发生,而且这种抑制(阻遏)作用是部分性的,不完全 的。 1-15 诱变: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 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 化,然后通过目的选择标记设法从群体中筛选出少数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的过 程。 诱变剂:能够显著地提高突变频率的理化因素。 1-16 原生质融合: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融合为一个新细胞,属于细胞工 程。 1-17 转导: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而将供体菌的部分 DNA 导入受体菌中,从 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化:相当大的游离的供体细胞的 DNA 片段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内, 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 象。 1-18 基因工程:指重组 DNA 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 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 组 DNA 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 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 1-1 生物亲和作用:生物物质具有识别特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这种 能力具有排他性。即: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质非常接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 某一种分子相结合。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称为生物亲和作用
1-2双水相体系(ATPS):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亲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 置,这些亲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为聚合物 不相容性。由于这些绝活物都是以水作为溶剂,由此形成上述的两个相体系就称为双水相体 系。 13等电聚焦电泳(正):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的pH 下呈电中性,不发生泳动的特点进行电泳分离。 14反相微胶团茶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反胶团,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 散的亲水微环境,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或有机相 中发牛不可逆变性现兔 15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或亲和色谱):利用固相载体上的配基对目标组分所具有的专 的和可逆的亲和力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一种层析技术。 1-6反渗透:利用溶剂或溶质对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 17超临界萃取: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临界洱度和临界压力附近的条件状泰 下,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出待分离的组分。 1-8升华干燥:湿物料从冻结状态下除去水分,即水分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的干 燥过程。 19理论板当量高度正P):层析过程的理论板模型认为:溶质的分配平衡不能完成, 需要一定的柱高,即在此柱高内溶质在两相间达到一次平衡。通常将溶质达到一次分配平衡 的层析柱段称为一称理论板(rheoretical plate),该层析柱段的高度称为理论板当量高度 (height epuivalent to arheoretical plate HETp). 110模拟移动床:吸附剂床层固定不动,而连续不断地移动切换液相(包括料液和洗照 液)的入口和出口位置,以模拟固体吸附剂和液体逆流接触,产生与移动床相同的效果。它 可以实现连续操作,更有效发挥吸附剂和洗脱剂的作用 1-11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ort) 1-l2膨胀床(Expanded bed):膨胀床的床层上部安装有可调节床层高度的调节器,当 料从床底以高于吸附剂最小流化速度的流速输入时,吸附剂床层产生膨张,高度调节器上 升。膨胀床状态的床层高度一般为固定床状态的2一3倍,床层空隙率高,允许菌体细胞或 细胞片自由通过。 1-14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新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置,这些亲小性的 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之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 1-15电渗析技术的分离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 位差为推动力,将电解液中各组分分离。 酶工程 1-1固定化酶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1-2固定化细胞 固定在载体上并具有生活能力的细跑称为固定化细胞。 1-3包埋法固定化酶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固定化 酸。 1-4吸附法固定化酶
1-2 双水相体系(ATPS):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亲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 置,这些亲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为聚合物的 不相容性。由于这些绝活物都是以水作为溶剂,由此形成上述的两个相体系就称为双水相体 系。 1-3 等电聚焦电泳(IEF):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的 pH 下呈电中性,不发生泳动的特点进行电泳分离。 1-4 反相微胶团萃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反胶团,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 散的亲水微环境,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或有机相 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现象。 1-5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或亲和色谱):利用固相载体上的配基对目标组分所具有的专一 的和可逆的亲和力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一种层析技术。 1-6 反渗透: 利用溶剂或溶质对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 1-7 超临界萃取: 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附近的条件状态 下,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出待分离的组分。 1-8 升华干燥:湿物料从冻结状态下除去水分,即水分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的干 燥过程。 1-9 理论板当量高度(HETP):层析过程的理论板模型认为:溶质的分配平衡不能完成, 需要一定的柱高,即在此柱高内溶质在两相间达到一次平衡。通常将溶质达到一次分配平衡 的层析柱段称为一称理论板(rheoretical plate),该层析柱段的高度称为理论板当量高度 (height epuivalent to arheoretical plate,HETP)。 1-10 模拟移动床:吸附剂床层固定不动,而连续不断地移动切换液相(包括料液和洗 脱 液)的入口和出口位置,以模拟固体吸附剂和液体逆流接触,产生与移动床相同的效果。它 可以实现连续操作,更有效发挥吸附剂和洗脱剂的作用。 1-11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ort)。 1-12 膨胀床(Expanded bed ):膨胀床的床层上部安装有可调节床层高度的调节器,当 料从床底以高于吸附剂 最小流化速度的流速输入时,吸附剂床层产生膨胀,高度调节器上 升。膨胀床状态的床层高度一般为固定床状态的 2~3 倍,床层空隙率高,允许菌体细胞或 细胞片自由通过。 1-14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新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置,这些亲小性的 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之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 1-15 电渗析技术的分离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 位差为推动力,将电解液中各组分分离。 酶工程 1-1 固定化酶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1-2 固定化细胞 固定在载体上并具有生活能力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 1-3 包埋法固定化酶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固定化 酶。 1-4 吸附法固定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