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焉。给予以审音律为主的词论以有力冲击。他在《赋概》中也有云:“赋当以真伪论,不 当以正变论。正而伪,不如变而正。”变风变雅,变之正也。《离骚》亦变之正也。'都 说明他的文学思想是比较解放的 刘煕载肯定苏轼、辛弃疾及其词作,乃至对陈亮、刘克壮、文天祥等作品也都作了 高度的评价,相反,对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柳永、周邦彦等词,虽然也赞赏它们 艺术形式的精美,但对他们的思想境界都感到有所不足,这与常州词派把虚无飘渺所谓 寄托硬塞到他们绮语之中而加以拔高的评价,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韦端已、冯正中诸家词,留连光景,惆怅自 怜,盖亦易飘扬于风雨者。若第论其吐属之美,又何加焉! 柳耆卿词,昔人比之杜诗,为其实说无表德也。余谓此论其体则然,若论其旨,少 陵恐不许之。 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於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 个“贞”字。 刘煕载并不反对言情之作,不过他主张抒写正当的感情而不取庸凡的艳情,他还不满足 于专写儿女私情,而认为小词也应有时代的风云气概。“词家先要辨得情字。《诗序》 言发乎情,《文赋》言诗缘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皆世 间极有情之人。流俗误以欲为情,欲长情消,患在世道。倚声一事,其小焉者也。刘熈 载的肯定“正”与反对'是以封建教义为指导的,所谓词家彀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儒雅 之內自有风流”,即流露浓厚的儒家正统观念,然而与一概排斥言情的道貌岸然者还有所 不同。 刘煕载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发表了不少较好的见解。他提倡情景交融,多种风格与表 现手法的结合,精心锻炼、戛戛独创而臻于自然天成:“词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 景情齐到,相间相融,各有其妙。”“昔人论词要如娇女步春。余为更当有以益之,日:如 异军特起,如天际真人。"词尚清空妥溜,昔人已言这矣。惟须妥溜中有奇创,清空中有 沈厚,才见本领。”词要恰好,粗不得,纤不得,硬不得,软不得。不然,非伧父即儿女 矣。黄鲁直跋东坡《卜算子》缺月挂疏桐γ一阕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 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余案: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包诸 所有;清,空诸所有也。词澹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古乐府中至语,本 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 籁矣。词中句与字,有似触着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着 之句也;宋景文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触着之字也。"诸如此类,他对词的艺术特征的 概括都颇具识罗,虽是论词,对于诗、文创作也都是有意义的 云:装楼点(基都)很得岁乙无全家连(入间诗 话》亟称其评周邦彦、史达祖词的周旨荡而史意贪"语为“令人解颐”;又转述其论南、北 宋词风之区别一段云:刘融斋熙载曰:北宋词用密亦疏、用隐亦亮、用沈亦快、用细亦 阔、用精亦浑。南宋只是掉转过来。可知此事自有公论。”"反映该书对后来词论的影响 谭献谭献(一八三二——九0一),初名定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举人,历任安徽歙县等地知县,晚年主湖北经心 书院。有《复堂类稿》。他能诗,工骈文,於词学尤有硏究,曾选录清人词为《箧中 词》。他的词论,散见于《箧中词》、周济《词辨》中的批语和《复堂日记》。他的弟 子徐珂于光绪庚子(一九00)辑成为《复堂词话》(本节引文见《复堂词话》,不另注 出处)。 谭献论词,继承与发展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的词学,他的选《箧中词》即是“以衍 张茗柯、周介存之学。他对清代词家陈维崧、浙派的朱彝尊、厉鹗及吴锡麒、郭黁等均 有所不满,认为他们各有成就,但分别存在粗率、琐碎、词藻堆砌、模仿因袭、轻薄浮 滑等缺点;他推许常州词派的提倡比兴寄托为端正了词体发展的方向,但他也指出常州焉。”给予以审音律为主的词论以有力冲击。他在《赋概》中也有云:“赋当以真伪论,不 当以正变论。正而伪,不如变而正。”“变风变雅,变之正也。《离骚》亦变之正也。”都 说明他的文学思想是比较解放的。 刘熙载肯定苏轼、辛弃疾及其词作,乃至对陈亮、刘克壮、文天祥等作品也都作了 高度的评价,相反,对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柳永、周邦彦等词,虽然也赞赏它们 艺术形式的精美,但对他们的思想境界都感到有所不足,这与常州词派把虚无飘渺所谓 寄托硬塞到他们绮语之中而加以拔高的评价,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韦端已、冯正中诸家词,留连光景,惆怅自 怜,盖亦易飘扬于风雨者。若第论其吐属之美,又何加焉! 柳耆卿词,昔人比之杜诗,为其实说无表德也。余谓此论其体则然,若论其旨,少 陵恐不许之。 周美成词,或称其无美不备。余谓论词莫先於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 个“贞”字。 刘熙载并不反对言情之作,不过他主张抒写正当的感情而不取庸凡的艳情,他还不满足 于专写儿女私情,而认为小词也应有时代的风云气概。“词家先要辨得情字。《诗序》 言‘发乎情’,《文赋》言‘诗缘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皆世 间极有情之人。流俗误以欲为情,欲长情消,患在世道。倚声一事,其小焉者也。”刘熙 载的肯定“正”与反对“欲”是以封建教义为指导的,所谓“词家彀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儒雅 之内自有风流”,即流露浓厚的儒家正统观念,然而与一概排斥言情的道貌岸然者还有所 不同。 刘熙载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发表了不少较好的见解。他提倡情景交融,多种风格与表 现手法的结合,精心锻炼、 戛戛独创而臻于自然天成:“词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 景情齐到,相间相融,各有其妙。”“昔人论词要如娇女步春。余为更当有以益之,曰:如 异军特起,如天际真人。”“词尚清空妥溜,昔人已言这矣。惟须妥溜中有奇创,清空中有 沈厚,才见本领。”“词要恰好,粗不得,纤不得,硬不得,软不得。不然,非伧父即儿女 矣。黄鲁直跋东坡《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阕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 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余案:词之大要,不外厚而清。厚,包诸 所有;清,空诸所有也。词澹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古乐府中至语,本 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 籁矣。词中句与字,有似触着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着 之句也;宋景文‘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触着之字也。”诸如此类,他对词的艺术特征的 概括都颇具识罗,虽是论词,对于诗、文创作也都是有意义的。 《艺概》涉及面很广,其词论很得批评家的推崇。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云:“兴化刘氏熙载所著《艺概》於词多洞微之言,而论东坡尤为深至。”王国维《人间诗 话》亟称其评周邦彦、史达祖词的“周旨荡而史意贪”语为“令人解颐”;又转述其论南、北 宋词风之区别一段云:“刘融斋熙载曰:‘北宋词用密亦疏、用隐亦亮、用沈亦快、用细亦 阔、用精亦浑。南宋只是掉转过来。’可知此事自有公论。”反映该书对后来词论的影响。 谭献 谭献(一八三二——一九0 一),初名定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举人,历任安徽歙县等地知县,晚年主湖北经心 书院。有《复堂类稿》。他能诗,工骈文,於词学尤有研究,曾选录清人词为《箧中 词》。他的词论,散见于《箧中词》、周济《词辨》中的批语和《复堂日记》。他的弟 子徐珂于光绪庚子(一九0 0)辑成为《复堂词话》(本节引文见《复堂词话》,不另注 出处)。 谭献论词,继承与发展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的词学,他的选《箧中词》即是“以衍 张茗柯、周介存之学”。他对清代词家陈维崧、浙派的朱彝尊、厉鹗及吴锡麒、郭麐等均 有所不满,认为他们各有成就,但分别存在粗率、琐碎、词藻堆砌、模仿因袭、轻薄浮 滑等缺点;他推许常州词派的提倡比兴寄托为端正了词体发展的方向,但他也指出常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