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发布时间:200806-19浏览次数2197 词论 近代词坛,继清代前中期一破元、明冷寂局面,而“中兴之后,扬波逐流,涌现出了中国 词学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在词学的理论总结和整理考订方面都有相当的成绩。其中谭献 的《复堂词话》、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及冯煦所辑的《宋 六十一名家词选》、王鹏运校刊的《四印斋所刻词》、朱祖谋编校的《彊村丛书》等都 名重一时,影响较大。这些编著大多沿着常州词派的道路,再作若干发展和折衷。此 外,如刘煕载的《艺概ˆ词曲概》、谢章铤的《赌棋山庄词话》等均能不囿门户之见,时 有独到之论。至王国维《人间词话》出,词学则融会中西,别开生面 刘熙载刘熙载(一八 八八一),字融斋,晚号寐崖子,江苏兴化人。道 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进土,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他的文学批 评著作《艺概》一书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 义概》六部分。实际上可以视作一部分体艺术史。《自叙》云:“顾或谓艺之条绪綦繁, 言艺者非至详不足以备道。虽然,欲极其详,详有极乎?若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 多,亦何必殚竭无馀,始足以明指要乎!是故余平昔言艺,好言其概,……,盖得其大 意,则小缺为无伤,且触类以引伸,安知显缺者非即隐备者哉!“说明其书命名原因和方 法,力求抓住重点,以概括其馀。本节介绍其论词部分,也体现了他的主要文学倾向 (引文见《艺概"词曲概》的,一般不另注出处)。 刘煕载和常州词派一样,推尊词体并注重寄托微婉的特徵 《说文》解《词》字曰:“意内而言外也。”徐锴《通论》曰:音內而言外,在音之内, 在言之外也。"“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按张惠言《词选》开端附会《说文解字》“词”字的定义以为词体争文坛地位和说明词的 思想艺术特点,刘煕载更引徐锴《说文解字通论》作补充。学者论词,能不再鄙为小 道,把它提高到与经史诗文同等地位,已是思想解放;但以训诂之学牵强附会,则又不 免迂腐。 值得注意的是刘熙载关于词体发展中“正”变的看法。自从《诗 》“风”雅有“正”变”之分,正统学者多崇“正抑变,而进步批评家则多肯定变"体的发 展,如叶燮《原诗》揭示诗变而仍不失其正”,为诗体的发展明确了合法地位。词论中也 有这样情况,对唐五代宋词,论者大都以温庭筠、周邦彦等的绮丽婉媚为宗,而视苏 轼、辛弃疾等豪放之作为非本色。这种本色论自然为历代不少敢于创造的词家所突破, 但依然居于正统的位置。张惠言《词选》高标追溯冈骚之旨,实仍受到本色之论的牢 笼,故所选以温派为多。周济《宋四家词选》以周邦彦、吴文英、王沂孙与辛弃疾并 列,意图调和,而最终评价仍有轩轾。刘煕载则明确指出,从词的起源看,晚唐五代婉 丽之风实为变调,而苏、辛之词,恰是返于正途: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晩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 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 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岀于温柔敦厚;世或以粗犷托苏、辛,固 宜有视苏、辛为别调者哉 这里举李白《忆秦娥》为词的源头,虽可商榷,此词是否李白所作还无定论。但考之唐 代民间词,本来不枸一格,偏尚婉丽之风,实为后起。刘煕载的说法是合乎词史发展 的。又词的本色论者,往往强调音律的特殊性,而刘煕载则认为:“词固必期合律, 然雅“颂合律,桑间"濮上亦未尝不合律也。律和声本於诗言志',可为专讲律者进一格词论 发布时间: 2008-06-19 浏览次数: 2197 词论 近代词坛,继清代前中期一破元、明冷寂局面,而“中兴”之后,扬波逐流,涌现出了中国 词学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在词学的理论总结和整理考订方面都有相当的成绩。其中谭献 的《复堂词话》、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及冯煦所辑的《宋 六十一名家词选》、王鹏运校刊的《四印斋所刻词》、朱祖谋编校的《彊村丛书》等都 名重一时,影响较大。这些编著大多沿着常州词派的道路,再作若干发展和折衷。此 外,如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谢章铤的《赌棋山庄词话》等均能不囿门户之见,时 有独到之论。至王国维《人间词话》出,词学则融会中西,别开生面。 刘熙载 刘熙载(一八一三——一八八一),字融斋,晚号寐崖子,江苏兴化人。道 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他的文学批 评著作《艺概》一书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 义概》六部分。实际上可以视作一部分体艺术史。《自叙》云:“顾或谓艺之条绪綦繁, 言艺者非至详不足以备道。虽然,欲极其详,详有极乎?若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 多,亦何必殚竭无馀,始足以明指要乎!是故余平昔言艺,好言其概,……盖得其大 意,则小缺为无伤,且触类以引伸,安知显缺者非即隐备者哉!”说明其书命名原因和方 法,力求抓住重点,以概括其馀。本节介绍其论词部分,也体现了他的主要文学倾向 (引文见《艺概•词曲概》的,一般不另注出处)。 刘熙载和常州词派一样,推尊词体并注重寄托微婉的特徵: 《说文》解《词》字曰:“意内而言外也。”徐锴《通论》曰:“音内而言外,在音之内, 在言之外也。”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按张惠言《词选》开端附会《说文解字》“词”字的定义以为词体争文坛地位和说明词的 思想艺术特点,刘熙载更引徐锴《说文解字通论》作补充。学者论词,能不再鄙为小 道,把它提高到与经史诗文同等地位,已是思想解放;但以训诂之学牵强附会,则又不 免迂腐。 值得注意的是刘熙载关于词体发展中“正”“变”的看法。自从《诗 经》“风”“雅”有“正”“变”之分,正统学者多崇“正”抑“变”,而进步批评家则多肯定“变”体的发 展,如叶燮《原诗》揭示“诗变而仍不失其正”,为诗体的发展明确了合法地位。词论中也 有这样情况,对唐五代宋词,论者大都以温庭筠、周邦彦等的绮丽婉媚为宗,而视苏 轼、辛弃疾等豪放之作为非本色。这种本色论自然为历代不少敢于创造的词家所突破, 但依然居于正统的位置。张惠言《词选》高标追溯风骚之旨,实仍受到本色之论的牢 笼,故所选以温派为多。周济《宋四家词选》以周邦彦、吴文英、王沂孙与辛弃疾并 列,意图调和,而最终评价仍有轩轾。刘熙载则明确指出,从词的起源看,晚唐五代婉 丽之风实为变调,而苏、辛之词,恰是返于正途: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 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 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于温柔敦厚;世或以粗犷托苏、辛,固 宜有视苏、辛为别调者哉! 这里举李白《忆秦娥》为词的源头,虽可商榷,此词是否李白所作还无定论。但考之唐 代民间词,本来不枸一格,偏尚婉丽之风,实为后起。刘熙载的说法是合乎词史发展 的。又词的本色论者,往往强调音律的特殊性,而刘熙载则认为:“词固必期合律, 然‘雅’‘颂’合律,‘桑间’‘濮上’亦未尝不合律也。‘律和声’本於‘诗言志’,可为专讲律者进一格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