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0年代末期中国和美国不论在面积、总产、单产上都较接近,但中国土地资源特别 是耕地远不及美国,因此发展的目标是在稳定现有面积基础上,学习英、荷、法等国的 经验,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十年来中国小麦单产提高较快,从1990年的3 17895kg/hm2发展到1999年394kghm2的水平 中国小麦解放初期平均公顷产量仅645kg,50~60年代发展缓慢,60~70年代发展 迅速,1970年平均公顷产量达1147.kg,70~80年代为高速发展阶段,平均公顷产量 由11475kg上升到1986年的3045kg,总产也由29250kt到90050kt,翻了两翻,年递 增118kg/hm2。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大,地区间产量水平很不平衡 即使在气候适宜的高产年份,全国小麦产量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以1985年资料分析,全 国0.29亿hm2麦田中,平均公顷产量超过3000kg水平的面积占全国的51.9%,低于3 000kg水平的占48.1%,其中公顷产量在1875~3000kg的面积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 29.1%,而3750kg以上的占25%。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小麦单产提高很快,显示着中国小 麦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潜力 此时间中国小麦生产在世界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50年代初期,中国小麦种植 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13.2%,单产是世界平均产量的698%,总产占世界小麦总产 量的927%,1989年上述比重相应为13.21%、127%%、1688%1999年上述比重相应 为13.54%、146.11%、1978%。以上说明我国小麦生产无论是在面积、单产和总产上都 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以90年与49年相比,面积扩大42.8%,单产提高4倍,总产量 增长了6.2倍。 第二节小麦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 、栽培小麦的起源和分类 栽培小麦和其它作物一样,由野生种进化而来,长久以来,许多学者为了开拓利用 自然界中的小麦遗传资源,对小麦的祖先、分布、进化和分类,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细胞 学的研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小麦的祖先 1.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或T. aegilopoides)染色体组A分布中心位于南 土耳其和北伊拉克与伊朗和叙利亚的邻近地区 2.拟斯卑尔脱小麦(T. speltoides)染色体组S分布中心在南土耳其、北叙利亚 和北伊拉克一带 3.粗山羊草(Ae, squarrosa或T. tauschii)染色体组D分布中心是伊朗、外高加 索附近及外里海。 4.野生二粒系( ild emmer)野生四倍体又分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野生二粒 小麦( T dicoccoides)染色体组AB分布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另一种是阿拉拉特小麦 ( Tararaticum)染色体组AG主要分布在格鲁吉亚与东土耳其的一些地区和伊朗、伊 拉克。阿拉拉特小麦的唯一栽培近亲是提摩菲维小麦(T. timopheevii),分布在格鲁吉亚 等地- - 4 80 年代末期中国和美国不论在面积、总产、单产上都较接近,但中国土地资源特别 是耕地远不及美国,因此发展的目标是在稳定现有面积基础上,学习英、荷、法等国的 经验,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十年来中国小麦单产提高较快,从 1990 年的 3 178.95kg/hm2 发展到 1999 年 3 945kg/hm2 的水平。 中国小麦解放初期平均公顷产量仅 645kg,50~60 年代发展缓慢,60~70 年代发展 迅速,1970 年平均公顷产量达 1 147.5kg,70~80 年代为高速发展阶段,平均公顷产量 由 1 147.5kg 上升到 1986 年的 3 045kg,总产也由 29 250kt 到 90 050kt,翻了两翻,年递 增 118kg/hm2。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大,地区间产量水平很不平衡, 即使在气候适宜的高产年份,全国小麦产量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以 1985 年资料分析,全 国 0.29 亿 hm2 麦田中,平均公顷产量超过 3 000kg 水平的面积占全国的 51.9%,低于 3 000kg 水平的占 48.1%,其中公顷产量在 1 875~3 000kg 的面积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 29.1%,而 3 750kg 以上的占 25%。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小麦单产提高很快,显示着中国小 麦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潜力。 此时间中国小麦生产在世界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50 年代初期,中国小麦种植 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 13.2%,单产是世界平均产量的 69.8%,总产占世界小麦总产 量的 9.27%,1989 年上述比重相应为 13.21%、127.9%、16.88%。1999 年上述比重相应 为 13.54%、146.11%、19.78%。以上说明我国小麦生产无论是在面积、单产和总产上都 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以 90 年与 49 年相比,面积扩大 42.8%,单产提高 4 倍,总产量 增长了 6.2 倍。 第二节 小麦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区划 一、栽培小麦的起源和分类 栽培小麦和其它作物一样,由野生种进化而来,长久以来,许多学者为了开拓利用 自然界中的小麦遗传资源,对小麦的祖先、分布、进化和分类,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细胞 学的研究。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小麦的祖先 1.野生一粒小麦(T .boeoticum 或 T .aegilopoides) 染色体组 A 分布中心位于南 土耳其和北伊拉克与伊朗和叙利亚的邻近地区。 2.拟斯卑尔脱小麦(T .speltoides) 染色体组 S 分布中心在南土耳其、北叙利亚 和北伊拉克一带。 3.粗山羊草(Ae .squarrosa 或 T .tauschii) 染色体组 D 分布中心是伊朗、外高加 索附近及外里海。 4.野生二粒系(Wild emmer) 野生四倍体又分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野生二粒 小麦(T .dicoccoides) 染色体组 AB 分布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另一种是阿拉拉特小麦 (T .araraticum) 染色体组 AG 主要分布在格鲁吉亚与东土耳其的一些地区和伊朗、伊 拉克。阿拉拉特小麦的唯一栽培近亲是提摩菲维小麦(T .timopheevii),分布在格鲁吉亚 等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