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的加工就是语文本身的现代化,应用方法的不断改革也是语文的现代化。民国初年制定国 语发音标准,就是最早对汉语本身的现代化加工。文体从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是书面语本 身的现代化。汉字从繁体改为简体,是汉字形体本身的现代化。注音方式从反切改为字母, 从汉字形式字母改为国家通用字母,是注音工具本身的现代化。语文本身在不断现代化。” 这是汉语得以历久延绵、活力勃发的最重要的内在机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汉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工作被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于21世纪之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为现代应用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运用标准化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现代应用 汉语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汉 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同时开始研制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于1984年10月公布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经过几年的实践与适当修改,1988年7月制定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实 施;它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国家标准规范,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使用的国际标准规范,其 主要内容是中文书写中的“词”和“词界”的确立。又经过近五年的实践,人们清醒地看 到了它的许多不足与局限。因为它只是单纯地考虑语音原则,基本上没有考虑历史原则和 识别原则,致使同音词难以区分,同形词或词形易混词相当多,造成了阅读上的不便,在 汉字的计算机拼音输入法中,用户对同音词的选择颇为麻烦,降低了输入效率。早在2002 年10月于河南开封市召开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上,教育部语言文字 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志伟先生就大声呼吁:要用语音、历史和识别三个正词 法原则相结合的方法来实施和完善现代应用汉语拼音正词法。事实再一次说明,我国语文 现代化的脚步是紧跟信息时代潮流的,这正是现代应用汉语不负信息时代的希望所在。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应用汉语的挑战 周有光先生说:“语言本身就是语文工具,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应用。”现代应用汉语在 信息时代主潮流中由弱势走向强势的应有目标:一是汉语规范化,二是汉字标准化,三是 覆盖大众化,四是信息处理大容量。要实现这些目标,汉语尚须克服不利因素,直面现代 信息技术的挑战 其一,使用汉语的人口虽然众多,但内部一致性差。表现之一,普通话和汉字标准化 的普及程度还相当不理想。导致方言分歧严重;对繁简字认同度不到位,使用混杂;在公 务、教学、交际等活动中,不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情况相当严重。表现之二,语文教 育教学改革滞后。影响一大批年轻人语言文字水平急剧下降;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国的加工就是语文本身的现代化,应用方法的不断改革也是语文的现代化。民国初年制定国 语发音标准,就是最早对汉语本身的现代化加工。文体从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是书面语本 身的现代化。汉字从繁体改为简体,是汉字形体本身的现代化。注音方式从反切改为字母, 从汉字形式字母改为国家通用字母,是注音工具本身的现代化。语文本身在不断现代化。” 这是汉语得以历久延绵、活力勃发的最重要的内在机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汉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工作被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于 21 世纪之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为现代应用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运用标准化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现代应用 汉语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国于 1982 年成立了汉 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同时开始研制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于 1984 年 10 月公布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经过几年的实践与适当修改,1988 年 7 月制定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实 施;它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国家标准规范,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使用的国际标准规范,其 主要内容是中文书写中的“词”和“词界”的确立。又经过近五年的实践,人们清醒地看 到了它的许多不足与局限。因为它只是单纯地考虑语音原则,基本上没有考虑历史原则和 识别原则,致使同音词难以区分,同形词或词形易混词相当多,造成了阅读上的不便,在 汉字的计算机拼音输入法中,用户对同音词的选择颇为麻烦,降低了输入效率。早在 2002 年 10 月于河南开封市召开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上,教育部语言文字 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志伟先生就大声呼吁:要用语音、历史和识别三个正词 法原则相结合的方法来实施和完善现代应用汉语拼音正词法。事实再一次说明,我国语文 现代化的脚步是紧跟信息时代潮流的,这正是现代应用汉语不负信息时代的希望所在。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应用汉语的挑战 周有光先生说:“语言本身就是语文工具,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应用。”现代应用汉语在 信息时代主潮流中由弱势走向强势的应有目标:一是汉语规范化,二是汉字标准化,三是 覆盖大众化,四是信息处理大容量。要实现这些目标,汉语尚须克服不利因素,直面现代 信息技术的挑战。 其一,使用汉语的人口虽然众多,但内部一致性差。表现之一,普通话和汉字标准化 的普及程度还相当不理想。导致方言分歧严重;对繁简字认同度不到位,使用混杂;在公 务、教学、交际等活动中,不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情况相当严重。表现之二,语文教 育教学改革滞后。影响一大批年轻人语言文字水平急剧下降;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