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现代应用汉语与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1、现代应用汉语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机遇和挑战 2、积极普及普通话与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结合为用 3、提高全民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的能力,开展全民读书运动 4、研究并确立汉语的国际传播战略,努力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5、大众传播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教育思考 教学难点:1、提高全民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的能力,开展全民读书运动 2、加快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全方位建设基于网络的数据库 3、大众传播中的语言文字应用发展及其趋势 现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促使社会向信息化大 步迈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在语言文字层面,建立了全新的人机关系,人类社会文 明建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 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建立了现代化的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 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信息得以发挥最大效能,社会组织、成员相互沟通的时间缩到 最小,空间扩到最大,而且正进行着发展、创新的不懈努力。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的视角,关注和研究现代应用汉语与信息时代的诸多关系问题,成为新时期《现代应用汉 语》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本章就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现代应用汉语 发展与传播的基本实践讲三个问题:一是信息时代中的现代应用汉语;二是信息时代的现 代应用汉语对策;三是大众传媒中的汉语言文字应用。旨在帮助师范、文秘类及其他与语 言文字运用相关专业的同学自觉提高运用现代技术处理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即学会运 用多媒体说话。 第一节信息时代中的现代应用汉语 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又担负着继承、创造、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 这样,现代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高新技术,而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点。世界各国在“与 国际接轨”的行为中,莫不在发展国际化的信息技术的同时,把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中的语 言文化特点,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以其民族语言文字改革、创造、规范 运用与传播为突破口。大而言之,这个“突破口”涉及到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弘扬,规定着 语文现代化的走向;小而言之,也直接影响到大众传媒领域产业建设规模、产品制作的质
第七章 现代应用汉语与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1、现代应用汉语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机遇和挑战 2、积极普及普通话与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结合为用 3、提高全民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的能力,开展全民读书运动 4、研究并确立汉语的国际传播战略,努力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 5、大众传播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教育思考 教学难点:1、提高全民使用《汉语拼音方案》的能力,开展全民读书运动 2、加快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全方位建设基于网络的数据库 3、大众传播中的语言文字应用发展及其趋势 现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促使社会向信息化大 步迈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在语言文字层面,建立了全新的人机关系,人类社会文 明建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 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建立了现代化的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 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信息得以发挥最大效能,社会组织、成员相互沟通的时间缩到 最小,空间扩到最大,而且正进行着发展、创新的不懈努力。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的视角,关注和研究现代应用汉语与信息时代的诸多关系问题,成为新时期《现代应用汉 语》课程不可或缺的内容。本章就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现代应用汉语 发展与传播的基本实践讲三个问题:一是信息时代中的现代应用汉语;二是信息时代的现 代应用汉语对策;三是大众传媒中的汉语言文字应用。旨在帮助师范、文秘类及其他与语 言文字运用相关专业的同学自觉提高运用现代技术处理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即学会运 用多媒体说话。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中的现代应用汉语 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又担负着继承、创造、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 这样,现代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高新技术,而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点。世界各国在“与 国际接轨”的行为中,莫不在发展国际化的信息技术的同时,把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中的语 言文化特点,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并以其民族语言文字改革、创造、规范 运用与传播为突破口。大而言之,这个“突破口”涉及到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弘扬,规定着 语文现代化的走向;小而言之,也直接影响到大众传媒领域产业建设规模、产品制作的质
量与传播效率。 、现代应用汉语所处的信息时代背景 现代语言学、文化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字既是信息、知识、理性经验、文化的 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借助 其主体语言文字一一汉语、汉字得以传承下来、传播开去。尤其是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具 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更具有超越方言的优点,很稳定地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极大地拓 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和时间,对记载、继承、传播中华文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代中国各行各 业使用的计算机都可以处理汉字,因特网也可以传输汉字,汉字信息处理己成为计算机系 统的基本功能。计算机借此进入中国社会,以飞跃的速度推动着普及。据有关部门统计: 1997年10月到2002年7月6年间,中国互联网在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数发展状况如 下表所示: 项目 较前次统计增长 互联网在上网 上网用户 年月 计算机(万台) (万户) 1997年10月 29.9 1998年6月 54.2 117.5 A:81.23B:89.5 1998年12月 74.7 210 A:38 78.7 1999年6月 400 A:95.4B:90.5 1999年12月 350 890 A:139.7B:122.5 2000年6月 650 1690 A:85.7B:89.9 2000年12月 892 2250 A:37.2B:33.1 2001年6月 1002 2650 A:12.3B:18 2001年12月 1254 3370 A:25.1B:27.2 2002年6月 1613 4580 A:28.6B:35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相当迅猛,世纪之交的半年是成倍增长。2002年 6月底的上网主机数、上网用户数分别是1997年10月底的54倍、72倍。从绝对数量看 正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十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继续保持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势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到农村、进家庭已不是
量与传播效率。 一、现代应用汉语所处的信息时代背景 现代语言学、文化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字既是信息、知识、理性经验、文化的 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借助 其主体语言文字——汉语、汉字得以传承下来、传播开去。尤其是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具 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更具有超越方言的优点,很稳定地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极大地拓 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和时间,对记载、继承、传播中华文化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当代中国各行各 业使用的计算机都可以处理汉字,因特网也可以传输汉字,汉字信息处理已成为计算机系 统的基本功能。计算机借此进入中国社会,以飞跃的速度推动着普及。据有关部门统计: 1997 年 10 月到 2002 年 7 月 6 年间,中国互联网在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数发展状况如 下表所示: 项 目 年 月 A 互联网在上网 计算机(万台) B 上网用户 (万户) 较前次统计增长 % 1997 年 10 月 29.9 62 1998 年 6 月 54.2 117.5 A:81.23 B:89.5 1998 年 12 月 74.7 210 A : 38 B : 78.7 1999 年 6 月 146 400 A:95.4 B:90.5 1999 年 12 月 350 890 A:139.7 B:122.5 2000 年 6 月 650 1690 A:85.7 B:89.9 2000 年 12 月 892 2250 A:37.2 B:33.1 2001 年 6 月 1002 2650 A:12.3 B:18 2001 年 12 月 1254 3370 A:25 .1 B:27 .2 2002 年 6 月 1613 4580 A:28 .6 B:35 .9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相当迅猛,世纪之交的半年是成倍增长。2002 年 6 月底的上网主机数、上网用户数分别是 1997 年 10 月底的 54 倍、72 倍。从绝对数量看, 正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十五”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继续保持快速、稳定、持续发展 势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到农村、进家庭已不是
什么奢望。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汉语在虚拟空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网 上的汉语使用量逐年增长,中国的信息化正在大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毫无疑问,“十一五” 期间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同时, 计算机设备与使用的高科技含量必呈与日俱增态势,信息技术在社会进步的作用下,对语 言的诉求必然集中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以提高词汇 再生力,制作与传播简洁化、高速化,语词、文字使用更加规范化为主要目标,从新的更 高层次显示其民族文化本质特点;二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人,必须在新的层次上重新建立语 言文字素养水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结构。如信息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在把英语作为国语的 同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开设了汉语应用水平级别考试,在国民学校教育中大面积开 设汉语课。美国的这一作法具有战略性、前卫性。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与华人来往 打交道。应该说美国的战略家、国家最高决策层乃至广大公民,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 下的现代应用汉语已经显示了强劲的活力,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专家周有光先生,在他96岁高龄时仍 精辟指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谈,全世界的语言结构有三个层次,最高一层是国际共 同语,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共同语,第三个层次是民间语言,即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信息 时代的每个人,不单单是一个国家公民,还应该是世界公民。在特定的国度里,每个人生 下来从母亲那里学的是方言,上学则用国家共同语;在世界性的交流活动中,则须掌握事 实上的国际共同语一一英语。当今世界的每个人“是生活在两个‘双语言’时代”。这就为 信息时代的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语言文字修养提出了这样三点理性思考:一是学好英语是现 代中国人应有的选择,它将极大地改善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进而增强现代中国人对信息时 代的适应性;二是学好现代应用汉语是现代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由语言强国到强国 语言,这是中华民族在信息时代的国家共同语的价值取向;三是不要轻易对民间语言(主 要指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说“不”。如“电脑”、“手机”等来自中国民间,较英语或汉语 音译词、意译词毫不逊色而别具风采,在计算机信息库中应有它们的固定位置 综上所述,当今语言文化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的诸多特点可作这样一些概括 其一,从某种意义说,信息时代是人类社会数字技术发明与应用的最积极反映,利用 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交换、检索以及各种再加工,是其主要特 其二,信息时代,使人类大数量、快速度、高质量地处理信息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 信息将逐渐成为生活的凭借和生产的资本,信息处理的水平常常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什么奢望。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汉语在虚拟空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网 上的汉语使用量逐年增长,中国的信息化正在大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毫无疑问,“十一五” 期间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同时, 计算机设备与使用的高科技含量必呈与日俱增态势,信息技术在社会进步的作用下,对语 言的诉求必然集中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以提高词汇 再生力,制作与传播简洁化、高速化,语词、文字使用更加规范化为主要目标,从新的更 高层次显示其民族文化本质特点;二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人,必须在新的层次上重新建立语 言文字素养水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结构。如信息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在把英语作为国语的 同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开设了汉语应用水平级别考试,在国民学校教育中大面积开 设汉语课。美国的这一作法具有战略性、前卫性。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与华人来往 打交道。应该说美国的战略家、国家最高决策层乃至广大公民,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 下的现代应用汉语已经显示了强劲的活力,且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专家周有光先生,在他 96 岁高龄时仍 精辟指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谈,全世界的语言结构有三个层次,最高一层是国际共 同语,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共同语,第三个层次是民间语言,即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信息 时代的每个人,不单单是一个国家公民,还应该是世界公民。在特定的国度里,每个人生 下来从母亲那里学的是方言,上学则用国家共同语;在世界性的交流活动中,则须掌握事 实上的国际共同语——英语。当今世界的每个人“是生活在两个‘双语言’时代”。这就为 信息时代的每个中国人应有的语言文字修养提出了这样三点理性思考:一是学好英语是现 代中国人应有的选择,它将极大地改善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进而增强现代中国人对信息时 代的适应性;二是学好现代应用汉语是现代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由语言强国到强国 语言,这是中华民族在信息时代的国家共同语的价值取向;三是不要轻易对民间语言(主 要指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说“不”。如“电脑”、“手机”等来自中国民间,较英语或汉语 音译词、意译词毫不逊色而别具风采,在计算机信息库中应有它们的固定位置。 综上所述,当今语言文化发展的信息时代背景的诸多特点可作这样一些概括: 其一,从某种意义说,信息时代是人类社会数字技术发明与应用的最积极反映,利用 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交换、检索以及各种再加工,是其主要特 征。 其二,信息时代,使人类大数量、快速度、高质量地处理信息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 信息将逐渐成为生活的凭借和生产的资本,信息处理的水平常常代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文化进步的水平,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跃居国民经济中的首要地位,其中 语言文化产品占重要比例。 其三,信息技术对人类语言生活、语言文化建设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影响。从语言 文化生态结构上看,一是语言更为不公平,二是大量语言发生生存危机,英语是超级庞然 大物。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至2001年,78%的网上语言是英语,世界其他语言只占网络语 言的22%。从语言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上看,现代信息技术为语言文化建设与改革提供了 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已由现实空间拓展到虚拟空 间,而虚拟空间正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置语言文化于全新的生态环境里。主动适应新的生 态环境,积极探索生存、发展机制,已成为世界各大语种的语言文化从内部深化改革、锐 意创新、加速优化的驱动力。 其四,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现代信息技术之所以以迅猛的速度追赶世界先 进水平,不只是得力于政治制度的优越和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更得力于汉语言文化建设 中长达百多年的推广普通话、正确的语言文字改革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的全民教 育事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行不悖的价值取向、汉字记录文化与传播文化的稳定性功 能及巨大潜力。但是摆在中国人面前有两大任务:一是要加强汉语、汉字改革工作,加快 语言现代化进程,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二是要从规模 和内涵上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适应汉语、汉字发展的态势与规律。 现代应用汉语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汉语是现代信息技术给以深刻影响的大语种之一。因其固有的优势及不可回避的相当 大的危机,使之成为对当今世界发生影响越来越大的语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应 用汉语显示出强劲的优势,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与良好的改革、优化 机遇;但因其相对于英语文化而存在的汉字难认、难读、难解、难写、难査、难记等“六 难”问题,导致诸多不适应问题的产生,而面临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的严峻挑战。 对此,作为我国每个语言文字教育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应率先持有清醒的认识,自觉地 升华各自的语言文字示范行为。 (一)现代应用汉语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劲优势 部世界文明史表明:语言文字的生命力,取决于它所服务的民族、国家的人口,它 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传承繁荣活力,它所流布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它内部具有的适 需应变的机制。汉语言文字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充满自信地跨入信息时代,仍那样“激 扬文字,挥斥方遒”,琳漓尽致地发挥着它固有的文化能力,促使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讲汉
文化进步的水平,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跃居国民经济中的首要地位,其中 语言文化产品占重要比例。 其三,信息技术对人类语言生活、语言文化建设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影响。从语言 文化生态结构上看,一是语言更为不公平,二是大量语言发生生存危机,英语是超级庞然 大物。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至 2001 年,78%的网上语言是英语,世界其他语言只占网络语 言的 22%。从语言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上看,现代信息技术为语言文化建设与改革提供了 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生活已由现实空间拓展到虚拟空 间,而虚拟空间正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置语言文化于全新的生态环境里。主动适应新的生 态环境,积极探索生存、发展机制,已成为世界各大语种的语言文化从内部深化改革、锐 意创新、加速优化的驱动力。 其四,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现代信息技术之所以以迅猛的速度追赶世界先 进水平,不只是得力于政治制度的优越和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更得力于汉语言文化建设 中长达百多年的推广普通话、正确的语言文字改革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蓬勃发展的全民教 育事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行不悖的价值取向、汉字记录文化与传播文化的稳定性功 能及巨大潜力。但是摆在中国人面前有两大任务:一是要加强汉语、汉字改革工作,加快 语言现代化进程,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良好的语言文化环境;二是要从规模 和内涵上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适应汉语、汉字发展的态势与规律。 二、现代应用汉语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汉语是现代信息技术给以深刻影响的大语种之一。因其固有的优势及不可回避的相当 大的危机,使之成为对当今世界发生影响越来越大的语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应 用汉语显示出强劲的优势,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与良好的改革、优化 机遇;但因其相对于英语文化而存在的汉字难认、难读、难解、难写、难查、难记等“六 难”问题,导致诸多不适应问题的产生,而面临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的严峻挑战。 对此,作为我国每个语言文字教育者、语言文字工作者,应率先持有清醒的认识,自觉地 升华各自的语言文字示范行为。 (一)现代应用汉语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劲优势 一部世界文明史表明:语言文字的生命力,取决于它所服务的民族、国家的人口,它 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传承繁荣活力,它所流布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它内部具有的适 需应变的机制。汉语言文字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充满自信地跨入信息时代,仍那样“激 扬文字,挥斥方遒”,琳漓尽致地发挥着它固有的文化能力,促使现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讲汉
语的疆域和华人圈内,构建了一种别具风格的人机之间、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形成网 络的计算机之间初步和谐务实的关系,一方面得力于它原本已有强劲优势,另一方面借助 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它充分发挥自己的巨大潜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其一,人口优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海内外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15亿,是世界上 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以讲普通话论,中国推广普通话工作已往前迈出一大步,原来 是“推广普通话”,现在是“普及普通话”’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世界范围内,能讲普通话 的人有5亿多,占全部华人的三分之一,尽管比全世界能讲英语的10亿人口少许多,但其 语言规范化水平已大大显示了作为大语种的人口优势。 其二,文化优势。汉语所负载的悠久中华文化,是对世界充满魅力的优秀文化。由汉 字记载、传承的中华民族古代典籍瀚如烟海,博大精深;她所积淀的文明精髓、文化传统、 民族精神等,举世景仰。景仰之余,人们不得不惊叹汉语、汉字的巨大功能。汉语借助现 代信息技术,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传播了自己。 其三,潜在经济优势。这有两个认识层面:一是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正 在充满信心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和平崛起”为经济强国。当今世界,讲英语的国 家和地区,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与她保持良好的沟通,而以语言文字信 息交流为最主要的沟通形式,选择汉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事在必须。可以这样说: 经济的腾飞,必然带动汉语普通话的普及。周有光先生指出:“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在向 上发展,普通话将在全世界华人中间普及开来,迟早要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语言。”二是 从现代应用汉语潜在的经济价值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改革开放 不断开拓新局面,汉语言信息技术和语言产业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经济新的快速增长点。汉 语不仅是中华民族“软国力”的核心,而且是构成“硬国力”的重要方面。汉语所具有的 重要的经济意义,已引起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如美国、韩国、日本、 朝鲜、越南等国家纷纷把汉语作为主要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其四,主动改革优势。作为汉语改革的推动者和历史见证人的语言文字学专家周有光 先生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有人叫国语,叫什么都没有关系,我们已经努力了一百年了 正式推广国语是民国元年开始的,特别是1918年,公布了注音字母,规范了当时的国语 这在中国语言史上是一件大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于建国伊始即高度重视汉语 言文字改革工作。经过广大语言文字教育者、语言文字工作者、语言学专家长期不懈努力, 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汉字整理与标准化工作等均取得骄人成绩, 为汉语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领域,诚如周有光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对语文工具进行规范化
语的疆域和华人圈内,构建了一种别具风格的人机之间、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形成网 络的计算机之间初步和谐务实的关系,一方面得力于它原本已有强劲优势,另一方面借助 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它充分发挥自己的巨大潜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其一,人口优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海内外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 15 亿,是世界上 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以讲普通话论,中国推广普通话工作已往前迈出一大步,原来 是“推广普通话”,现在是“普及普通话”,据有关专家估计,在世界范围内,能讲普通话 的人有 5 亿多,占全部华人的三分之一,尽管比全世界能讲英语的 10 亿人口少许多,但其 语言规范化水平已大大显示了作为大语种的人口优势。 其二,文化优势。汉语所负载的悠久中华文化,是对世界充满魅力的优秀文化。由汉 字记载、传承的中华民族古代典籍瀚如烟海,博大精深;她所积淀的文明精髓、文化传统、 民族精神等,举世景仰。景仰之余,人们不得不惊叹汉语、汉字的巨大功能。汉语借助现 代信息技术,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传播了自己。 其三,潜在经济优势。这有两个认识层面:一是作为正在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正 在充满信心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和平崛起”为经济强国。当今世界,讲英语的国 家和地区,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与她保持良好的沟通,而以语言文字信 息交流为最主要的沟通形式,选择汉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事在必须。可以这样说: 经济的腾飞,必然带动汉语普通话的普及。周有光先生指出:“中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在向 上发展,普通话将在全世界华人中间普及开来,迟早要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语言。”二是 从现代应用汉语潜在的经济价值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改革开放 不断开拓新局面,汉语言信息技术和语言产业正在成为当今中国经济新的快速增长点。汉 语不仅是中华民族“软国力”的核心,而且是构成“硬国力”的重要方面。汉语所具有的 重要的经济意义,已引起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如美国、韩国、日本、 朝鲜、越南等国家纷纷把汉语作为主要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其四,主动改革优势。作为汉语改革的推动者和历史见证人的语言文字学专家周有光 先生说:“我们推广普通话,有人叫国语,叫什么都没有关系,我们已经努力了一百年了。 正式推广国语是民国元年开始的,特别是 1918 年,公布了注音字母,规范了当时的国语, 这在中国语言史上是一件大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于建国伊始即高度重视汉语 言文字改革工作。经过广大语言文字教育者、语言文字工作者、语言学专家长期不懈努力, 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简化汉字、汉字整理与标准化工作等均取得骄人成绩, 为汉语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领域,诚如周有光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对语文工具进行规范化
的加工就是语文本身的现代化,应用方法的不断改革也是语文的现代化。民国初年制定国 语发音标准,就是最早对汉语本身的现代化加工。文体从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是书面语本 身的现代化。汉字从繁体改为简体,是汉字形体本身的现代化。注音方式从反切改为字母, 从汉字形式字母改为国家通用字母,是注音工具本身的现代化。语文本身在不断现代化。” 这是汉语得以历久延绵、活力勃发的最重要的内在机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汉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工作被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于21世纪之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为现代应用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运用标准化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现代应用 汉语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汉 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同时开始研制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于1984年10月公布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经过几年的实践与适当修改,1988年7月制定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实 施;它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国家标准规范,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使用的国际标准规范,其 主要内容是中文书写中的“词”和“词界”的确立。又经过近五年的实践,人们清醒地看 到了它的许多不足与局限。因为它只是单纯地考虑语音原则,基本上没有考虑历史原则和 识别原则,致使同音词难以区分,同形词或词形易混词相当多,造成了阅读上的不便,在 汉字的计算机拼音输入法中,用户对同音词的选择颇为麻烦,降低了输入效率。早在2002 年10月于河南开封市召开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上,教育部语言文字 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志伟先生就大声呼吁:要用语音、历史和识别三个正词 法原则相结合的方法来实施和完善现代应用汉语拼音正词法。事实再一次说明,我国语文 现代化的脚步是紧跟信息时代潮流的,这正是现代应用汉语不负信息时代的希望所在。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应用汉语的挑战 周有光先生说:“语言本身就是语文工具,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应用。”现代应用汉语在 信息时代主潮流中由弱势走向强势的应有目标:一是汉语规范化,二是汉字标准化,三是 覆盖大众化,四是信息处理大容量。要实现这些目标,汉语尚须克服不利因素,直面现代 信息技术的挑战 其一,使用汉语的人口虽然众多,但内部一致性差。表现之一,普通话和汉字标准化 的普及程度还相当不理想。导致方言分歧严重;对繁简字认同度不到位,使用混杂;在公 务、教学、交际等活动中,不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情况相当严重。表现之二,语文教 育教学改革滞后。影响一大批年轻人语言文字水平急剧下降;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国
的加工就是语文本身的现代化,应用方法的不断改革也是语文的现代化。民国初年制定国 语发音标准,就是最早对汉语本身的现代化加工。文体从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是书面语本 身的现代化。汉字从繁体改为简体,是汉字形体本身的现代化。注音方式从反切改为字母, 从汉字形式字母改为国家通用字母,是注音工具本身的现代化。语文本身在不断现代化。” 这是汉语得以历久延绵、活力勃发的最重要的内在机制。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汉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工作被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于 21 世纪之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为现代应用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运用标准化等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现代应用 汉语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国于 1982 年成立了汉 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同时开始研制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于 1984 年 10 月公布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经过几年的实践与适当修改,1988 年 7 月制定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实 施;它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国家标准规范,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使用的国际标准规范,其 主要内容是中文书写中的“词”和“词界”的确立。又经过近五年的实践,人们清醒地看 到了它的许多不足与局限。因为它只是单纯地考虑语音原则,基本上没有考虑历史原则和 识别原则,致使同音词难以区分,同形词或词形易混词相当多,造成了阅读上的不便,在 汉字的计算机拼音输入法中,用户对同音词的选择颇为麻烦,降低了输入效率。早在 2002 年 10 月于河南开封市召开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上,教育部语言文字 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志伟先生就大声呼吁:要用语音、历史和识别三个正词 法原则相结合的方法来实施和完善现代应用汉语拼音正词法。事实再一次说明,我国语文 现代化的脚步是紧跟信息时代潮流的,这正是现代应用汉语不负信息时代的希望所在。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应用汉语的挑战 周有光先生说:“语言本身就是语文工具,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应用。”现代应用汉语在 信息时代主潮流中由弱势走向强势的应有目标:一是汉语规范化,二是汉字标准化,三是 覆盖大众化,四是信息处理大容量。要实现这些目标,汉语尚须克服不利因素,直面现代 信息技术的挑战。 其一,使用汉语的人口虽然众多,但内部一致性差。表现之一,普通话和汉字标准化 的普及程度还相当不理想。导致方言分歧严重;对繁简字认同度不到位,使用混杂;在公 务、教学、交际等活动中,不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情况相当严重。表现之二,语文教 育教学改革滞后。影响一大批年轻人语言文字水平急剧下降;许多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并非处处通用。表现之三,导向目光近视。在升学、晋职晋级、就业等领 域,事实上存在着轻汉语重英语的政策规定或心理倾向。表现之四,社会的语言法制规范 意识薄弱。大众传媒用语用字、社区生活用语用字不讲究规范现象还屡见不鲜。表现之五, 汉语教育水平不高。对外汉语教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汉语的母语教育,不仅各自的教 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成熟,而且在管理和研究上也没有建立有机协调的长效机 制。这种一致性差的语言文字行为严重阻碍了由大国语言向语言大国迈进的后腿。 其二,对现代应用汉语、现代汉字的研究不深入,规范标准不健全。中国至今没有专 门的普通话研究室、现代汉字研究室,对语言学研究的经费投入更有限。汉字标准化工作 只在常用的字量范围内制定了印刷汉字的一些规范标准,既没有汉语的音节全表,也没有 与汉语地位相称的语法长编,对与中文信息技术中的句子和段落处理、排序等数据结构管 理、中文算法语言等息息相关的词界模糊、单个汉字连成一片问题研究依然处于停滞不前 状况,必然严重制约着中文信息处理的速度、质量与效率。 其三,中文信息处理总体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还不多:网络对公众开放的汉语数据或包括汉语在内的多语种数据库 还很少,造成网络利用率低、实用价值低。 其四,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不占优势。目前,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 的国家和地区不多;汉语在地区或国际的重要交际领域内使用十分有限;非汉语区域内的 华人后代,保持汉语很难,放弃汉语的不在少数;虽然非华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正在 大幅度增加,但真正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汉语的人却很少,持“汉语难学”心理的外国人更 是普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语言文字研究与应用实践,缺乏一贯始终的求真务实的语言战 略意识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七之练习 第二节信息时代的现代应用汉语对策 如何在信息时代优化汉语的功能、提髙汉语的地位,加速汉语的国际传播、真正实现 由语言大国向语言强国的飞跃;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应用汉语》课程必须认真研究和 探讨的重要课题。诚如许多贤达所言:现在是我国制定和推行全新的语言战略的时候了。 语言是时代脉搏的音符,时代之变诉诸社会生活的第一变化就是语言。信息时代的现代应 用汉语应对策略核心,应是完善其“与时俱进、适需应变”的内在功能机制与外在形式优 化机制
家通用语言文字并非处处通用。表现之三,导向目光近视。在升学、晋职晋级、就业等领 域,事实上存在着轻汉语重英语的政策规定或心理倾向。表现之四,社会的语言法制规范 意识薄弱。大众传媒用语用字、社区生活用语用字不讲究规范现象还屡见不鲜。表现之五, 汉语教育水平不高。对外汉语教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汉语的母语教育,不仅各自的教 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成熟,而且在管理和研究上也没有建立有机协调的长效机 制。这种一致性差的语言文字行为严重阻碍了由大国语言向语言大国迈进的后腿。 其二,对现代应用汉语、现代汉字的研究不深入,规范标准不健全。中国至今没有专 门的普通话研究室、现代汉字研究室,对语言学研究的经费投入更有限。汉字标准化工作 只在常用的字量范围内制定了印刷汉字的一些规范标准,既没有汉语的音节全表,也没有 与汉语地位相称的语法长编,对与中文信息技术中的句子和段落处理、排序等数据结构管 理、中文算法语言等息息相关的词界模糊、单个汉字连成一片问题研究依然处于停滞不前 状况,必然严重制约着中文信息处理的速度、质量与效率。 其三,中文信息处理总体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还不多;网络对公众开放的汉语数据或包括汉语在内的多语种数据库 还很少,造成网络利用率低、实用价值低。 其四,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不占优势。目前,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 的国家和地区不多;汉语在地区或国际的重要交际领域内使用十分有限;非汉语区域内的 华人后代,保持汉语很难,放弃汉语的不在少数;虽然非华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正在 大幅度增加,但真正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汉语的人却很少,持“汉语难学”心理的外国人更 是普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语言文字研究与应用实践,缺乏一贯始终的求真务实的语言战 略意识。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七之练习一 第二节 信息时代的现代应用汉语对策 如何在信息时代优化汉语的功能、提高汉语的地位,加速汉语的国际传播、真正实现 由语言大国向语言强国的飞跃;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应用汉语》课程必须认真研究和 探讨的重要课题。诚如许多贤达所言:现在是我国制定和推行全新的语言战略的时候了。 语言是时代脉搏的音符,时代之变诉诸社会生活的第一变化就是语言。信息时代的现代应 用汉语应对策略核心,应是完善其“与时俱进、适需应变”的内在功能机制与外在形式优 化机制
积极普及普通话与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结合为用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髙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应用汉语》在《绪论》第二节里 就“为什么”、“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阐述了一些必须有的思路。这在改革者开放新时期, 由“大力提倡”普通话转向“大力推广”普通话,无疑是很到位的认识和举措。推广普通 话的成果也显而易见。跨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应用的主客观 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积极普及、逐步提髙”普通话,势必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必须完成 的民族义务 中国历史上,早在清末就出现了“普通话”这个名词。1902年桐城派后期作家吴纶在 日本考察教育谈话中使用了“普通话”这一词。接着,留学日本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1904 年组织留日学生成立“演说联系会”(一说为“演说练习会”,且创办了《白话》杂志①), 在拟定的简章中也使用了“普通话”一词,距今都已过了百年。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 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俗语”(方言), 对“普通话”下了这样的定义:“各省通行之话”。此后的学术界多运用“普通话”一词, 如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对“普通话”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见解 革命文学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 的普通话的文腔”。②但是,在政府近半个世纪的语言政策法规中,只是用“国语”代替明 清以来的“官话”。此间尽管对“普通话”的定义存在不同看法,然而在标准语音制定方面 却成绩斐然,主要是确定了标准语音的制定和国音符号。[附基本历程大致如次: 1909年(宣统元年)资政院议员江谦提出把“官话”定名为“国语”; 1909年清政府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 1910年江谦在《质问学部分年筹办国语教育说帖》中主张“用合声字拼合国语,以 收统一之效” 1911年清政府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 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审定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 的6500多个汉字的“国音”;并通过了注音字母,即“老国音”; 1916年北京教育界人士组织了“国语研究会”; 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同年9月编辑出版《国音字典》; 1920年教育部通令小学“国文科”改为“国语科”,教学白话文、“国音”、“注音字 母”; 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大会”决定使用标准国音中的京音声系,是为“国
一、积极普及普通话与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结合为用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应用汉语》在《绪论》第二节里 就“为什么”、“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阐述了一些必须有的思路。这在改革者开放新时期, 由“大力提倡”普通话转向“大力推广”普通话,无疑是很到位的认识和举措。推广普通 话的成果也显而易见。跨入 21 世纪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应用的主客观 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普通话,势必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必须完成 的民族义务。 中国历史上,早在清末就出现了“普通话”这个名词。1902 年桐城派后期作家吴纶在 日本考察教育谈话中使用了“普通话”这一词。接着,留学日本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 1904 年组织留日学生成立“演说联系会”(一说为“演说练习会”,且创办了《白话》杂志①), 在拟定的简章中也使用了“普通话”一词,距今都已过了百年。1906 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 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俗语”(方言), 对“普通话”下了这样的定义:“各省通行之话”。此后的学术界多运用“普通话”一词, 如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对“普通话”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见解: “革命文学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 的普通话的文腔”。②但是,在政府近半个世纪的语言政策法规中,只是用“国语”代替明 清以来的“官话”。此间尽管对“普通话”的定义存在不同看法,然而在标准语音制定方面 却成绩斐然,主要是确定了标准语音的制定和国音符号。[附基本历程大致如次: 1909 年 (宣统元年)资政院议员江谦提出把“官话”定名为“国语”; 1909 年 清政府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 1910 年 江谦在《质问学部分年筹办国语教育说帖》中主张“用合声字拼合国语,以 收统一之效”。 1911 年 清政府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 1913 年 民国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审定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 的 6500 多个汉字的“国音”;并通过了注音字母,即“老国音”; 1916 年 北京教育界人士组织了“国语研究会”; 1919 年 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同年 9 月编辑出版《国音字典》; 1920 年 教育部通令小学“国文科”改为“国语科”,教学白话文、“国音”、“注音字 母”; 1923 年 “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大会”决定使用标准国音中的京音声系,是为“国
音京调”; 1924-1926年“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修订“老国音”,汉字读音改为“以北京的 普通读法为标准”,即“新国音”; 1928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改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 1935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 为新中国五十年代确立普通话的地位、现代应用汉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百业俱兴。 建国后的第10天即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955年10月相继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 议”、“现代应用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将规范的现代应用汉语定名为普通话,并确 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其中“普通”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时任教育部长 的张奚若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说:“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 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 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 叫普通话”。“③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即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④这个定 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三个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 学、更为周密了。这个定义后来写进了我国高等学校各版本的文科教材《现代应用汉语》 中。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同年3月12日,成立了中 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至“十一五”规划开局的2006年,恰半个世纪,普通话走过了 由推广到普及的里程,尽管此间有众所周知的十多年的“文化大革命”干扰,阻碍了普通 话推广与汉语、汉字规范化建设,但所取得的整体成绩是建国前半个多世纪无法比拟的。 在世界范围内,汉语与普通话的大国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提升,特别是在20多年改革 开放的推动下,普通话已顺利走上由大国语言向语言强国转变的发展之路。[附:从四个方 面来认识中国现代应用汉语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一是为普通话确立法律地位。1982年12 月4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9条第一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 普通话。”此后经过18年卓有成效的文字改革工作、在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工作,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 1日起施行。二是大力推进文字改革工作。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公布
音京调”; 1924—1926 年 “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修订“老国音”,汉字读音改为“以北京的 普通读法为标准”,即“新国音”; 1928 年 “国语统一筹备会”改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 1935 年 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 为新中国五十年代确立普通话的地位、现代应用汉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百业俱兴。 建国后的第 10 天即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955 年 10 月相继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 议”、“现代应用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将规范的现代应用汉语定名为普通话,并确 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其中“普通”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时任教育部长 的张奚若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说:“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 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这种事实上已经逐渐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是什么呢?这就是以北 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为简便起见,这种民族共同语也可以就 叫普通话” 。“③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即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④这个定 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三个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 学、更为周密了。这个定义后来写进了我国高等学校各版本的文科教材《现代应用汉语》 中。 195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同年 3 月 12 日,成立了中 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至“十一五”规划开局的 2006 年,恰半个世纪,普通话走过了 由推广到普及的里程,尽管此间有众所周知的十多年的“文化大革命”干扰,阻碍了普通 话推广与汉语、汉字规范化建设,但所取得的整体成绩是建国前半个多世纪无法比拟的。 在世界范围内,汉语与普通话的大国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提升,特别是在 20 多年改革、 开放的推动下,普通话已顺利走上由大国语言向语言强国转变的发展之路。[附:从四个方 面来认识中国现代应用汉语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一是为普通话确立法律地位。1982 年 12 月 4 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 19 条第一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 普通话。”此后经过 18 年卓有成效的文字改革工作、在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工作,于 2000 年 10 月 31 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二是大力推进文字改革工作。1958 年 2 月 11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公布
了《汉语拼音方案》:1963年10月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5年12 月2日,修订稿《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布;1984年10月发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 规划(试用稿)》,1988年7月1日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划》;以简化笔画 精简字数为主要内容的汉字整理工作成绩显著,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 年总结、归纳成《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公布时作了个别字调整,简化字总数达到2235 个,1955年12月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65年2月公布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8年3月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应用汉语通 用字表》,后两表明确规定了每个汉字的定形标准。三是建立健全职能机构,不断强化运作 机制。1956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和语言研究所联合创办,负责全国普通话培 训测试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普通话语言研究班”,原教育部副部长、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任第一任班主任,后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2001年4 月并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1985年12月16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 电视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配套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 实施办法》(试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同年12月举办第一期国家及普 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后每年续办,各省培训省级测评员工作相继展开,逐步建立了一 支强有力的普通话测试队伍。四是加强管理与宣传,扩大对外业务合作。1997年6月26 日,国家语委颁布了《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加快了普通话 水平测试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1998年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9月 份第三周作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请讲普通话”已从校园生活的基本要求扩展到社会各个 领域;1996年以来,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先后与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 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大学、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 中心、马来西亚华语正音委员会签订了协议,就普通话培训和测试进行业务合作;进入新 世纪以后,建立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实用汉语成为讲授的主要课程之一。]在2005年 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在讲话中对新世纪新时 期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了准确的概括与科学的分析。大量事实说明: 新世纪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已建树起良好的态势,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语言文字工 作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工作进一步深 化;夯实基础,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规范标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硏究成效显 著。⑤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积极普及普通话与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了《汉语拼音方案》;1963 年 10 月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1985 年 12 月 2 日,修订稿《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布;1984 年 10 月发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 规划(试用稿)》,1988 年 7 月 1 日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划》;以简化笔画、 精简字数为主要内容的汉字整理工作成绩显著,1956 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 年总结、归纳成《简化字总表》,1986 年重新公布时作了个别字调整,简化字总数达到 2235 个,1955 年 12 月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65 年 2 月公布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1988 年 3 月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应用汉语通 用字表》,后两表明确规定了每个汉字的定形标准。三是建立健全职能机构,不断强化运作 机制。1956 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和语言研究所联合创办,负责全国普通话培 训测试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普通话语言研究班”,原教育部副部长、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 先生任第一任班主任,后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2001 年 4 月并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1985 年 12 月 16 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4 年 10 月 30 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 电视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配套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 实施办法》(试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同年 12 月举办第一期国家及普 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班,后每年续办,各省培训省级测评员工作相继展开,逐步建立了一 支强有力的普通话测试队伍。四是加强管理与宣传,扩大对外业务合作。1997 年 6 月 26 日,国家语委颁布了《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加快了普通话 水平测试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1998 年国务院决定把每年的 9 月 份第三周作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请讲普通话”已从校园生活的基本要求扩展到社会各个 领域;1996 年以来,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先后与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树仁 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理工学院、澳门大学、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 中心、马来西亚华语正音委员会签订了协议,就普通话培训和测试进行业务合作;进入新 世纪以后,建立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实用汉语成为讲授的主要课程之一。]在 2005 年 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在讲话中对新世纪新时 期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了准确的概括与科学的分析。大量事实说明: 新世纪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已建树起良好的态势,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语言文字工 作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工作进一步深 化;夯实基础,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规范标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成效显 著。⑤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积极普及普通话与加快汉语、汉字规范化、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