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学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情感、 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 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室息的人。 现代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把发展的内涵界定为知识、技能,过程、 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日标)的整合。其中,所谓“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 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所谓“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 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而所谓“情感 态度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应当指出,人从来 就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个体。因此,人的认知、人的情感,以及人的意等都应当是有机结 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必须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重结论更应该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 与过程、方法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 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 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 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 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当然,不同 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不同,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也存在区别。但是,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 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 程和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 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所谓 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质疑,教学的重 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 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 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 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造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种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 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 位。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 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 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 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 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生存、学习、生长、发展、创造所 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的、 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经历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例:“蝴蝶“的启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学教程P252)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