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技}2004年第2期 ●理论综述 政治理念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它主要是作为一种规 些都是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避免的问题。 范性的理论来加以研究的,公民社会概念被当作一 种研究方法和分析概念来运用。作为研究方法,它 参考文献: 以公民社会为中心来研究问题,一方面反对以国家 「1]邓正来,录联进.建构中国的方民社会[J].中国社全科学 为中心,另一方面也反对以经济为中心的研究方 季刊(香港),1992,(总1), 法。作为一种分析性的概念,它主要被视为一种社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会实体或历史实体,人们从不同学科分析其起源、 [3][10】方期晖,市民杜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J]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1994.(5). 发生发展过程及未来前景”。 [4[9]胡承槐.市民社会"及其历史地位[J].哲学研究(北京), 然而,随着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实证性的研 1999,(11), 究逐渐凸现。研究者们找到了共同的研究兴趣,而 {5][12][18]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一兼论中网市民 且实证性的研究极大地拓宽了公民社会研究的范 杜会研究「J],中国杜金科学季刊(香港),1994,(总8), 围,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民主 [6]王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一兼论“市民社全” 与全球化等专门问题的研究。一些学者还运用公民 理论的现代意义[J】.江海学利(南京),2000,(4) 社会理论,进行比较深人的社会调查和个案研究。 「7[20]郁建兴.黑格尔的布民社会理论[J].人文杂志(西安), 如1998年出版的《静悄悄的节命一中国当代市 2000,(3). 民社会》一书,就是实证性研究的一项代表性成果, [8]郁建兴,伯思斯坦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马克思[J].督学研 该书从四个层次一一个人层次、基层层次、阶层层 究(北京),1997,(4) 「11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一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J], 次、NC0组织(社团组织)层次一探讨了当代中 中国社会科学季列(香港),1996.(总15). 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状况。大致结论是:中国改革开 [13]立世骏.第三个向度一一与政治、经济关系旅炒的“布民 放以来,个人的自由大大提高,在四个层次当中最 社会[小].欧洲(北京),1995,(3):陈晏清,王新生.市民社 为活跃:基层层次上的变化也非常活跃,如农村基 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南开学报(天津),2001, 层社会和城市单位组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阶层 (6). 层次和第四层次的变化则不太明显也不太活跃“。 【14]「15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恩 当然,与国外众多的成果相比,目前我国这一方面 主义与现实(北京),2000.(1), 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虽然这些年关于基层民主的研 【16]夏维中,市民社会:中国近期难圆的梦[订].中国社会科学 究已经成为显学,但研究层次显然还只停留在乡、 手刊(香港),1993,(总5). 「17]方朝耳,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J].天津社 村一级,而从中国的行政体制架构来看,乡显然不 会科学(天津),1999,(5). 属于一级政府,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需要我们把视 [19]特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U].武汉大学学 野拓宽。 报(或汉),1999,(1). 另外,关于公民社会理论本身,仍然有一些问 21」马长山.市民社会与政治国蒙:法治的基础和界限[J].法 题需要梳理清楚:比如,市民社会问题讨论中,往往 学研究(北京),2001,(3). 将近代市民社会观和当代市民社会混为一谈,以致 「22]玉名等,中国社图政革一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棒[M] 造成了概念的歧义。再如.仅仅将市民社会作为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旗社,2001 人自主的经济交换领域,以及单纯将市民社会理解 [23]何增科.市民社会:民主化的希望还是偶像一80年代 为城市居民,剥夺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权利,使的这 以来国外市民社会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季利 一概念过于狭隘、片面。又如,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本 (香港),1998,(总22) [24]李凡.静满悄的羊命:中国当代市民社会「M].香港:明 身是源于西方语境的,在对中国现实的分析中,会 镜出版杜,1998 以西方模式为标准对中国的现状加以评判,或者是 简单地依据西方的概念框架去归纳中国的社会。这 (责任编样高寿仙) 96- 万方数据《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理论综述 政治理念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它主要是作为一种规 范性的理论来加以研究的,公民社会概念被当作一 种研究方法和分析概念来运用。作为研究方法,它 以公民社会为中心来研究问题,一方面反对以国家 为中心,另一方面也反对以经济为中心的研究方 法。作为一种分析性的概念,它主要被视为一种社 会实体或历史实体,人们从不同学科分析其起源、 发生发展过程及未来前景。。 然而,随着第三部门研究的兴起,实证性的研 究逐渐凸现。研究者们找到了共同的研究兴趣,而 且实证性的研究极大地拓宽了公民社会研究的范 围,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民主 与全球化等专门问题的研究。一些学者还运用公民 社会理论.进行比较深入的社会调查和个案研究。 如1998年出版的《静悄悄的革命——中国当代市 民社会》一书,就是实证性研究的一项代表性成果, 该书从四个层次——个人层次、基层层次、阶层层 次、NGO组织(社团组织)层次——探讨了当代中 国市民社会发展的状况。大致结论是: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个人的自由大大提高,在四个层次当中最 为活跃;基层层次上的变化也非常活跃,如农村基 层社会和城市单位组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阶层 层次和第四层次的变化则不太明显也不太活跃“·。 当然,与国外众多的成果相比,目前我国这一方面 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虽然这些年关于基层民主的研 究已经成为显学,但研究层次显然还只停留在乡、 村一级,而从中国的行政体制架构来看,乡显然不 属于一级政府,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需要我们把视 野拓宽。 另外,关于公民社会理论本身,仍然有一些问 题需要梳理清楚。比如,市民社会问题讨论中,往往 将近代市民社会观和当代市民社会混为一谈,以致 造成了概念的歧义:再如.仅仅将市民社会作为私 人自主的经济交换领域,以及单纯将市民社会理解 为城市居民.剥夺了广大农村居民的权利,使的这 一概念过于狭隘、片面。又如,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本 身是源于西方语境的,在对中国现实的分析中,会 以西方模式为标准对中国的现状加以评判,或者是 简单地依据西方的概念框架去归纳中国的社会。这 些都是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避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正来,景跃进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J]中国社会科学 季刊(香港),1992,(总1)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10]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度其在现代的汇合fJ]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1994.(5) [4][9]胡承槐“市民社会”厦其历史地位[J]哲学研究(北京), 1999,(i1) [5儿12儿18]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 社会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总8) [6]王岩马克思的“市民社舍”思想探析——兼论“市民社会” 理论的现代意义[J]江海学刊(南京),2000.(4) 17]【20]都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J]人文杂志(西安1, 2000,(3) [8]都建兴伯恩斯坦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马克思[J]哲学研 究(北京),1997,(4) 111]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套研究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总15) [13]童世骏第三个向度——与政治、经济关系微妙的“市民 社会[J]欧洲(北京),1995.(3);陈晏清,王新生市民社 会观念的"-Zi代演变厦其意义[J]南开学报(天津),2001, (6) 【14]【15]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弓l论【J]马克思 主义与现实(北京),2000,(1) [16]夏维中市民社会:中国近期难圃的梦[J]中国社会科学 季刊(香港),1993,(总5) [17]方朝晖时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J].天津社 会科学(天津),1999。(5) [19]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 报(武汉),1999.(1) [21]马长山市民社会与政洁国家:法洁的基础和界限[J]法 学研究(北京),2001,(3). [22]王名等中国社目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3]何增科市民社会:民主化的希望还是偶像——80年代 以来团外市民社会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香港),1998,(总22) [24]李凡静悄悄的革命:中国当代市民社会[M】香港:明 镜出版社.1998. 一96一 (责任编辑高寿仙)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