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一)前工业社会风险与传统社会保障 传统社会的主要风险实际上是与农业文明高度相关的。一方面,土地无疑是国家和社会成员最基本也 是最稳固的风险应对机制。而丧失土地就意味着暴露于风险与贫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会几乎每 一次战争都伴随着土地和人口的掠夺。而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关系在西欧国家的出现,圈地运动等 形式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流民或无产贫民,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农 业是传统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业发展与自然条件休戚相关。而且随着农业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到 农业文明后期,灾荒的次数越多,发生的频率也越高。据统计,中国秦汉时期的灾荒约为375次,魏晋南北朝 时期304次,隋唐515次,两宋874次,元朝513次,明朝1011次,清朝1121次。回应该说土地和农业相关的 风险构成了传统社会的主要风险,而这些风险是个人普遍难以应对的,因而在应对风险的机制中,会有国家、 社会的介入。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特性,个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风险却都较好的由传统家庭结 构予以化解。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型的风险。由于商品交易的扩大,城市手 工业者开始出现,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将出现不依靠土地保障的人群,而商品交易的发展同时会引发交易 风险的扩大。随着这部分人群的扩大,同质的风险也将慢慢地呈现出群体特性。同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会风险主要是土地和自然风险,相应的传统社会保障也主要是以社会 救助为中心的。 1.对流民和城市平民的贫困救济。西方中世纪时期,教会承担了主要的贫困救济责任。他们的教义提 倡布施和捐赠,传统救济可以说是教会慈善活动。而到中世纪后期,面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而带来的大 量破产农民陷入贫困和失业的问题,各国政府开始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来实施救助。其中著名的就是1601 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在各个教区设置贫民赈济委员会,设立济贫院来救助无劳动能力者,劳动习艺所来强制 有劳动能力者劳动,介绍贫困儿童入学校等,标志着国家开始介入和干预济贫活动。 2.灾害保障。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农耕时代,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而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就显得 尤为重要。这一点在古代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域在黄河流域,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地 理原因,水旱灾害频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而中国自古灾害保障思想就十分丰富,制度也较完备,如有常平 仓等基于国家减灾和储备的防御性保障制度,也有像贷种①和以工代赈等以帮助受助者恢复自助能力为目 的的积极救助方式和手段。“积蓄以备灾荒”的思想贯穿古代中国始终,也是我国传统社会保障的核心 思想。 3.西方中世纪后期,为应对商品经济带来的新风险,社会保险的原始形式得到发展。典型的有13-16 世纪欧洲盛行的行会制度,同业劳动者组成互助团体,旨在保护行会内部劳动者职业利益,对会员遭遇死亡、 火灾、疾病、失窃等风险给予事后救济。 (二)工业社会风险与现代社会保障 随着专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产品生产的不断机械化,工业社会产生了大量风险,而且在性质上完全不 ①所谓“贷种”就是“无食者与之陈,无种者贷之新”(《管子·揆度》,陈谷用于食用,新谷用作种子。 72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一) 前工业社会风险与传统社会保障 传统社会的主要风险实际上是与农业文明高度相关的。一方面,土地无疑是国家和社会成员最基本也 是最稳固的风险应对机制。而丧失土地就意味着暴露于风险与贫困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会几乎每 一次战争都伴随着土地和人口的掠夺。而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关系在西欧国家的出现,圈地运动等 形式的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流民或无产贫民,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农 业是传统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业发展与自然条件休戚相关。而且随着农业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到 农业文明后期,灾荒的次数越多,发生的频率也越高。据统计,中国秦汉时期的灾荒约为 375 次,魏晋南北朝 时期 304 次,隋唐 515 次,两宋 874 次,元朝 513 次,明朝 1011 次,清朝 1121 次。[2]应该说土地和农业相关的 风险构成了传统社会的主要风险,而这些风险是个人普遍难以应对的,因而在应对风险的机制中,会有国家、 社会的介入。而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特性,个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风险却都较好的由传统家庭结 构予以化解。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型的风险。由于商品交易的扩大,城市手 工业者开始出现,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将出现不依靠土地保障的人群,而商品交易的发展同时会引发交易 风险的扩大。随着这部分人群的扩大,同质的风险也将慢慢地呈现出群体特性。[3]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社会风险主要是土地和自然风险,相应的传统社会保障也主要是以社会 救助为中心的。 1. 对流民和城市平民的贫困救济。西方中世纪时期,教会承担了主要的贫困救济责任。他们的教义提 倡布施和捐赠,传统救济可以说是教会慈善活动。而到中世纪后期,面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而带来的大 量破产农民陷入贫困和失业的问题,各国政府开始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来实施救助。其中著名的就是 1601 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在各个教区设置贫民赈济委员会,设立济贫院来救助无劳动能力者,劳动习艺所来强制 有劳动能力者劳动,介绍贫困儿童入学校等,标志着国家开始介入和干预济贫活动。 2. 灾害保障。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农耕时代,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而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就显得 尤为重要。这一点在古代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域在黄河流域,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地 理原因,水旱灾害频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而中国自古灾害保障思想就十分丰富,制度也较完备,如有常平 仓等基于国家减灾和储备的防御性保障制度,也有像贷种①和以工代赈等以帮助受助者恢复自助能力为目 的的积极救助方式和手段。“积蓄以备灾荒”的思想贯穿古代中国始终,也是我国传统社会保障的核心 思想。 3. 西方中世纪后期,为应对商品经济带来的新风险,社会保险的原始形式得到发展。典型的有 13 - 16 世纪欧洲盛行的行会制度,同业劳动者组成互助团体,旨在保护行会内部劳动者职业利益,对会员遭遇死亡、 火灾、疾病、失窃等风险给予事后救济。[4] ( 二) 工业社会风险与现代社会保障 随着专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产品生产的不断机械化,工业社会产生了大量风险,而且在性质上完全不 72 ① 所谓“贷种”就是“无食者与之陈,无种者贷之新”( 《管子·揆度》) ,陈谷用于食用,新谷用作种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