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而单产较高的国家,由于土地资源少,主要靠机械化和科学管理,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 弥补耕地的不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世界每年小麦进出口额约为1亿t左右。亚洲、 非洲为净进口,其他洲为净出口,世界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 根廷,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中国、意大利、埃及、日本等。 (二)中国的生产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50余年间,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是面积相对稳定,单产和总产 持续增长,但发展过程有起伏。总的来说,前25年徘徊,缓慢增长,后20余年持续快速 增长。具体分析小麦生产能力的提高,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恢复一一发展一一下降一一恢复阶段(1949-1965)在1949-1953年小麦产量由 1949年的13800kt提高到1953年的18300kt,增长32.6%,基本上属于恢复生产:1954-1960 年小麦产量由1953年的18300kt提高到1960年的22100kt,增长20.8%:1961一1963年 由1960年的22100kt下降到1963年的18500kt,减产16.3%,基本回到1953年的产量水 平:1964一1965年由1963年的18500kt提高到25200kt,属恢复性增长。 2.缓慢提高阶段(1966-1969)4年间小麦产量由1965年的25200kt提高到27600kt, 增长9.5%,为小麦生产的缓慢提高阶段。 3.快速提高阶段(1970-1986)自从国务院于1970年召开北方农业工作会议后,大 力改善生产条件,积极发展小麦生产。17年间,小麦产量以年增长13.3%的速度发展。特 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6年的8年间,小麦产量由1978年的53850kt猛增到1986 年的90040kt。 4.稳步提高阶段(1987年以后)1987-1990年小麦产量由1986年的90040kt提高 到1990年的99350kt,年均增长率为2.58%。 (三)西藏的生产发展状况 西藏小麦含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类,在粮食生产中仅次于裸大麦占第二位。在民主改革 以前,春小麦一般单产仅为375公斤/公顷上下,在民主改革以后,春小麦的生产有了较 大的变化。进入1980年以后,春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基本波动在1.4-2.07万公顷之间,占 粮食作物面积的7.5-11.1%,而单产则在逐年提高。至于冬小麦,在旧西藏,仅在海拔3000 米以下地区有少量种植,单产仅750kg/公顷左右。通过1952-1972年的系统、深入的研 究,使冬小麦大面积推广,总产和单产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在西藏各地单产7500kg/公 顷以上的田块不断涌现,对西藏小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分布和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我国小麦分布,北起黑龙江漠河县,南至海南岛,西抵天山脚下,东达沿海诸岛,平 原及高山均有种植。为了因地制宜推广与改进农业技术,必须扬长避短,分类指导,稳步 地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 1996《中国小麦学》提出我国小麦现阶段区划,共分3个主区、10个亚区和29个副 区。 1.春(播)麦区 春麦在全国不少省(自治区)均由种植,但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 112112 而单产较高的国家,由于土地资源少,主要靠机械化和科学管理,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 弥补耕地的不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世界每年小麦进出口额约为 1 亿 t 左右。亚洲、 非洲为净进口,其他洲为净出口,世界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阿 根廷,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中国、意大利、埃及、日本等。 (二)中国的生产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 50 余年间,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是面积相对稳定,单产和总产 持续增长,但发展过程有起伏。总的来说,前 25 年徘徊,缓慢增长,后 20 余年持续快速 增长。具体分析小麦生产能力的提高,大致经历了以下 4 个阶段。 1. 恢复——发展——下降——恢复阶段(1949-1965) 在 1949-1953 年小麦产量由 1949年的13800kt提高到1953年的18300kt,增长32.6%,基本上属于恢复生产;1954-1960 年小麦产量由 1953 年的 18300kt 提高到 1960 年的 22100kt,增长 20.8%;1961—1963 年 由 1960 年的 22100kt 下降到 1963 年的 18500kt,减产 16.3%,基本回到 1953 年的产量水 平;1964—1965 年由 1963 年的 18500kt 提高到 25200kt,属恢复性增长。 2. 缓慢提高阶段(1966-1969)4 年间小麦产量由 1965 年的 25200kt 提高到 27600kt, 增长 9.5%,为小麦生产的缓慢提高阶段。 3. 快速提高阶段(1970-1986) 自从国务院于 1970 年召开北方农业工作会议后,大 力改善生产条件,积极发展小麦生产。17 年间,小麦产量以年增长 13.3%的速度发展。特 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 1986 年的 8 年间,小麦产量由 1978 年的 53850kt 猛增到 1986 年的 90040kt。 4. 稳步提高阶段(1987 年以后) 1987-1990 年小麦产量由 1986 年的 90040kt 提高 到 1990 年的 99350kt,年均增长率为 2.58%。 (三)西藏的生产发展状况 西藏小麦含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类,在粮食生产中仅次于裸大麦占第二位。在民主改革 以前,春小麦一般单产仅为 375 公斤/公顷上下,在民主改革以后,春小麦的生产有了较 大的变化。进入 1980 年以后,春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基本波动在 1.4-2.07 万公顷之间,占 粮食作物面积的 7.5-11.1%,而单产则在逐年提高。至于冬小麦,在旧西藏,仅在海拔 3000 米以下地区有少量种植,单产仅 750kg/公顷左右。通过 1952-1972 年的系统、深入的研 究,使冬小麦大面积推广,总产和单产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在西藏各地单产 7500kg/公 顷以上的田块不断涌现,对西藏小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分布和区划 (一)中国的分布和区划 我国小麦分布,北起黑龙江漠河县,南至海南岛,西抵天山脚下,东达沿海诸岛,平 原及高山均有种植。为了因地制宜推广与改进农业技术,必须扬长避短,分类指导,稳步 地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 1996《中国小麦学》提出我国小麦现阶段区划,共分 3 个主区、10 个亚区和 29 个副 区。 1. 春(播)麦区 春麦在全国不少省(自治区)均由种植,但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