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4卷第4期 梁斌周晔馨:基于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3 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中国并非只是2009年才出现天量的“四万亿投资”,实际 上中国的政府支出占GDP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比率,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 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文献述评 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是否是生产性的,是学术界关于政府支出对生产效率 影响的文献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政府支出和生产效率的研究,部分研究 ( Aschauer,1988,1989; Munnell,1990)验证并肯定了政府支出对生产效率的 正相关关系,如。但也有研究反对这一观点,比如 Gramlich(1994)认为 Aschauer(1988)对政府支出的贡献估计过高, Sturm and de haan(1995)认为 由于早期的研究受到计量方法的限制,很难解决生产效率对政府支出的影响和 数据的不稳定性带来的伪回归问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估计索洛剩余来估算TFP( Solow,1957),从而可能 会低估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设 备投资品相对价格的下降趋势,这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设备投资品相 对价格的下降反映出技术进步可能不再是中性的,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新的投资 中。如果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则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影响独立于资本积累;相 反,如果技术进步蕴含在资本设备中,则需要在投资过程中体现在资本上。将 技术进步蕴含到资本设备中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Solow和 Jorgenson的“具体化争论”,然而传统的增长核算框架却无法将蕴含在资本品 中的技术进步表示出来。在此思想的启发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估算投资专有 技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Gordon(1989)构造了一个估算生产设备质量改进的 价格指数,该指数显示美国的生产设备价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Greenwood etal.(1997)在增长模型中首次引入ISTP,从而把设备投资从其他用途的投资 中区分出来,当资源分配给设备投资时资本积累依赖于ISTP,分配给其他用途 的投资时则资本积累不受IST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很多文献开始引入ISTP 并估计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由 Strachan and Van dijk(2013)做出,他们分析了美国1998年之后的经济数据,发现美国的经 济周期波动主要是由投资专有技术冲击而不是中性技术进步引起的 关于中国的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有一些学者也进行了探索性地研究。通过 在RBC模型中引入ISTP,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模型对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赵 志耘等(2007)通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即中国的高 21994-201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第4卷第4期 梁斌 周晔馨:基于 DSGE模型的财政刺激政策效果分析 该注意些什么问题?中国并非只是2009年才出现天量的“四万亿投资”,实际 上中国的政府支出占 GDP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比率,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具 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文献述评 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是否是生产性的,是学术界关于政府支出对生产效率 影响的文献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政府支出和生产效率的研究,部分研究 (Aschauer,1988,1989;Munnell,1990)验证并肯定了政府支出对生产效率的 正相关 关 系,如。 但 也 有 研 究 反 对 这 一 观 点,比 如 Gramlich(1994)认 为 Aschauer(1988)对政府支出的贡献估计过高,SturmandDeHaan(1995)认为, 由于早期的研究受到计量方法的限制,很难解决生产效率对政府支出的影响和 数据的不稳定性带来的伪回归问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估计索洛剩余来估算 TFP(Solow,1957),从而可能 会低估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设 备投资品相对价格的下降趋势,这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设备投资品相 对价格的下降反映出技术进步可能不再是中性的,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新的投资 中。如果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则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影响独立于资本积累;相 反,如果技术进步蕴含在资本设备中,则需要在投资过程中体现在资本上。将 技术进步蕴含到资本设备中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Solow 和 Jorgenson的“具体化争论”,然而传统的增长核算框架却无法将蕴含在资本品 中的技术进步表示出来。在此思想的启发下,很多经济学家开始估算投资专有 技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Gordon(1989)构造了一个估算生产设备质量改进的 价格指数,该指数显示美国的生产设备价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Greenwood etal.(1997)在增长模型中首次引入ISTP,从而把设备投资从其他用途的投资 中区分出来,当资源分配给设备投资时资本积累依赖于ISTP,分配给其他用途 的投资时则资本积累不受ISTP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很多文献开始引入ISTP 并估计不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由 Strachanand VanDijk(2013)做出,他们分析了美国1998年之后的经济数据,发现美国的经 济周期波动主要是由投资专有技术冲击而不是中性技术进步引起的。 关于中国的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有一些学者也进行了探索性地研究。通过 在 RBC模型中引入ISTP,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模型对现实经济的解释能力。赵 志耘等(2007)通过构建一个区分设备资本和建筑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即中国的高 1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