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程,机器,基因等,那么就很难解释相互依赖的行为自主研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 之间的动态模式。更为一般地说,如果本体论的假果显示:自主研发能够有效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由资本 设上就是稳定的,那么很难从中产生动态性。孙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国内外技术的引 秀峰等认为:可以将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承过程进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化作用存在差异,应 分为4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隐性知识的传承数量和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地引进技术N 重点都不一样。另外,跨代创业是企业家隐性知识 2.制度创新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 代际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3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不仅仅 能力的方法主要关注学习的结果。组织通过学是一种激励或者约束机制,其本身还作为一种内生 习和搜寻活动形成新的惯例,而惯例的效率水平表变量在产业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将制度 现为组织的能力。能力可以用来解释企业的边创新与产业演化方面的研究细分为2个层面:企业 界、企业的异质性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层面和政府层面。前者主要关注内部制度对企业绩 问题。最近的研究发现,不仅仅惯例具有动态性特效和创新的影响,后者侧重于建立良好的产业制度、 征,其相对应的能力也具有动态性特征,并提出了所产业政策等来引导企业积极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 谓的动态能力的概念。如Tece认为:企业动态能都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说明的是,制度创新 力可以被理解为企业的创新、适应变化和为了迎合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双向 消费者和应对竞争而变革的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也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来源于其动态能力,这种能力根植于组织内高绩效 (三)宏观经济层面 的惯例。李京文等认为:企业家与一般管理者的 尽管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都看重技术在 主要区别在于大量使用动态能力,其本质是对次级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且都承认其理论来源于熊彼特的 能力或者次级惯例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32。 思想,但是二者存在本质差别。前者是基于完全理 (二)中观产业层面 性的均衡分析范式,而后者是基于有限理性的演化 在产业层面,演化经济学主要关注技术和制度分析范式。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 创新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聚“内生增长理论”提出批评,特别是其采用加总的生 焦于2个方面。 产函数,完全理性模型来描述技术进步,用动态一般 1.技术创新对产业演化的影响 均衡的思想来描述经济增长。这种倾向使其远离熊 早期的硏究借助新熊彼特理论,侧重于从供给彼特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描述——不确定性、不连续 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后来,性和非均衡性。 学者意识到仅仅从供给角度进行分析过于单一,特 演化经济学可以较好地包容上述特征,其在宏 别是忽视了需求的作用3。因而,近期的研究开始观经济层面主要关注经济的增长理论,可以称为演 关注技术创新需求对产业演化的影响。Jeon等认化增长理论。演化增长理论用演化的思想来看待经 为:消费者需求的不断精细化迫使企业通过不断的济的增长,即在经济总量的变化上伴随着质量或经 学习和改良工艺来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了产业济结构的变化,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关于知识如 的发展。因而,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是产业演化的何被创造以及运用的过程。借鉴新古典经济学 重要因素。任保全等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是推动和制度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演化经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其中,技济学也将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中。 术创新是关键,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四)共同演化层面 另外,为处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后 共同演化理论是近现代演化经济学理论的重要 遗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不少学进展之一。共同理论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者针对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上,吸收了复杂适应系统的思想,将演化理论的适用 研究。王永莲等对科技进步、产业机构和经济增长面从单一层级拓展到多层级的共同演化。经济组织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增长率可以看作是多层级的复杂适应系统,应该充分考虑 与经济增长周期之间呈现同步变化,而产业结构的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交 演化速率趋于长期下降。长期看,三者之间的关系互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线性、涌现性、路径依赖 是积极、稳定的正向关系。国胜铁对技术引进、ac性等现象。从共同演化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2个38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017 年 程 ,机器 ,基因等,那么就很难解释相互依赖的行为 之间的动态模式。更为一般地说,如果本体论的假 设上就是稳定的,那么很难从中产生动态性[25]。孙 秀峰等认为:可以将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承过程 分为 4 个阶段 ,且每个阶段隐性知识的传承数量和 重点都不一样。另外 ,跨代创业是企业家隐性知识 代际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26]。 能力的方法主要关注学习的结果。组织通过学 习和搜寻活动形成新的惯例,而惯例的效率水平表 现为组织的能力。能力可以用来解释企业的边 界 [27]、企业的异质性[28]、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9 3°]等 问题。最近的研究发现,不仅仅惯例具有动态性特 征,其相对应的能力也具有动态性特征,并提出了所 谓的动态能力的概念。如 Teece认为:企业动态能 力可以被理解为企业的创新、适应变化和为了迎合 消费者和应对竞争而变革的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 来源于其动态能力,这种能力根植于组织内高绩效 的惯例[31]。李京文等认为:企业家与一般管理者的 主要区别在于大量使用动态能力,其本质是对次级 能力或者次级惯例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32]。 (二)中观产业层面 在产业层面,演化经济学主要关注技术和制度 创新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聚 焦于 2 个方面。 1 .技术创新对产业演化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借助新熊彼特理论,侧重于从供给 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后来, 学者意识到仅仅从供给角度进行分析过于单一,特 别是忽视了需求的作用[33]。因而,近期的研究开始 关注技术创新需求对产业演化的影响。 Jeon等认 为:消费者需求的不断精细化迫使企业通过不断的 学习和改良工艺来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了产业 的发展。因而,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是产业演化的 重要因素[34]。任保全等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是推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其中,技 术创新是关键,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35]。 另外,为处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后 遗症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不少学 者针对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 研究。王永莲等对科技进步、产业机构和经济增长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增长率 与经济增长周期之间呈现同步变化,而产业结构的 演化速率趋于长期下降。长期看,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积极、稳定的正向关系 [36]。国胜铁对技术引进、 自主研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 果显示:自主研发能够有效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由资本 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国内外技术的引 进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优化作用存在差异,应 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地引进技术[78]。 2郾制度创新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不仅仅 是一种激励或者约束机制,其本身还作为一种内生 变量在产业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38]。可以将制度 创新与产业演化方面的研究细分为2 个层面:企业 层面和政府层面。前者主要关注内部制度对企业绩 效和创新的影响,后者侧重于建立良好的产业制度、 产业政策等来引导企业积极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 都是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说明的是,制度创新 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双向 的,产业发展也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39]。 (三) 宏观经济层面 尽管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都看重技术在 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且都承认其理论来源于熊彼特的 思想,但是二者存在本质差别。前者是基于完全理 性的均衡分析范式,而后者是基于有限理性的演化 分析范式。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 “内生增长理论”提出批评,特别是其采用加总的生 产函数,完全理性模型来描述技术进步,用动态一般 均衡的思想来描述经济增长。这种倾向使其远离熊 彼特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描述一 不确定性、不连续 性和非均衡性。 演化经济学可以较好地包容上述特征,其在宏 观经济层面主要关注经济的增长理论,可以称为演 化增长理论。演化增长理论用演化的思想来看待经 济的增长,即在经济总量的变化上伴随着质量或经 济结构的变化,这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关于知识如 何被创造以及运用的过程[40]。借鉴新古典经济学 和制度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演化经 济学也将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中。 (四) 共同演化层面 共同演化理论是近现代演化经济学理论的重要 进展之一。共同理论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上,吸收了复杂适应系统的思想,将演化理论的适用 面从单一层级拓展到多层级的共同演化。经济组织 可以看作是多层级的复杂适应系统,应该充分考虑 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交 互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线性、涌现性、路径依赖 性等现象。 从共同演化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 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