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7年庞雄奇等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 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隐蔽油气藏学术研讨会”,并出的类似变化等。在后来的勘探实际应用中,岩性地层 版了《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1986年,胡油气藏根据油气成因类型被定义为沉积作用、成岩 见义等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非构造油气藏方面的作用或沉积和成岩联合作用形成的圈闭中聚集油气 专著《非构造油气藏》1996年,山东省石油学会后形成的油气藏,主要包括岩性油气藏(由储集层上 和胜利油田联合主办,在青岛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倾尖灭型、古河道砂岩型、湖相透镜体型、裂缝型、生 隐蔽油气藏勘探学术硏讨会,由潘元林总地质师主物礁块型、储集层物性封闭型组成)和地层油气藏 编出版了《中国隐蔽油气藏》论文集。2003年由石(主要由地层不整合超覆型、地层不整合遮挡型及潜 油大学牵头组织召开了“第三届隐蔽油气藏国际学山型组成)。贾承造(2004)依据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术研讨会”,由李丕龙、庞雄奇主编出版了《隐蔽油气将隐蔽油气藏分为陆相盆地中形成的岩性地层油气 臧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论文集13。 藏、海相盆地中形成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和特殊岩类 2隐蔽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与分类 中形成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此之下,再依盆地类 型、气候条件、构造部位、砂体类型的不同对它们进 关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前人有不同的定义,概行分类(图1)4。美国C&C公司将不能完全依据等 念术语非常不统一。总的说来,可以根据隐蔽圈闭的 陡岸冲积扇砂体 二连盆地 不同含义归纳总结为3种概念第一种为广义的地 缓岸扇三角洲砂体 层圈闭( stratigrap h ic trap),包括地层圈闭(狭义)、岩 断陷型 陡岸别三角洲砂体 渤海湾盆地 不整合、古地貌圈闭~8和岩性圈闭,第二种是为地 群状河三角洲砂体 了与构造圈闭相区分而提出来的非构造圈闭 长轴口曲流河三角洲砂体 坳陷型潮 辽盆地 尔多斯盆地 ( nonstructural trap),指所有的非构造成因所形成 短轴≯四状河三角洲砂体 的圈闭类型11,包括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圈闭油型 盆缘河道、冲积扇砂体 前陆型写干旱 库车、准南 气藏、混合型圈闭油气藏和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四大 缓岸三角洲前缘砂体 类第三种隐蔽圈闭( subtle trap)是指用目前普遍 整条样 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圈闭,包括地层 岩性型、古地貌型和不整合型油气藏(HT 图1岩性地层油气藏及其分类(贾承造,2004) Halbout,1982, C H. Savit,1982)1。隐蔽油气藏不 是严格的油气藏的分类术语,它是根据圈闭的隐蔽高线圈定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并将其分为7类 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随勘探技术(图2):①沉积相侧向变化形成的油气藏②地层尖 和勘探理论的发展隐蔽油气藏或隐蔽圈闭的范围灭形成的油气藏③超覆与地下露头形成的油气藏 不断变化。由于勘探程度、地质理论和技术条件的限 制,隐蔽油气藏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不能仅仅用 岩性地层油气藏来概括。从理论上来讲,一些复杂成 因的油气藏类型,如水动力型、深盆气藏、煤层吸附 气藏和水合甲烷气臧及一些从地震资料上无法识别 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和复杂背斜 油气藏都应包含在隐蔽油气藏的研究范围之内 2.1岩性地层油气藏是隐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含水多孔砂层 A. SEverson(1964)、HT. Halbouty(1972)等 盆地中心 将地层岩性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η。“地层岩性 圈闭”一词是由A. LEvorsen在1936年首次提出 纹密砂层 的,并将其定义为在捕集油的圈闭当中,地层岩 图2岩性地层油气藏及其分类(美国C&C公司,2004 性上的变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与构造圈闭的区1沉积相侧向变化形成的油气藏2地层尖灭形成的油气 别上,他指出: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孔3超覆与地下露头形成的油气藏4河道与山谷充填形成的油 隙型储层或砂岩的楔状上倾尖灭,横向上由砂岩向气5成若作用形成的油气藏6裂缝形成的油气藏7毛管 页岩或灰岩的相变,上隆、削截和超覆等地层层序上 力形成的油气藏 c1994-2007ChinaAcademic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cnki.net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隐蔽油气藏学术研讨会”, 并出 版了《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 10 ]。1986 年, 胡 见义等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非构造油气藏方面的 专著《非构造油气藏》[ 11 ]。1996 年, 山东省石油学会 和胜利油田联合主办, 在青岛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 隐蔽油气藏勘探学术研讨会, 由潘元林总地质师主 编出版了《中国隐蔽油气藏》论文集[ 12 ]。2003 年由石 油大学牵头组织召开了“第三届隐蔽油气藏国际学 术研讨会”, 由李丕龙、庞雄奇主编出版了《隐蔽油气 藏形成机理与勘探实践》论文集[ 13 ]。 2 隐蔽油气藏的地质特征与分类 关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 前人有不同的定义, 概 念术语非常不统一。总的说来, 可以根据隐蔽圈闭的 不同含义归纳总结为 3 种概念: 第一种为广义的地 层圈闭(stratigraph ic trap ) , 包括地层圈闭(狭义)、 不整合、古地貌圈闭[ 1, 7~ 8 ]和岩性圈闭; 第二种是为 了与构造圈闭相区分而提出来的非构造圈闭 (non structu ral trap ) , 指所有的非构造成因所形成 的圈闭类型[ 7, 11 ] , 包括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圈闭油 气藏、混合型圈闭油气藏和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四大 类; 第三种隐蔽圈闭 (sub tle trap ) 是指用目前普遍 采用的勘探方法难以圈定其位置的圈闭, 包括地层 岩 性 型、古 地 貌 型 和 不 整 合 型 油 气 藏 (H. T. H albou t, 1982; C. H. Savit, 1982) [ 8 ]。隐蔽油气藏不 是严格的油气藏的分类术语, 它是根据圈闭的隐蔽 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随勘探技术 和勘探理论的发展, 隐蔽油气藏或隐蔽圈闭的范围 不断变化。由于勘探程度、地质理论和技术条件的限 制, 隐蔽油气藏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 不能仅仅用 岩性地层油气藏来概括。从理论上来讲, 一些复杂成 因的油气藏类型, 如水动力型、深盆气藏、煤层吸附 气藏和水合甲烷气藏及一些从地震资料上无法识别 的低幅度构造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和复杂背斜 油气藏都应包含在隐蔽油气藏的研究范围之内。 211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隐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A. I. L everson (1964)、H. T. H albou ty (1972) 等 将地层岩性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 1, 7 ]。“地层岩性 圈闭”一词是由A. I. L evo rsen 在 1936 年首次提出 的[ 1 ] , 并将其定义为: 在捕集油的圈闭当中, 地层岩 性上的变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在与构造圈闭的区 别上, 他指出: 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孔 隙型储层或砂岩的楔状上倾尖灭, 横向上由砂岩向 页岩或灰岩的相变, 上隆、削截和超覆等地层层序上 的类似变化等。在后来的勘探实际应用中, 岩性地层 油气藏根据油气成因类型被定义为: 沉积作用、成岩 作用或沉积和成岩联合作用形成的圈闭中聚集油气 后形成的油气藏, 主要包括岩性油气藏(由储集层上 倾尖灭型、古河道砂岩型、湖相透镜体型、裂缝型、生 物礁块型、储集层物性封闭型组成) 和地层油气藏 (主要由地层不整合超覆型、地层不整合遮挡型及潜 山型组成)。贾承造(2004) 依据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 将隐蔽油气藏分为陆相盆地中形成的岩性地层油气 藏、海相盆地中形成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和特殊岩类 中形成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在此之下, 再依盆地类 型、气候条件、构造部位、砂体类型的不同对它们进 行分类(图1) [ 14 ]。美国C&C 公司将不能完全依据等 图1 岩性地层油气藏及其分类(贾承造, 2004) 高线圈定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并将其分为7 类 (图2): ①沉积相侧向变化形成的油气藏; ②地层尖 灭形成的油气藏; ③超覆与地下露头形成的油气藏; 图2 岩性地层油气藏及其分类(美国C&C 公司, 2004) 1. 沉积相侧向变化形成的油气藏; 2. 地层尖灭形成的油气藏; 3. 超覆与地下露头形成的油气藏; 4. 河道与山谷充填形成的油 气藏; 5. 成岩作用形成的油气藏; 6. 裂缝形成的油气藏; 7. 毛管 力形成的油气藏 2007 年 庞雄奇等: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