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技术探索| Technical Probe 间差额。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积,最终要转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综合收益。同时其他综 利得或损失。第四,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项目的汇兑差额,合收益也有自己特有的组成项目: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 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计算的记账额。因此,两者在反映内容上有一定的共性与交集,但不完 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差额。第五,套期保值(现全重合。 金流量套期)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 独立后的“其他综合收益”作为一级科目,与“资本公 套期部分。第六,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是积”有平等的地位,此次准则的修订,将“其他综合收益”从 企业为了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用股份或其他权“其他资本公积”中“解放”出来,主要负责由非权益性交易 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的交易。在可行权日之前,企业按照结果产生的原先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1-5项内容,不再在 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暂存和过渡,其他资 公积”,在可行权日之后,最终要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本公积只负责6-8项内容(权益性交易结果),即“其他综 价)”。该项其他资本公积实质上是职工或其他方为获得权合收益”和“其他资本公积”一起分工共同经营计入到所有 益工具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而预先付出的代价,是对企业的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业务。 一种投入,属于权益性交易。第七,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 、报表列报——推贤让能 认中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可转换债券中的权益成份来源 (一)其他资本公积的列报其他资本公积作为二级 于债券持有者具有在未来按一定的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明细科目,没有其单独列报的信息,而是通过“资本公积 即由债权转为股权的选择权。该选择权实质上属于转股权总体反映,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的价值。债券持有者预计未来股票市价会高于转股价的情 (二)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2014年1月26日发布修订 况下,通过行使转股权能够获得收益的权益,因此愿意支《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 付高于负债成份的购买价格。多支付购买价格的部分则为号),以准则的形式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和列报进行 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了修订和进一步规范。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 积”,待行使转股权时再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此变动表列报项目中,均有其他综合收益的“足迹”。首先,在 时,转换权的行使将使债权人成为企业股东,属于权益性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增加一名新队友——“其他综 交易。第八,企业由于公共利益进行搬迁而收到政府拨付合收益”,它是从“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中“解放” 的搬迁补偿款,对其中弥补企业损失或支出的部分作为政出来的一部分,用来负责直接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 府补助,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实质上,剩余部分相当损失(非权益性交易),位于“库存股”与“盈余公积”之间。 于政府以所有者身份对企业的投入,属于权益性交易。 其次,在利润表列示项目中新增“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 (三其他综合收益反映的内容其他资本公积反映额”与“综合收益总额”,列在“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之间, 内容中1-5项与其他综合收益第二类列报相关内容重合,同时,采用列举法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进行了说明, 属于其他综合收益。这部分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是非权益性总体而言区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 交易,不是企业与所有者交易的结果,是由公允价值变动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二是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 产生的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反映的是资产与负债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最后,在 增值或减值的动态变化。其他资本公积反映内容的6-8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为体现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项,是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属于投入资本。这部分其他资所有者权益变动横栏中,除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 本公积是权益性交易,是企业与所有者交易的结果,反映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外,相应地增加 的是权益的交换和博弈,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化。需要注意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该部分数据来自于资产负债表所 的是,“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是其他综合收益特有的项有者权益类“其他综合收益”上年年末余额。纵栏的“综合 目。它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外币折算差额”下单收益总额”项目,数据取自于当年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 独反映,虽然不属于其他资本公积反映内容,但是符合其的税后净额”与“净利润”项目。 他综合收益的理念。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一种未实现损 由两者在报表体系中列报可知,其他资本公积的“地 益,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列示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与该盘”在减少,其“地位”不断在“削弱”,而其他综合收益的 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自所有者权益项目“势力”不断“入侵”与“扩张”,日渐彰显其“霸主地位”。 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因而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由上可知,其他资本公积反映内容中,以权益性交易 (一)科目分美上——增强“其他综合收益”归属感 为“岔路口”,形成两个“支流”,一条“支流”是权益性交易计科目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归属而划分,为完善与延伸会计 结果产生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到“股本溢价”,属于投入资要素体系,准则中增设了“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并进行会 本:另一条“支流”是非权益性交易结果产生的其他资本公计处理,有利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其他综合收益有其特殊 82剩会通队2015年第19期 21994-201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15 年第 19 期 技术探索 Technical Probe 间差额。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 利得或损失。第四,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项目的汇兑差额, 将该外币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当日的即期汇率计算的记账 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差额。第五,套期保值(现 金流量套期)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有效 套期部分。第六,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是 企业为了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用股份或其他权 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的交易。在可行权日之前,企业按照 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 公积”,在可行权日之后,最终要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 价)”。该项其他资本公积实质上是职工或其他方为获得权 益工具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而预先付出的代价,是对企业的 一种投入,属于权益性交易。第七,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 认中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可转换债券中的权益成份来源 于债券持有者具有在未来按一定的价格购买股票的权利, 即由债权转为股权的选择权。该选择权实质上属于转股权 的价值。债券持有者预计未来股票市价会高于转股价的情 况下,通过行使转股权能够获得收益的权益,因此愿意支 付高于负债成份的购买价格。多支付购买价格的部分则为 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 积”,待行使转股权时再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此 时,转换权的行使将使债权人成为企业股东,属于权益性 交易。第八,企业由于公共利益进行搬迁而收到政府拨付 的搬迁补偿款,对其中弥补企业损失或支出的部分作为政 府补助,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实质上,剩余部分相当 于政府以所有者身份对企业的投入,属于权益性交易。 (三)其他综合收益反映的内容 其他资本公积反映 内容中1—5项与其他综合收益第二类列报相关内容重合, 属于其他综合收益。这部分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是非权益性 交易,不是企业与所有者交易的结果,是由公允价值变动 产生的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反映的是资产与负债 增值或减值的动态变化。其他资本公积反映内容的6—8 项,是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属于投入资本。这部分其他资 本公积是权益性交易,是企业与所有者交易的结果,反映 的是权益的交换和博弈,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化。需要注意 的是,“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是其他综合收益特有的项 目。它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外币折算差额”下单 独反映,虽然不属于其他资本公积反映内容,但是符合其 他综合收益的理念。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一种未实现损 益,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列示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与该 境外经营相关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自所有者权益项目 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因而属于其他综合收益。 由上可知,其他资本公积反映内容中,以权益性交易 为“岔路口”,形成两个“支流”,一条“支流”是权益性交易 结果产生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到“股本溢价”,属于投入资 本;另一条“支流”是非权益性交易结果产生的其他资本公 积,最终要转入当期损益,属于其他综合收益。同时其他综 合收益也有自己特有的组成项目: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 额。因此,两者在反映内容上有一定的共性与交集,但不完 全重合。 独立后的“其他综合收益”作为一级科目,与“资本公 积”有平等的地位,此次准则的修订,将“其他综合收益”从 “其他资本公积”中“解放”出来,主要负责由非权益性交易 结果产生的原先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1-5项内容,不再在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中暂存和过渡,其他资 本公积只负责6—8项内容(权益性交易结果),即“其他综 合收益”和“其他资本公积”一起分工共同经营计入到所有 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业务。 三、报表列报——推贤让能 (一)其他资本公积的列报 其他资本公积作为二级 明细科目,没有其单独列报的信息,而是通过“资本公积” 总体反映,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 (二)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 2014年1月26日发布修订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财会[2014]7 号),以准则的形式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和列报进行 了修订和进一步规范。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 变动表列报项目中,均有其他综合收益的“足迹”。首先,在 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增加一名新队友——“其他综 合收益”,它是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解放” 出来的一部分,用来负责直接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 损失(非权益性交易),位于“库存股”与“盈余公积”之间。 其次,在利润表列示项目中新增“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 额”与“综合收益总额”,列在“净利润”和“每股收益”之间, 同时,采用列举法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进行了说明, 总体而言区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 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二是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 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最后,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为体现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所有者权益变动横栏中,除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 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外,相应地增加 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该部分数据来自于资产负债表所 有者权益类“其他综合收益”上年年末余额。纵栏的“综合 收益总额”项目,数据取自于当年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 的税后净额”与“净利润”项目。 由两者在报表体系中列报可知,其他资本公积的“地 盘”在减少,其“地位”不断在“削弱”,而其他综合收益的 “势力”不断“入侵”与“扩张”,日渐彰显其“霸主地位”。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科目分类上——增强“其他综合收益”归属感 会 计科目是根据会计要素的归属而划分,为完善与延伸会计 要素体系,准则中增设了“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并进行会 计处理,有利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其他综合收益有其特殊 8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