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一、经济风简 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工业生产一工业区位 居住活动-居住区位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 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由于距离某 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 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二、区位单位 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 体。 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研究工业区一某一工业整体 更微观层次 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们等 3结论· 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 三、区位因素 1.定义: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 上区位因素的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 2.埃德加·M·胡佛 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 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 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 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 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 的相对优劣。 四、区位决策 1.定义: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 的区位。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一、区域 1950年,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中把经济空间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 并分为 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 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 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 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 思想,将区域方法分为三类: ①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 ②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 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 地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1.区位: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2.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工业生产--工业区位 居住活动--居住区位 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 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 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二、区位单位 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 体。 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研究工业区—某一工业整体 更微观层次--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 3.结论: 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 三、区位因素 1.定义: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如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各区位 上区位因素的差异,才决定各区位的优劣,从而才有区位差异。 2.埃德加·M·胡佛 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 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 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 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 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 的相对优劣。 四、区位决策 1.定义: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 的区位。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一、区域 1. 1950年,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中把经济空间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 并分为: 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 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 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 2.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 思想,将区域方法分为三类: ①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 ②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 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 地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