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華〈易》學的繼往與開來 以六庵先生及其師生的《易》學提要專著為例 李威侃 摘要 筆者試從六庵先生及其師生之《易》學提要專著與《四庫全書總目》、《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易》學提要來做比較其中的之體例分類’及撰要內 客等丶收錄原則及範圍丶收錄歷代《易》學提要數量·學術觀點及對《四庫全書 總目》的訂正等方面·而得出六庵先生及其師生之《易》學提要專著與《四庫全 書總目》丶《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對中華〈易》學的密切繼承關係而 從出土文獻的採用及新硏究方法的使用,大量現代人丶日人著作及子部數術類及 道家類中與《易》學相關著作提要的撰寫’皆為《四庫全書總目》所不及。考六 庵先生及其師的《易》類提要撰作量更是佔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 類提要的絕大部分。而其對《四庫全書總目》的糾誤’更有益《易〉學問題的釐 清及考辨。此外’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將中大量的讖緯圖錄類著作列人《易〉 類提要中·正是明清以來此類圖書地位的被進一步認冋的佐證。再加上六庵先生 及其師生的《易》類提要專著中的公允評議’更讓提要體的公允性理想得以被真 正實現·筆者因此而得一窺我現在中華《易》學中一個極為重要丶氣度恢弘的名 黃壽褀·字之六·號六庵·生於1912年·卒於1990年。曾任福建師範學院和師範大學教授 系主任·副校長。精硏漢語言文字學丶古典文學丶易》學等·皆有傑出成就·享譽國內外 著有《易學群書平議》《周易譯注》丶《六庵詩選》以及〈楚辭全譯》(與人合著)·並曾主編《周 易論文集四輯和《清詩選》。 2六庵生先的尊師著有《易》類提要專著者有兩位,一為尚秉和先生’字節之·晚號滋溪老人。 學者稱槐軒先生°河北行唐人。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卒於1950年。享壽八十有一。著書數 十種·或已刊·或存稿·或散佚。已刊者如《辛王春秋》丶《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周易古筮考》 焦氏易詁》丶《焦氏易林注》《易說評議》丶《周易尚氏學》等節錄自張善文:〈尚氏易學存稿 校理緣起〉收尚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周易尚氏學丶易說評議》(附編《檢齋讀易提要》丶《易 學群書平議》)全四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1卷 頁1-3。另一為吳承仕先生·字檢齋·號展成·又號濟安·安徽歙縣人·生于清光緒十年(1884 年)3月20日·卒于1939年9月21日。為著名的經學家丶古文字學家丶教育家。著有《檢齋 讀易提要》丶《經籍舊音辨証》〈經學通淪》《經典釋文序錄疏証冫及《國故概要》等 3張善文先生·福建長樂人·1949年11月生·為著名易學專家·曾受業於〈易〉學宗師黃壽褀 先生°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硏究所所長丶文學院教授丶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 國家《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特約編委丶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丶福建中蕐易學硏宪中心理事長丶東 方國際易學硏疣院學術委員。曾多孜應邀赴美國丶馬來西來丶韓國丶臺灣等地講學及岀席國際會 議。目前主持國家古籍整理岀版規劃小組重點項目《中國古籍總目提要(周易卷)》的硏究工作 已在海內外出版的著作有《周易譯注》丶《周易辭典》〈象數與義理》·《周易與文學》丶《歷代易家 與易學要籍》丶《潔靜精微之玄思》〈周易人門》丶〈易經初階〉等20餘種·並點校整理了《尚氏 易學存稿校理》點校整理馬振彪先生遺著手稿《周易學說》一種·主編(十三經漫談叢書》·《周 易硏究論文集》等專著多種·另發表學術論文60餘箱·總著量逹δ00多萬字內容主要採自 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前言》·新北市∶頂淵文化事業·2006年2月初版·封面內頁 4臺北市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講師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孫劍秋主任硏助理1 中華《易》學的繼往與開來 --以 六庵先生1及其師2生 3的《易》學提要專著為例 李威侃4 摘要 筆者試從六庵先生及其師生之《易》學提要專著與《四庫全書總目》、《續 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易》學提要來做比較其中的之體例分類,及撰要內 容等、收錄原則及範圍、收錄歷代《易》學提要數量,學術觀點及對《四庫全書 總目》的訂正等方面,而得出六庵先生及其師生之《易》學提要專著與《四庫全 書總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即對中華《易》學的密切繼承關係。而 從出土文獻的採用及新研究方法的使用,大量現代人、日人著作及子部數術類及 道家類中與《易》學相關著作提要的撰寫,皆為《四庫全書總目》所不及。考六 庵先生及其師的《易》類提要撰作量更是佔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 類提要的絕大部分。而其對《四庫全書總目》的糾誤,更有益《易》學問題的釐 清及考辨。此外,《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將中大量的讖緯圖錄類著作列入《易》 類提要中,正是明清以來此類圖書地位的被進一步認同的佐證。再加上六庵先生 及其師生的《易》類提要專著中的公允評議,更讓提要體的公允性理想得以被真 正實現,筆者因此而得一窺我現在中華《易》學中一個極為重要、氣度恢弘的名 1黃壽祺,字之六,號六庵,生於 1912 年,卒於 1990 年。曾任福建師範學院和師範大學教授、 中文系主任、副校長。精研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學、《易》學等,皆有傑出成就,享譽國內外。 著有《易學群書平議》、《周易譯注》、《六庵詩選》以及《楚辭全譯》(與人合著),並曾主編《周 易論文集)四輯和《清詩選》。 2 六庵生先的尊師著有《易》類提要專著者有兩位,一為尚秉和先生,字節之,晚號滋溪老人。 學者稱槐軒先生。河北行唐人。生於清同治九年(1870),卒於 1950 年。享壽八十有一。著書數 十種,或已刊,或存稿,或散佚。已刊者如《辛壬春秋》、《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周易古筮考》、 《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易說評議》、《周易尚氏學》等。節錄自張善文:〈尚氏易學存稿 校理緣起〉收尚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周易尚氏學、易說評議》(附編《檢齋讀易提要》、《易 學群書平議》)全四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 年 6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第 1 卷, 頁 1-3。另一為吳承仕先生,字檢齋,號展成,又號濟安,安徽歙縣人,生于清光緒十年(1884 年)3 月 20 日,卒于 1939 年 9 月 21 日。為著名的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教育家。著有《檢齋 讀易提要》、《經籍舊音辨証》《經學通淪》《經典釋文序錄疏証》及《國故概要》等。 33張善文先生,福建長樂人,1949 年 11 月生,為著名易學專家,曾受業於《易》學宗師黃壽祺 先生。現為福建師範大學易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 國家《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特約編委、中國周易學會副會長、福建中華易學研究中心理事長、東 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曾多次應邀赴美國、馬來西來、韓國、臺灣等地講學及出席國際會 議。目前主持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重點項目《中國古籍總目提要(周易卷)》的研究工作。 已在海內外出版的著作有《周易譯注》、《周易辭典》、《象數與義理》、《周易與文學》、《歷代易家 與易學要籍》、《潔靜精微之玄思》、《周易入門》、《易經初階》等 20 餘種,並點校整理了《尚氏 易學存稿校理》,點校整理馬振彪先生遺著手稿《周易學說》一種,主編《十三經漫談叢書》、《周 易研究論文集》等專著多種,另發表學術論文 60 餘篇,總著述量達 800 多萬字。內容主要採自 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前言》,新北市:頂淵文化事業,2006 年 2 月初版,封面內頁。 4臺北市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講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 孫劍秋主任研究助理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