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門大宗之堂奥,及此名門大宗對我中華《易》學卓著的開創發揚功績。 關鍵字∶黃壽褀丶尚秉和丶吳承仕丶張蓍文丶四庫全書總目丶續修四庫全書總目 提要丶尚氏易學存稿校理丶歷代易學要籍解題 壹、前言 關於此論題之擬定’赶因於筆者因撰寫博士論文所訂之《續修四庫全書目提 要經部易類硏究》一文之資料搜集有關。近代硏《易》者’對尚節之丶黃六庵 吳檢齋及張善文先生之大作·必皆請回高置案頭以便隨時考參,筆者自亦不能例 外°然因早些年尚先生之大作如《周易古筮考》《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易 說評議》丶《周易尚氏學》等書皆已先行岀版·以致於後來當張蓍文先生再重新集 結、校理尚節之及吳檢齋丶黃六庵等先生的《易》學著作,受行合刊成《尚氏易 學存稿校理》一書時再度刊行之時’筆者初看此書所載書目·因早年皆已購置案 頭誤以為可不必再行採辦’然約於半年前在圖書館再次偶閱·並細讀《尚氏易學 存稿校理〉一書時’方才驚覺張蓍文先生在重新校理的書中加上許多早年單行本 所沒有的詳細注釋。除此之外’其中更不乏珍貴的手稿影印一手資料,而這些皆 是筆者在撰寫博士論文所必須參考及引用者φ然煴尋臺灣販售大陸內地書籍的書 商·不是說「已無存書」’或則就是回我以「可以代為向大陸內地訂購’但不保 證一定有書」一類令筆者沮喪的答應·所以只得厚顔向好友林勝勤兄求助·以解 然眉之急勝勤兄在得知筆者之「慘況」後’便馬上慷慨說「善文老師這套書我 有·你有急用先拿去,善文老師剛好近日再度受邀至臺灣大學發表論文’我再代 你向善文老師請示’看是否尚有未割愛的藏書’如果有’再請同門一併為你帶來 沒問題!J話猶言在耳,不久便在臺灣大學拜會張善文先生時,先生不吝親自其 將大作持贈與後學’並於內頁題字以茲記念。隆意盛情’實讓筆者銘感五內·怎 可不請回好好拜讀。初睹尚節之先生之著作後’多年前來惑於〈說卦〉中卦所示 之卦象,既不經·亦不見於傳的疑惑·頃刻間渙然冰釋·欣喜若狂。然再細讀尚 節之丶吳檢齋及黃六庵先生之大作時·則更覺其中所闡發之義理即深且廣’且其 中的《易》類提要專著’與《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存 在著繼承丶闡揚及開創之功’故筆者特草擬此文·以探究其誾之關係 贰、中華《易》學的繼往 就中華《易》學的繼往而言,筆者試從六庵先生及其師生的《易〉學提要專 著中所撰作之體例分類’及撰要內容丶收錄原則及範圍丶收錄歷代《易》學提要 數量及延續以學術為社會公器的無私精神等方面·來與歷代最重要的提要專著 即《四庫全書總目》丶《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易》學提要做比較以觀 其中的繼承關像。 、就體例分類及撰要內容等而言 22 門大宗之堂奧,及此名門大宗對我中華《易》學卓著的開創發揚功績。 關鍵字:黃壽祺、尚秉和、吳承仕、張善文、四庫全書總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 提要、尚氏易學存稿校理、歷代易學要籍解題 壹、前言 關於此論題之擬定,起因於筆者因撰寫博士論文所訂之《續修四庫全書目提 要經部易類研究》一文之資料搜集有關。近代研《易》者,對尚節之、黃六庵、 吳檢齋及張善文先生之大作,必皆請回高置案頭以便隨時考參,筆者自亦不能例 外。然因早些年尚先生之大作如《周易古筮考》、《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易 說評議》、《周易尚氏學》等書皆已先行出版,以致於後來當張善文先生再重新集 結、校理尚節之及吳檢齋、黃六庵等先生的《易》學著作,受行合刊成《尚氏易 學存稿校理》一書時再度刊行之時,筆者初看此書所載書目,因早年皆已購置案 頭誤以為可不必再行採辦,然約於半年前在圖書館再次偶閱,並細讀《尚氏易學 存稿校理》一書時,方才驚覺張善文先生在重新校理的書中加上許多早年單行本 所沒有的詳細注釋。除此之外,其中更不乏珍貴的手稿影印一手資料,而這些皆 是筆者在撰寫博士論文所必須參考及引用者。然遍尋臺灣販售大陸內地書籍的書 商,不是說「已無存書」,或則就是回我以「可以代為向大陸內地訂購,但不保 證一定有書」一類令筆者沮喪的答應,所以只得厚顏向好友林勝勤兄求助,以解 然眉之急。勝勤兄在得知筆者之「慘況」後,便馬上慷慨說「善文老師這套書我 有,你有急用先拿去,善文老師剛好近日再度受邀至臺灣大學發表論文,我再代 你向善文老師請示,看是否尚有未割愛的藏書,如果有,再請同門一併為你帶來, 沒問題!」話猶言在耳,不久便在臺灣大學拜會張善文先生時,先生不吝親自其 將大作持贈與後學,並於內頁題字以茲記念。隆意盛情,實讓筆者銘感五內,怎 可不請回好好拜讀。初睹尚節之先生之著作後,多年前來惑於〈說卦〉中卦所示 之卦象,既不經,亦不見於傳的疑惑,頃刻間渙然冰釋,欣喜若狂。然再細讀尚 節之、吳檢齋及黃六庵先生之大作時,則更覺其中所闡發之義理即深且廣,且其 中的《易》類提要專著,與《四庫全書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存 在著繼承、闡揚及開創之功,故筆者特草擬此文,以探究其間之關係。 貳、中華《易》學的繼往 就中華《易》學的繼往而言,筆者試從六庵先生及其師生的《易》學提要專 著中所撰作之體例分類,及撰要內容、收錄原則及範圍、收錄歷代《易》學提要 數量及延續以學術為社會公器的無私精神等方面,來與歷代最重要的提要專著, 即《四庫全書總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易》學提要做比較以觀 其中的繼承關係。 一、就體例分類及撰要內容等而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