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據王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硏究〉·書之硏究指岀·現存的《續 修四庫全總目提要》的稿本及打印本中,並不見書前凡例。8今所見者,乃為中 國科學院圖書館古籍組在整理時所訂定’書中載 大類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體例分為經丶史丶子丶集四部’小類基本上 沿襲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的分類表·個別類目作了變通。多人所撰同一書 的提要概予收入 此處引文雖可見到今人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時·在體例上對《四 庫全書總目·凡例》中「是書以經史子集提綱列目·經部分十類·史部分十五類 子部分十四類,集部分五類或流別繁碎者’又分析子目·使條理分明’所錄諸 書各以時代為次。」從以上所言’可見《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體例,僅 是對《四庫全書總目》的繼承及僅在個別類目上的些微修正’然對於所被收人書 籍的每篇的提要體例·並無相關的明確記載·所幸的是在張蓍文先生在整理尚秉 和先生《易說評議》一書畤明確指岀’實際參與撰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的尚秉和先生在撰寫提要時所遵循的體例,張善文先生說 《易說評議》十二卷’尙秉和先生撰°此書彙集作者積年所撰評論歴代《易》 學著逑之文而成。全書依循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先例’凡讀一書訖’即 撰具提要一篇’先逑其書名丶卷數丶版本丶作者事略’次及全書內容’最 後論其是非得失·爲重點所在’故名曰「評議」 從張善文先生所言我們可知尚秉和先生在對《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每一部書 撰寫提要時所採用的細部體例,亦是繼承《四庫全書總目》而來υ如《四庫全書 總目·凡例》所載 今于所列諸書’各撰為提要’分之則散弁諸編’合之則共為總目’每書先 列作者之爵里以論世知人’次考本書之得失’權眾說之異同’以及文字增 王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硏宪〉·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1月 6所謂「稿本」·即指提要作者當初撰寫提要的手寫稿。後來由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岀版’名為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由濟南齊魯書社於1996年12月出版 7所謂「打印本」·即臺灣商務印書館於1972年據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硏究所所藏油卬本之打字標 點本。即王雲五∶〈續修四庫全書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卬書館·197年3月初版 8《《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研宄》·頁48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前言〉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頁10 10(清)永瑢丶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武英殿本·1983年10 月初版·頁1-34 ⅱl張善文:〈易說評議·校理遽例》收尚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冫尚氏易學存稿校理》(包含《周 易古筮考》丶《焦氏易詁》丶《焦氏易林注冫《周易尚氏學》《易說評議》(附編〈檢齋讀易提要 易學群書平議》)全四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 3卷,頁13 據王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研究》5一書之研究指出,現存的《續 修四庫全總目提要》的稿本6及打印本7中,並不見書前凡例。 8今所見者,乃為中 國科學院圖書館古籍組在整理時所訂定,書中載: 大類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體例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小類基本上 沿襲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的分類表,個別類目作了變通。多人所撰同一書 的提要概予收入。9 此處引文雖可見到今人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時,在體例上對《四 庫全書總目.凡例》中「是書以經史子集提綱列目,經部分十類,史部分十五類, 子部分十四類,集部分五類。或流別繁碎者,又分析子目,使條理分明,所錄諸 書各以時代為次。」10從以上所言,可見《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體例,僅 是對《四庫全書總目》的繼承及僅在個別類目上的些微修正,然對於所被收入書 籍的每篇的提要體例,並無相關的明確記載。所幸的是在張善文先生在整理尚秉 和先生《易說評議》一書時明確指出,實際參與撰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的尚秉和先生在撰寫提要時所遵循的體例,張善文先生說: 《易說評議》十二卷,尙秉和先生撰。此書彙集作者積年所撰評論歷代《易》 學著述之文而成。全書依循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先例,凡讀一書訖,即 撰具提要一篇,先述其書名、卷數、版本、作者事略,次及全書內容,最 後論其是非得失,爲重點所在,故名曰「評議」。11 從張善文先生所言我們可知尚秉和先生在對《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每一部書 撰寫提要時所採用的細部體例,亦是繼承《四庫全書總目》而來。如《四庫全書 總目.凡例》所載: 今于所列諸書,各撰為提要,分之則散弁諸編,合之則共為總目,每書先 列作者之爵里以論世知人,次考本書之得失,權眾說之異同,以及文字增 5王亮:《《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4 年 11 月。 6所謂「稿本」,即指提要作者當初撰寫提要的手寫稿。後來由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出版,名為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由濟南齊魯書社於 1996 年 12 月出版。 7所謂「打印本」,即臺灣商務印書館於 1972 年據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所藏油印本之打字標 點本。即王雲五:《續修四庫全書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 年 3 月初版。 8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研究》,頁 48。 9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前言〉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頁 10。 10(清)永瑢、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武英殿本,1983 年 10 月初版,頁 1-34。 11 張善文:〈易說評議.校理述例〉收尚秉和遺稿/張善文校理:《尚氏易學存稿校理》(包含《周 易古筮考》、《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周易尚氏學》、《易說評議》(附編《檢齋讀易提要》、 《易學群書平議》)全四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 年 6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第 3 卷,頁 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