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策略与方法 度、社会行为乃至家庭行为等方面都形成一种非 优选择。[435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形成的贫困文化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原则和策 不仅无助于贫困者脱贫,反而有可能造成贫困向 略选择 下一代的传递。二是社工服务的缺失使得救助对 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我国的社会工作 象的发展问题无暇顾及。救助行政部门仅关注救处于“消沉”状态,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实务发 助政策的落实,保证救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展,都“波澜不惊”。直到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 而不会去考虑救助对象的发展,并为之设计差异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化的救助策略,链接相关资源。而贫困人口在信社会工作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专业社工 息获取上天然处于劣势,对他们来讲,非常需要才队伍和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为社会工作介入 有人帮助他们收集、分析、研判这些信息,并结社会救助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支撑平台。据统计 合自己的情况作出申请或不申请、向什么机构申目前全国己有289所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 请这样的救助决定,以使自己所获取的救助资源业(BSW),61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 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最大化。三是社工服务的缺(MSW),每年培养约1.5万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失使得贫困家庭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财产少、及硕士研究生。基层社区、福利机构、社会组织 收入少、可支配的资源有限是贫困家庭的共性,和相关领域事业单位中开发设置的社会工作岗位 由此引发不少婚姻关系、子女教育、家庭冲突等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已达8万多个。民办社工机 方面问题。可见,只有社工服务才能够从救助对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13年新增1306家,全 象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国总量达到2452家。建立并实施社会工作者职 且在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提高其家庭生业资格考试制度。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36万 活质量。 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中通过国家社会工作 事实上,救助对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物质者职业水平考试人员123833名(含社会工作师 帮助仅仅是一个方面,情感慰藉、能力提升、资源31183名、助理社会工作师91901名)。①根据规 链接、机会获得等方面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民政划,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增加到 部课题组2007年对河北廊坊等地的调查发现,在50万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 城市低保对象中,93.2%的人感到“孤独和沮丧”,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万 28.4%的人认为生活会变得更糟,38%的人认为人,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 “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5。笔者2011年能力素质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万人。到 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延庆县的问卷调查也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 发现,62.7%的救助对象对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其中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 缺乏信心,39.5%的救助对象认为“社区里有人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3万人。81 看不起他们”,近20%的受访对象感到家庭关系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不是两项工作简单 紧张,52.5%的受访对象缺乏正常的邻里交往。[6的整合、衔接或协同,而是理念、制度、机制、知 2013年民政部的另一项调查显示,49.99%的城市识和技巧上的融合。真正的介入,应当是深深的 保对象感到心情一般或心情较差:10.8%的低嵌入,也可以说根植于社会救助内部,成为社会 保对象感受到了明显的社会排斥:16.9%的低保救助的一部分。通过社会工作增强社会救助对 对象与社区关系相处不融洽:农村低保对象中感象的社会功能一一包括单独的个人,也包括特定 到心情一般或较差的占到38.8%,明显感到社会群体中的个人,最终实现“恢复受损的能力、提 排斥的占11.%%,与社区关系不融洽的低保对象供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预防社会功能失调”的 占11.34%。印7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困难家庭在继目标,[97这当然也是社会救助追求的目标。 续渴求直接现金等物质帮扶的同时,对链接资源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应遵循四个原则 能力提升、心理慰藉、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非现金 (1)维护贫困者基本权益。专业社会工作在 助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通过社服务贫困家庭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贫 工服务,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失落和不满,减 社会排斥,重塑生活信心。 ①数据来源:民政部网站(htp:wW,mca.gov.cn)·31·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策略与方法 度、社会行为乃至家庭行为等方面都形成一种非 优选择。[4]35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形成的贫困文化 不仅无助于贫困者脱贫,反而有可能造成贫困向 下一代的传递。二是社工服务的缺失使得救助对 象的发展问题无暇顾及。救助行政部门仅关注救 助政策的落实,保证救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而不会去考虑救助对象的发展,并为之设计差异 化的救助策略,链接相关资源。而贫困人口在信 息获取上天然处于劣势,对他们来讲,非常需要 有人帮助他们收集、分析、研判这些信息,并结 合自己的情况作出申请或不申请、向什么机构申 请这样的救助决定,以使自己所获取的救助资源 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最大化。三是社工服务的缺 失使得贫困家庭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财产少、 收入少、可支配的资源有限是贫困家庭的共性, 由此引发不少婚姻关系、子女教育、家庭冲突等 方面问题。可见,只有社工服务才能够从救助对 象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 且在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提高其家庭生 活质量。 事实上,救助对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物质 帮助仅仅是一个方面,情感慰藉、能力提升、资源 链接、机会获得等方面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民政 部课题组2007年对河北廊坊等地的调查发现,在 城市低保对象中,93.2%的人感到“孤独和沮丧”, 28.4%的人认为生活会变得更糟,38%的人认为 “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5]。笔者2011年 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延庆县的问卷调查也 发现,62.7%的救助对象对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缺乏信心,39.5%的救助对象认为“社区里有人 看不起他们”,近20%的受访对象感到家庭关系 紧张,52.5%的受访对象缺乏正常的邻里交往。[6] 2013年民政部的另一项调查显示,49.99%的城市 低保对象感到心情一般或心情较差;10.8%的低 保对象感受到了明显的社会排斥;16.9%的低保 对象与社区关系相处不融洽;农村低保对象中感 到心情一般或较差的占到38.8%,明显感到社会 排斥的占11.9%,与社区关系不融洽的低保对象 占11.34%。[7]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困难家庭在继 续渴求直接现金等物质帮扶的同时,对链接资源、 能力提升、心理慰藉、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非现金 救助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通过社 工服务,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失落和不满,减少 社会排斥,重塑生活信心。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原则和策 略选择 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我国的社会工作 处于“消沉”状态,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实务发 展,都“波澜不惊”。直到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 全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专业社工 人才队伍和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为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救助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支撑平台。据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289所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 业(BSW),61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 (MSW),每年培养约1.5万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及硕士研究生。基层社区、福利机构、社会组织 和相关领域事业单位中开发设置的社会工作岗位 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已达8万多个。民办社工机 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13年新增1 306家,全 国总量达到2 452家。建立并实施社会工作者职 业资格考试制度。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36万 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其中通过国家社会工作 者职业水平考试人员123 833名(含社会工作师 31 183名、助理社会工作师91 901名)。①根据规 划,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将增加到 50万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 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万 人,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 能力素质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万人。到 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 其中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 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3万人。[8]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不是两项工作简单 的整合、衔接或协同,而是理念、制度、机制、知 识和技巧上的融合。真正的介入,应当是深深的 嵌入,也可以说根植于社会救助内部,成为社会 救助的一部分。通过社会工作增强社会救助对 象的社会功能——包括单独的个人,也包括特定 群体中的个人,最终实现“恢复受损的能力、提 供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预防社会功能失调”的 目标,[9]7这当然也是社会救助追求的目标。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应遵循四个原则 (1)维护贫困者基本权益。专业社会工作在 服务贫困家庭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贫 ①数据来源: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