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实则关系到我们对哲学和宗教的思考,到底是以德配福 还是以智配福?如果前者成立,一个人可以凭借道德操守而希望获得幸福,如果后者 成立,关键的问题是爱智慧,道德只有在与智慧有关的意义上才成为被思考的对象。 康德将理性思维引入道德活动,进而确认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合理性。在他看来,符 合道德规律的行为不一定是善的,因情感为善并非道德之举,只有出自道德义务的行 为才是行善。康德希望用能够满足哲学或理性自身权力的方式,提出一种不同于传统 神学或”圣经神学“的“关于纯粹哲理的宗教学说”,也正是这种相对独立的宗教哲学研 究的立场,使康德的《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的出版遭到传统神学思想与保守 教会势力的阻挠。 康德的结论是:“道德必然导致宗教“,由于道德之举并不必然获得回报,所以是否以 道德行事往往要叩问我们的良知,那么我们是否要遵循道德法则呢?这在康德看来是 最值得经常和持久思考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正因为事关重大,又有正反两方面 的证据折磨人们的内心,从中做出的选择才具有信仰的力量。如果说“道德上的正当” 就是上帝命令我们做的事情:“道德上的错误"就是上帝禁止我们做的事情,那么,人 要为自己的善恶负责,也要做出是否信仰的选择。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在宗教的意义 上理解道德,将神职人员视为道德权威,凡是宗教的似乎必然是道德的。因而当神职 人员做出不符合世俗道德的事情时,往往令人感到震惊。而人之所以自诩“住在神的 近处“”,原因在于人比动物更具有伦理上的优越性,因而在精神上离神更近。 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着哲学性的质疑,苏格拉底的质疑言犹在耳:行为正当究竟 是因为诸神命令这样做,还是做诸神命令的事乃是因为正当?换言之,正当性先于上 这里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实则关系到我们对哲学和宗教的思考,到底是以德配福, 还是以智配福?如果前者成立,一个人可以凭借道德操守而希望获得幸福,如果后者 成立,关键的问题是爱智慧,道德只有在与智慧有关的意义上才成为被思考的对象。 康德将理性思维引入道德活动,进而确认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合理性。在他看来,符 合道德规律的行为不一定是善的,因情感为善并非道德之举,只有出自道德义务的行 为才是行善。康德希望用能够满足哲学或理性自身权力的方式,提出一种不同于传统 神学或“圣经神学”的“关于纯粹哲理的宗教学说”,也正是这种相对独立的宗教哲学研 究的立场,使康德的《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的出版遭到传统神学思想与保守 教会势力的阻挠。 康德的结论是:“道德必然导致宗教”。由于道德之举并不必然获得回报,所以是否以 道德行事往往要叩问我们的良知,那么我们是否要遵循道德法则呢?这在康德看来是 最值得经常和持久思考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正因为事关重大,又有正反两方面 的证据折磨人们的内心,从中做出的选择才具有信仰的力量。如果说“道德上的正当” 就是上帝命令我们做的事情;“道德上的错误”就是上帝禁止我们做的事情,那么,人 要为自己的善恶负责,也要做出是否信仰的选择。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在宗教的意义 上理解道德,将神职人员视为道德权威,凡是宗教的似乎必然是道德的。因而当神职 人员做出不符合世俗道德的事情时,往往令人感到震惊。而人之所以自诩“住在神的 近处”,原因在于人比动物更具有伦理上的优越性,因而在精神上离神更近。 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着哲学性的质疑,苏格拉底的质疑言犹在耳:行为正当究竟 是因为诸神命令这样做,还是做诸神命令的事乃是因为正当?换言之,正当性先于上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