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县域正规金融供给总量不足 是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持续减少。近年来大型银行开启扁平化管理改革, 农信社改制后盈利和分红压力增大,导致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向城区发展的倾向 持续撤并欠发达地区县级以下网点。二是信贷业务权限普遍上收。大型银行普遍 对基层很少或不予授权,邮储银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只允许基层网点对小额 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低风险贷款授信,而上级行往往不会选择县域企业作为贷 款对象,造成了贷款资格上的“挤出效应”。县域网点收缩和审批受限使得县域分 支机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严重失衡,资金流出效应明显。截至2014年末,西 北五省县域存贷比约为58%,全国存贷比约为74%,金融机构在县域存在“只吸 不贷的倾向。同时,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给非正规金融留出了扩张空间,由于非 正规金融缺乏监管和规制,过度逐利引发的高利贷、非法集资等乱象不容忽视。 2县域金融服务力度不足 是银行基层分支机构信贷能力不足。基层分支机构人员年龄老化问题较为 严重,学历层次不高、业务素质较低,贷前筛选合适企业、贷后控制风险能力不 足,相较于开发新客户更倾向于维护旧客户,相较于发放贷款更倾向于吸收存款, 二是县域金融机构产品难以适应县域金融需求。县域金融机构虽然推出了较多新 产品,但能够较好契合县域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仍然匮乏,而由上至下推行的金 融产品大多存在“城市化”痕迹,针对性差,准入门槛高,应用范围有限。三是县 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宣传方式不得当。银行机构手段较为单一,基本通过流动宣 传车、网点滚动屏和印刷材料等方式开展宣传,介绍产品内容时较为笼统,只概 括地介绍产品基本要素和日常业务开展情况,造成客户无法定位适合自己的贷款 产品。四是不良贷款追责力度加大。在不良贷款持续增长的趋势下,银行采取“零 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政策,贷款一旦形成风险,轻则扣罚奖金、工资,重则下岗 清收,信贷人员“恐贷”怕贷”思想严重。 3.县域客观条件限制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一是县域经济自身具有弱质性。县域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 县域居民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且高素质人才和优质企业持续向城市流动,而相对 弱质的人员和企业沉淀在县域及乡村,这种城乡间的“马太效应”进一步降低了县 域借贷主体的资质。二是银企信息交流不畅。大部分县域企业分散度高,银企交5 1.县域正规金融供给总量不足 一是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持续减少。近年来大型银行开启扁平化管理改革, 农信社改制后盈利和分红压力增大,导致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向城区发展的倾向, 持续撤并欠发达地区县级以下网点。二是信贷业务权限普遍上收。大型银行普遍 对基层很少或不予授权,邮储银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只允许基层网点对小额 贷款、存单质押贷款等低风险贷款授信,而上级行往往不会选择县域企业作为贷 款对象,造成了贷款资格上的“挤出效应”。县域网点收缩和审批受限使得县域分 支机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严重失衡,资金流出效应明显。截至 2014 年末,西 北五省县域存贷比约为 58%,全国存贷比约为 74%,金融机构在县域存在“只吸 不贷”的倾向。同时,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给非正规金融留出了扩张空间,由于非 正规金融缺乏监管和规制,过度逐利引发的高利贷、非法集资等乱象不容忽视。 2.县域金融服务力度不足 一是银行基层分支机构信贷能力不足。基层分支机构人员年龄老化问题较为 严重,学历层次不高、业务素质较低,贷前筛选合适企业、贷后控制风险能力不 足,相较于开发新客户更倾向于维护旧客户,相较于发放贷款更倾向于吸收存款。 二是县域金融机构产品难以适应县域金融需求。县域金融机构虽然推出了较多新 产品,但能够较好契合县域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仍然匮乏,而由上至下推行的金 融产品大多存在“城市化”痕迹,针对性差,准入门槛高,应用范围有限。三是县 域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宣传方式不得当。银行机构手段较为单一,基本通过流动宣 传车、网点滚动屏和印刷材料等方式开展宣传,介绍产品内容时较为笼统,只概 括地介绍产品基本要素和日常业务开展情况,造成客户无法定位适合自己的贷款 产品。四是不良贷款追责力度加大。在不良贷款持续增长的趋势下,银行采取“零 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政策,贷款一旦形成风险,轻则扣罚奖金、工资,重则下岗 清收,信贷人员“恐贷”“怕贷”思想严重。 3.县域客观条件限制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 一是县域经济自身具有弱质性。县域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 县域居民收入较低且不稳定,且高素质人才和优质企业持续向城市流动,而相对 弱质的人员和企业沉淀在县域及乡村,这种城乡间的“马太效应”进一步降低了县 域借贷主体的资质。二是银企信息交流不畅。大部分县域企业分散度高,银企交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