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进的规划思想往往无缘实践。从整个西方规划史看,虽然夹杂着各种思想的冲突,但基本上可以说是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 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不能完全说那种观点是绝对正确或错误,当今的规划者务必要在大背景下仔细分析实际情 况,对症下药,真正的关心群众,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大背景下出发,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人类精神家园。 阅读《19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后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各个国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从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迅速发展的历 史新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主要是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所以对城市 规划学习者来说,了解它们所根植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和社会背景,以及它们自身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 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5年后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后的城市规划理论 发展史。虽然作者是位英国人,更侧重于英国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历程,但对初学规划的人来说还是很有 启示的。正如作者所述“我致力于以清晰地和移动的方式来讲述理论演变的故事,而不牺牲分析的逻辑性 对想了解西方战后城市规划理论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历程,又试图回避“深奥”的专业知识的人们提 供了帮助 在导论里,作者先从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理解谈起,指出其概念内涵至今仍处于争议之中,通过对 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观点的评述说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规划理论的核心部分内容牵 涉的三个问题: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在何种条件下,这些环境质量目标最有可能实现? 为建设更好的人居城市(一般而言,指更好的环境质量),公共部门城市规划能扮演什么角色? 作者以导论中所提到的问题为线索,分析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并确定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该 书包括4篇共9个章节,其中前3个部分主要以英国为主论述了西方战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3个历史阶 ,第4部分是作者在整体上的分析评价得出的结论 、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 二战后城市规划概念的构成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1)城市规划是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以与社会、经 济规划相区别;2)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被认为是建筑设计的延伸;3)城市规划涉及到编制“总 体”规划或规划“蓝图”,这种蓝图应以统一的精细程度表达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形态结构,形成“终极状 态”规划,同时对建筑或其他人工结构环境进行设计。 与以上观点相应的内容是城市规划是一种“技术”行为,这种行为本身不是政治性的,或者至少它不 带任何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或承诺。大多数城市规划从业者是“建筑师出身的规划师”。同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因此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方面。 二战后规划理论的准则提出的背景是激进的社会变革和保守情怀的文化。规划的基本理论由两部分组 成:一是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理论,一是关于城市规划寻求创造何种城市环境的理论。以上理论可以 通过当时盛行的四项规划准则得以说明:1)乌托邦式综合规划。希望能够通过物质和设计的城市规划将所 有的问题都一块解决,并普遍抱有进步思想,认为应当将历史发展形成的现状城市进行全部或大部分清理 为新的城市发展让路:2)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对未来城市抱有渴望乡村田园景象:3)关于城市结构秩 序性的看法。主张适应现代汽车交通方式的城市分散发展和道路依交通性质分类的原则,以及对城市土地 进行间接明确的功能分区,并以能够自给的乡村般自治社区为基本单元建构树状结构的城市结构观点;4) 关于规划目标共识的假设。认定以上准则都是“常识性”准则的假设基础上,认为城市规划目标是特定的 公共利益,城市规划实践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技术过程,规划蓝图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方式,城市规划理 论为此主要集中在对城市选址、规模与布局、城乡平衡、以及内部结构的研究等方面, 在书的第三章中,作者对以上关于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指出了每个方面的问题 包括对缺乏对城市现象多样性和复杂性全面和深入认知的批判,对其假设物质环境能够决定社会生活质量进的规划思想往往无缘实践。从整个西方规划史看,虽然夹杂着各种思想的冲突,但基本上可以说是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 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不能完全说那种观点是绝对正确或错误,当今的规划者务必要在大背景下仔细分析实际情 况,对症下药,真正的关心群众,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大背景下出发,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人类精神家园。 阅读《1945 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读后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各个国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从 1945 年 抗日战争胜利到 1949 年新中国的建立再到改革开放。尤其是 1990 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迅速发展的历 史新时期。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主要是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所以对城市 规划学习者来说,了解它们所根植的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和社会背景,以及它们自身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 具有重要的意义。 《1945 年后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 年)后的城市规划理论 发展史。虽然作者是位英国人,更侧重于英国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历程,但对初学规划的人来说还是很有 启示的。正如作者所述“我致力于以清晰地和移动的方式来讲述理论演变的故事,而不牺牲分析的逻辑性。” 对想了解西方战后城市规划理论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历程,又试图回避“深奥”的专业知识的人们提 供了帮助。 在导论里,作者先从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理解谈起,指出其概念内涵至今仍处于争议之中,通过对 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观点的评述说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规划理论的核心部分内容牵 涉的三个问题: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在何种条件下,这些环境质量目标最有可能实现? 为建设更好的人居城市(一般而言,指更好的环境质量),公共部门城市规划能扮演什么角色? 作者以导论中所提到的问题为线索,分析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并确定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该 书包括 4 篇共 9 个章节,其中前 3 个部分主要以英国为主论述了西方战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 3 个历史阶 段,第 4 部分是作者在整体上的分析评价得出的结论。 一、 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 二战后城市规划概念的构成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1)城市规划是物质空间形态规划以与社会、经 济规划相区别;2)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被认为是建筑设计的延伸;3)城市规划涉及到编制“总 体”规划或规划“蓝图”,这种蓝图应以统一的精细程度表达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形态结构,形成“终极状 态”规划,同时对建筑或其他人工结构环境进行设计。 与以上观点相应的内容是城市规划是一种“技术”行为,这种行为本身不是政治性的,或者至少它不 带任何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或承诺。大多数城市规划从业者是“建筑师出身的规划师”。同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因此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方面。 二战后规划理论的准则提出的背景是激进的社会变革和保守情怀的文化。规划的基本理论由两部分组 成:一是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理论,一是关于城市规划寻求创造何种城市环境的理论。以上理论可以 通过当时盛行的四项规划准则得以说明:1)乌托邦式综合规划。希望能够通过物质和设计的城市规划将所 有的问题都一块解决,并普遍抱有进步思想,认为应当将历史发展形成的现状城市进行全部或大部分清理, 为新的城市发展让路;2)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对未来城市抱有渴望乡村田园景象;3)关于城市结构秩 序性的看法。主张适应现代汽车交通方式的城市分散发展和道路依交通性质分类的原则,以及对城市土地 进行间接明确的功能分区,并以能够自给的乡村般自治社区为基本单元建构树状结构的城市结构观点;4) 关于规划目标共识的假设。认定以上准则都是“常识性”准则的假设基础上,认为城市规划目标是特定的 公共利益,城市规划实践是实现规划目标的技术过程,规划蓝图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方式,城市规划理 论为此主要集中在对城市选址、规模与布局、城乡平衡、以及内部结构的研究等方面。 在书的第三章中,作者对以上关于二战后早期规划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指出了每个方面的问题。 包括对缺乏对城市现象多样性和复杂性全面和深入认知的批判,对其假设物质环境能够决定社会生活质量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