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色粒色,统称为白色。籽粒颜色不同和深浅,与种皮色素有关,也受气候的影响,同一粒 色,干旱时色深,灌溉则有变浅的趋势。 小麦籽粒的贮存养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籽粒 的含水量约为10-14%,籽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约占67.5-75.0%,由不同的两 类聚合物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小麦籽粒蛋白质一般含量为11-16%,主要包括清 蛋白、球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籽粒中含脂类较少,一般为2%左右:在胚乳中 约1-2%:麸皮中约6%:胚内则较高,约815%,此外,还含有维生素等生长活性物质, Vs1主要存在于胚和麸皮种皮,其中胚含30ppm,粗麸皮含13.2ppm,细麸皮含23ppm, 标准粉含1.5ppm,而含富强粉0.7%,尚有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6、泛酸等维生素。 除含有以上物质外,也含有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的 分布见表3-1。 表3-1 小麦籽粒中各部分成分比例(占干物质的%) 成分 整个籽粒 淀粉胚乳 糊粉层 胚 皮层 各部分占整个籽粒的% 100.00 81.60 6.54 3.24 8.93 16.07 12.91 53.16 37.63 10.56 蛋白质(N×5.7) 100.00 65.00 22.00 8.00 5.00 淀粉 63.07 78.92 0.00 0.00 0.00 100.00 100.00 0.00 0.00 0.00 4.32 3.54 6.82 25.12 2.59 糖 100.00 65.00 10.00 20.00 5.00 纤维素 2.76 0.15 6.41 2.46 23.79 100.00 5.00 15.00 5.00 75.00 8.10 2.72 多聚戊糖 15.44 9.74 51.43 100.00 27.00 12.00 4.00 57.00 2.24 0.68 8.16 15.04 7.46 脂肪 100.00 25.00 25.00 20.00 20.00 0.45 矿物质 2.18 13.93 6.32 4.78 100.00 17.00 42.00 10.00 20.00 (二)种子萌发 1.种子的休眠 是小麦品种特性之一。休眠期有长有短,有的品种甚至无明显的休眠期,这样的品种 在收获季节如遇连阴雨,便会穗上发芽,造成经济损失,干燥种子不萌发属强迫休眠,在 生产上需要一定休眠期,能够抗穗发芽的品种。一般红粒品种有较长的休眠期,据研究ā 一淀粉酶活性、对赤霉素的反应,颖片内抑制物以及休眠期等均与抗穗发芽有关,在生产 上常应用播前晒种的方法来打破小麦种子的休眠。 2.种子活力 在通常情况下小麦种子发芽的百分数(发芽率)是种子生活力的指标。活力,是由遗 传因子决定的,并受种子发育、成熟、收获处理、贮藏条件以及播种过程中环境条件等的 影响,强活力的种子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迅速整齐地发芽、出苗。低活力的种子即使萌发, 也只能形成弱苗,因此,应注意小麦开花、授粉以及种子形成过程中的营养条件和贮存种 子的条件,保持和提高种子的活力,一般来说,大粒的种子贮存的营养物多活力高,而瘪 的种子则活力低。因此,在播种时应选大粒种子有利于形成壮苗,而能发芽的小粒种子, 122122 色粒色,统称为白色。籽粒颜色不同和深浅,与种皮色素有关,也受气候的影响,同一粒 色,干旱时色深,灌溉则有变浅的趋势。 小麦籽粒的贮存养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籽粒 的含水量约为 10-14%,籽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约占 67.5-75.0%,由不同的两 类聚合物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小麦籽粒蛋白质一般含量为 11-16%,主要包括清 蛋白、球蛋白、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籽粒中含脂类较少,一般为 2%左右;在胚乳中 约 1-2%;麸皮中约 6%;胚内则较高,约 8-15%,此外,还含有维生素等生长活性物质, VB1 主要存在于胚和麸皮种皮,其中胚含 30ppm,粗麸皮含 13.2ppm,细麸皮含 23ppm, 标准粉含 1.5ppm,而含富强粉 0.7%,尚有核黄素、烟酸、维生素 B6、泛酸等维生素。 除含有以上物质外,也含有大量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的 分布见表 3-1。 表 3-1 小麦籽粒中各部分成分比例(占干物质的%) 成分 整个籽粒 淀粉胚乳 糊粉层 胚 皮层 各部分占整个籽粒的% 100.00 81.60 6.54 3.24 8.93 蛋白质(N×5.7) 16.07 100.00 12.91 65.00 53.16 22.00 37.63 8.00 10.56 5.00 淀 粉 63.07 100.00 78.92 1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糖 4.32 100.00 3.54 65.00 6.82 10.00 25.12 20.00 2.59 5.00 纤维素 2.76 100.00 0.15 5.00 6.41 15.00 2.46 5.00 23.79 75.00 多聚戊糖 8.10 100.00 2.72 27.00 15.44 12.00 9.74 4.00 51.43 57.00 脂 肪 2.24 100.00 0.68 25.00 8.16 25.00 15.04 20.00 7.46 20.00 矿物质 2.18 100.00 0.45 17.00 13.93 42.00 6.32 10.00 4.78 20.00 (二)种子萌发 1. 种子的休眠 是小麦品种特性之一。休眠期有长有短,有的品种甚至无明显的休眠期,这样的品种 在收获季节如遇连阴雨,便会穗上发芽,造成经济损失,干燥种子不萌发属强迫休眠,在 生产上需要一定休眠期,能够抗穗发芽的品种。一般红粒品种有较长的休眠期,据研究α -淀粉酶活性、对赤霉素的反应,颖片内抑制物以及休眠期等均与抗穗发芽有关,在生产 上常应用播前晒种的方法来打破小麦种子的休眠。 2. 种子活力 在通常情况下小麦种子发芽的百分数(发芽率)是种子生活力的指标。活力,是由遗 传因子决定的,并受种子发育、成熟、收获处理、贮藏条件以及播种过程中环境条件等的 影响,强活力的种子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迅速整齐地发芽、出苗。低活力的种子即使萌发, 也只能形成弱苗,因此,应注意小麦开花、授粉以及种子形成过程中的营养条件和贮存种 子的条件,保持和提高种子的活力,一般来说,大粒的种子贮存的营养物多活力高,而瘪 的种子则活力低。因此,在播种时应选大粒种子有利于形成壮苗,而能发芽的小粒种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