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节胡塞尔档案馆和德国现象学的复兴 胡塞尔档案馆建立对现象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38年4月27日胡塞尔去世 几个月之后胡塞尔的遗孀玛尔文施坦恩施耐德看到丈夫一生的研究成果面临被付之一炬的 信险,便要求出利时卢汶的天主教牧师凡布甲达(H,L·Van breda)将丈夫的手稿带到保 险的地 ,并马上动手组织胡寒尔的学生们将手稿和相关材料运到比 利时的卢议天主教大学,随后在那里建立了胡塞尔档案馆。这次运去的胡塞尔用Gab elsberge© 速写系统写成的手稿四万五千多页。胡塞尔的整个私人图书馆和他的大部私人档案材料也被 运抵卢汶。1939年6月胡寒尔遗烯也移居此利时,又带来了一批重要的私人档案原件,其 中包括往来信件,照片等。凡·布里达得到兰德格里伯和芬克的帮助,首先将速写手稿分批 誊译为普通德文文稿。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艰巨的工作。在这两位学者的帮助下,又带出了 批眷译人员, 边誊译边研究 后来大都成了现象学专家。如 特拉 an Strasser L尔特·比莫尔、玛尔莉·比莫尔夫妇(Biemel)、伯默(Rudolf Boehm),克恩(Iso Kern) 舒曼(Karl Schuhmann)、马尔巴赫(Eduard Marbach)及伯尔时特(Ruldolf Bernet)等。誊 译为普通德文的手稿共计一万两千页。 芬克在给胡塞尔当助手期间(1926一36),胡塞尔赠送给他一部分手稿作为礼品,大约120( 页左右,大部分是讨论现象学中的时间问题的。1968年1月芬克将手稿全部捐给档案馆 档案馆还收藏了布伦坦诺的儿子1969年捐赠的他父亲的手稿的照片和胶卷。从1950年开始 档案馆便收集胡塞尔通信。截止到1969年已收集到1400多封往来信件。现在己经全部编辑 完成,出版了10卷本的《胡塞尔通信集》。 胡塞尔祖籍捷克,是摩拉维亚人。1969年9月档案馆人员获准去捷克斯洛伐克胡塞尔的出 生地普罗斯涅茨以及他上中学的小城奥罗姆茨(Olomouc),收集了大量的胡塞尔传记材料 其中包括胡塞尔祖先、家庭情况,在中学学习的课程及成锁。这些材料的原件均拍照成资料 存在馆内。 档案馆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出版《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和《现象学研究丛书 (Phaenomenologica)》。《胡塞尔全集》从1950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了30卷, 《现 象学研究丛书》从1958年创刊,现在我们已看2001年出版的160卷。档案馆创立者布里达 在他去世之前一直任档案馆馆长。他去世后,接任的是耶瑟林(Samuel lisseling)。现任馆 长是瑞士的现象学家Bernet。. 随着现象学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哲学爱好者们更迫切要求有接触胡塞尔未发表的手稿 的机会。于是档案馆在世界几个现象学中心建立了分馆:1947年在美国纽约巴法罗 (Buffalo):1950年在联邦德国的弗赖堡:1951年在联邦德国的科隆:1957年在法国的巴 黎(Sorbonne):1966年在美国纽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大批现象学家移居到美国,另一些则工作在胡塞尔档案 馆。如胡塞 尔当年的得力助手芬克和兰德格里伯在此期间做了大量档案的整理和译写工作,为年轻学者 研读这些手稿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们也独立从事现象学研究。他们的工作是德国战后现 象学复兴的基础,也是德国战后的第一批现象学家。兰德格里伯于1934年就发表了《称谓 第四节 胡塞尔档案馆和德国现象学的复兴 胡塞尔档案馆建立对现象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38 年 4 月 27 日胡塞尔去世。 几个月之后胡塞尔的遗孀玛尔文·施坦恩施耐德看到丈夫一生的研究成果面临被付之一炬的 危险,便要求比利时卢汶的天主教牧师凡.布里达(H·L·Van Breda)将丈夫的手稿带到保 险的地方。凡·布里达欣然同意,并马上动手组织胡塞尔的学生们将手稿和相关材料运到比 利时的卢汶天主教大学,随后在那里建立了胡塞尔档案馆。这次运去的胡塞尔用 Gabelsberger 速写系统写成的手稿四万五千多页。胡塞尔的整个私人图书馆和他的大部私人档案材料也被 运抵卢汶。1939 年 6 月胡塞尔遗孀也移居比利时,又带来了一批重要的私人档案原件,其 中包括往来信件,照片等。凡·布里达得到兰德格里伯和芬克的帮助,首先将速写手稿分批 誊译为普通德文文稿。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艰巨的工作。在这两位学者的帮助下,又带出了一 批誊译人员,他们边誊译边研究,后来大都成了现象学专家。如斯特拉瑟(Stephan Strasser)、 瓦尔特·比莫尔、玛尔莉·比莫尔夫妇(Biemel)、伯默(Rudolf Boehm),克恩(Iso Kern)、 舒曼(Karl Schuhmann)、马尔巴赫(Eduard Marbach)及伯尔耐特(Ruldolf Bernet)等。誊 译为普通德文的手稿共计一万两千页。 芬克在给胡塞尔当助手期间(1926-36),胡塞尔赠送给他一部分手稿作为礼品,大约 1200 页左右,大部分是讨论现象学中的时间问题的。1968 年 1 月芬克将手稿全部捐给档案馆。 档案馆还收藏了布伦坦诺的儿子1969年捐赠的他父亲的手稿的照片和胶卷。从1950年开始, 档案馆便收集胡塞尔通信。截止到 1969 年已收集到 1400 多封往来信件。现在已经全部编辑 完成,出版了 10 卷本的《胡塞尔通信集》。 胡塞尔祖籍捷克,是摩拉维亚人。1969 年 9 月档案馆人员获准去捷克斯洛伐克胡塞尔的出 生地普罗斯涅茨以及他上中学的小城奥罗姆茨(Olomouc),收集了大量的胡塞尔传记材料, 其中包括胡塞尔祖先、家庭情况,在中学学习的课程及成绩。这些材料的原件均拍照成资料 存在馆内。 档案馆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出版《胡塞尔全集(Husserliana)》和《现象学研究丛书 (Phaenomenologica)》。《胡塞尔全集》从 1950 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了 30 卷。 《现 象学研究丛书》从 1958 年创刊,现在我们已看 2001 年出版的 160 卷。档案馆创立者布里达 在他去世之前一直任档案馆馆长。他去世后,接任的是耶瑟林(Samuel Ijsseling)。现任馆 长是瑞士的现象学家 Bernet。 随着现象学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哲学爱好者们更迫切要求有接触胡塞尔未发表的手稿 的机会。于是档案馆在世界几个现象学中心建立了分馆:1947 年在美国纽约巴法罗 (Buffalo);1950 年在联邦德国的弗赖堡;1951 年在联邦德国的科隆;1957 年在法国的巴 黎(Sorbonne);1966 年在美国纽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大批现象学家移居到美国,另一些则工作在胡塞尔档案馆。如胡塞 尔当年的得力助手芬克和兰德格里伯在此期间做了大量档案的整理和译写工作,为年轻学者 研读这些手稿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们也独立从事现象学研究。他们的工作是德国战后现 象学复兴的基础,也是德国战后的第一批现象学家。兰德格里伯于 1934 年就发表了《称谓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