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节士壤培肥及整地技术(1学时) 1.土壤培肥技术:2.整地技术」 第三节播种与有苗技术(2学时) 1.播种期的确定:2.播种技术:3.有苗与移栽技术 第四节种植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1学时) 1.种植密度:2.植株配置方式 第五节营养调节技术(2学时) 1.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 2.施肥技术: 3.施肥方法。 第六节水分调节技术(2学时) 1.水分吸收规律: 2.水分吸收规律: 3.排水技术。 第七节 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1学时) 1.杂草防除技术: 2.病虫鼠防治技术: 3.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4.人工控旺技术 第八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学时) 1.地膜覆盖的作用:2.膜的选择:3.覆膜及管理技术:4.残膜的回收利用 第九节收获技术(1学时) 1.收获时期的确定;2.收获方法:3.产后处理和种子贮藏。 第十节 灾后应变栽培技术(1学时) 1,霜冻后的应变技术:2.雹灾后的应变技术:3.涝灾后的应变技术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通过上述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主要作物的生产 现状,理解各种作物生长发有规律、产量形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熟悉并且能够运用作物栽培基 本理论和技术措施来指导生产。本课程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主要概 念的记忆和掌握的程度,对本课程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栽培技术的理解、掌握程度,包括学 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占20%,闭卷考试占80%:或者平时占40%,开卷考试占60%。学生成绩评 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包括实验课的成绩以及平时上课的时候的 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填空 题、判断题、简答题和问答题,年级之间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实际,年级间题型的分值有所变化。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董钻沈秀瑛主编。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刘子凡黄洁主编。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一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第二节 土壤培肥及整地技术(1学时) 1.土壤培肥技术;2.整地技术。 第三节 播种与育苗技术(2学时) 1.播种期的确定;2.播种技术;3.育苗与移栽技术 第四节 种植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1学时) 1.种植密度;2.植株配置方式 第五节营养调节技术(2学时) 1.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 2.施肥技术; 3.施肥方法。 第六节水分调节技术(2学时) 1.水分吸收规律; 2.水分吸收规律; 3.排水技术。 第七节 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1学时) 1.杂草防除技术; 2.病虫鼠防治技术; 3.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4.人工控旺技术。 第八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学时) 1.地膜覆盖的作用;2.膜的选择;3.覆膜及管理技术;4.残膜的回收利用。 第九节收获技术(1学时) 1.收获时期的确定;2.收获方法;3.产后处理和种子贮藏。 第十节 灾后应变栽培技术(1学时) 1.霜冻后的应变技术;2.雹灾后的应变技术;3.涝灾后的应变技术。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通过上述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主要作物的生产 现状,理解各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熟悉并且能够运用作物栽培基 本理论和技术措施来指导生产。本课程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主要概 念的记忆和掌握的程度,对本课程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栽培技术的理解、掌握程度,包括学 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占20%,闭卷考试占80%;或者平时占40%,开卷考试占60%。学生成绩评 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包括实验课的成绩以及平时上课的时候的 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形式,题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填空 题、判断题、简答题和问答题,年级之间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实际,年级间题型的分值有所变化。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董钻沈秀瑛主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年 刘子凡 黄洁主编. 作物栽培学总论. 第一版.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